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自化妝品監管新規施行后,不時就看到因化妝品小樣被罰事件。這頻頻被罰的背后,是化妝品市場里的監管缺失,還是小樣產品的高利潤讓商家寧愿鋌而走險?
01、大牌小樣中文標簽內容有缺失項,HARMAY話梅被罰88.7萬元
近日,根據上海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美妝零售新物種HARMAY話梅(上海話梅樂享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被罰沒88.7萬余元,違規產品皆是大牌小樣,涉及品牌有嬌韻詩、黛珂、迪奧等。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4月,執法人員在話梅樂享公司位于黃浦區興業路的“HARMAY話梅”化妝品集合店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店正在銷售的“CLARINS嬌韻詩”品牌煥顏彈力日霜(5ml)等共計4個品牌24款化妝品的中文標簽內容有缺失項,缺失內容具體包括無成分表、無生產批號、無進口化妝品備案文號等,涉及的品牌有CLARINS嬌韻詩、蒂芙尼TIFFANY&CO.、博柏利BURBERRY、黛珂DECORTE。
此外,在其銷售的部分化妝品中,存在中文標簽有缺失項的情況,涉及IPSA茵芙莎、ANESSA 安熱沙、ELIXIR 怡麗絲爾、ERNO LASZLO 奧倫納素、La prairie 萊珀妮、POLA 寶麗等7大品牌的11款產品。
黃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化妝品的最小銷售單元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符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國家標準,內容真實、完整、準確。”,判定該公司構成經營標簽不符合規定的化妝品的違規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 151992.9元,罰款人民幣735057元,共計罰沒88.7萬余元。
作為美妝零售新物種的代表,話梅自2017年開出第一家店以來,便以其極簡的倉儲式風格,吸引了大波的年輕消費者,而其大牌小樣更是開辟了零售的新模式,引領市場風潮迅速出圈。
迅速出圈也讓話梅成了資本的寵兒,先后吸引多家一線機構投資,繼2019年A輪融資便獲得5億資本的注入后,話梅在美妝市場“圈城掠地”,北京三里屯門店開業后,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話梅目前已經完成4輪融資,其中今年1月份的C輪及D輪融資,完成近2億美元資金。
不過,市場對其售賣小樣模式褒貶不一。一方面是的確成功靠大牌小樣吸引了年輕人,成功引爆“小樣經濟”;另一方面卻是美妝市場的小樣生意日益火爆背后,大牌小樣產品在市場的渠道來源不明問題,時常被監管部門查處。
02、化妝品“小樣”零售進入嚴監管時代
去年1月,一家位于杭州嘉里中心負一樓的店鋪涉嫌“走私”,當地市監管局聯系海關部門協助調查,商家無法提供涉案商品的合法來源證明,近3000件涉嫌走私化妝品(多為大牌小樣)被扣押,初步估算貨值20余萬元。
為何頻頻被罰的,總是銷售化妝品大牌小樣的商家?
有業內人士告訴《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小樣產品特別是無標簽的產品,都是不正規渠道獲得的,這一塊屬于“灰色地帶”,早期由于沒有明確的法規,市場上亂象開始形成。隨著化妝品新法規對這一塊內容的監管,相信會在小樣問題上查的更嚴,如果渠道方不愛惜羽毛,還是任由市場亂象繼續,會有更多的被查處事情。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在一些電商平臺、短視頻購物渠道、代購等多種平臺,都有標榜著“專柜正品”的小樣在出售,相比正裝來說價格大多較為實惠。比如海藍之謎、SK-II、蘭蔻等品牌的產品,價格從50多元到200多不等,有的外包裝上還印著“試用裝”“非賣品”等字樣。
“明明標著非賣品字樣的,還拿出來公開銷售,這明顯就是違規了。如果經常購買化妝品的消費者應該知道,專柜的小樣一般都是附贈品,并不會進行單獨售賣。而這些小樣產品,來源于哪里,明白的人都明白。”上述人士說道。
當前,小樣生意仍然火爆,小樣市場依舊混亂。建立正規銷售渠道,是控制小樣市場走向正規化的可行性方案,隨著相關部門對化妝品小樣市場的引導與監管,相信“小樣經濟”會在監管范圍內有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