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悅然
可自由支配資金僅為1.68億元,業績還虧損,中來股份(300393.SZ)新盤算的140億硅料生意遭質疑。
3月17日,中來股份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硅料項目建設投產計劃安排、資金來源,以及分析說明首次布局工業硅、多晶硅生產領域即進行大額投資的商業合理性等。
兩天前,中來股份剛宣告與太原市、古交市人民政府達成大作,投資140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
項目一期包括投資32億元建設20萬噸工業硅、11億元建設1萬噸高純多晶硅,爭取2024年投產;二期為9萬噸多晶硅項目,根據市場情況推進。
作為項目實施主體,中來股份計劃持有項目公司51%股權,太原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基金持有項目公司49%股權。
上述項目投資額,約為中來股份2020年總資產的1.44倍。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或其他融資方式等。
根據2021年半年報及問詢函回復情況,該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7.89億元,其中受限貨幣資金8.87億元、募投項目專用資金7.34億元。
中來股份實際可自由支配資金僅為1.68億元;短期借款達11.16億元;同時,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7.96億元,長期借款為3.44 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7.63%。
根據年初業績預告,中來股份去年凈利將虧損2.2億-2.8億元。
深交所在關注函中質疑上述硅料項目各階段所需資金的金額及來源,要求中來股份涉及融資計劃的應當分析說明其可行性并提示項目風險。
該公司將去年的業績虧損歸結為上游硅料等原材料大幅漲價,以及電池、組件出口的海運費暴漲等。
中來股份是國內最早以光伏背板作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也是國內最早進行GW級N型高效單晶電池規模化量產的企業,此前未涉及上游硅料。
2021光伏行業對外發展年度匯報顯示,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8.8%。
中來股份認為,根據光伏產業未來發展情況預計,2022-2025年中國年均新增裝機83-99 GW,上游工業硅、 多晶硅仍存在較大的產能缺口。
除中來股份外,近期還有多家企業擴產多晶硅。
其中,新特能源(01799.HK)宣布投資176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高端電子級多晶硅項目;工業硅龍頭合盛硅業(603260.SH)175億元投資20萬噸多晶硅。
去年底,大全能源(688303.SH)已宣布投資332億元建設年產20萬噸多晶硅等項目。
2月23日舉行的光伏行業2021年發展回顧與2022年形勢展望線上研討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副秘書長馬海天表示,需警惕多晶硅投資過熱。
硅業分會統計,預計到2025年底,中國多晶硅年產能達300萬噸,若包括海外供應,共計可以滿足全球1000 GW左右的裝機量需求。
2025年和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預計分別達400 GW和1000 GW,折算成多晶硅需求量為130萬噸和300萬噸。
根據安泰科此前披露的數據,2022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預計將達86.2萬噸/年,增量主要體現在保利協鑫(03800.HK)、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亞洲硅業等企業。
截至3月17日收盤,中來股份大跌8.96%,報收19.6元,總市值213.57億元,兩天內縮水近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