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魯青
編輯 | 黃月
《白發(fā)阿娥及其他》

譯林出版社 2022-03
如今八十歲的西西,曾被譽為“華文世界最有童心的作家”:她取下筆名“西西”,因為象形文字“西”形似跳格子的小姑娘;業(yè)余時間來里,西西喜歡畫畫、縫玩具熊、做玩具屋,她把縫制玩偶當成另一種形式的寫作;西西的筆觸也是天真的,梁文道曾經(jīng)評價《我城》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孩般稚拙的語法,小說結(jié)尾如小學生天真的“再見!白日再見!再見!草地再見!”十分質(zhì)樸動人。在西西的另一本小說《飛氈》里,她仿佛乘著輕盈的飛毯,掠過歷史的沉重,寫肥土鎮(zhèn)人如何制作汽水、廣東民謠俗曲要怎么唱,滿是孩童般初始世界時的好奇。
“最有童心的作家”如何寫作年老?《白發(fā)阿娥及其他》收錄了西西橫跨二十年寫作的八個短篇。在《白發(fā)阿娥》中,西西以七十歲的母親為原型,用溫潤幽默的筆觸寫衰老也寫生命。阿娥是曾經(jīng)的玫瑰少女,如今微塵般的老人,她愛研究賽馬經(jīng)、愛給老家寫信,她出門要抹風油精,到朋友家怕見人,在自己家和女兒與兒媳作戰(zhàn)。對白發(fā)阿娥來說,衰老與成長一樣驚心動魄,如今她邁著笨拙的步子,向未知的未來走去,像來時一般。
《處心積慮》

守望者·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02
“當時我可能讀了太多亨利·詹姆斯的書,‘奇妙’(beautifully)用得太多啦。”“去他媽的普通讀者,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普通讀者!”繆麗爾·斯帕克在《處心積慮》里妙語連珠,小說既在書寫50年代的倫敦生活,也在是嘗試探討小說藝術本身是什么。主人公芙蕾爾·塔爾博特一心想成為作家,卻誤打誤撞應聘當上了“自傳學會”的秘書,在這里,她注意到她小說的一些部分開始成為現(xiàn)實,芙蕾爾越來越懷疑學會召集人昆汀爵士可能在操縱協(xié)會的成員。事實和虛構(gòu)交織在一起,小說與現(xiàn)實分割不清。然而面對這樣瘋狂的離奇事件,多愁善感極少出現(xiàn),風趣調(diào)侃卻充斥字里行間。
繆麗爾·斯帕克是英國女作家,曾寫作二十多部小說,包括《我要活下去》《公共形象》《克魯女修道院院長》《存心游戲》等。其中的《布羅迪小姐的青春》富有女權主義新浪潮的時代特色,后來被美國福克斯公司改編成電影,被贊譽為“描寫愛丁堡最出色的作品”。2008年,繆麗爾被評為“1945年以來50位偉大英國作家”之一,小說《處心積慮》在1981年出版后即入圍布克獎。
《訃告》

讀庫·新星出版社 2022-01
20世紀30年代,現(xiàn)代訃告的模板逐漸在美國形成。訃告往往由標準的四部分結(jié)構(gòu)組成:死亡公告、死者的生物病理信息、親人的狀況以及葬禮信息。“9·11”之后,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紐約時報》為災難當天遇難的近3000人都發(fā)表了簡短的訃告。當時有讀者說,“每個人都被認為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經(jīng)歷有趣的故事,他們讓你哭,讓你微笑。”那是一個訃告風格逐漸轉(zhuǎn)變的時刻,人們意識到,即使是簡短的書面?zhèn)饔洠灿凶屔匦聫突畹牧α俊?/span>
這些訃告開啟了一種紀念的新形式,漸漸地,人們不再使用“他死在家里”或“她突然去世”之類的模糊話語,而是坦誠地談論親人的毒癮或臨床抑郁癥如何奪走他們的生命。美國刑法律師克拉倫斯·達羅曾說,“我從未殺過一個人,但我卻很愉快地讀了很多訃告。”
《經(jīng)濟學人》在訃告撰寫領域出類拔萃,除了一千個單詞的長度外,這一文體沒有任何寫作限制。《訃告》一書收集了《經(jīng)濟學人》雜志訃告欄中自1995年開辦到2008年的201個生命故事,其中的人物既有戴安娜王妃、導演黑澤明、作家索爾·貝婁這類名流貴族,也有寂寂無名的小人物,比如花園里的跳蚤專家,還有人類之外的報道對象,比如一只非洲灰鸚鵡。閱讀訃告是了解一個領域、一個時代的歷史,也是打開一個個體的生命之門——短短的文字不僅是對死亡的宣布,也可以是對生命的慶賀。
《非道德的政治:永不過時的馬基雅維利主義》

三輝圖書·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2-03
馬基雅維利主義指的是“政治無道德”的權術思想,不同于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所追求的“理想的社會”。馬基雅維利相信,應該將實用主義作為奪取和維持權力的方針,在必要時使用殘忍的權力或獎賞,以維持統(tǒng)治的現(xiàn)狀。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沙爾夫斯坦發(fā)現(xiàn),馬基雅維利主義是人類政治生活里普遍的現(xiàn)象,然而這是否必然意味著未來更加美好的政治生活是不可能的?他考察了不同地區(qū)的非道德政治實踐,比較了三種古代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表現(xiàn):中國古代的法家政治家商鞅、韓非、李斯,古印度的考底利耶,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馬基雅維利和他的朋友圭恰迪尼。作者認為,人類的道德傳統(tǒng)不足以遏制非道德和不道德的政治權術和詭計,然而,人類可以從過去和現(xiàn)今的被統(tǒng)治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識別和抵御這種權術詭計的策略。《非道德的政治》既解釋了政治如何經(jīng)常是非道德的,也討論了政治領袖和普通百姓的道德與非道德的關系,以及非道德的專制政治能走多遠。
《小天命:生祠與明代政治》

萬有引力·廣東人民出版社 2022-02
我們對明朝的普遍想象是封建專制高度強化,平民沒有政治參與權利,只能對中央“絕對臣服”。然而,有一批研究明史的學者卻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比如司徒琳(Lynn Struve)就曾指出,明末中國有一種“反叛精神”表現(xiàn)為奴變、抗租、罷工等,而明朝時期的社會流動、哲學運動、廉價書籍、參與性宗教等因素都促成了“反叛精神”的形成。
《小天命:生祠與明代政治》一書也挑戰(zhàn)了人們對明朝政體的單一想象,作者施姍姍以自下而上的視角書寫明朝政治史,從政治角度考察了明朝暗流涌動的“反叛精神”如何形成。她將生祠制度確立為研究對象,發(fā)掘了專制集權土壤中的另一套政治模式:借由生祠,民與官、地方與中央有了周旋與博弈的空間。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決定其價值,平民借此得到了政治話語權,生祠制度以此運作方式為“反叛精神”提供了一個制度性焦點。施姍姍認為,就像一個人依靠“氣”來維持健康一樣,這是一個王朝國家的原始生命力,使之延續(xù)了240余年。
《不是恥辱:珍珠港事件后的六個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2-1
1941年12月7日,一個看似平靜的星期天早上,數(shù)架民用飛機懶洋洋地盤旋在珍珠港上空,海上沒有一艘軍艦。18架飛機已從“企業(yè)”號航母出發(fā),預計一小時內(nèi)于福特島降落。7點55分,第一枚炸彈落下,珍珠港信號塔立即電話通知金梅爾司令部。“3分鐘后,海軍少將帕特里克·貝林格從福特島向全世界發(fā)出廣播:珍珠港遭遇空襲——并非演習。”
在《不是恥辱:珍珠港事件后的六個月》一書中,歷史學家約翰·托蘭對珍珠港事件及后續(xù)美日太平洋戰(zhàn)場的歷史進行了生動的描述。他采訪了將領與士兵,以親歷者的口述作為材料,多角度還原了美日太平洋戰(zhàn)場。此書以日本偷襲珍珠港為起點,講到中途島海戰(zhàn),聚焦美日在太平洋戰(zhàn)場半年間的攻防戰(zhàn),并試圖回答其中的關鍵性問題:決定珍珠港偷襲的事件是什么?巴丹死亡行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麥克·阿瑟是如何逃離菲律賓的科雷吉多的?
《我喜歡你笑起來》

聯(lián)合讀創(chuàng)·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 2022-01
一口吞下菠菜,輕松擊斃壞人,《大力水手》是全球幾代人的童年回憶,動畫片的熱播甚至讓菠菜銷量在美國節(jié)節(jié)攀升。阿根廷70年代最著名的漫畫家之一吉勒摩·莫迪洛參與了這部漫畫的繪制。在《大力水手》之后,他繼續(xù)著漫畫生涯,繪制了許多大鼻子與大眼睛的小矮人角色,漫畫中很少加入文字元素,而是用細膩的圖畫傳遞全部情感。
《我喜歡你笑起來:全三冊》收錄了莫迪洛60年創(chuàng)作生涯的作品。他的漫畫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童稚的基調(diào)之下是對現(xiàn)實一針見血的諷刺,繪畫的主題涵蓋了科技、勞動、動物權利等嚴肅議題,他的幽默既聰明絕妙,又有撫慰人心的力量:當你疲憊的時候,扯下云朵當棉被;焦慮的時候,坐在整個城市的頂端放牧羊群;當你不想上班的時刻,可以“殺死”一只鬧鐘。莫迪洛曾說,“對我而言,幽默是一種溫柔,能夠幫助人們克服恐懼。”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馬敬能新編版》

商務印書館 2022-01
最近幾年,“觀鳥”愛好者在中國迅速增多,大大小小的觀鳥營活動也受到人們的歡迎。在截至2019年的一項統(tǒng)計中,觀鳥這項在全球興起不到300年、在中國不過20多年的活動,已經(jīng)有超過11萬人參與其中。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與物種豐富度在觀鳥活動上有先天的優(yōu)勢。世界排名第三的物種豐富度,已有記錄鳥類超過1484個鳥種,這對于一片大部分位于溫帶的土地而言十分難得。
商務印書館今年推出的《中國鳥類野外手冊》是2000年版本的最新修訂版,該手冊一經(jīng)推出就成為了國內(nèi)觀鳥愛好者與科研人員常使用的鳥類識別工具書。新版將野外使用不便的較厚開本拆成兩冊,分成圖與文的形式,方便在觀鳥式隨身攜帶。編者馬敬能將20年前收錄的1329種鳥類增添至1484種,修改了有重大變化的鳥類分布區(qū)。除了鳥類圖片與分布圖外,書中還配有鳥類的識別要點以及鳥類鳴叫音頻,幫助讀者在野外通過觀看與聆聽識別不同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