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覽商業 董也
編輯|木魚
今年初,壹覽商業發現,身邊的連鎖寵物醫院陸續被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以下統稱:新瑞鵬)整合,這種整合體現在新瑞鵬戰略入股后對連鎖寵物醫院的方方面面的改造。據壹覽商業了解,有超過1600家連鎖醫院與新瑞鵬合作后,員工被集體搬入新瑞鵬企業微信,門店的管理、新店的選址、裝修,員工的任命、派遣都由新瑞鵬決定,占絕對主導地位。
事實上,新瑞鵬從2021年開始加快整合全國線下連鎖店的步伐,這個節奏與2020年底新瑞鵬被彭博社爆出啟動上市計劃有關。
據悉,新瑞鵬已經委任銀行牽頭安排籌資規模可能超過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IPO上市計劃。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已聘請中金、瑞信及摩根士丹利3間投行負責上市工作,考慮將香港或美國作為潛在的上市地點,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按照這個時間規劃,2022年成為新瑞鵬能否順利上市的關鍵節點。
寵物醫療界的隱形老大
新瑞鵬的前身是瑞鵬寵物醫院,1998年在深圳羅湖區成立第一家醫院,到2012年在深圳開出了19家連鎖店。也正是這一年,瑞鵬走出深圳走進廣州。
一直到2016年瑞鵬股份新三板上市前夕,按照中國獸醫協會寵物診療分會(會長林德貴)的全國性行業調研結果顯示,瑞鵬是中國擁有分院最多、規模最大的寵物連鎖醫院,且醫院全部直營,分布于深圳、廣州、上海、長沙四個城市。
也正是2015-2016年之間,新瑞鵬加速資本運作,引入達晨財智;2016年8月10日,瑞鵬掛牌新三板;2018年瑞鵬從新三板摘牌,獲高瓴資本投資,后與高瓴系的寵物醫院體系重組為新瑞鵬集團。
高瓴資本的進入可以看作是新瑞鵬的關鍵轉折,加速了新瑞鵬在在寵物醫整合上的進度,最直接的體現在高瓴資本投資的700多家寵物醫院直接與瑞鵬旗下450家醫院整合,一時間讓新瑞鵬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寵物醫院體系。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瑞鵬上市的背后,高瓴也是主要推動人之一。
當然,平均每年一輪的融資,也是為了加速整合連鎖寵醫院。據壹覽商業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2020年五年時間里,新瑞鵬以投資并購等方式與全國知名的連鎖寵物醫院達成合作。其中,包括原高瓴系的安安寵醫、芭比堂動物醫院、寵福鑫寵物醫院、納吉亞貓專科動物醫院,還有新瑞鵬系的瑞鵬寵物醫院、美聯眾合動物醫院、貝克和史東動物醫院、凱特喵貓專科醫院在內的知名連鎖寵物醫院。
據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發布的《2021中國連鎖寵物醫院品牌排行榜TOP20》中,包括瑞鵬寵物醫院、寵頤生寵物醫院、艾貝尓寵物醫院、安安寵醫、芭比堂動物醫院、美聯眾合動物醫院、佳雯寵物醫院、寵愛國際動物醫院、大嘴狗寵物醫院、貝克和史東動物醫院、凱特喵貓專科醫院、寵福鑫寵物醫院、納吉亞寵物醫院都分別跟新瑞鵬達成合作。
新瑞鵬通過收購,參股整合了國內大量優秀的醫療資源,截止2021年,從新瑞鵬官方了解到,其在全球已經擁有1600多家門店,而這個數量也正在呈上升趨勢。可以這么說,如今在國內,可以說聊寵物醫療幾乎就繞不開“瑞鵬系”,新瑞鵬的每一個動作也成為了行業的風向標。
寵物綜合服務平臺
國內寵物醫療行業分為兩大陣營,第一大陣營是以高瓴資本與瑞鵬重組后的“新瑞鵬系”,另一大陣營是“瑞派系”。
2020年9月底,新瑞鵬完成數億美元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領投,碧桂園創投與德國醫藥企業勃林格殷格翰戰略投資,雪湖資本、OrbiMed、Aspex Management、Lake Bleu Capital(清池資本)等多家海內外機構跟投。融資完成后,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的估值約300億人民幣。
再看瑞派,2019年12月5日,瑞派寵物醫療獲得瑪氏寵物護理的C輪投資,投后估值70億元人民幣。這輪融資,瑞派引入瑪氏寵物投資,也為后面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寵物醫療市場規模達到405億元。我國寵物醫院市場較為分散,連鎖醫院數量占比不足15%。在全國近1.5萬家寵物醫院中,80%-90%的寵物醫院為小規模單店經營或10家以下連鎖經營,市場較為分散,大規模連鎖醫院數量占比不足15%。
而新瑞鵬系和瑞派系所整合的,也僅是其中15%的連鎖醫院,還有很大一部分寵物醫療仍處于不規范、亂收費等灰色地帶。而新瑞鵬目前在做的,一方面是成為絕對的老大,不斷的整合醫院;另一方面,是將這些連鎖醫院門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來做規范化、品牌化的事情。
從新瑞鵬組織架構來看,新瑞鵬的核心業務被分為:醫療集團、潤合供應鏈集團、鐸悅教育集團三大集團,這三個集團的業務非常清晰明了。
其中的醫療集團,是新瑞鵬的核心業務,那些被新瑞鵬整合重組的醫院們都屬于“醫療集團”部門。新瑞鵬集團用“1+P+C”三級醫療體系,建設5000家智慧寵物醫院,打造智慧寵物醫療連鎖機構。其中,1代表中心醫院,包括轉診中心和深度醫療中心,P代表專科醫院,C代表社區醫院。
有知情人士告訴壹覽商業,在被新瑞鵬戰略收購后,新瑞鵬與連鎖醫院合作后是占絕對主要地位的,新瑞鵬從門店、人力、財務、運營、技術、定價等多個方面對線下醫院進行統一管理。據透露,醫院接入新瑞鵬整個過程大概需要兩年的時間,雙方還需磨合。
隨著近兩年新冠疫情的影響,新瑞鵬在在線下門店擴張上放慢了速度。有一個明顯的數據變化,資料顯示,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連鎖業務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的89個核心城市,共開設有轉診中心、中心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醫院1400多家,員工16000余人。但是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導致線下門店受到沖擊,新瑞鵬集團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彭永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受疫情沖擊最嚴重的時候,線下有近400家分院暫停營業。”
有一組數據可以證實,據內部人士爆料,目前新瑞鵬員工有8000+名,與此前披露的16000人縮水了近一半兒,這也就意味著,后疫情時代,新瑞鵬在戰略合并門店上的態度更加謹慎。
新瑞鵬的第二大業務是鐸悅教育集團,于2019年成立。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瑞鵬對在職的醫生都是有定期的培訓和考試。以及新瑞鵬也在不斷培養挖掘人才,與各大高校進行合作以及集團內部的專業培訓。
新瑞鵬的第三大業務是潤合供應鏈集團,也是于2019年初成立,業務主要包括寵物貿易及物流。據官方介紹,潤合供應鏈倉儲面積10萬平方米,包含5萬+商品和1000+員工,服務100多個城市的1600多家終端門店。
新瑞鵬的三大業務主線——醫療集團、教育集團、供應鏈集團,能帶來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其實國內寵物醫療一直存在不透明、臟亂差、醫生沒有資質亂就業等痛點,而新瑞鵬對連鎖醫院的整合,其實也是在推動行業進步,讓行業有一個標準,更規范化。
新瑞鵬的目標規劃是,未來五年,集團將依托“1+P+C”三級醫療體系,建設5000家智慧寵物醫院,打造智慧寵物醫療連鎖機構。
現階段,新瑞鵬將寵物連鎖集中到一個平臺,然后對核心的醫生資源進行管理、再教育,最后用統一的供應鏈提本降效率,其實就是在解決國內寵物醫療不規范的事情。不過正如前文所說,目前“新瑞鵬系”和“瑞派”系整合的只是全國15%的寵物連鎖,所以這條路并不好走。
新瑞鵬還差什么?
相較國內寵物醫療正處于爬坡期,在發達國家寵物醫療已經到了成熟階段。
國內大型寵物醫療機構和連鎖寵物醫院并不多,還是以小型門診為主,且醫療設備、醫療藥品主要依賴進口,這是導致寵物醫療價格昂貴的根本因素。
對標美國最大的醫療機構VCA Antech,成立于1986年,并于2001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截止到2017年,VCA門店數量已經達到750家,并擁有超過50家的獸醫診斷實驗室,每年接待病寵超過800萬例,員工數量約為2.6萬名。
從VCA收入結構來看,分為寵物醫療和實驗室服務兩部分,2016年公司寵物醫院收入為20.92億元,占比83.11%;其次是實驗室服務,占比16.78%。從寵物醫院數量來看,公司的門店數由2005年的379家上升至2015年的682家,增幅為80%;而單店平均收入則是從187.9萬美元提升到249.0萬美元,增幅為32.5%。因此,公司寵物醫院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寵物醫院數量的提升,寵物單店平均收入的上升也有一定貢獻。回到新瑞鵬,這或許也是其不斷收購品牌連鎖的原因。
在國內醫療領域,新瑞鵬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冠軍,但是在對連鎖醫院的管理上,新瑞鵬目前還欠缺企業文化。
雖然新瑞鵬整合了美聯眾和、芭比堂等知名連鎖,但是現在造成的局面是消費者只知美聯眾和,不知新瑞鵬。一方面是營銷力度不夠,沒有充分打出新瑞鵬的品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目前新瑞鵬仍然處于整合期、戰略落地初期,還在打地基階段,沒有精力去做品牌建設,但是前期如果忽視這一點,后面想再建立企業文化也很艱難。
另外從資本層面,像新瑞鵬這種整合線下連鎖的方式,需要持續的資本投入。有資料顯示,新瑞鵬與醫院連鎖戰略合作,平均單店投入約150萬元,資本回報周期是2-3年。新瑞鵬的目標是未來五年建立5000家智慧醫院,當前擁有醫院門店數量不到2000家,想要實現目標,還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
從管理層面,2021年7月,原天貓寵物家清負責人成化加入新瑞鵬任副總裁,將主要負責潤合智造和電商零售業務,未來將聚焦在行業上下游合作及協同業務。8月,新瑞鵬有兩條人事變動,寵愛商貿董事長郝波加入,出任新瑞鵬行業新通路事業部總經理。
可以說,新瑞鵬雖然業務線囊括了方方面面,但缺乏合適的管理型人才,之前都是專業獸醫缺乏管理方面的經驗,從2021年下半年的高層變動也可以看到新瑞鵬在這方面的欠缺。
最后,最重要的是國內的養寵大環境。跟國外成熟的大型寵物醫療連鎖企業相比,我們沒有積累上百年的行業基礎和產業環境,沒有發達國家那樣的商業底蘊和社會人文基礎,更缺乏世界級企業的管理和運營經驗。在國內,新瑞鵬是獨角獸,但新瑞鵬更是個“新人”。
資料參考
1、寵業家:獨家 | 寵物醫療第一股,為什么是瑞鵬?
2、畜牧人才網:美國連鎖寵物醫療機構巨頭——VCA、Ban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