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快時尚品牌正在“卷土重來”。
旗下擁有Zara、Massimo Dutti和Pull&Bear等品牌的西班牙Inditex集團近日發布2021財年業績報告。截至2022年1月31日,Inditex集團的營業收入增長35.8%至27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943億元),凈利潤則增長192%至32億歐元,將毛利率推升至57.1%,創下過去六年來的新高。
但Inditex集團在第四季度過得并不如意。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年末假日季銷售額增長放緩,少了將近4億歐元的應得收入。集團創始人之女Marta Ortega在2021年11月接替Pablo Isla成為新任集團主席,但由于投資者對人事變動的前景擔憂,Inditex集團股價出現下滑。
Inditex集團每一次錄得增長新高,便意味著下一年需要花費更多努力才能超越過去的成果。對于部分持觀望態度的投資人而言,在當前形勢下要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并非易事。若Inditex集團無法維持增長,便意味著投資無法獲得對應的回報。
這種情緒至今仍在蔓延。有分析指出,Marta Ortega和集團首席執行官Oscar Garcia Maceiras此前均未在擔任過管理層要職,疫情和國際形勢變動等一連串挑戰,將會對二人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好在整個快時尚行業都呈現出復蘇跡象,并且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即使增長放緩,復蘇仍然會繼續。瑞典H&M集團近日也發布2022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收入增長23%至491.6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31億元)。即使是Gap集團,在2021年的營業收入也增長20.7%至166.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8億元)。
而就在將近四年前,整個快時尚行業都陷入到寒冬中。向Inditex、H&M集團和Gap集團這樣的大型公司紛紛出現增長放緩,諸如Topshop和New Look這些規模更小的公司則開始推出地區市場,其中Topshop已經因業務重整無力申請破產。
對于消費者來說,很難說會因為時尚度不足而厭倦快時尚品牌,畢竟這些品牌正是通過緊密監測流行趨勢并快速生產時髦單品崛起。快時尚行業陷入寒冬,對部分人群來說是因為其平價易得的時尚無法再滿足個性需求,對另一部分人而言,Fashionnova和SHEIN等超快時尚品牌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更低價的選擇。
針對消費者喜好的變化,各個快時尚公司也開始調整策略。Inditex集團近年開始對Zara門店進行改造,以在城市中心開設更多高規格旗艦店為目標。H&M集團則加碼COS和Arket等中高端品牌,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加快開店步伐。
聚焦中高端品牌有助于提升形象,開設大型旗艦店則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體驗。而在另一方面,那些過去為搶占市場而創立的平價品牌相繼被關閉或縮減規模,讓集團集中更多資源到轉型戰略上。包括H&M集團的Monki和Inditex集團的Pull&Bear都是如此。
其它更細節的舉措還包括,Zara近期開始和韓國潮流品牌Ader Error以及中國設計師品牌Susan Fang合作聯名系列,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了一定反響。H&M集團則為同名品牌開設專屬男裝門店,來聚焦特定消費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舉措雖然提升了形象,但從Inditex集團在假日季依然遇冷的表現來看,快時尚品牌要想回到過去的黃金時代,或將要付出更多努力。當下最緊迫的挑戰便是供應鏈問題。
此前界面時尚曾報道,因為疫情對供應鏈的沖擊,Zara和H&M相繼調高旗下產品價格,2021年8月至12月期間的提價幅度分別為23%和13%。即使轉型,快時尚品牌堆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依然是價格。當漲價潮無法避免,如何去處理和消費者的關系,將會持續困擾這些快時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