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熵 樟稻
編輯|伊頁
國內快遞物流市場不乏新鮮事。
3月初,京東收購德邦的傳聞傳得沸沸揚揚,一份網傳截圖顯示,德邦內部已經官宣了收購消息,京東將派高層接管德邦董事長崔維星的位置。該消息已經得到證實,京東物流已收購德邦物流66.49%股份。
倘若拉長時間線來看,早期在行業逐漸走向出清后,小型快遞企業紛紛退場,通達系、順豐脫穎而出。如今,二線快遞企業倒閉后,在留下的巨頭中,洗牌仍在加劇。
回顧上一起并購,此前在2021年10月29日晚間,百世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11億美元的價格,向極兔速遞出售中國區快遞業務。交易完成后,快遞市場格局將變為“三通一達一兔+京東和順豐”。
也因此,在外界的一些聲音中,百世成了敗走麥城的悲情角色。
北京時間3月9日,百世集團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2021年全年未經審計財務業績?;谪攬?,“斷舍離”后的百世是否如外界所說由此沒落,成為關注點所在。
百世的基本面
從發布公告的2021年10月29日到公布財報的2022年3月9日,只相差百天有余,短短百天時間內,百世找到自己的新天地了嗎?
根據財報,2021年第四季度,百世集團營收為27.249億元,在凈利潤方面,百世集團第四季度凈利潤為19.453億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凈虧損為人民幣6.301億元。
就本季度財報數據可以看出,憑借出售旗下中國快遞業務的相關收益,百世集團實現扭虧為盈。
具體業務方面,現如今,在轉讓了國內快遞業務之后,快運成為了百世營收的主要支撐。
四季度,貨運服務第四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5.040億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6.248億元相比下降7.4%,原因為受到具有挑戰性的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譬如疫情、油價上漲等不可控因素。
快運之外,百世集團目前主要業務還包括百世供應鏈、百世國際兩大部分。
四季度,供應鏈管理服務營收為4.873億元,與上年同期5.423億元相比下降10.1%,主要原因是優化客戶結構(優先考慮利潤率較高的客戶),其所產生的一次性成本也導致四季度毛利率下降了0.6%。
和往季一樣,國際業務依舊保持增長,受益于東南亞銷量持續增長,四季度營收為3.306億元,與上年同期的2.534億元相比增長30.5%。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業務仍然保持季度57%的增長率。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財報,2021年百世集團負債率大幅下降,銀行債務減少了75%,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百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為54.57億元。
由此看出,國內快遞業務的轉讓,極大的改善了百世集團的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指標。這也意味著百世將有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快運、國際和供應鏈三大關鍵領域。
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增加現金流來獲得更多“子彈”,是擺在百世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
從整個行業來看,每年的第一季度因為有春節假期,屬于行業淡季,實現盈利有難度。只有接下來的三個季度都實現盈利,才能確保2022年度保持盈利。
整體上,在斷臂求生后,就公司本身交付的業績答卷來看,除了國際業務在獲得增長的同時,快運和供應鏈業務處于盈利承壓階段。
能否重啟“三駕馬車”?
眾所周知,當行業邁入低速增長時期,進入存量市場爭奪,價格戰往往容易爆發,反映到快遞這一規模效應較強的行業,價格戰成了搶奪市場的“七傷拳”。
“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在一次次的價格戰中,發起者看似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但這種畸形的價格戰,使多數快遞公司在業務量維持高增長的情況下,盈利卻出現了負增長。
顯然,市場需要健康發展,價格戰并不是長久之計,處在旋渦中的百世,通過轉讓國內快遞的手段,迫使百世及時止損。
彼時同樣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如今快遞行業內卷的今天,選擇出售國內快遞業務后,將能把更多精力、資源聚焦在主營業務上,或許這也是百世尋求翻身的機會。
而聚焦的核心業務,則直指供應鏈、快運以及國際業務。
現如今,快運所在的零擔行業是萬億級市場,處于規?;约靶袠I整合的初期,具備較強的增速推動力。根據運聯智庫發布《2021中國零擔企業30強排行榜》,在收入和貨量排名中,百世快運處于第一梯隊。
考慮制造商追求及時生產及柔性供應鏈體系,C2M以及訂單碎片化的趨勢將驅動整車運輸零擔化;全渠道分銷環境變革以及B2C線上大件物品消費滲透率提升推動大件包裹細分市場發展。
百世能否在行業變革期捕獲機遇,成為周韶寧無數不多的勝負手。
反映在供應鏈業務上,現階段,在未來5年內,圍繞供應鏈數字化相關能力建設,仍然是企業戰略發展的重點。
根據灼識咨詢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在我國14.9萬億元的社會物流總成本中,第三方物流的規模為6.5萬億元,占比達43.9%。一體化供應鏈物流的規模為2.03萬億元,占比第三方物流比重超30%。
隨著供應鏈滲透率水平進一步提升,深耕多個行業的百世供應鏈有受益的可能性。
此外,現階段,百世國際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也還算不錯。
數據顯示,2021年,東南亞地區的包裹總量同比增長104.4%。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和新加坡的包裹總量同比增幅分別為87.7%、87.1%、609.2%、336.8%和522.6%。
從結果來看,現階段,百世的業務結構優化策略有望奏效。
斷臂還是重生?
需要了解的是,首家民營快遞誕生在國外。此后,進入改革開放后,國內引入了國外快遞行業的運營模式,在市場調節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快遞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
隨著各種民營快遞企業紛紛露頭,由于快遞企業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市面上誕生了通達系和順豐兩分天下的說辭。
盡管百世某種程度上也在“桐廬幫”之中,但與通達系不同,百世集團自成立之初就具備科技賦能的業務底色,創始人周韶寧成立百世初衷就在于“運用信息技術對中國物流行業進行資源整合”。
在此愿景下,此后短短數年內,2008年,成立百世供應鏈;2010年,成立集團旗下快遞子品牌百世匯通,后更名為“百世快遞”;2012年,成立旗下零擔快運品牌“百世快運”;2015年成立百世國際。
2016年,中國快遞企業開啟上市狂潮,順豐、圓通、申通等先后上市,2017年9月20日,百世也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直到2021年10月29日,百世集團向極兔速遞出售中國區快遞業務,以技術基因對標的百世,反而成為價格戰中的退場者。
一路走來,百世不乏坎坷與榮光。
企業的榮辱往往是一時的,縱觀世界各國的企業發展史,一個企業能否獲得成功,往往不取決于它的規模和歷史,而取決于它是否有足夠的韌勁。
客觀來看,真正有價值的企業,無不是數次在倒下的地方崛起,在殘酷的生死考驗中成長為領頭羊,為企業界樹起一面亮麗的旗幟。
不可否認,或許會有很多企業在一新輪危機中倒下,永遠消失,對于百世而言,“不下牌桌就是最大的勝利”,才有未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