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寧王大戰寧王:寧德雙雄恩怨糾葛,決戰萬億儲能之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寧王大戰寧王:寧德雙雄恩怨糾葛,決戰萬億儲能之王

互相扶持的兄弟,難以避開的對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文|立方知造局 孫鵬飛

編輯|唐曉園

兩個來自寧德的“世界第一”,從師出同門到林中兩路分,從互惠共贏到“劍拔弩張”,最終一切將落在萬億儲能市場。

曾毓群不時想起人生中的兩位貴人——陳棠華和張毓捷。兩個大眾眼中沒有曾毓群響亮的名字,劃分出寧王掌門人人生中的兩個關鍵節點:

1999年,美國深夜。曾毓群又一次接到了老領導陳棠華的電話。香港新科高管陳棠華和梁少康想要創業做鋰電池,并向曾毓群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加入。但此時,曾毓群對鋰電池并不感興趣,他剛剛拿到一家深圳企業的offer,薪資是陳棠華開出的2倍多。

“我再考慮考慮?!痹谷簺]有馬上答應。

正是這半推半就的考慮,曾毓群的人生最終與鋰電池串聯——那年10月,陳棠華、梁少康帶著曾毓群等人創立寧德新能源(ATL)——如今全球消費電池的一哥。

曾毓群人生的又一次變軌,發生在陳棠華去世一年后的2011年。他來到時任寧德新能源 CEO張毓捷的辦公室,拿出一疊準備好的文件。預想過無數次的開場白,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Mike(張毓捷),現在寧德新能源鼓勵二次創業,我要做動力電池?!?/p>

張毓捷看了看文件,快速敲下印章。一個個紅色的印痕,讓曾毓群帶走了寧德新能源整個動力電池事業部的干將,并在寧德新能源園區對面,租下廠房。這便是如今連續5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一企業“寧王”寧德時代的起點。

可以說,曾毓群成熟于寧德新能源,強大于寧德時代。

寧德園區俯瞰圖

寧德時代(CATL)——脫胎于消費電池的寧德新能源,創始人曾毓群,主要做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它是如今全球動力鋰電的“一哥”。

寧德新能源(ATL)——由陳棠華、梁少康、曾毓群創立,主要做手機、筆記本、平板等消費鋰電以及家用儲能鋰電。它是如今全球消費鋰電的“一哥”。

2011年,曾毓群在寧德新能源廠區新港路1號對面的新港路2號,創立了寧德時代。

寧德新能源(ATL)和寧德時代(CATL)僅一門之隔。

兩家公司的員工共用食堂、宿舍和幼兒園。2020年前,他們還能用對方的機器打卡上班。雖然隸屬兩家公司,但很多員工本來就在同一個團隊,大家經常聚餐,聊天時談論的是彼此公司的大訂單金額和客戶信息。

在新港路,你還會遇上不少“A+C聯姻”。

A+C聯姻:指夫妻中一位來自寧德時代、一位來自寧德新能源——掌握對方企業的最新情報,往往只需一個晚上——流通速度、探討深度遠超任何新聞媒介和辦公室八卦反射弧。

據立方知造局了解,2019年前的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之間,仍保留某種業務上的“君子協定”:

兩家主營業務涇渭分明。寧德新能源主營消費電池;寧德時代主營動力、儲能電池。

但從去年4月起,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了兩家公司,雙雄的商業版圖開始迅速交集——聚焦于輕型車動力電池和儲能的中型鋰電池。

制圖:立方知造局

寧德新能源和寧德時代在技術和業務版圖上的楚河漢界已經模糊——

寧德新能源不再主營用于手機、電腦的消費鋰電池,寧德時代也在積極開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領域之外的新業務。

制圖:立方知造局

鋰電池有三個市場——消費鋰電、動力鋰電和儲能鋰電,三者對應的市場容量分別為百億級、千億級和萬億級。

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曾如同一對好兄弟于微時互相扶持,終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面。但隨著兩者的業務發生交集,做百億級消費鋰電的寧德新能源正漸進地侵入寧德時代的業務領域——電瓶車動力電池、儲能。

不久前,一個人的離世,讓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之間的羈絆變得更少。

今年2月14日,張毓捷離世,寧德時代失去名譽董事長,寧德新能源失去前董事長和精神領袖。

眼下,消費鋰電一哥寧德新能源往動力、儲能擴土;動力電池一哥寧德時代在固守動力電池的同時,也向儲能市場攻入。

立方知造局訪談了多位接近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人士,窺測未來寧王兄弟難免的交鋒一戰。

接下來,你會看到:

1. 同城德比,寧德新能源和寧德時代的底氣是什么?

2. 為什么寧德新能源錯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風口?

3. 未來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會以怎樣的形式共處?

1. 其實,寧德新能源比寧德時代更賺錢

眾人只知寧王好,不知寧德新能源少不了。

在鋰電池行業中,流傳著一個段子:

某次行業會議,一位寧德新能源(ATL)的工程師遞上名片。對方脫口而出:“你們寧德時代(CATL)太牛了!”

寧德新能源沒能像寧德時代那樣,憑借新能源汽車的國運,在財經板塊中占據C位——寧德新能源的存在感更多藏在產品背后。

比如那句廣告詞“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最先用到的快充技術,正來自寧德新能源。

但寧德新能源重技術、輕營銷的基因,從創立之初便定下了。林歡(化名)是寧德新能源的前中層。2016年剛入職時,他在實驗室里見到驚奇一幕——技術人員剪開一塊電池,把它浸泡在水中,電池居然還能運作。

“寧德新能源對于鋰電池的技術有超前布局,只要3-6個月就能將最新鋰電池技術研發出來。”林歡說。

在一位員工印象中,寧德新能源僅有的幾次聯系媒體,是在2016年三星Note 7一爆成名之時。寧德新能源聯系媒體,只為澄清問題電池并非由寧德新能源生產。

說到三星,順便說說韓國鋰電池企業的特點——“韓國人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逐利的韓國企業試圖以激進擴張攻占市場,但未能在生產過程中做好安全性管控。

在韓國鋰電池企業襯托下,更凸顯了寧德新能源具有更低的不良率——同行的百分之一。鋰電池行業一般不良率為0.1%,盡管看似微弱,但這個數字放在產量為100萬塊鋰電池的生產線上,意味著有1000塊問題電池和1000部問題手機。

更低的故障概率,讓手機廠商的高端機型愿意選擇更安全的寧德新能源。

有了生產know-how積累和技術上的儲備,寧德新能源迅速成為消費鋰電界的“寧王”。

早在2012年,寧德新能源便成為細分領域聚合物鋰電池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2021年9月,日本經濟新聞給出一份數據:

2020年,寧德新能源在全球手機消費電池的市場占有率38%,比前一年增長6.9個百分點,是排在第二位三星(11.1%)的3倍多。

2020年,寧德新能源在全球手機消費電池的市場占有率38%,比前一年增長6.9個百分點,是排在第二位三星(11.1%)的3倍多。

林歡聽到這組數據時笑了。“比我們預測的還低,我們估計在高端機型的市場占有率,至少有6成?!?/p>

2019年,天風證券測算的寧德新能源在全球手機電池的市場份額在40%左右。如果按照日本經濟新聞的說法,2020年寧德新能源的市場份額提升了,推算出來的數值,應該在45%左右。

而在高端機型市場,寧德新能源的市場份額更加霸道——以2019年5G手機數據為例,寧德新能源供貨了全球大約70%的5G手機。

技術和市場地位,讓寧德新能源掌握了消費電池的市場話語權——其賣出的鋰電池比市場平均價格高出5%-10%。

另一個意想不到,是寧德新能源賣出的鋰電池,比寧德時代更賺錢。

來看組數據:

2021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733.62億元營業收入,獲得了108.92億元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為14.85%。

而2020年3月-2021年3月財年期間,寧德新能源的營業利潤率高達20%。

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生產的都是鋰電池,寧德時代只是將多個鋰電池嵌套在動力電池模組之中,形成更高的電壓和電量,驅動汽車前進。

兩者如同在售賣小瓶裝與大瓶裝可樂,而小瓶可樂的利潤率更豐腴。

2. 一家找不到投資人的“日本企業”

如果說寧德時代的業績讓中國股民敲鑼打鼓,那寧德新能源則讓日本股東90度彎腰。沒錯,寧德新能源目前是一家日本企業——日本上市公司TDK的全資子公司。

日本TDK(東京電氣化學)以生產陶瓷電容起家,之后發明了磁帶。NASA記錄人類登月時用到的錄音帶,來自TDK。圖源:Wikimedia

這要從2004年說起。

那年寧德新能源拿到一筆1800多萬塊iPod鋰電池的大訂單。這本是一個好消息,高管們卻很頭疼,當時寧德新能源才成立5年,消化這筆訂單需要擴產和大筆資金投入。

此時擺在寧德新能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上市或新一輪融資。

在這個時間點,寧德新能源的風險投資人離場了,只有一家美國企業和一家日本企業愿意投錢。到2005年底,陳棠華的前東家——日本企業TDK最終以1億美金收購了寧德新能源。

這筆投資,讓TDK找到一頭現金奶?!?/p>

最新一個財年,寧德新能源獲得7402億日元(約41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占到TDK總收入的一半。寧德新能源的營業利潤也有1474億日元(約81.64億元人民幣),高過TDK總營業利潤1115億日元。

TDK被動元器件、傳感器、磁材、能源及其他業務最新財年(2020年3月-2021年3月)數據 圖源:TDK Integrated Report 2021

寧德新能源成為TDK最賺錢的子公司,以一己之力,養活了TDK的傳感器、磁性材料等其他業務板塊。

某次寧德新能源組織員工參觀TDK總部。TDK的日本高管們早已迎候在大門口。他們起身彎腰,90度鞠躬——財神爺來了……

事實上,技術、市場和凈利潤讓寧德新能源有了與寧德時代叫板的底氣,但它錯過了最關鍵的一步——在企業的發展路程中,寧德新能源不得不限于日本企業的戰略布局和環境變化。

3. 三次踏空動力電池

大多數鋰電池企業都是消費、動力電池兩手抓,但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是特例。

寧德新能源(ATL)曾三次錯過動力電池的布局時機,間接將寧德時代(CATL)送上動力電池的王座:

早早接觸,卻沒能重視;

車企上門談合作,直接拒了;

想要進入時,一切都晚了。

中國鋰動力電池生產,始于2003年。當年,王傳福喊出:“我造車是因為看好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蹦羌褺字頭的企業,一股腦扎進動力電池領域。

寧德新能源同樣早早就與動力電池有了交集。2004年——寧德新能源中了粵港汽車的投標,主要研發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混合電動車鋰電池和超級電容。

標書都放在面前,寧德新能源卻沒能把握住機會,而是想要在進一步在消費鋰電做大做強。

2011年,寶馬看中寧德新能源作為蘋果供貨商的身份,想要與寧德新能源進行動力電池合作時,寧德新能源依舊高冷,直接拒絕。

這或多或少與日本企業的部分風格有關:

1. 日本企業在策略上多偏保守、謹慎,很多時候更著眼歐美市場,容易忽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內循環。

2. 從2010年起日本政府將新能源戰略定位氫能,鋰電池產業失寵,也讓中國、韓國鋰電池玩家得以爭奪日本企業的市場。

即使寧德新能源想要轉型做動力電池,日本股東們也難以授權這家子公司投建產線的“信用卡額度”。

未能與寶馬合作,成為當時寧德新能源高管曾毓群心頭的遺憾。寧德新能源明明具備做動力電池的技術,國家也將新能源汽車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什么公司要錯過這個風口?更何況,動力電池行業不僅需要技術優勢,還需要先發優勢,踩點進場。

這便有了開頭曾毓群敲響張毓捷辦公室的故事。

曾毓群有一份閩商敢拼、敢賭的氣場。傳聞說,張毓捷辦公室有幅書法作品,有人送給他的60歲生日禮物——“賭性堅強”。曾毓群多次偷瞄,有次趁著張毓捷不在辦公室,干脆搬走了這幅作品,掛在自己辦公室的墻上。

“這是我的生日禮物,有紀念價值,不能送你?!睆堌菇蓍_門見山。

曾毓群靦腆一笑。“師父,我覺得我比你有資格擁有這四個字!”言語留白處,是他豪賭二次創業。

據立方知造局了解,曾毓群帶走了寧德新能源的整個動力電池事業部,以及近千名碩士和近百名博士的研發團隊。寧德新能源的辦公室里,有一半的工位空了出來,那些員工從新港路1號轉移到了對面的新港路2號。

同樣轉移走的,還有寶馬的動力電池訂單。

4. 老優勢玩不轉新戰場?

鋰電池這個行業,集合了技術、資本密集特色。技術上,從寧德新能源脫胎的寧德時代并不愁;資本上,早期寧德時代也有寧德新能源入股支持。

你或許會疑惑,為什么同樣有技術、有資本扶持的新玩家沒能像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樣出挑。原因在于,鋰電池行業,技術安身,產能立命。

規?;a能夠壓低成本,此話不虛。更關鍵的是,只有配備足夠的產能,才算練出承接大訂單的肌肉。鋰電池行業沒有腰部玩家,小玩家不具備撐起大訂單的產能,自然被下游企業淘汰。

清楚了這一點,就知道了為什么如今已是全球鋰電池頭部企業的寧德時代,仍將永遠走在不斷擴張產能的路上。

回到寧德時代立命的起點,它獲得了寧德新能源的關鍵扶持——借用寧德新能源的車間完成訂單。

當時工人們聚集在產線上,經常交談著哪些電芯會裝配給蘋果、華為,哪些用于組裝給汽車廠。

合作延續至2018年。寧德時代招股書透露,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寧德時代租下寧德新能源共計16萬平米的園區。

消費鋰電與動力鋰電,生產的都是鋰電池。但從寧德新能源車間協助寧德時代生產鋰電池可以看出,寧德新能源也是具備生產動力電池的實力,也是有機會參與到這一領域的。

只是,一份2015年工信部發布的“白名單”,進一步阻擋了寧德新能源的野望。

第一批白名單中就有寧德時代的身影 制圖:立方知造局

彼時,三星的價格戰打得正酣,將動力電池的售價壓到中國企業成本價格的一半以下,試圖以低價優勢逼退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形成壟斷優勢。

韓企價格戰被保護中國本土動力電池企業而生的白名單阻斷,前五批白名單中,沒有一家外資企業。直至2019年白名單廢止,寧德新能源才成立一家子公司新能安(PTL)。寧德新能源被壓制的欲望迅速釋放。

讓寧德新能源意識到危機的,還有消費鋰電市場的變化。

橫向看,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從2017年起,全球智能機市場出貨量從1462萬部一路下降至1376萬部。盡管寧德新能源憑借產能優勢能夠吃到更多訂單,但是智能手機市場朝陽不再。

縱向看,市場飽和,競爭加劇,二線消費鋰電企業試圖繞開寧德新能源駐守的高端機型領域,轉入被寧德新能源忽視的中低端市場。在那片市場中,寧德新能源又不愿意以低價策略低頭。

寧德新能源急需找到一塊新的業務增長點。三次錯失動力電池,讓它終于回過神來,看到了輕型動力電池市場——生產用于兩輪電動車(包括電動踏板車、電動自行車、平衡車等產品)的鋰電池。

覓途咨詢Data science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用鋰電池出貨量為9.7GWh,占鋰電池市場份額僅為6.5%。

如今兩輪電動車正在經歷從鉛酸電池到鋰電池的切換,預計到2023年,鋰電池在電動兩輪車的滲透率將超過50%。

2020年鋰電池市場組成 數據來源:覓途咨詢 Data Science

據立方知造局了解,這塊新市場,靠的是“渠道為王”。要打通與雅迪、愛瑪等兩輪電動車整車廠以及哈啰、滴滴、美團等共享電動車運營商的鏈路。

這片江湖中,星恒電源早已插下旗子,2020年它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更在頭部企業的市場中,占到80%權重。

對比來看,寧德新能源一開始只做消費鋰電,而沒能像其他鋰電池企業選擇消費、動力鋰電兩手抓,也沒能在動力電池的渠道鋪設上有優勢。如今它試圖借助寧德時代的渠道,但寧德時代的渠道還是集中在電動汽車領域,和寧德新能源同樣屬于兩輪電動車的新入場者。

當寧德新能源成為市場中的新玩家,劇情變得陌生——原先寧德新能源主攻的是中高端市場,比如高端旗艦智能手機。因為獨有的快充技術,OPPO等手機廠商都樂意給出更高的價格。但這樣的模式,在兩輪電動車市場,跑不通了。

先來看看兩個價格:

一部華為Mate 50售價高達6000多元人民幣;

一輛雅迪電動踏板車平均售價則為1552元(2020年年報)(電動自行車的平均售價更降到了1118元)。

寧德新能源面對的是一塊“消費降級”的市場。這主要與兩輪電動車的用戶群體有關,市場的增量需求,主要來自共享電單車用戶和快遞及外賣小哥,大家對價格敏感度更高。

電瓶車常用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兩者的成本相差不大。2021年,愛瑪電動車曾在招股書上披露,一塊鉛酸電池售價約450元,使用壽命2年;一塊鋰電池價格在1000元左右,壽命4年——但大多數電瓶車消費者更習慣于購買更便宜的鉛酸電池。

這就好比有人要在天貓商城中找到比拼多多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但天貓品牌的定位與拼多多的用戶定位,存在差異。因此,兩輪電動車廠商更愿意對接售價更低的二線鋰電池品牌。

據一位接近寧德新能源人士向立方知造局透露,寧德新能源開辟的這一新戰場,是在2019年公司內部學習華為活動之后,“還未能取得預期效果?!?/p>

他也曾疑惑,為什么技術為王的寧德時代要走上華為式產品優先的道路——

寧德新能源的優勢是技術,以研發形成技術壁壘,換取高議價能力。

華為的產品思維,則是圍繞客戶需求,由市場助推,生產產品,只做微創新。

和華為3C產品直接賣給用戶不同,鋰電池行業的下游是手機、電腦、無人機、兩輪電動車——鋰電池離C端用戶隔著至少一個廠商,也隔著對C端用戶消費心理的精準把控。

5. 廝殺儲能

林歡經常和同事們閑聊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間的關系:兩家和諧相處,只是表面;兩家“世界第一”早晚會上演同城德比,有一場技術和業務上的交鋒。

“Mike(張毓捷)離世后,兩家關系感覺更遠了,兩兄弟之間難免一戰?!边@是林歡和一些同事的共識。

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短兵相見,或將在儲能戰場。

去年4月,寧德新能源及其子公司PTL分別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但這兩次合作中,寧德時代成了更強勢的一方。

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不僅出錢更多,還要求寧德新能源簽署一份協議——寧德新能源每年要向寧德時代支付1.5億美元技術產權費用,有效期10年。兄弟間開始明算帳了。

寧德時代目前沒有進入消費鋰電市場的打算,在輕型動力電池上項目上的股權占比只有30%,它能“占到的便宜”,只有寧德新能源的儲能鋰電技術。

儲能,相當于一個巨型充電寶。風電、光伏發電會收到天氣制約,每天發電量不穩定。要接入實時平衡的電網,需要將電先儲存至充電寶中,再持續輸出。這類充電寶也能在停電、限電時輸出電力。

從2020年起,在雙碳、海外需求擴容下,儲能的商業模式開始清晰。

2014年-2019年六年間,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營收從0.44億元穩步增長至6.1億元。到了去年上半年,這一業務飆漲至46.93億元,占到總收入比重10.65%。

寧德時代To B、To G兩手抓,但缺位的是to C的家庭儲能——寧德新能源的強項。

甚至,寧德新能源比寧德時代更早出海,如今這家企業已經將業務版圖擴大至歐洲、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東南亞地區,布局比寧德時代更深遠。

承接寧德新能源儲能業務的子公司,是新能安(PTL),也是前文寧德時代成立電池包公司的partner。

經歷了動力電池步步踏空之后,寧德新能源對新能安寄予厚望——再造一個寧德新能源。

暗流開始涌動——如今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互挖墻角”,在寧德地盤上爭搶技術人才。立方知造局了解到,有員工從寧德新能源離職不過3天,就收到了來自寧德時代的招聘意向書。

業務交鋒只是同城德比的第一步,未來寧王兩兄弟如何公共處,也許逃不開兩條命運——翻臉與合并。

儲能對應著中國雙碳國運,具有強政策環境的因素。去年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對不同類型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作出要求,進一步引導鋰離子電池行業技術進步與規范發展。

劇情是否有些熟悉?如果國家在儲能市場中,也開出一份“白名單”,有日資背景的寧德新能源就會被邊緣在市場準入門外。兩者的合資公司,只能拆家。

當然兩者還有一種更好的共存模式——合并。但這很難。已經上市了的寧德時代,難以與國外資本掛鉤。即使寧德時代要私有化,萬億市值對應著一筆龐大的收購資金,TDK難以應付。

如果寧德時代想要收購寧德新能源,首先TDK不愿意放生這個賺錢貔貅,即使放生,也會開出天價,對于仍需融資擴建產線的寧德時代而言,并不現實。

未來兩位寧王的糾纏曲線會變得糾結。寧德時代的勁敵,有可能不在日韓,而是站在對面。

離開寧德新能源時,林歡簽了一份《競業協議》,競對名單每年更新?!皶簳r寧德新能源還沒有將寧德時代列入在內?!?/p>

尾聲

立方知造局在陳棠華的紀念冊中,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寧德新能源剛成立時,曾有一次產品質量問題。曾毓群走進陳棠華的辦公室,匯報可能面臨的大額索賠。

陳棠華很平靜,“事情已經發生了,怪誰都沒有用?!彼贸鲆粡垐D,“看大家從什么角度看這件事情。”

乍一看,圖片中是一位老態龍鐘的婦人,拆解女人面部后,圖片又成了一位年輕姑娘。陳棠華說:從事故中積累經驗,形成免疫力,避免更大的事故,這也是一件幸事。

我們也不妨換個角度看看寧王雙雄背后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從上海往西南約700多公里。赤鑒湖,斧頭形狀。銳利的切削邊界伸向遠方,劈開海平面。從北宋起,這里一直是福建寧德的重要出???。

湖岸邊,兩幢樓?;∶鏄鞘菍幍滦履茉?。電池形狀樓的是寧德時代。

位于溫州、福州兩大經濟圈中間位置的寧德,曾是著名貧困市——轄區內9個縣中有6個是國定貧困縣。

但就在這樣一座地級市中,誕生了兩家世界第一的企業——那里生產的鋰電池刻著中國制造的痕跡,搭乘著iPhone、AirPods、特斯拉汽車涌向全球。

無論未來寧王對寧王的故事如何演變,都不會改變中國制造帶動著一座貧困縣的躍遷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往中高端轉型的脈動。

注:文中鋰電池均指鋰離子電池。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寧德時代

6k
  • 鋰電產業鏈周記 | 比亞迪宣布實現“油電同速” 寧德時代與蔚來達成換電戰略合作
  • 2月12日投資早報|寧德時代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芯國際2024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13.5%,上交所受理海通證券股票終止上市申請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寧王大戰寧王:寧德雙雄恩怨糾葛,決戰萬億儲能之王

互相扶持的兄弟,難以避開的對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文|立方知造局 孫鵬飛

編輯|唐曉園

兩個來自寧德的“世界第一”,從師出同門到林中兩路分,從互惠共贏到“劍拔弩張”,最終一切將落在萬億儲能市場。

曾毓群不時想起人生中的兩位貴人——陳棠華和張毓捷。兩個大眾眼中沒有曾毓群響亮的名字,劃分出寧王掌門人人生中的兩個關鍵節點:

1999年,美國深夜。曾毓群又一次接到了老領導陳棠華的電話。香港新科高管陳棠華和梁少康想要創業做鋰電池,并向曾毓群拋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加入。但此時,曾毓群對鋰電池并不感興趣,他剛剛拿到一家深圳企業的offer,薪資是陳棠華開出的2倍多。

“我再考慮考慮。”曾毓群沒有馬上答應。

正是這半推半就的考慮,曾毓群的人生最終與鋰電池串聯——那年10月,陳棠華、梁少康帶著曾毓群等人創立寧德新能源(ATL)——如今全球消費電池的一哥。

曾毓群人生的又一次變軌,發生在陳棠華去世一年后的2011年。他來到時任寧德新能源 CEO張毓捷的辦公室,拿出一疊準備好的文件。預想過無數次的開場白,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Mike(張毓捷),現在寧德新能源鼓勵二次創業,我要做動力電池?!?/p>

張毓捷看了看文件,快速敲下印章。一個個紅色的印痕,讓曾毓群帶走了寧德新能源整個動力電池事業部的干將,并在寧德新能源園區對面,租下廠房。這便是如今連續5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一企業“寧王”寧德時代的起點。

可以說,曾毓群成熟于寧德新能源,強大于寧德時代。

寧德園區俯瞰圖

寧德時代(CATL)——脫胎于消費電池的寧德新能源,創始人曾毓群,主要做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它是如今全球動力鋰電的“一哥”。

寧德新能源(ATL)——由陳棠華、梁少康、曾毓群創立,主要做手機、筆記本、平板等消費鋰電以及家用儲能鋰電。它是如今全球消費鋰電的“一哥”。

2011年,曾毓群在寧德新能源廠區新港路1號對面的新港路2號,創立了寧德時代。

寧德新能源(ATL)和寧德時代(CATL)僅一門之隔。

兩家公司的員工共用食堂、宿舍和幼兒園。2020年前,他們還能用對方的機器打卡上班。雖然隸屬兩家公司,但很多員工本來就在同一個團隊,大家經常聚餐,聊天時談論的是彼此公司的大訂單金額和客戶信息。

在新港路,你還會遇上不少“A+C聯姻”。

A+C聯姻:指夫妻中一位來自寧德時代、一位來自寧德新能源——掌握對方企業的最新情報,往往只需一個晚上——流通速度、探討深度遠超任何新聞媒介和辦公室八卦反射弧。

據立方知造局了解,2019年前的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之間,仍保留某種業務上的“君子協定”:

兩家主營業務涇渭分明。寧德新能源主營消費電池;寧德時代主營動力、儲能電池。

但從去年4月起,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了兩家公司,雙雄的商業版圖開始迅速交集——聚焦于輕型車動力電池和儲能的中型鋰電池。

制圖:立方知造局

寧德新能源和寧德時代在技術和業務版圖上的楚河漢界已經模糊——

寧德新能源不再主營用于手機、電腦的消費鋰電池,寧德時代也在積極開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領域之外的新業務。

制圖:立方知造局

鋰電池有三個市場——消費鋰電、動力鋰電和儲能鋰電,三者對應的市場容量分別為百億級、千億級和萬億級。

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曾如同一對好兄弟于微時互相扶持,終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面。但隨著兩者的業務發生交集,做百億級消費鋰電的寧德新能源正漸進地侵入寧德時代的業務領域——電瓶車動力電池、儲能。

不久前,一個人的離世,讓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之間的羈絆變得更少。

今年2月14日,張毓捷離世,寧德時代失去名譽董事長,寧德新能源失去前董事長和精神領袖。

眼下,消費鋰電一哥寧德新能源往動力、儲能擴土;動力電池一哥寧德時代在固守動力電池的同時,也向儲能市場攻入。

立方知造局訪談了多位接近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人士,窺測未來寧王兄弟難免的交鋒一戰。

接下來,你會看到:

1. 同城德比,寧德新能源和寧德時代的底氣是什么?

2. 為什么寧德新能源錯過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風口?

3. 未來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會以怎樣的形式共處?

1. 其實,寧德新能源比寧德時代更賺錢

眾人只知寧王好,不知寧德新能源少不了。

在鋰電池行業中,流傳著一個段子:

某次行業會議,一位寧德新能源(ATL)的工程師遞上名片。對方脫口而出:“你們寧德時代(CATL)太牛了!”

寧德新能源沒能像寧德時代那樣,憑借新能源汽車的國運,在財經板塊中占據C位——寧德新能源的存在感更多藏在產品背后。

比如那句廣告詞“充電五分鐘、通話2小時”,最先用到的快充技術,正來自寧德新能源。

但寧德新能源重技術、輕營銷的基因,從創立之初便定下了。林歡(化名)是寧德新能源的前中層。2016年剛入職時,他在實驗室里見到驚奇一幕——技術人員剪開一塊電池,把它浸泡在水中,電池居然還能運作。

“寧德新能源對于鋰電池的技術有超前布局,只要3-6個月就能將最新鋰電池技術研發出來?!绷謿g說。

在一位員工印象中,寧德新能源僅有的幾次聯系媒體,是在2016年三星Note 7一爆成名之時。寧德新能源聯系媒體,只為澄清問題電池并非由寧德新能源生產。

說到三星,順便說說韓國鋰電池企業的特點——“韓國人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逐利的韓國企業試圖以激進擴張攻占市場,但未能在生產過程中做好安全性管控。

在韓國鋰電池企業襯托下,更凸顯了寧德新能源具有更低的不良率——同行的百分之一。鋰電池行業一般不良率為0.1%,盡管看似微弱,但這個數字放在產量為100萬塊鋰電池的生產線上,意味著有1000塊問題電池和1000部問題手機。

更低的故障概率,讓手機廠商的高端機型愿意選擇更安全的寧德新能源。

有了生產know-how積累和技術上的儲備,寧德新能源迅速成為消費鋰電界的“寧王”。

早在2012年,寧德新能源便成為細分領域聚合物鋰電池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2021年9月,日本經濟新聞給出一份數據:

2020年,寧德新能源在全球手機消費電池的市場占有率38%,比前一年增長6.9個百分點,是排在第二位三星(11.1%)的3倍多。

2020年,寧德新能源在全球手機消費電池的市場占有率38%,比前一年增長6.9個百分點,是排在第二位三星(11.1%)的3倍多。

林歡聽到這組數據時笑了。“比我們預測的還低,我們估計在高端機型的市場占有率,至少有6成。”

2019年,天風證券測算的寧德新能源在全球手機電池的市場份額在40%左右。如果按照日本經濟新聞的說法,2020年寧德新能源的市場份額提升了,推算出來的數值,應該在45%左右。

而在高端機型市場,寧德新能源的市場份額更加霸道——以2019年5G手機數據為例,寧德新能源供貨了全球大約70%的5G手機。

技術和市場地位,讓寧德新能源掌握了消費電池的市場話語權——其賣出的鋰電池比市場平均價格高出5%-10%。

另一個意想不到,是寧德新能源賣出的鋰電池,比寧德時代更賺錢。

來看組數據:

2021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實現733.62億元營業收入,獲得了108.92億元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為14.85%。

而2020年3月-2021年3月財年期間,寧德新能源的營業利潤率高達20%。

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生產的都是鋰電池,寧德時代只是將多個鋰電池嵌套在動力電池模組之中,形成更高的電壓和電量,驅動汽車前進。

兩者如同在售賣小瓶裝與大瓶裝可樂,而小瓶可樂的利潤率更豐腴。

2. 一家找不到投資人的“日本企業”

如果說寧德時代的業績讓中國股民敲鑼打鼓,那寧德新能源則讓日本股東90度彎腰。沒錯,寧德新能源目前是一家日本企業——日本上市公司TDK的全資子公司。

日本TDK(東京電氣化學)以生產陶瓷電容起家,之后發明了磁帶。NASA記錄人類登月時用到的錄音帶,來自TDK。圖源:Wikimedia

這要從2004年說起。

那年寧德新能源拿到一筆1800多萬塊iPod鋰電池的大訂單。這本是一個好消息,高管們卻很頭疼,當時寧德新能源才成立5年,消化這筆訂單需要擴產和大筆資金投入。

此時擺在寧德新能源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上市或新一輪融資。

在這個時間點,寧德新能源的風險投資人離場了,只有一家美國企業和一家日本企業愿意投錢。到2005年底,陳棠華的前東家——日本企業TDK最終以1億美金收購了寧德新能源。

這筆投資,讓TDK找到一頭現金奶牛——

最新一個財年,寧德新能源獲得7402億日元(約410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占到TDK總收入的一半。寧德新能源的營業利潤也有1474億日元(約81.64億元人民幣),高過TDK總營業利潤1115億日元。

TDK被動元器件、傳感器、磁材、能源及其他業務最新財年(2020年3月-2021年3月)數據 圖源:TDK Integrated Report 2021

寧德新能源成為TDK最賺錢的子公司,以一己之力,養活了TDK的傳感器、磁性材料等其他業務板塊。

某次寧德新能源組織員工參觀TDK總部。TDK的日本高管們早已迎候在大門口。他們起身彎腰,90度鞠躬——財神爺來了……

事實上,技術、市場和凈利潤讓寧德新能源有了與寧德時代叫板的底氣,但它錯過了最關鍵的一步——在企業的發展路程中,寧德新能源不得不限于日本企業的戰略布局和環境變化。

3. 三次踏空動力電池

大多數鋰電池企業都是消費、動力電池兩手抓,但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是特例。

寧德新能源(ATL)曾三次錯過動力電池的布局時機,間接將寧德時代(CATL)送上動力電池的王座:

早早接觸,卻沒能重視;

車企上門談合作,直接拒了;

想要進入時,一切都晚了。

中國鋰動力電池生產,始于2003年。當年,王傳福喊出:“我造車是因為看好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蹦羌褺字頭的企業,一股腦扎進動力電池領域。

寧德新能源同樣早早就與動力電池有了交集。2004年——寧德新能源中了粵港汽車的投標,主要研發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混合電動車鋰電池和超級電容。

標書都放在面前,寧德新能源卻沒能把握住機會,而是想要在進一步在消費鋰電做大做強。

2011年,寶馬看中寧德新能源作為蘋果供貨商的身份,想要與寧德新能源進行動力電池合作時,寧德新能源依舊高冷,直接拒絕。

這或多或少與日本企業的部分風格有關:

1. 日本企業在策略上多偏保守、謹慎,很多時候更著眼歐美市場,容易忽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內循環。

2. 從2010年起日本政府將新能源戰略定位氫能,鋰電池產業失寵,也讓中國、韓國鋰電池玩家得以爭奪日本企業的市場。

即使寧德新能源想要轉型做動力電池,日本股東們也難以授權這家子公司投建產線的“信用卡額度”。

未能與寶馬合作,成為當時寧德新能源高管曾毓群心頭的遺憾。寧德新能源明明具備做動力電池的技術,國家也將新能源汽車列入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什么公司要錯過這個風口?更何況,動力電池行業不僅需要技術優勢,還需要先發優勢,踩點進場。

這便有了開頭曾毓群敲響張毓捷辦公室的故事。

曾毓群有一份閩商敢拼、敢賭的氣場。傳聞說,張毓捷辦公室有幅書法作品,有人送給他的60歲生日禮物——“賭性堅強”。曾毓群多次偷瞄,有次趁著張毓捷不在辦公室,干脆搬走了這幅作品,掛在自己辦公室的墻上。

“這是我的生日禮物,有紀念價值,不能送你。”張毓捷開門見山。

曾毓群靦腆一笑。“師父,我覺得我比你有資格擁有這四個字!”言語留白處,是他豪賭二次創業。

據立方知造局了解,曾毓群帶走了寧德新能源的整個動力電池事業部,以及近千名碩士和近百名博士的研發團隊。寧德新能源的辦公室里,有一半的工位空了出來,那些員工從新港路1號轉移到了對面的新港路2號。

同樣轉移走的,還有寶馬的動力電池訂單。

4. 老優勢玩不轉新戰場?

鋰電池這個行業,集合了技術、資本密集特色。技術上,從寧德新能源脫胎的寧德時代并不愁;資本上,早期寧德時代也有寧德新能源入股支持。

你或許會疑惑,為什么同樣有技術、有資本扶持的新玩家沒能像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樣出挑。原因在于,鋰電池行業,技術安身,產能立命。

規?;a能夠壓低成本,此話不虛。更關鍵的是,只有配備足夠的產能,才算練出承接大訂單的肌肉。鋰電池行業沒有腰部玩家,小玩家不具備撐起大訂單的產能,自然被下游企業淘汰。

清楚了這一點,就知道了為什么如今已是全球鋰電池頭部企業的寧德時代,仍將永遠走在不斷擴張產能的路上。

回到寧德時代立命的起點,它獲得了寧德新能源的關鍵扶持——借用寧德新能源的車間完成訂單。

當時工人們聚集在產線上,經常交談著哪些電芯會裝配給蘋果、華為,哪些用于組裝給汽車廠。

合作延續至2018年。寧德時代招股書透露,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寧德時代租下寧德新能源共計16萬平米的園區。

消費鋰電與動力鋰電,生產的都是鋰電池。但從寧德新能源車間協助寧德時代生產鋰電池可以看出,寧德新能源也是具備生產動力電池的實力,也是有機會參與到這一領域的。

只是,一份2015年工信部發布的“白名單”,進一步阻擋了寧德新能源的野望。

第一批白名單中就有寧德時代的身影 制圖:立方知造局

彼時,三星的價格戰打得正酣,將動力電池的售價壓到中國企業成本價格的一半以下,試圖以低價優勢逼退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形成壟斷優勢。

韓企價格戰被保護中國本土動力電池企業而生的白名單阻斷,前五批白名單中,沒有一家外資企業。直至2019年白名單廢止,寧德新能源才成立一家子公司新能安(PTL)。寧德新能源被壓制的欲望迅速釋放。

讓寧德新能源意識到危機的,還有消費鋰電市場的變化。

橫向看,智能手機市場飽和,從2017年起,全球智能機市場出貨量從1462萬部一路下降至1376萬部。盡管寧德新能源憑借產能優勢能夠吃到更多訂單,但是智能手機市場朝陽不再。

縱向看,市場飽和,競爭加劇,二線消費鋰電企業試圖繞開寧德新能源駐守的高端機型領域,轉入被寧德新能源忽視的中低端市場。在那片市場中,寧德新能源又不愿意以低價策略低頭。

寧德新能源急需找到一塊新的業務增長點。三次錯失動力電池,讓它終于回過神來,看到了輕型動力電池市場——生產用于兩輪電動車(包括電動踏板車、電動自行車、平衡車等產品)的鋰電池。

覓途咨詢Data science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動兩輪車用鋰電池出貨量為9.7GWh,占鋰電池市場份額僅為6.5%。

如今兩輪電動車正在經歷從鉛酸電池到鋰電池的切換,預計到2023年,鋰電池在電動兩輪車的滲透率將超過50%。

2020年鋰電池市場組成 數據來源:覓途咨詢 Data Science

據立方知造局了解,這塊新市場,靠的是“渠道為王”。要打通與雅迪、愛瑪等兩輪電動車整車廠以及哈啰、滴滴、美團等共享電動車運營商的鏈路。

這片江湖中,星恒電源早已插下旗子,2020年它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更在頭部企業的市場中,占到80%權重。

對比來看,寧德新能源一開始只做消費鋰電,而沒能像其他鋰電池企業選擇消費、動力鋰電兩手抓,也沒能在動力電池的渠道鋪設上有優勢。如今它試圖借助寧德時代的渠道,但寧德時代的渠道還是集中在電動汽車領域,和寧德新能源同樣屬于兩輪電動車的新入場者。

當寧德新能源成為市場中的新玩家,劇情變得陌生——原先寧德新能源主攻的是中高端市場,比如高端旗艦智能手機。因為獨有的快充技術,OPPO等手機廠商都樂意給出更高的價格。但這樣的模式,在兩輪電動車市場,跑不通了。

先來看看兩個價格:

一部華為Mate 50售價高達6000多元人民幣;

一輛雅迪電動踏板車平均售價則為1552元(2020年年報)(電動自行車的平均售價更降到了1118元)。

寧德新能源面對的是一塊“消費降級”的市場。這主要與兩輪電動車的用戶群體有關,市場的增量需求,主要來自共享電單車用戶和快遞及外賣小哥,大家對價格敏感度更高。

電瓶車常用鉛酸電池和鋰電池,兩者的成本相差不大。2021年,愛瑪電動車曾在招股書上披露,一塊鉛酸電池售價約450元,使用壽命2年;一塊鋰電池價格在1000元左右,壽命4年——但大多數電瓶車消費者更習慣于購買更便宜的鉛酸電池。

這就好比有人要在天貓商城中找到比拼多多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但天貓品牌的定位與拼多多的用戶定位,存在差異。因此,兩輪電動車廠商更愿意對接售價更低的二線鋰電池品牌。

據一位接近寧德新能源人士向立方知造局透露,寧德新能源開辟的這一新戰場,是在2019年公司內部學習華為活動之后,“還未能取得預期效果?!?/p>

他也曾疑惑,為什么技術為王的寧德時代要走上華為式產品優先的道路——

寧德新能源的優勢是技術,以研發形成技術壁壘,換取高議價能力。

華為的產品思維,則是圍繞客戶需求,由市場助推,生產產品,只做微創新。

和華為3C產品直接賣給用戶不同,鋰電池行業的下游是手機、電腦、無人機、兩輪電動車——鋰電池離C端用戶隔著至少一個廠商,也隔著對C端用戶消費心理的精準把控。

5. 廝殺儲能

林歡經常和同事們閑聊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間的關系:兩家和諧相處,只是表面;兩家“世界第一”早晚會上演同城德比,有一場技術和業務上的交鋒。

“Mike(張毓捷)離世后,兩家關系感覺更遠了,兩兄弟之間難免一戰。”這是林歡和一些同事的共識。

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短兵相見,或將在儲能戰場。

去年4月,寧德新能源及其子公司PTL分別與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但這兩次合作中,寧德時代成了更強勢的一方。

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不僅出錢更多,還要求寧德新能源簽署一份協議——寧德新能源每年要向寧德時代支付1.5億美元技術產權費用,有效期10年。兄弟間開始明算帳了。

寧德時代目前沒有進入消費鋰電市場的打算,在輕型動力電池上項目上的股權占比只有30%,它能“占到的便宜”,只有寧德新能源的儲能鋰電技術。

儲能,相當于一個巨型充電寶。風電、光伏發電會收到天氣制約,每天發電量不穩定。要接入實時平衡的電網,需要將電先儲存至充電寶中,再持續輸出。這類充電寶也能在停電、限電時輸出電力。

從2020年起,在雙碳、海外需求擴容下,儲能的商業模式開始清晰。

2014年-2019年六年間,寧德時代的儲能業務營收從0.44億元穩步增長至6.1億元。到了去年上半年,這一業務飆漲至46.93億元,占到總收入比重10.65%。

寧德時代To B、To G兩手抓,但缺位的是to C的家庭儲能——寧德新能源的強項。

甚至,寧德新能源比寧德時代更早出海,如今這家企業已經將業務版圖擴大至歐洲、美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東南亞地區,布局比寧德時代更深遠。

承接寧德新能源儲能業務的子公司,是新能安(PTL),也是前文寧德時代成立電池包公司的partner。

經歷了動力電池步步踏空之后,寧德新能源對新能安寄予厚望——再造一個寧德新能源。

暗流開始涌動——如今寧德新能源與寧德時代“互挖墻角”,在寧德地盤上爭搶技術人才。立方知造局了解到,有員工從寧德新能源離職不過3天,就收到了來自寧德時代的招聘意向書。

業務交鋒只是同城德比的第一步,未來寧王兩兄弟如何公共處,也許逃不開兩條命運——翻臉與合并。

儲能對應著中國雙碳國運,具有強政策環境的因素。去年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1年本)》,對不同類型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作出要求,進一步引導鋰離子電池行業技術進步與規范發展。

劇情是否有些熟悉?如果國家在儲能市場中,也開出一份“白名單”,有日資背景的寧德新能源就會被邊緣在市場準入門外。兩者的合資公司,只能拆家。

當然兩者還有一種更好的共存模式——合并。但這很難。已經上市了的寧德時代,難以與國外資本掛鉤。即使寧德時代要私有化,萬億市值對應著一筆龐大的收購資金,TDK難以應付。

如果寧德時代想要收購寧德新能源,首先TDK不愿意放生這個賺錢貔貅,即使放生,也會開出天價,對于仍需融資擴建產線的寧德時代而言,并不現實。

未來兩位寧王的糾纏曲線會變得糾結。寧德時代的勁敵,有可能不在日韓,而是站在對面。

離開寧德新能源時,林歡簽了一份《競業協議》,競對名單每年更新?!皶簳r寧德新能源還沒有將寧德時代列入在內?!?/p>

尾聲

立方知造局在陳棠華的紀念冊中,讀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寧德新能源剛成立時,曾有一次產品質量問題。曾毓群走進陳棠華的辦公室,匯報可能面臨的大額索賠。

陳棠華很平靜,“事情已經發生了,怪誰都沒有用。”他拿出一張圖,“看大家從什么角度看這件事情?!?/p>

乍一看,圖片中是一位老態龍鐘的婦人,拆解女人面部后,圖片又成了一位年輕姑娘。陳棠華說:從事故中積累經驗,形成免疫力,避免更大的事故,這也是一件幸事。

我們也不妨換個角度看看寧王雙雄背后故事的另一個版本:

從上海往西南約700多公里。赤鑒湖,斧頭形狀。銳利的切削邊界伸向遠方,劈開海平面。從北宋起,這里一直是福建寧德的重要出??凇?/p>

湖岸邊,兩幢樓?;∶鏄鞘菍幍滦履茉?。電池形狀樓的是寧德時代。

位于溫州、福州兩大經濟圈中間位置的寧德,曾是著名貧困市——轄區內9個縣中有6個是國定貧困縣。

但就在這樣一座地級市中,誕生了兩家世界第一的企業——那里生產的鋰電池刻著中國制造的痕跡,搭乘著iPhone、AirPods、特斯拉汽車涌向全球。

無論未來寧王對寧王的故事如何演變,都不會改變中國制造帶動著一座貧困縣的躍遷和提升核心競爭力,往中高端轉型的脈動。

注:文中鋰電池均指鋰離子電池。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水县| 阳新县| 杭锦旗| 屯昌县| 太原市| 奉化市| 科尔| 银川市| 安乡县| 馆陶县| 鹤壁市| 永德县| 肇庆市| 菏泽市| 宜宾市| 浙江省| 同仁县| 信丰县| 凤庆县| 乌审旗| 花莲县| 阿合奇县| 玉环县| 吉木萨尔县| 寿宁县| 安新县| 阳城县| 文成县| 腾冲县| 寿光市| 平凉市| 锡林浩特市| 连山| 友谊县| 鲁甸县| 沅陵县| 当涂县| 蒲城县| 屯门区| 靖边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