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穩定的現金流是一個企業健康與否最起碼的標志。
尤其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現金流對于一家公司而言,可以排在第一位。
這幾年,原來號稱堅決不上市的四家企業里,順豐已經登陸資本市場,娃哈哈也近幾年上市傳聞也是沒有斷過,現在只有老干媽和華為還在堅持。
但相比于華為,老干媽的口碑卻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2014年,老干媽內部一場權利的轉移悄悄地完成了轉移,陶華碧將自己名下1%的股份轉讓給小兒子李妙行,由此李妙行成了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經過五年的觀察與思考,2019年,72歲的老干媽決定正式退居二線,企業的管理權正式交給了李妙行。
有人曾經說過,企業的消亡,一部分是傳承的失敗,另外一部分是轉型的失敗,而傳承占大頭。
在李妙行掌舵的日子里,老干媽并沒有上新的臺階,而口碑還在日漸下滑。
原來,因為原材料的價格的問題,李妙行將貴州辣椒換成了更便宜的河南辣椒,在不斷流失的顧客與口碑之間,一時間殺出了虎邦、飯爺等新的辣醬品牌。
在業績下滑后有“追兵”的情況下,陶華碧察覺到了企業的危機,并決定重新出山。
2019年,陶華碧在一系列的變革與規模投放廣告的效應下,企業的營收開始正向增長。然而后續的傳承依舊是一個問題。
讓陶華碧“不省心”的還不止小兒子李妙行,還有大兒子李貴山。早在2107年,李貴山因為在云南做房地產,其持股公司被限高了19次,涉及金額9757萬。
當時,這一消息還上了熱搜。
由于其并不是老干媽的實際控制人,但是作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也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傳承的問題是一個方面,然而產品的問題又是另外一方面。
老干媽一直以來除了不上市,不漲價也是其一大特色。但是近期,老干媽似乎在價格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
3月3日,有媒體稱近日獲得了老干媽的一份“調價公函”。
3月8日,新京報報道,老干媽客服人員稱,因產品原材料辣椒等食材價格上漲,成本上升,近期老干媽向各經銷商下發調價函,從3月1日起實行漲價。
此外,該媒體還向部分經銷商核實,證明漲價屬實。一方面老干媽并未在公函中明確漲價的幅度,但是媒體統計發現,老干媽此次調價的幅度約為5%至15%,每件的價格上約漲15元到18元。
實際上,由于老干媽一直保持原來的風味,而近幾年市場出現了一些其他口味的辣醬對其產品有一定的沖擊。
對于年輕人來說,好吃、便宜是選擇辣醬的重要條件,所以未來老干媽面臨的困難并不算小。
我認為,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環境,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未來。對此老干媽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也應該開發出其他更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拳頭產品。除此之外,老干媽還應該做好渠道的投放,因為當下如果不特意搜老干媽品牌,在其他品牌搜索“辣醬”,首頁都不太會跳出老干媽的品牌。
綜合而言,堅守傳統固然重要,但是時代在變,順應時代的變化才能更好地生存,對于老干媽來說,這點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