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鰲頭財經 曉敏
在3·15晚會上,電動車違規改裝提速一事被曝光,小牛、綠源、哈啰、新日、金箭、臺鈴等多家電動車品牌涉及其中。
昨日的3·15晚會上,電動車違規改裝提速一事被曝光,小牛、綠源、哈啰、新日、金箭、臺鈴等多家電動車品牌涉及其中。
近年來,由于電動車速度過快引發的交通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為此相關部門發布《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規范》規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得超過25公里/小時。
但上述多家品牌電動車都為經銷商準備了“解碼”裝置,將車速提高到35到40公里/小時。
廠商設置后門
根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電動自行車時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
然而這與大家的認知大相徑庭,在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中,風馳電掣的電動車比比皆是,規定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是如何形成的呢?
記者通過對幾家自行車專賣店的走訪查明了真相。
“在上牌后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解除電動車限速。”幾家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給出的答案基本相同,據了解,這一技術手段稱為“解碼”。
哈啰電動自行車專賣店銷售人員表示,“我們有一個解碼器,解過碼之后,它就解除限制,原來它是國標的,只能騎25公里/小時,解完了之后它就可以騎更快了。”
金箭電動自行車專賣店銷售人員更是直接地表示,“這就是一個公開的秘密,每個地方如果說不解碼,沒有人會買的。”
更有甚者,為了躲避交警的監管,甚至對儀表盤進行改動,即便電動車超速儀表盤也顯示25公里/小時的速度,經過走訪,臺鈴、哈啰、新日等電動車廠商均存在此情況。
實際上,根據《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第4條第3款明確要求,廠家出廠的電動自行車的軟硬件均應當具有防篡改設計,防止擅自改裝或改動最高車速等。
涉事企業的電動車廠商不但預留了篡改的“后門”,而且連解碼器都由廠商提供。
根據3·15晚會報道,在騎安達車業的庫房內,工作人員拿出他們為專賣店配備的解除限速的解碼器,只是簡單一按遙控器,速度限制就被解除了;無錫浜馬車業的解碼器是一個加裝在電源附近的裝置,接通電源以后限速就解除了。
除此之外,江蘇藍君科技有限公司、小牛電動自行車上海總代理均承認廠家同樣為他們提供了解碼裝置。
涉事企業回應
電動車違規提速事件被曝光后,一些涉事企業選擇第一時間回應,大部分涉事企業則仍未對此回應。
小牛電動相關人士對媒體表示,“我們內部正在核實,有消息第一時間同步。”
實際上,小牛電動車就曾因產品不合格被罰款,此前,小牛電動全資子公司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多個型號的電動自行車因照明、短路保護、使用說明書、尺寸限值、蓄電池防篡改項目抽檢不合格被罰款29萬元。
同樣被3·15晚會曝光的新日股份(603787.SH)則表示,“公司不存在向經銷商或消費者提供“解碼器”的情況,在電動自行車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也嚴格遵循《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17761-2018)要求。”
新日股份表示,雖然公司電動自行車產品生產過程中執行了上述國家標準,但是由于現有防篡改技術手段無法完全杜絕改裝,存在第三方為了迎合部分市場需求,對本公司生產的電動自行車產品進行私自改裝,破解原有防篡改設計進行超速,從而引發交通安全問題的風險。
公司將通過加大研發創新、升級防篡改技術手段、加大對經銷商及消費者的風險警示教育等多種措施,最大限度的抑制私自改裝電動自行車的情況發生。
“這實際上反映出了當下規則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矛盾,但一方面消費者要理解《規則》的制定是出于保護道路安全以及駕駛人安全,另一方面廠商也應嚴格按照標準生產,并提升防篡改技術手段。道路安全的維護,電動車安全標準的落地,需要監管、廠商、消費者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行業觀察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