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戈振偉
3月15日,廣州、東莞在全省率先發出首批試點單位在大型連鎖便利店僅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的《藥品經營許可證》,這標志著廣東省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綜合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同時意味著廣東居民以后可以24小時在試點的便利店購買常用的乙類非處方藥。
本次首批試點的企業有兩家:華潤萬家有限公司+廣東德信行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廣東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春悅林(廣東)大藥房有限公司。前者均屬于華潤集團管理企業,分別歸屬于大消費和大健康業務領域;后者都是美宜佳控股有限公司下屬企業。

從全國范圍來看,“便利店+藥店”并不是廣東首創,但此次廣東探索出區別于其他試點省份的創新模式——即支持和鼓勵屬于同一集團管理的大型連鎖便利店總部與藥品零售連鎖企業跨界融合,相互借力、共享資源。
據了解,目前華潤萬家廣東公司門店數量785家,其中深圳大型超市門店44家,社區超市門店+便利店254家,廣州大型超市門店35家,社區超市門店+便利店154家。
而美宜佳在廣東省擁有的便利店門店數量最多。據春悅林(廣東)大藥房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源龍介紹,美宜佳在廣東的有效門店數量總計17049家,涵蓋了廣東所有的地市縣和鄉鎮,門店類型住宅區占比達60%,24小時營業門店數量超8600家,可以彌補傳統藥店非營業時間的時間差。
在藥品品類規劃方面,兩家試點企業各有側重:華潤萬家有限公司+廣東德信行大藥房連銷有限公司主打應急品類,并選擇惠氏、香雪制藥、葵花藥業、云南白藥、雅培及其自有品牌藥作為主打品種;廣東美宜佳便利店有限公司+春悅林(廣東)大藥房有限公司則主打年輕消費者夜間用藥需求,包括風寒風熱感冒類、小兒退熱及便秘類、腸胃消化類、清熱解毒類、營養補充類等年輕人日常急需用藥。
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乙類非處方藥是指非處方藥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藥品,除了可在藥店出售外,還可在超市、賓館、百貨商店等處銷售。
截至2021年底,全國藥店已多達59萬余家,醫藥零售行業的終端服務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然而,受制于24小時營業的藥店相對較少,公眾夜間日常急需用藥的便利感還沒有得到真正滿足。
早在2019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加快連鎖便利店發展”一項中明確提出,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開展簡化乙類非處方藥經營審批手續試點?!彪S后,各地陸續出臺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簡化乙類非處方藥經營審批相關政策。
2月8日,廣東省藥監局印發《廣東省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在全省范圍開展大型連鎖便利店僅經營乙類非處方藥綜合改革試點工作。該項試點工作從2022年3月15日起實施,試點期限為兩年。
此前,屈臣氏、萬寧、物美、京客隆等連鎖企業也曾在北京的少數門店嘗試“賣藥”,但多數仍屬于小規模試點階段,但效果并未如預期那么好。商超、便利店“觀望”態度明顯,因為賣藥除了要解決手續審批問題,還涉及如何與醫保銜接、如何配備專業藥事人員等問題。
而廣東此次試點方案規定,審批機關收到申請資料后,對資料進行書面審核,資料符合要求的,當日發放《藥品經營許可證》。審批流程上面大大簡化,降低了企業的行政成本。
同時,方案要求連鎖門店只能接受連鎖總部統一配送或連鎖總部委托配送的藥品,不得自行采購藥品,規范了藥品來源,并提出連鎖總部要建立巡查報告制度,配備與連鎖門店數量相適應的藥學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