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在2019年一年之內開出700多家店的火鍋品牌賢合莊,如今已經不復往日。賢合莊在長沙最多的時候有6家門店,但目前僅剩兩家。2021年,開業僅半年的賢合莊福州倉山萬達廣場店也被曝關店,自此賢合莊暫時退出福州市場。
遭遇關店的不止它。曾經“創下日排3000桌的電臺巷火鍋”上海人民廣場直營店也在近期關閉,而除上海外,該品牌在廣州、深圳等其他城市門店也陸續關閉。2021年,Anglebaby旗下的斗瑬火鍋,品牌首店已經關閉,并退出成都市場;鄭愷投資的火鍋品牌火鳳祥風波不斷,遭遇了門店裝修抄襲、食品安全問題、加盟商紛紛堵門維權之后,鄭愷關聯公司退出火鳳祥公司股東行列。
更早些時候,同樣有著明星投資身影的網紅火鍋“熱辣壹號”,在經歷了短暫風潮之后,現在已徹底消失,看不到其門店身影。

區別于海底撈等第一梯隊火鍋品牌,這批遭遇洗牌火鍋品牌有著這樣的共同點。
它們客單價在100-150元之間,多為四川、重慶辣鍋;開始出現更多的細分,例如潮汕牛肉火鍋、毛肚火鍋等等。此外,它們的味道可能是次要的,但熱衷砸錢投放社交媒體,并且制造排隊打卡的效應——2019年一家電臺巷火鍋店在開店前幾個月的營銷費用達到80萬元。此外,它們的投資人列表里也常有明星的名字出現,明星效應快速將其光環放大。
2021年全年有超過100萬家餐飲門店關閉,其中,火鍋相關企業吊銷注銷的就有3.8萬家。
“事實上,火鍋行業每年都會經歷洗牌。”崔文軍在廣東經營火鍋、奶茶等餐飲門店,在他看來,火鍋容易標準化、門檻低的屬性決定了該品類本身洗牌是頻繁的,再加上2020年之后的疫情,讓火鍋行業受到猛烈沖擊。
造成這番境況的原因首先在于,火鍋行業的進入門檻不高。
作為中餐中最容易標準化的品類,火鍋店不涉及大廚,底湯和醬料可在工廠生產好,配菜環節則交給供應鏈負責,人工成本方面正餐一般占營業額的20-25%,但火鍋的人工成本往往在15%以下。容易被復制的特點,讓火鍋成為熱門的投資和創業標的。公開數據顯示,在一眾創業選擇當中,餐飲業以61.7%的優勢位于第一位,火鍋又在餐飲行業中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