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科云鏈聯合零壹智庫發布了《區塊鏈2021年度生態報告》,就目前國內區塊鏈產業生態進行了深度的刨析,涵蓋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以及高層的戰略定位等,引發了業內的一致好評。報告從不同的視角讓市場對區塊鏈生態鏈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對歐科云鏈的核心科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高層定調,區塊鏈產業鏈已初步形成
從2016年開始,國家對區塊鏈的技術運用方向、價值趨向,就有了非常清晰的路徑。“十三五”規劃,就首次將區塊鏈納入了進去。到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領導人第一次提到了區塊鏈。再到后來,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時,更是將區塊鏈提升了又一個高度。
至此,區塊鏈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型信息技術組成數字經濟時代的底層技術支撐。
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產業鏈來看,中國區塊鏈產業的產業鏈條不斷完善,資本注入升溫。上游包括底層技術及基礎設施,中游主要是技術拓展平臺及服務;下游以區塊鏈應用為主。此外,區塊鏈還催生了一些新業態,例如NFT和元宇宙等火熱的新賽道。

區塊鏈技術架構又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層:基礎設施層,協議層和擴展層。基礎設施層將傳統網絡安全與區塊鏈安全聯系起來,協議層基于基礎設施層提供的硬件或網絡基礎體系實現相應功能,并為擴展層提供相應功能支持服務。擴展層通過調用協議層功能組件,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和訪問。
需要指出的是,區塊鏈應用安全也是區塊鏈安全不可忽視的關鍵環節。雖然區塊鏈技術集密碼學、分布式存儲等多項安全控制技術于一身,但其本身仍存在安全漏洞。除了技術風險以外,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進程中也存在合規風險和投機風險。
對此,需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范,加強對區塊鏈安全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蹤其發展動態,積極探索建立安全保障體系,推動區塊鏈安全有序發展。
以區塊鏈在金融監管上的應用為例
據零壹智庫發布的《區塊鏈2021年度生態》報告顯示,隨著加密資產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各主流國家在金融資產框架下對加密資產交易所和銀行加密資產風險審慎管理已成為重點領域。加密資產由于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容易被應用于網絡賭博、毒品交易、洗錢、詐騙以及恐怖主義活動融資等犯罪活動,并對已有秩序造成沖擊。同時,涉加密資產的犯罪不斷增多,犯罪形式日益多樣化增加了監管的難度。
根據鏈上天眼Pro2.0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2月,國內涉虛擬貨幣案件數量已累計超過7000起,關聯涉案人數達1630萬,涉案金額高達3300億人民幣。
涉加密資產的犯罪活動成為金融領域的重點監管對象。但目前,這類案件在偵辦過程中并不容易,由于虛擬貨幣其運行機制有著特別鮮明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實時性等特征,無須金融機構的參與就可以完成交易。在國內,區塊鏈與綜合技術的融合應用正被應用于此類案件的偵查,歐科云鏈便是其中的代表企業之一。
去中心化使得追蹤一筆虛擬資產交易遠比中心化狀態下更為艱難,因為線索不易獲取,完整的證據鏈也極難收集;實時性則意味著違法的步驟可以是毫秒級的運行速度,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發起并完成,監管機關或執法部門幾乎沒有足夠的響應時間去及時阻斷以防止損失或負面影響的發生。
針對加密資產的匿名性,歐科云鏈旗下針對監管加密犯罪先后推出了“鏈上天眼”、”鏈上天眼Pro”、”鏈上天眼Pro2.0” 系列產品,通過構建地址標簽系統為案件提供偵測支持,展示利用區塊鏈技術將如何在涉加密資產的金融監管上發揮作用。
目前,鏈上天眼已擁有超2億的鏈上地址標簽,支持“以點帶面”的破案,從一個線索源地址出發,通過地址畫像和交易特征識別,配合數據碰撞和比對,有效追查資金藏匿點。還集成了全球監管態勢信息以及國內相關參考案例庫,以應對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花樣迭出的新型犯罪方式。
科技驅動金融,金融普惠大眾。歐科云鏈等區塊鏈企業結合自身技術優勢,構建的“大數據+區塊鏈”的生態版圖,為用戶提供準確可靠的區塊鏈信息服務,促進區塊鏈技術落地與應用,為產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毋庸置疑的是,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無疑對金融領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自2018年以來,福布斯區塊鏈50強榜單已記錄了全球約114家公司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情況。而今年上榜的區塊鏈50強的總市值更是超過了6.3萬億美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區塊鏈50強的國際化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我國也將在快速步入區塊鏈新時代的同時,迎來全新的金融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