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堅定走Topcon電池路線的晶科能源(688223.SH),近日受到市場質疑。
3月18日,有投資者向晶科能源求證,網傳該公司N型Topcon效率不達預期,從而暫停了Topcon二期項目的消息是否屬實。
同日,晶科能源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復,相關傳聞不屬實,敬請注意甄別。
晶科能源在安徽合肥、浙江海寧已投產16 GW的N型TOPCon電池項目。該公司稱,目前量產效率已超過24.5%,產能、良率等各項關鍵指標在按計劃穩步提升中,并有望提前實現滿產。
2月21日,晶科能源發文稱,其海寧基地高效N型電池片項目成功下線,首片N型高效產品成功產出。
晶科能源自2019年開始布局TOPCon電池產能。去年10月,經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其TOPCon電池轉化效率最高達25.4%,一年內四次創造紀錄。
該公司認為,TOPCon技術相較單晶PERC,效率可提升約5%-6%,發電性能提升3%-4%。
近期,N電池效率獲突破的消息不斷,各家技術競爭愈發激烈。
3月10日,天合光能(688599.SH)210 N型i-TOPCon最高電池效率達到25.5%,創造該類型電池效率新的世界紀錄。
3月17日,邁為股份(300751.SZ)聯合澳大利亞金屬化技術公司SunDrive,實現HJT量產效率突破26%。
光伏技術迭代頻繁,電池轉換效率是各家企業“兵家必爭之地”。
目前主流PERC型電池的轉換效率達到22.5%后,難以再大幅增加。相較之下,N型電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無衰減特性,被業內普遍認為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發展方向。
N型電池技術可細分為異質結(HJT)、Topcon、IBC等技術類型,其中異質結和TOPCon為目前各企業主要選擇。
一直以來,業內對于兩條路線的選擇各有見解,無一定論。多家光伏企業曾公開表示,將進行多技術路線儲備。
以晶科能源、中來股份(300393.SZ)等為代表的企業,則明確看好Topcon技術;邁為股份、捷佳偉創(300724.SZ)等企業則走HJT技術路線。
有業內分析師曾對界面新聞表示,長期看HJT技術更優,但其目前成本高于Topcon,量產還需要時間,Topcon時下市場接受程度可能更高。
晶科能源成立于2006年,2016-2019年連續四年奪得全球組件老大寶座,之后排名下滑。根據PV-Tech統計的全球組件供應商2021年排名,晶科能源位居第四。
2010年,晶科能源控股(NYSE:JKS)在美紐交所上市。2020年,該公司宣布分拆子公司“回A”。
今年初,晶科能源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截至3月18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為11.83元,下跌0.08%,市值為11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