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3月17日晚間,中國平安(601318.SH)公布2021年年報,旗下資管子公司的業務情況也同時展現。
年報顯示,中國平安2021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479.61億元,同比增長6.1%;歸母凈利潤1016.18億元,同比減少28.99%;營業收入11804.4億元,同比減少3.11%。公司解釋稱,主要受公司對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等調整的影響。
在業績發布會上,今年1月官宣加盟的首席投資官(擬任)鄧斌表示:“總體來講,我們的不動產投資風險是可控的。根據年報數據,核心不動產的敞口5.5%,這個數字本身是在合理區間的。我們的配置是多方向的,風險也有分散效應,未來會在戰略資產配置的引領下,做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不動產投資,有碳中和、數字經濟、醫療健康等相關概念的優質不動產項目,還有優質的商業不動產、保障性租賃住宅等,我們都會積極關注。”
保險資金投資組合方面,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近3.9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7%。其中,債券投資1.90萬億元,占比48.6%。

總體規模增長,投資收益率卻有所下降。2021年,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投資收益率受資本市場波動、市場利率下行及減值計提增加等因素綜合影響,凈投資收益率4.6%,總投資收益率4.0%,相比于2020年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2.2個百分點。

鄧斌稱:“我們的資產配置是‘雙啞鈴’結構。第一我們有大量的長久期利率債,使得資產負債久期差在過往十年中明顯收縮。另一端是風險資產,包含不動產、權益類資產,風險資產內有‘小啞鈴’配置,一個是高分紅、穩健型的價值型投資,另一端是追求增長型的投資。”
至于如何產生α,他表示:“4萬億資產產生明顯α是很困難的。未來我們仍然會通過選取優質的管理人、優質的項目,為投資帶來α。所以,整個投資價值鏈絕大多數的投資來源于戰略資產配置的回報,而后從有紀律的戰術配置和精選投資標的、投資管理人產生的α也是非常重要的來源。”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中國平安主要通過平安證券、平安信托、平安融資租賃和平安資產管理等公司經營資產管理業務。2021年,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凈利潤139.52億元,同比增長13.5%。
平安證券實現凈利潤38.29億元,同比增長23.4%;平安信托負責的信托業務實現凈利潤2.29億元,受投資類資產價值變動影響,同比下降90.8%;平安融資租賃實現凈利潤43.11億元,同比增長13.4%;平安資產管理實現凈利潤23.96億元,同比減少24.0%。
可以發現,2021年,平安信托負責的信托業務和平安資產管理負責的保險資管業務業績下滑明顯。
作為中國平安保險資金管理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資產管理受托資產管理規模達4.05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第三方資產管理規模5120.72億元,同比增長32.7%。

另類投資是一大亮點。年報顯示, 2021年,平安資產管理另類投資新增規模創歷史新高,落地 “平安-渝資光電基礎設施永續債權投資計劃”,為重大半導體產業項目提供保險資金支持,助力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信托業務凈利潤下滑更為明顯,主要是由于總投資收益出現較大虧損,由2020年的3.99億元變為-15.06億元。
但是,平安信托業務規模卻有所增長,投資類信托增長尤其明顯。在壓降融資類信托的持續要求下,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平安信托的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為4613.12億元,較年初增長18.0%;其中投資類規模達2567.50億元,較年初增長117.7%,融資類、事務管理類規模均下降超20%,體現了業務轉型的方向。

不過,向投資類轉型的過程卻十分坎坷。受融資類信托規模壓降和投資類業務浮動管理費減少的影響,平安信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下降16.7%。投資類資產價值變動也是造成凈利潤下滑的重要原因。
從信托資產管理費率來看,整體由2020年的1.02%下降至0.84%,投資類管理費率下降最為明顯,2021年為0.85%,同比下降1.32個百分點。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不同類型投資類產品不一樣。以典型的標品信托產品來說,一般是固定加浮動費率,品牌強歷史成績好,實現投資收益越好的機構一般收的越多。還有一些不是標品的,比如股權投資類產品,這類差別就更大了,有的是固定費率,有的又是浮動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