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李熠楠
3月14日,新華都(002264)披露《重大資產出售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修訂稿,擬通過現金出售的方式向控股股東新華都集團出售持有的零售業務板塊11家全資子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作價為3.94億元。
11家全資子公司包括泉州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漳州新華都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廈門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福建新華都綜合百貨有限公司、寧德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三明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龍巖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南平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三明新華都物流配送有限公司和贛州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的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將由互聯網營銷業務和零售業務變更為互聯網營銷業務,控股股東收購標的公司后主營業務將新增零售業務。
對于是否構成同業競爭,新華都表示,互聯網營銷業務――全渠道銷售的品類只能是取得品牌直接授權的商品,集中在酒水、牙膏、洗發水、母嬰用品,而零售銷售的品類繁多,包括食品、生鮮、日用品、百貨等,無需品牌商授權,向各級代理采購;互聯網營銷目前的核心業務為TOB業務,主要客戶為大型電商平臺,零售業務為TOC業務,直接面向個人消費者;互聯網營銷業務和零售業務主要客戶或銷售、采購渠道相互獨立,均各自面向市場獨立經營。因此本次交易完成后不會新增公司與控股股東的同業競爭。
此外,新華都表示為了推進本次重大資產出售進程,將福建物流5%股權從交易標的中剔除,不存在違反公司前期籌劃公開征集受讓方有關約定的情形,不會導致對本次交易構成實質性障礙。
資料顯示,新華都2008年于深交所上市,以零售業務起家,是福建省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近年來,隨著電商的快速崛起,門店以及人工等費用的增加,傳統連鎖超市的利潤被無限壓縮,新華都也開始入不敷出。
2013年起新華都首次虧損,隨后扣非凈利潤持續為負。2019-2021年1-10月,新華都營業收入分別為46.9億元、37.4億元和26.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1億元、0.97億元和-0.71億元。對應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2.0%、71.9%和73.9%。
持續的虧損使新華都開始謀求轉型之路。本次打包出售的11家公司中,2019年度,僅福建新華都綜合百貨有限公司盈利;2020年度,泉州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漳州新華都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江西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三明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和南平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實現盈利;202021年1-10月,僅泉州新華都購物廣場有限公司盈利。
標的公司2019-2021年10月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17126萬元、9699萬元和-7065萬元。標的公司近三年來凈利潤累計虧損約達1.4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并非新華都首次謀求轉型。2017年,新華都集團曾將所持新華都10%的股權以5.84億對價轉讓給阿里,同年12月,新華都和阿里合資成立了福建新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試水新零售業務。
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福建新盒科技一直處于虧損狀態。2018年虧損5883萬元,2019年上半年虧損4044萬元。新華都方面,在2018年9月及2019年10月,先后兩次出售新盒科技40.5%、9.5%股權給阿里巴巴,徹底退出新盒科技。這宣告新華都新零售業務轉型失敗。
全面轉型為互聯網營銷業務就能重煥新生嗎?目前互聯網營銷行業競爭加劇,各大巨頭云集,而新華都對于轉型之后的持續發展道路并不明晰,是否能憑此扭虧為盈尚為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