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北京海證
三月伊始,綜合性網絡視頻播放平臺——愛奇藝,揚起了頭。
1日,美股愛奇藝(IQ.US)暴漲21.5%,盤間一度飆到5.77美元;次日再以10%的漲幅高開。頗為吸睛。3日,雖然有所回落,摩根大通上調其評級為“增持”。
而剛剛過去的二月底,愛奇藝的股價,距其上市納斯達克初期的高位,已跌落了九成之多。
信心的突然顯現,原因簡單而直接,來自于剛剛公布的財務表現:2021全年收入同比增加3%、凈虧損減少12.3%,四季度運營虧損率收窄6個百分點,降至7%,來到3年來最低點。
今天,網絡長視頻行業的發展,并不如人意。虧損,繼而引發看衰,成了十年來給人的一貫印象。
十年前,優酷和土豆合二為一;年滿周歲的騰訊視頻,幼虎出籠;兩歲的愛奇藝移動端裝機量,行業居首。有如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局面,逐漸被“愛優騰”三足鼎立之勢所取代。
毋庸置疑,市場是足夠大的,三家巨頭的內容質量也在逐年提升。然而,整體虧損的魔咒,誰也沒能打破。
01、彎道增加了距離,但超車未果
2018年3月,赴美上市的愛奇藝,給自己的定位是中短視頻,參照對象,是當時月活用戶超過15億的全球霸主:YouTube(油管)。但隨后,已成氣候的快手、抖音、小紅書,玩法更誘人、手機上體驗更佳,拽走了海量擁躉,著實深深打擊了愛奇藝的積極性。
于是,重新校準賽道,對標Netflix(奈飛),回歸長視頻供應,主打電影、電視劇,同時搭載上國產網絡劇和網絡綜藝的快車。
優酷、騰訊也是這么干的。都學Netflix,可有誰學到精髓了么?
沒有。
Netflix是起步于上世紀末的一家在線影片供應商。自始至今,沒有花里胡哨的商業模式:從光碟租賃收租子,到收取月度會員費。當然,Netflix的使用場景隨著硬件技術的迭代,做到了多平臺運營;但萬變不離其宗——會員費。
Netflix的功成名就,完全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大道至簡。將簡明做到極致,就再難有誰能匹敵了。視頻行業,實現極致的唯一途徑還是:內容質量。有了不能替代的精品內容,會員費用高一點,又算得了什么呢?
關鍵是,“愛優騰”做不到啊。其實,但凡在某一細分版面,把內容做得優質,流量效益都是極其明顯的。
比如騰訊視頻下的騰訊體育,憑借頭部主持人、專業化分析,尤其是豐富且能不斷創新的欄目設置,很快取代一眾對手,當仁不讓坐穩了海量球迷萬眾矚目的頭把交椅。流量一旦入池,廣告費要多少,就有多少。
愛奇藝當然也明白其中的因果。體育板塊騰訊占得先機、動漫二次元由B站壟斷、電影電視劇有完全免費的草根網站蠶食,那好,我就主打網絡劇和網絡綜藝。
已被證明的內容門類,加上多年耕耘,愛奇藝的確賺了。但相比于內容和版權為王的Netflix,又有多少呢?
(來源:愛奇藝財報)
獨家內容的變現體量和占比,還是太小了。沒有過硬內容源源不斷的保障,占大頭的會員服務費,誰敢保證不易流失呢?
四年以來,愛奇藝的平均付費用戶收入一直在漲,但會員數量卻在下降。即便頻出打折套餐,用戶也往往瞄著最便宜的選項,試用一兩個月后,選擇不再續費,留存率越來越低。去年此時,創始人龔宇對外承認:“因為內容的缺失,導致了會員數量下降。”
這也是行業通病。和騰訊體育盈利模式類似,廣告費用占了一大塊。而這,正是Netflix所極力避免的。因為,廣告是依附流量的,而流量是依附于內容質量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02、貪多嚼不爛
還不如騰訊體育和嗶哩嗶哩的二次元,網劇和網綜,只有有錢,誰都能砸。
在長視頻界,論財大氣粗,騰訊稱第二,還沒誰敢說第一。2月13日,捷成股份子公司新疆秀華,和騰訊簽下18億元影視授權大單,將超過6300部影視節目網絡傳播權,賣給騰訊。
曾幾何時,為拿下一部宮斗戲《如懿傳》,騰訊就豪擲7.83億元人民幣,平均每集近千萬元的成本。好在,全國熱映。
但也是全國熱映,一時而已。
可以看看Netflix,為一部政治題材的《紙牌屋》,一共只花了6360萬美元,不到4億元人民幣。結果呢?在更貴的會員費之下,僅靠《紙牌屋》,直接拉新會員2000萬人次!不是全國熱映,乃是全球熱映。
當然,語言文化波及范圍不同、敏感內容可選性不同,都是重要因素。但就內容本身的品質價值和重播率而言,我們的好作品,實在是太少了!
愛奇藝也擔心上游活水不足,同時,網劇網綜的優勢正在被同行分攤,視頻行當又被短視頻自媒體霸凌。路不好走?那就開辟新路吧。
社交方面,開發了微博般的“泡泡”;短視頻爆發,增加產品“隨刻”,參與混戰;直播行業火,就做美女直播社區“奇秀”;游戲賺錢,便設立“愛奇藝游戲中心”,多足并行,朝著互聯網綜合性門戶邁進。
商戰不看餅大還是餅圓,只重結局。上述領域,哪個不燒錢、不耗人、見效快?
于是,2021年底,上線1年零8個月的短視頻產品“隨刻”棄用、團隊負責人離場;“游戲中心”銷聲匿跡;整體裁員30%,精銳部隊——內容部門同樣砍掉30%。一句總結,即創始人龔宇所謂的,“優化組織結構、聚焦核心業務。”才納過悶來。
經歷過嚴寒的洗禮,諸侯們終于知道了“見哪打哪”的不妥,都開始“聚焦”:騰訊視頻豪橫,圍獵原創影視版權。
嗶哩嗶哩以文藝范、高知化、長短交融等風格,專注青少一代,聚攏大票優秀自媒體創作者。
芒果TV首要目標,還是將湖南衛視“互聯網化”。
暫時翻身、瞬間亮眼的是咪咕視頻,背靠中國移動,拿下冬奧體育賽事的直播授權,加上專題策劃,使用率和點擊率扶搖直上,傲視“愛優騰”。
專注一點,沒什么不好。
03、多維掣肘,勢所難免
在可支配時間呈碎片化的年代,短視頻應運而生。無論是其移動使用場景的便捷性,還是內容的可選擇性,抑或是學習消遣的即時性和節時性,都是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加之同直播電商的相互加持,鯨吞了巨大的流量。帶走了用戶,也帶走了內容。
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幾乎長得不能再長,短視頻App的契合度無疑是空前的,堪比微信。所謂帶走內容,一方面,短視頻的入侵無處不在,時長超長的內容也不能避免:1.4億人改用快手“豎屏看2022春晚”,北京冬奧、俄烏局勢直播,也是短比長旺。另一方面,短視頻能為內容自媒體創業者、電商創業者帶來可觀收益。層出不窮的內容,當然不會離流量太遠——它們就像一對情侶。
長短交兵之下,原本激烈的戰場,生存空間更加緊張。
被刺激的長短平臺們,為了流量,紛紛打起內容的擦邊球,惡搞、涉黃、無節操,劇情爛俗化、綜藝戲劇化,只要先把眼球吸過來,其他的不足掛齒。
雖然日趨豐富,但卻是低俗的豐富。如此業態,自然而然,觸怒了中宣部、廣電總局、文旅部等文化傳播主管機構,導致禁令頻出。
此外,去年以來,對飯圈的整治力度前所未有,影視明星、電商主播、綜藝大咖接連中槍,內容生產者們,一時噤若寒蟬。
一如《如懿傳》的爆紅,網絡長視頻平臺商們,還將一如既往,為熱門大IP燒金砸錢。現實的回擊也很響亮,確實能掙錢,但總體而言,還是盈不抵虧。
因為大多數內容,仍是轉載。
標桿一直矗立在前方,Netflix和YouTube的自媒體支持、嗶哩嗶哩以“UP主”為內容核心,它們的轉向和側重,代表著行業風向:今后,視頻平臺商業生態的地基,是“創作者經濟”。
圍繞這個圓心,北京海證歸納了幾個關鍵要素,用以判斷一家長視頻平臺,會不會是跑贏未來的寶馬良駒:
Ⅰ. 是否具備獨特的文化場景、內容風格,能否保有個性人群的流量黏性
暫時做不到Netflix和YouTube那樣大而全也沒關系,華語市場的人群密度,或許更適宜垂直用戶的維護。3日,嗶哩嗶哩(NASDAQ: BILI,HKEX: 9626)最新財務數據出爐,2021年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45%、電商增長88%。
這一切的背后,是優質內容自媒體人的撐腰。2021年,嗶哩嗶哩月均活躍UP主數量達到270萬,同比增長達到61%。屬于中青少“UP主”的狂歡,還遠未降溫:
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說,“步入2022年,我們將致力于我們的健康增長戰略,以進一步擴大我們的用戶群。”同時,董事會已批準回購5億美元美國存托憑證(24個月內)的股票回購計劃。
所謂健康增長戰略,無疑是內容生產者—內容—用戶流量。
相比之下,“愛優騰”則顯得個性不足,人們來了、看了、走了。留住人,方能引來更多的人;有了互動社群,用戶便難以抽身離去。
如果不確定一家平臺的發展狀況如何,北京海證建議,不妨從4個維度進行簡要判斷:
一是平臺自媒體人的數量,二是頭部IP的關注人數,三是熱播作品的瀏覽量,四是評論區包括時間跨度在內的互動性如何。
Ⅱ. 會員數量的增速,廣告收入的增速
迄今,會員服務費和廣告營收,是長視頻平臺居于前二的變現來源。仍以本文重點提到的兩家企業為例:
訂閱會員人數方面,愛奇藝2021全年不斷下降,截至2021四季度末,已不到1億,回落至2019年初的水平。反觀嗶哩嗶哩,截至2021四季度末,其正式會員數量同比增長42%達到1.45億,其中12月留存率高達84%。
內容受歡迎程度和趨勢,顯而易見。
廣告收入方面,2021年四季度,愛奇藝同比下降10%,嗶哩嗶哩增長120%,高下立判。
由此看出,廣告投放者從來不盲目,哪里有人去扎堆,就向哪里賺吆喝。用戶肯扎堆花錢看戲,還是戲好看的緣故。而戲好看,是因為搭臺唱戲的創業者聚于一堂,唱戲的水平自然水漲船高。
一個平臺今后的行情,與投資者的信心,都在其中。
Ⅲ. 互聯網文娛:你的殺招,鮮不鮮?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視頻這個行當,做平臺沒問題,但需要看家本領。無外乎兩點:定位和生態。
三四線城市以下看快手,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刷抖音,美妝時尚找小紅書,就算是無所不包的短視頻,也依然有其側重。長視頻亦是如此,抓體育還是抓文藝,欄目板塊做給男女老少哪一方?總在徘徊的企業,多半會貽誤戰機。
論及生態,尤其是提供給創作者的生態和玩法,對于海量優質的內容產出,尤有優勢。比如,B站提供展現舞臺、知乎問答漸漸取代論壇和貼吧、喜馬拉雅對音頻作品版權同簽約主播進行綁定,都是值得我們看好的標志。
開始減脂增肌的愛奇藝們,能否在股市上高昂起自信的頭顱,就看如何營造自己特有的內容生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