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鑫
3月17日,弘業期貨IPO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會議審核通過,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弘業期貨成立于1995年,注冊資本9.07億元人民幣,主要從事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咨詢、資產管理、基金銷售,公司的實控人為江蘇省國資委。早在2015年12月,弘業期貨已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為03678.HK。
這是弘業期貨二度闖關A股,其曾于2017年首次“遞表”,但在2020年7月撤回IPO申請。一年后,弘業期貨再次向主板發起沖擊,歷時8月終過會。
目前主板市場已有包括永安期貨(600927.SH)、南華期貨(603093.SH)和瑞達期貨(002961.SZ)在內的3家期貨公司。若弘業期貨此次上市成功,A股將迎來第四家期貨公司,也意味著弘業期貨將成為首家"A+H"上市的期貨公司。
弘業期貨此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2億股,占公司于發行前的總股本9.07億股的13.23%,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優化公司多層次網點體系建設,提升公司期貨經紀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服務能力,同時為境外子公司相關業務拓展提供保障。
在發審委會議上,弘業期貨商譽減值及交易所手續費減收問題遭重點問詢。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弘業期貨營業收入分別為6.16億元、6.45億元、15.61億元、7.7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051.41萬元、2126.64萬元、6632.25萬元、4530.14萬元。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弘業期貨2019年增收不增利,凈利潤比2018年減少5924.77萬元,降幅73.59%。公司稱這主要受計提商譽減值影響,公司在2019年末確認商譽減值損失4332.2萬元。
據了解,弘業期貨于2013年收購華證期貨與期貨業務相關的資產組合,這起并購產生商譽5316.73萬,截至2018年底,商譽賬面價值為4332.2萬元。2019年末,弘業期貨對商譽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發審委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問詢,要求弘業期貨對2013年收購華證期貨形成的商譽于2019年末全額計提減值準備說明原因,并且解釋2014年至2018年該資產組合實際收入大幅低于測算收入但未計提減值準備,2019年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
弘業期貨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期貨經紀業務,包括期貨及期權經紀手續費凈收入、交易所減收手續費收入等。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貨及期權經紀業務收入分別為2.68億元、2.18億元、2.74億元、1.69億元,分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86.31%、69.01%、70.27%、86.05%。
報告期內,弘業期貨收到的交易所手續費減收的金額分別為9836.57萬元、8632.85萬元、1.76億元和1.15億元。然而,交易所尚未就手續費減收的標準頒布明確規則,若未來交易所的手續費減收政策發生重大變動,手續費減收金額降低或暫停減收,將對弘業期貨的營業收入水平產生較大影響,可能出現盈利水平大幅波動的風險。
發審委稱,弘業期貨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于期貨及期權經紀手續費收入,公司每年收到的手續費減收金額存在不確定性,弘業期貨需說明其減收手續費是否存在重大依賴,應對手續費減收不確定性的措施及有效性,并說明各期減收手續費收入波動的原因,2020年以來其金額和占比持續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同行業公司變化趨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