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迪
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集團”)300億中期票據正在按計劃發行。
3月17日,中信集團公告稱,其中不超過30億的2022年度第四期中期票據開啟申購。
據公告,第四期發行金額上限為30億元,品種一初始發行規模為不超過15億元,期限為5年,品種二初始發行規模為不超過15億元,期限為10年。
據發行文件,早在2021年12月21日,中信集團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注冊了300億元中期票據額度。
據募集說明說披露,本次注冊300億元中期票據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中信集團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的金融機構借款及其他有息負債,補充中信集團本部及下屬子公司營運資金。
中信集團表示,使用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和補充營運資金有利于優化債務結構,并逐步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改善融資結構。
2022年1月17日,中信集團發行了第一期,品種一為5年期,金額為10億元、品種二為10年期,金額也為20億元。
2月16日發行了第二期,5年期和10年期兩種品種金額分別為20億元和10億元;
3月7日發行了第三期,5年期和10年期兩種品種金額分別為10億元和10億元。
加之此次發行的第四期,如按30億元足額發行,截至目前,中信集團2022年發行中期票據合計達120億元,已接近注冊金額的一半。
據發行文件,第四期發行的牽頭主承銷商和簿記管理人為中信銀行,聯席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
此次申購區間,品種一申購區間為3.30%-3.90%,品種二申購區間為3.40%-4.00%。
作為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中信集團綜合競爭實力強大,中信集團創立于1979年,截至2021年9月末實收資本為2053.11億元,財政部持股100%,為其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據中信集團公告稱,2018年12月26日,財政部決定將其持有的中信集團10%股權一次性劃轉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截至2021年9月末,相關手續正在辦理中。
截至2020年末,中信集團經審計財務報表顯示,其資產總計8.26萬億元,負債總計7.35萬億元,所有者權益9021.34億元;2020年度其實現營業總收入5153.57億元,利潤總額858.68億元,凈利潤689.30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65.13億元。
業務方面,中信集團涉及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綜合金融服務領域和先進智造、先進材料、新消費、新型城鎮化等實業領域,旗下擁有16家一級子公司。
截至2020年末,其綜合金融服務業務資產占中信集團全部資產比例達92.96%,2020年營業總收入中,綜合金融服務收入占比為40.29%。
2018-2020年三年,中信集團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8.76%、88.55%、89.07%。有分析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由于銀行業務在中信集團日常業務中所占的比重較大,中信集團一直保持較高的資產負債率。
在募集說明書中,中信集團表示,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投資領域的拓展,其所需資本性支出和日常運營對資金規模和流動性要求較高,可能導致其或子公司債務增加和負債率上升,面臨融資難度加大和資金成本上升的風險。
此外,2018-2020年度,中信集團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數,分別為-1504.10億元、 -2598.40億元和-2181.70億元。
在募集書中,中信集團透露,其下屬資源能源業務等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其通過投資實現了資產規模較快的擴張,但部分項目尚處于培育或成長期,該部分資產盈利能力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目前回報尚不穩定,存在一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