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梅欣
編輯 | 李慎 彭飛
盡管曲美家居尚未發布正式的年報,但從公布的業績預增來看,2021年,是這家企業過去幾年來最“掙錢”的一年:凈利潤預計在2.05億元-2.08億元,同比增幅達到97.12%-169.23%。
從公告來看,海外業務的增長,包括Stressless和IMG產品在境外渠道和中國市場的快速增長,這是拉動曲美家居業績的主要原因。
Stressless和IMG,是曲美收購的挪威公司Ekornes旗下的主力產品品牌。
2018年曲美家居聯合華泰紫金,斥資40多億元收購挪威上市公司Ekornes ASA,隨后疫情促使全球貿易更加動蕩,這筆收購在市場上曾飽受爭議。
在經過三個完整財年的驗證之后,如今Ekornes帶給曲美的增長,佐證了當初曲美家居董事長趙瑞海執意收購的判斷。
“我們收購的標的很好,但收購的時機不好。”這是曲美家居董事長趙瑞海對過往波折的總結。但正是這筆收購,或將成為中國家居企業“出海”收購邏輯變遷的范本。
好標的碰上不好的時機
在北京北五環外的曲美家居總部,界面新聞近日見到了趙瑞海。在他辦公室的背后,就是總部所在地,以及位于北京的一大片廠房。
盡管受到多年質疑,但趙瑞海收購Ekornes的理由非常明晰:首先,這家挪威企業公司治理結構非常規范,是一個非常職業化的隊伍在進行管理;其次,公司主力品牌Stressless沙發及沙發椅,是該品類里的全球銷售冠軍,在全球市場和國內中高檔社群中,有很高知名度;
再次,生產工藝獨特,難以仿造,是容易做出規模的單品,溢價能力很高,是行業中毛利率最好的企業;最后,挪威及北歐地區的勞工政策相對靈活合理,便于企業管理。
雖然在國內大眾市場知名度還不高,但Ekornes作為北歐地區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制造商之一,有著88年的歷史。創立于1971年的軟墊類品牌Stressless,更有著“舒適椅里的勞斯萊斯”之稱,在挪威有著“國寶級家居”的聲譽。

最重要的是,Ekornes在全球市場有著非常均勻的市場分布。“北美、歐洲為主,亞太市場發展迅速,渠道條件非常好。”這也是趙瑞海最看重的要素之一。
但收購Ekornes的前后一直充滿波折。在發起收購的2018年,正是中國企業“出海”政策發生轉變的重大時刻,資本市場對于企業出海收購的判斷,彼時正發生巨大變化。
“2016-2017年啟動收購的時候,去海外市場并購還是非常好的素材,給出的估值很高。”趙瑞海對界面新聞回憶,但隨后發生的一些出海企業資金鏈事件,使得資本市場認為收購海外公司難以控制,曲美也受到波及:“但我們判斷,Ekornes是一家基礎非常優質的企業,加上收購工作已經持續了2年,不想就此放棄,因此咬著牙把收購完成。”
在收購之前,Ekornes的業績就已經幾乎3年沒有增長,僅有的不到3%的增幅,來自于匯率變動帶來的增長。加上規模最大的德國市場銷售在下滑,所以剛一接手,趙瑞海就需要迅速解決諸多管理問題。
首先進行調整的,就是重新調整了管理層。“接手前,Ekornes有著一個10多人的龐大董事會,其中不乏很多挪威名流,然而他們并不能對經營起到幫助。“趙瑞海隨后精簡董事會,并將現任歐洲最大辦公家具企業高管挖到Ekornes擔任副董事長,形成只有3-4人的核心管理層:“并且調整了KPI,激勵核心管理層,改變了管理團隊作風。”
經過管理調整,加上發揮本身夯實優質的企業基礎,研發新產品,Ekornes即便在經歷了疫情期間,業績也在持續上升。
“曲美給Ekornes做整體市場發展戰略時,定下的目標是5年業績翻一番,現在早已提前完成,并且仍在上升。”趙瑞海向界面新聞透露,2022年的市場訂單,比去年還增加了30%:“這在歐洲其他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大調整
業務的實際增長,超出了趙瑞海的預期。在進行深入調查之后,趙瑞海發現,疫情對全球高端消費市場,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疫情使得人們居家時間變長,對高品質家居產品的需求變得強烈;全球范圍內銀行放水,窮人資產沒有縮減,但是富人資產增加,不論國內還是歐美、西方市場普遍出現的通脹,都在拉動消費;疫情后全球奢侈品消費普漲,拉動了高端家具品牌銷售,反而低端市場品牌增長乏力。”趙瑞海總結。
但最重要的是,Ekornes過硬的企業基礎優勢:“供應鏈非常穩定嚴謹,員工團隊也非常穩定。整個疫情期間,包括全球海運堵塞期間,生產、發貨、運輸沒有一天停擺,產業基礎非常扎實。”
他對Ekornes的核心品牌Stressless,有較為獨特的產品定義:全球范圍內為數不多的,具有禮品性、健康性等非家居屬性的家具產品;是家具產品中能保持奢侈品品質的產品;以及未來會引入更多世界級大師,做年輕化設計。

在穩固了全球市場之后,Stressless如何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是趙瑞海下一步布局的重點。
他透露,Stressless將在中國布局四種店態:在高端百貨開設品牌店,符合對高端消費品的定位;在Shopping Mall、超市開設的流量店;以及單獨設立的旗艦店。
“我們還同知名建筑師共同嘗試設計小的店態,通過無人值守的方式,把Stressless的沙發椅放在機場、高端寫字樓等空間里,消費者可以自行使用體驗,通過掃碼線上即可下單,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習慣。”趙瑞海告訴界面新聞,對這種店態將啟動“千店計劃”,預計在國內鋪設一千網點,預計今年就會落地實施。
除了Stressless打入中國市場,曲美家居的國內業務,今年也開始進行逐步調整。
首先,對曲美家居的大家居思路進行調整,在原有大家居店進行保留的同時,也開設一些定制店、潮流店、新品店、專門店等等。“這些門店面積不要大,200-300平方米就可以,所以能做小店組團,迅速占領渠道。”趙瑞海認為,對于曲美而言,仍有渠道紅利的空間。
其次,內部進行組織及時調整,改成縱向事業部,加大縱向部門的授權,使得各業務條線有更大的空間。
最后,進一步提升產品力,以科技為主題,新技術、新科技在包括原材料、生產等環節上的使用。
趙瑞海表示,曲美家居今年提出新的三年計劃:2022年對公司內部價格和外部布局進行全方位調整;2023年將恢復到行業內增長第一水平;2024年開始,要形成具有曲美特色的優質品牌。
作為國內較早提出“大家居”概念的家居企業,曲美家居多年來一直有著做“中國宜家”的標簽。雖然這在一定階段拉動了曲美的業績,但“大家居”的大而全,也讓近年行業在規模大幅普遍上行的階段,增速放緩。
趙瑞海也坦言,“大家居”過重的沉淀,讓企業跑起來很難:“所以我現在把目標切碎了做,先把三年計劃完成,再談更大的目標。”
“我沒有放棄夢想,但我現在更務實了。”趙瑞海說到。
新邏輯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從事家居行業,趙瑞海是國內最早創業的民營家居企業家之一。而出海收購Ekornes的經驗,也讓在家居行業從事了30多年的趙瑞海,有了新的體驗。
事實上,盡管早前中國企業蜂擁而出進行“出海”收購,然而由于文化差異、管理思路、資金緊繃等等因素,部分企業最終鎩羽而歸,甚至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相比于收購過程的波折,趙瑞海認為,完成收購之后,如何適應國外企業的文化和管理邏輯和規矩,才是更艱難的事情。
“歐洲企業的員工和老板之間彼此是平等尊重的關系,至少在表現形式上也要做到這一點。”趙瑞海對界面新聞說,中國企業,尤其是創業型企業的扁平化管理,在北歐并不適用:“歐洲管理團隊不喜歡高層和員工之間的穿透,扁平化的模式在西方企業管理文化中很忌諱。”
同時,西方強調管理團隊更多是“伙伴關系”,而不是所謂通過“家人式”的拉近:“歐洲員工和管理者之間,一定是先有信任,才有后面事情的推進。而國內是通過事情的推進,員工才能獲得管理者的信任,這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實際上,雖然曲美收購Ekornes是在上一輪中國企業“出海”的末期,但現在,它或許也迎來新一的契機。
由于國內包括家居行業在內,長期存在的事實是,雖然中低端市場繁榮,產業供應鏈也極其豐富,但如今仍然缺乏類似愛馬仕、LV、奔馳、飛利浦等等,能讓全球消費者認可并購買的品牌。這也是中國企業亟待突破的難點。
“現在呈現出的趨勢是,中國企業通過收購國際知名品牌,通過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工廠等方式,打通中國供應鏈,再通過全球的品牌和渠道,將產品輸出到全球市場。”
談及自己的“出海”經驗,趙瑞海認為,要適應,不要對撞:“個人不能和整個隊伍對抗,即便你是老板。”
“不以中國的持續高效思路,扭轉對方所謂低效的方式。”他認為,某種程度上來說,“低效”能夠保證品質:“只要企業不開倒車,所有的事情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即便速度緩慢,運行的方向也會很穩定。”
如今再談及收購Ekornes的決定,趙瑞海對界面新聞笑道:“那幾乎是一個夢想。”
這個成長于清華園的子弟,早在30年前,就對北歐家居的企業與審美,留下深刻的影響,因此曲美家居產品的早期風格,也有強烈北歐家具風格的烙印。
而當收購的機會出現時,他堅持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早年的經歷,讓趙瑞海很早就確立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是用于炫耀和張揚的乍見之歡,還是希望生活更簡單、溫馨的適用感。
“先有生活價值觀,然后用設計完善價值觀,最后才是展示給別人。”趙瑞海說,他喜歡那種質樸的質量感,品質感,而不是一眼看上去的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