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莊鍵 南紫晗
霍尼韋爾于近期完成了中國區總裁的調整。時隔近三年,前任中國區總裁余鋒再度回歸這一崗位。
界面新聞從霍尼韋爾獲悉,今年3月1日,現年57歲的余鋒已正式出任這家跨國工業巨頭的中國區總裁。中國是霍尼韋爾全球第二大單一市場,僅次于美國。
余鋒在2018年11月接任過該職位。不過在履新一年后,他前往公司美國總部任職。此后,張宇峰和林世偉先后擔任過霍尼韋爾中國區總裁。
余鋒近日在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稱,中國區今年的目標是保持營收規模呈兩位數增長。為了完成該目標,他將在延續公司既有戰略的同時進行適當調整。
余鋒上任后的首要任務之一,是繼續提升中國區各項產品的國產化比例,以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不穩。
他告訴界面新聞,霍尼韋爾仍有部分產品需要依賴海外供應鏈的幫助。全球供應鏈不穩,去年中國區多項業務業績受到影響。
霍尼韋爾下轄四大業務集團,分別為特性材料和技術、智能建筑、航天航空,以及安全和生產率解決方案。其產品涉及領域廣泛,涵蓋航空電子設備、物流倉儲和樓宇控制系統,甚至還包括口罩。
“我們幾乎所有業務的國產化率都在50%以上,但可以做得更好。”余鋒稱。
他同時預判,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緩解,不同行業的市場需求將出現爆發性增長,霍尼韋爾中國區必須為此提前做好產能準備。
在余鋒看來,中國實體經濟當前面臨的下行壓力,將成為霍尼韋爾面對的另一項重要挑戰。
這位新任中國區總裁的應對策略,是繼續尋找在中國市場的新增長點。
其中一項舉措是加強霍尼韋爾的戰略客戶計劃。這項計劃的目的在于整合四大業務集團在中國的資源,匹配每家戰略客戶的不同需求,以尋找新的市場機會。
這與余鋒此前所強調的“一個霍尼韋爾”戰略相一致。他在2018年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曾提及,盡管霍尼韋爾已在中國市場扎根多年,但有些情況下,還是按照各個業務集團的形式單獨運作,而不是以公司整體形象出現。
在他看來,這樣的做法可能讓霍尼韋爾錯過大量潛在的市場機會。
余鋒告訴界面新聞,中國區戰略客戶的數量仍為個位數。他希望今年能增長一倍,同時拓展與這些公司的合作內容。
霍尼韋爾現有的戰略客戶名單中,包括了物流行業龍頭順豐集團。兩者在去年簽署協議,計劃在倉儲物流、航空和建筑等領域展開合作。
除上述領域的合作外,余鋒正安排霍尼韋爾的業務部門開發一款適合中國快遞行業的條碼掃描槍,用于開拓順豐集團這類新客戶。
余鋒為霍尼韋爾制定的規劃中,還包括繼續拓展大眾中端市場戰略。
2020年,霍尼韋爾在中國設立了全新子品牌霍盛,意圖以此為突破口,將公司原本的中高端市場定位下沉至中端甚至中低端市場。霍盛品牌目前提供的產品覆蓋空氣凈化、凈水系統和口罩等多個領域。
霍尼韋爾前任中國區總裁張宇峰曾向界面新聞透露,霍盛品牌的目標是,2023年-2024年間達到10億元以上的銷售規模。
余鋒稱,霍盛品牌的業績呈現高速增長,相信能夠實現上述目標,且會爭取超額完成。但他并未透露霍盛品牌具體的業績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