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BS新品略 吳文武
這屆年輕人越來越愛虛擬人,正在加速推動虛擬人經濟飛奔發展。
01、元宇宙還在路上,虛擬人已到身邊
NBS新品略關注到新經濟研究機構艾媒咨詢日前發布的一份《2022年中國虛擬人行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隨著社會娛樂需求增加,在AI等技術不斷更新迭代的大環境下,中國虛擬人產業高速發展。
報告調研數據顯示,接近七成用戶喜歡虛擬人形象的外形/聲音,其次喜歡虛擬人的作品。
虛擬人是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的“人”,由計算機圖形學、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計算機技術手段創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類特征的綜合產物。
虛擬偶像自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流行起來,早期的虛擬偶像用2D、3D動畫形式來表現,在動漫和游戲中使用場景較多。
同樣,虛擬人最近幾年在國內發展也很迅速,虛擬人物、虛擬偶像、虛擬IP越來越火,比如虛擬主持人、虛擬直播帶貨主播、虛擬IP人物等都大受歡迎。
比如“柳夜熙”的抖音首秀吸引超1400萬人觀看,登上春晚舞臺的洛天依的熱度不遜色于一些真人明星,央視AI手語主播與主持人朱廣權搭檔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沖上熱搜。
AI 、VR等軟硬件技術和大數據運算能力不斷提高,讓虛擬人的種類、形象、互動體驗感等越來越豐富。
特別是在2021年,一股風靡全球的元宇宙浪潮,讓虛擬人狠狠地爆火了一把。
現在很流行一個觀點:元宇宙還在路上,虛擬人已到身邊。
02、年輕人越來越愛虛擬人
虛擬人物和虛擬偶像存在于游戲、動漫、電影等場景中,年輕人是主要受眾群體,是二次元文化的主要追隨者。
在NBS新品略看來,這屆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虛擬偶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有多少年輕人關注和喜歡虛擬偶像?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1中國網民追星情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八成網民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星的習慣,其中有63.6%的網民支持和關注過虛擬偶像相關動態。
第二,熱追虛擬偶像的年輕人畫像是什么?
2022年中國虛擬人愛好者調查顯示的用戶畫像是:以年輕群體為主,有63.4%的虛擬人愛好者年齡在19歲至30歲之間,以女性用戶為主,有56.8%的虛擬人愛好者為女性。
第三,年輕人愿意為虛擬人消費。
喜歡虛擬偶像的年輕人以中高收入群體為主,有65%的虛擬人愛好者收入在5001元至15000元,這類人群有較高的消費能力。
這屆年輕人愿意為虛擬偶像花錢。調查顯示,有37.2%的受訪網民每月為虛擬人花費金額在200元及以下,24.8%的受訪用戶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錢支持虛擬人物。
此外,有69.4%的虛擬人愛好者常住在二線及以上城市,他們能更快接觸到流行文化和前沿科技。
年輕人喜歡虛擬人物或虛擬偶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于二次元文化的影響,虛擬偶像能給年輕人帶來很好的體驗感。
03、千億級大市場
科技進步讓虛擬偶像越來越火,新一代年輕人熱追虛擬偶像,讓虛擬人物和虛擬偶像的商業價值加速釋放。
洛天依在冬奧和春晚舞臺上放聲歌唱,洛天依接廣告都已經接到手軟。柳夜熙在抖音坐擁862萬粉絲,A-Soul在B站拿下Keep、肯德基、歐萊雅等大牌的聯動機會,有流量的地方就有生意。
互聯網科技大廠早就盯上了虛擬偶像的影響力和商業價值。
騰訊、網易等將虛擬IP運用到游戲、音樂等場景中,愛奇藝早在2020年還推出了國內首個虛擬人物選秀節目,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新國風虛擬偶像蘇多多、虛擬角色張小Z等。
相較于真人明星代言人而言,虛擬代言人不會有形象塌方問題和道德風險,虛擬偶像有著很強的可塑性,成本也更低。
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設計專屬的虛擬偶像品牌代言人,或與知名虛擬偶像進行合作營銷,讓品牌更年輕。
比如,今年2月,筆記本制造商華碩為了抓住年輕人,發布了一款游戲筆記本,聯手二次元,讓虛擬偶像A-SOUL做代言人,“收割”了一大波年輕粉絲。
虛擬人越來越火,社會資本也開始圍獵虛擬人,紛紛涌進虛擬人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年,虛擬數字人相關投資共有16筆,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元人民幣到數千萬美元不等,其中不乏紅杉資本、GGV紀源資本、峰瑞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2022年,虛擬人賽道熱情持續高漲,開年第一個月,虛擬人領域近百起融資累計已超 4 億元。據36氪報道,現在每個基金都有專門看元宇宙和虛擬人項目的投資經理。
《2022年中國虛擬人行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預測,2021年,虛擬偶像的帶動市場規模和核心市場規模分別為1074.9億元和62.2億元,預計2022年將分別達到1866.1億元和120.8億元。
中信證券研報預測,中國虛擬數字人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會達到2700億元。
未來虛擬偶像產業將會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虛擬人產業經濟“錢景”值得期待。
你認為,虛擬人是一門好生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