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胖部
編輯|夏添
芒果TV即將上線數字藏品平臺。
據悉芒果TV近日已完成自建區塊鏈部署,區塊鏈名初定為光芒鏈,采用的是TBFT共識算法,并將于3月中旬上線基于光芒鏈的數字藏品平臺。芒果TV背靠湖南廣電,這也是國資背景企業第一次深度涉足數字藏品平臺型業務。
這成為2022年NFT領域的又一關鍵事件。此前,林俊杰、周杰倫、陳冠希先后為NFT產品站臺,獲得了破圈的關注和討論量;3月12日,騰訊音樂與西北音樂人“張尕慫”聯合推出了數字藏品3D手辦系列盲盒“土潮歌”,上線1.3秒1027份產品全部售罄。
看起來NFT還將延續去年的高速發展。有趣的是,帶動NFT熱度的元宇宙概念在今年已經出現了降溫,處于捆綁關系的兩者卻表現出市場認知上的不同步性。
而芒果TV作為長視頻平臺入局數字藏品,正表現出這部分生態對文娛行業的重要價值,尤其在各平臺處于收縮期、謀求營收增長的當下,NFT與IP產業的價值促活非常值得行業關注。
去NFT化的數字IP新生意,“一條腿”跑通市場
根據36氪媒體消息,相關項目負責人表示,此次上線的數字藏品平臺目前暫時嵌入在芒果TV及小芒電商內,購買第一批發行的數字藏品的用戶也會獲得一定特殊權益,可能體現在頭像的識別上及未來和業務的聯動。同時,相關布局也是為芒果元宇宙做探索的第一步。
這表現出國內NFT交易的獨特性。
在海外,相關交易吸引投資者的關鍵在于通過以太坊等去中心化公鏈架構底層設施獲利,但在國內NFT產品無法進行二次交易,產品也只能存在于各家公司推出的私有化區塊鏈。這也幾乎杜絕了數字藏品的炒作及投資向可能性,國內數字藏品主要強調藝術性和收藏性。
包括騰訊、阿里等國內互聯網公司的NFT相關產品平臺上,都已經改稱“數字藏品”,此次芒果TV也是如此,普遍從平臺定位開始去NFT化,試圖從數字內容創作領域入手,去引導推動有價值的數字爆品出現。
需要看到的是,這“一條腿”的價值目前還是能初步跑通市場。
首先在于NFT產品的特性。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代替、獨一無二等特點,能確保購買者的所有權和版權所有者的權益。
從藝術品層面,這首先保證了數字資產的保值和可控,而獨一性的特質成為許多粉絲愿意為偶像買單的重要特點,將數字化工業產品轉化為藝術藏品,讓IP衍生品獲得價值煥新。芒果TV的數字藏品體現在用戶頭像識別上,正是這種價值的外在表現。
其次則是NFT在年輕人市場中的獨特地位。ODin NFT平臺創始人潘波曾介紹,參與NFT交易的95后最多,其次是90-95年,因為NFT滿足了大部分年輕人追求特立獨行、獨一無二的心理。同時林俊杰、周杰倫和庫里等明星“明星效應”的影響,讓年輕人借此拉近與偶像之間的距離。
對于著力開發年輕人主流市場的平臺來說,NFT成為接近年輕人的媒介。以芒果TV為例,截至2021年底的有效會員超過5040萬人,24歲以下用戶占比超過65%,而這部分的消費用戶和數字藏品消費者有一定重合度,能夠更好地調動用戶消費愿望。
這種愿望表現為,對于年輕人感興趣的IP產品,往往能激發出較大的市場反響。比如冬奧會期間冰墩墩的數字藏品,據nWayPlay官方交易平臺數據顯示,限量500個的冰墩墩數字盲盒上線后迅速售罄,在二次交易時還出現了大幅度的價格暴漲。
雖然國內的NFT生態鏈并不完整,但其構建數字內容發行新鏈條的上半程,已經對文娛行業有不小的價值。除了芒果TV,發力元宇宙最早的騰訊也是NFT領域主要的內容方,覆蓋旗下游戲、視頻和音樂等多個領域,除了“土潮歌”此前的產品還包括《王者榮耀》游戲皮膚、《十三邀》數字藝術收藏品NFT等。
隨著今年以來視頻平臺進一步尋求開源,并在商業化層面嘗試更多可能性,NFT的數字藏品價值為IP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讓各家掌握的大量IP版權獲得了新的價值。比如芒果TV目前在小芒電商、潮玩開發和線下實景娛樂等方面的布局,都可以與數字藏品產生關聯,為用戶串聯起各個消費場景。
需要看到,這些產品目前還只能存在于各平臺站內私鏈,與元宇宙目前一樣不能去中心化,所以并不真正具有NFT價值,還需寄希望于未來元宇宙空間的開放。但目前基于內容認同的NFT消費,一定程度上還是確實存在消費者需求。
元宇宙降溫,NFT為何繼續增長?
進入2022年,元宇宙繼去年的烈火烹油之后出現了降溫。
Meta和Roblex公布去年財報出現相關領域的大額虧損,先后帶來了股價的暴跌,Meta導致股價暴跌26%。這種情緒背后是元宇宙本身技術開發未達預期的某種反噬。
在過去一年,元宇宙的快速發展卷入了大部分互聯網硬軟件技術企業,但相關開發并未出現躍進式進步,反而缺乏有代表性的產品創新。“元宇宙”概念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得到越來越多的正視。
而在國內市場,對于元宇宙市場的管理政策開始收緊。2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防范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并給出了四種常見的犯罪手法;同期,騰訊、字節跳動、網易等多家互聯網公司申請與“元宇宙”有關的商標被駁回。這也在帶動投資者更加審慎的觀察。
NFT目前的熱度正是基于去年以來元宇宙的火爆。而當元宇宙概念在全球的降溫,NFT卻仍然保持著相當的市場影響力,雙方在一定的綁定關系下卻表現出認知和需求差異。在這背后,是NFT在過去一年里逐漸體現出的新價值。
首先是現實價值。元宇宙是未來式,而NFT確實當下人們觸手可及的現實資產,所以即使元宇宙要實現還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但基于對其遠景的認同,收集NFT是投資者面向未來的未雨綢繆。來自Nonfungible 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Q3,NFT在收藏品領域應用占比達76%。
這也引申出了NFT在當下的另一大價值即行業價值,其生態已經深度影響了廣泛的藝術品交易和版權生意。
以音樂行業為例,參與過NFT專輯銷售的美國搖滾樂隊Kings of Leon曾預言:“在未來十年內,70%的專輯將以NFT形式發行。”digitalmusicnews數據顯示,2021年1月NFT音樂市場銷售額達90萬美元,2月銷售額達到2200萬美元。
NFT給音樂行業帶來的變革,首先是收益模式,讓每個音樂人能夠打造交易內部循環的“個人經濟體”而減少平臺影響;其次,NFT的多樣化也可以覆蓋專輯、音樂會門票包括歌曲demo片段等各類產品,為藝術創作者提供點到點的交易新媒介。
在更廣泛的藝術創作市場,這種新媒介已經在改變從創作到售賣的新格局。去年三月,涂鴉藝術家班克西直播銷毀了作品《傻子》并將其電子版鑄造成NFT,以原作的四倍價格出售;而在商業合作領域,如今年初Prada與adidas同數字藝術家扎克·萊伯曼合作發售了NFT藏品,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和可控。
雖然在這種流通中還存在過度炒作帶來的泡沫以及版權漏洞等各方面問題,但去中心化的設計切實地給文娛藝術領域帶來了變化。對比遙遠的元宇宙,NFT已經在現實中開始令一些行業難以割舍。
盜版、泡沫、安全性、流通:NFT的未來之問
但在NFT“看起來很美”的未來中,若干問題也到了不得不解決的時候。從全球市場來說,盜版、價值泡沫和安全性是目前對NFT最主要的質疑。
首先盜版主要源于上傳鑄造NFT產品的行為不受控制。今年1月28日,全球最大的在線NFT市場之一OpenSea在推特發文承認,使用該平臺免費鑄造工具創建的NFT中,超過80%的項目都是剽竊、虛假或濫用的作品。
這直接影響了NFT的所謂稀缺性或獨一性定位,也帶來了原創確權的難度。NFT原創確認的核心是誰第一個上傳,這就讓一些盜版者看到了機會,一個著名的例子是荷蘭藝術家Lois van Baarle在OpenSea上搜索她的名字,發現有100多件有關她的NFT藝術品正在出售,其中沒有一個是她自己鑄造的。
其次是價值泡沫,大批NFT項目都出現了發售后秒空和轉讓價格驚人的狀況,價值的評估體系整體缺乏標準。以今年初周杰倫與好友合伙創辦的潮牌發售NFT項目“幻想熊”為例,售價為0.26個以太幣,但短短一周后價格飆升至7.4以太幣(約合11.49萬元)。
還有就是安全問題,也是對消費者打擊最大的部分。2月1日,NFT收藏大戶larrylawliet.eth在社交媒體表示其持有的多只NFT藏品被黑客盜取,損失總價值約為人民幣1079萬元。這些事件的發生大多都是因為用戶因不當操作導致私鑰泄露,或者是轉移資產時填錯地址而引發的風險。同時,一些虛假NFT網站的騙局也屢見不鮮。
而在國內,虛擬貨幣的交易禁令讓消費者止步于購買和收藏,但依然不乏以投資為目的購買NFT的用戶。相關平臺為此設置了諸多限制,比如支付寶的NFT平臺“鯨探”對于用戶的無償準贈設置了一定門檻,即必須滿足持有NFT到180天后。
這讓國內的NFT價值主要體現在數字內容的版權保護上,也初步帶動了在IP價值開發和衍生品領域的產品流通價值。但這仍然有賴于一個更加開放的互聯網虛擬空間,在更長期時間內實現NFT產品保值,以此維持消費者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