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音樂先聲 朋朋
編輯|范志輝
“每天都會發布大量新歌,其中許多新歌的元數據非常少,并且缺少鏈接標識符,這給音樂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問題。”
為了解決音樂行業長期存在的“黑匣子”版稅問題,近日,瑞典知名音樂組合ABBA的成員Bj rn Ulvaeus和他的音樂制作人Max Martin、Niclas Molinder聯合推出了一款線上免費的音樂協作平臺Session,旨在“改變音樂行業激勵和回饋創作者的機制”。
我們所好奇的是,為什么在大多數音樂人都沒辦法靠音樂生存的情況下,卻每年都會有那么多的版稅無法正確分配?而新推出的Session,又將如何解決“黑匣子”這一棘手的歷史遺留問題?
Session的“黑匣子”解法
由于元數據問題,全球每年有6.55億美元的版權收入沒有正確地分配。
元數據通常是指我們在音樂流媒體平臺看到的與歌曲息息相關的信息,包括歌曲名稱、演唱者、作詞、作曲、唱片公司、發行公司等等。這些數據需隨歌曲在各個平臺、各類媒介之間傳播和流通時被同步,作為版權收入分配的依據。
由于創作者數據發布不完整、向下游分發不準確等等問題,導致每年有如此多的版稅收入不明,且沒有準確支付給音樂創作者,這一現象稱之為“黑匣子現象”。
這些版稅由于沒有歸到特定的音樂人名下,基本上處于無人認領的狀態,最終都流向了唱片公司或者流媒體平臺。
而如今的音樂作品常常參與創作者眾多,加上歌曲流轉的平臺和媒介越來越多元,歌曲版稅收入產生路徑也變得愈加復雜,由此黑匣子現象也隨之愈演愈烈。這一現象的危害顯而易見,嚴重地侵害音樂創作者的權益,讓原本微薄的音樂收入更加雪上加霜。
基于這一痛點,Session的核心功能就是圍繞準確的歌曲元數據收集、同步、分發來設置。據官網介紹,Session的主要功能分為六大板塊:創作者協作、同步歌曲信息、權威數據共享、明確分支工作、數據管理以及創作者確認。目前,已經可以在網頁端、移動設備端和PC端同步使用,并且對于創作者完全免費。
實際上,Session Studio是嵌入在數字音頻工作站(DAW)中,這樣一來,創作者甫一開始創作,后臺便開始捕捉歌曲的信息和數據,而無需另外耗費時間和精力去單獨整理。隨后,該平臺通過“創作者積分”系統記錄各個創作者的勞動分工,并在創作者之間達成版稅分成的共識。
當歌曲創作完成并準備上線發布時,Session的配置文件會將歌曲的元數據以規范格式發送給唱片公司、詞曲版權管理公司和版權集體管理協會,作為版權收入分配的基礎依據。
Molinder、Martin和Ulvaeus在此前發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Session旨在“通過技術創新與行業內其他伙伴分工協作”,而它的意義在于“創建一個可信賴的基準點,向所有需要注冊版權、版權聲明和版權支付的人開放。
可以看到,通過從源頭上規范歌曲的元數據采集錄入,而非由發行方主導進行二次錄入,并以開放平臺的形式使得利益相關方對版權收入分配進行監督,打破了歌曲元數據的“信息孤島”和解決權威數據缺位的問題。如今,這個新的數據工具已經獲得Spotify和YouTube超100萬英鎊的投資,并獲得了ProTools制造商 Avid、環球音樂和DDEX(Digital Data Exchange,數字數據傳輸聯盟)的支持。
當然,Session并非“橫空出世”,早在幾年前,Session的三位創始人就推出了歌曲數據中心Auddly,以填補音樂行業的數據和資金流的空白。而此次推出的新產品Session,就是由Auddly的迭代而來。而在2021年,Ulvaeus就曾發起過Credit Due運動,專注于確保創作者的身份在作品傳播中獲得認可,并獲得相應的報酬。
而Credit Due運動最突出的貢獻,就在于明確了元數據流轉時需要識別的五類數據,元數據的五項信息,包括用于詞曲作品的ISWC(國際標準音樂作品代碼),用于錄音作品的ISRC(國際標準音像制品編碼),用于表演者的IPN (國際表演者編碼),以及ISNI(國際標準名稱識別碼)。這一運動率先獲得BGM、SoundCloud、Hipgnosis和Kobalt Music Publishing 等音樂公司的支持。
簡單來說,Session為版稅收入分配的規范化分配開了個好頭,但是理清版權亂象、讓創作者獲得合理收入,對于全世界來說都“路漫漫其修遠兮”。
“技術解題”只是起點
早在之前,海外就有許多從業者嘗試解決“黑匣子”問題。
如前文提到的DDEX,這個由三大唱片、谷歌、蘋果、亞馬遜、騰訊音樂、ASCAP等行業各方組成的聯盟機構,其目的就是為了改善整個音樂行業的元數據問題和探索信息流轉中的國際標準。
而在線平臺SongSplits也提供類似于Session的服務,音樂人可以在網頁上管理歌曲的合作者及其所有權的百分比,同時它還打造了交流社區供音樂人尋找合作伙伴,吸引了25萬音樂人。但是目前這一平臺似乎面臨著經營困境,頁面上的數據停留在2019年,并且其創始人在投資網站start engine上進行眾籌。
而相較與其他同質化的服務,Session的進步之處在于先于“技術”的成果,Ulvaeus先整合了行業內的意見支持,強化了業內對于元數據在版權收入中重要性的共識;而Session作為技術補充的產品推出,則將運動主張轉化為實踐成果,這也為他帶來了數額不菲的投資。
據了解,從Auddly、Credit Due到Session的發展中,BMG始終是其堅定的擁護者。原因無他,這與BMG服務音樂人的定位相契合。2021年4月,BMG就曾加速向20000余名英國和美國的詞曲作者支付費用,并在新簽訂的合同中,將版權收入分發的時效從舊合同的“版稅期結束后的90天”提高到了60天。
除了效率的提升,BMG還宣布剔除唱片合同中的“作曲限制條款(The Controlled Composition clause)”,以提高創作者和藝術家的版權收入。根據唱片業的協議傳統,一個藝人在專輯中加入自己創作的歌曲,唱片公司購買了你的授權以后,在后續的分成中只會給歌曲灌錄復制版稅的75%,有時甚至更低;而且會設置上限(通常為 10-12 首歌曲),來進一步降低唱片公司為特定專輯支付的總機械版稅。
不同于BMG、SoundCloud、Hipgnosis等站在音樂人立場的音樂公司,流媒體平臺的決策者們就顯得十分“頭鐵”。2021年10月,包括Spotify、Apple、Amazon和Google在內的主流音樂流媒體向美國版權費委員會提請了有史以來最低的版稅稅率。
不難看出,在版權分成問題上業內有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一邊是BMG為代表的唱片公司、行業內的各類協會,他們致力于打造公平的分配機制來保證音樂人的權益和熱情;另一邊是音樂流媒體平臺,他們在與版權方的博弈和協商中爭取獲得更大的利益。
所以,流媒體作為重要的版權收入來源,如果決策者們不愿意向創作者支付費用,Session能發揮的作用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技術解決方案只是提供了一個透明的“分錢”機制,而整個行業還要努力實現“有錢可分”、“愿意分”的愿景。
同時,國外為創作者爭取權益的活動也甚囂塵上。比如,美國國家音樂版權商協會就始終與流媒體平臺進行談判,致力于提高其支付的版稅稅率;而英國的艾沃爾學院慈善信托基金(The Ivors Academy Trust)聯合音樂人聯盟發起了“反買斷運動”,鼓勵創作者反對強制性合同。
反觀國內,對于平臺上歌曲播放數據造假的質疑一直都有,而從創作者的立場看,情況則更糟糕,一次性買斷版權做法始終是主流,國內外的收入差距仍然相去甚遠。
結語
在音樂行業迅猛的變革中,元數據帶來的問題絕不是版權收入分配優化路上的唯一“黑匣子”。
隨著短視頻、直播、二創、健身等各種新場景的崛起,盡管Session提出了“技術”解題的好范例,但要從理論到現實上形成真正的收入流,當前還有很多問題去解決。
更不用說,在盤根錯節的版權分配問題上,僅有技術支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更加完善的行業規則和標準共識。同時,法律也需要在媒介的流變中適時更新和調整,更切實地保障音樂創作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