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從288起投融資中,能得出產業資本怎樣的醫療健康投資邏輯?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從288起投融資中,能得出產業資本怎樣的醫療健康投資邏輯?

2021年,產業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最關注什么?

文|動脈網

曾有一種觀點認為,2008年-2018年是國內產業資本發展的黃金十年。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是鼓勵產業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頻發;

二是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創新創業思想的迸發,出現了大量的資金需求,使資本的入注成為可能;

三是醫療健康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也正在以資本為紐帶整合所處的產業鏈。

在當時的背景下,動脈網以2015年-2017年上市公司參與成立的159支醫療健康產業基金為研究對象,剖析了醫療健康產業基金在當時的參與主體、投資領域與投資規模,總結并提出了“一般上市公司參與的基金會著眼于跟上市公司主體業務相關的領域”“健康醫療產業基金峰起的原因之一在于需要進行‘產融結合’”等觀點。

2018年5月,動脈網再次梳理了產業資本在社會辦醫方面的主要情況、政策環境、發展趨勢等,提出“醫療資產運營能力、價值醫療將成為產業社會資本辦醫發展的下一階段重點。”

時隔四年,參與投資醫療健康企業的產業資本,其參與主體、投資邏輯、偏好賽道是否發生了變化?為解答這一疑問,動脈網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醫療健康投融資中的產業資本,從2021年288件國內產業資本參與的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中,探尋產業資本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變與不變。

產業鏈資本:參與主體基本未變,投資邏輯趨向整合產業資源

一般來說,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產業資本可粗略地劃分為醫療健康產業鏈資本(下稱產業鏈資本)和跨界資本。產業鏈資本主要是指本身便身處于醫療健康產業鏈一環的企業或由這類企業參與設立的基金。跨界資本則是指非醫療健康企業或由這類企業參與設立的基金。

據動脈網此前相關報道,產業鏈資本的主體主要以藥企、醫療器械企業為主。從2021年醫療健康投融資數據來看,這一點基本沒有發生改變。

動脈網梳理2021年產業鏈資本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后發現,投資方中不乏有華東醫藥、中國生物醫藥、齊魯制藥、揚子江藥業、恒瑞醫藥和君實生物等在內的知名藥企和包括國內真空采血系統龍頭企業陽普醫療、完整布局中低高值耗材產業鏈的龍頭企業藍帆醫療等在內的醫療器械企業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療健康產業鏈資本的參與主體中,還出現了部分CRO企業以及少量的醫療服務企業。

其中,CRO企業以泰格醫藥和藥明康德為代表;醫療服務企業則是以阿里健康、醫聯、愛爾眼科為代表。但相較于醫藥器械企業參與的醫療健康投融資數量,這類企業參與的投融資事件數量較少。

參與主體沒有明顯變化,那產業鏈資本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了改變?

在梳理2021年產業鏈資本參與的醫療健康投融資數據后,動脈網發現,產業鏈資本以整合產業鏈資源,拓展自身業務為主的投資邏輯依舊沒有發生變化。

以泰格醫藥為例,在2021年,其一共參與了9起投融資,其中6起被投企業所屬領域為制藥領域,所涉領域為創新藥物研發、小分子抗癌新藥研發、細胞療法研發、疫苗制品研發等。而其余3起被投企業所屬領域為研發制造外包,與泰格醫藥核心業務緊密相關。

2021年泰格醫藥參與的9起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動脈網制圖

注:本文圖表中金額計量均為人民幣,將外幣統一換算成人民幣(根據事件發生當年平均匯率換算,其中2021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約為6.45)

可以看出,泰格醫藥的投資標的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物制藥,二是研發制造外包。

這一投資基本邏輯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客戶和資源的獲取或許是核心要素。

據泰格醫藥2021年半年報,其“通過持續投資并孵化有潛力的早期生物技術及醫療器械公司,以推動其發展,繼而獲取潛在客戶及商機;通過繼續投資業務發展及市場營銷,提升業務開發團隊的專業知識和客戶覆蓋范圍,并提供更多技術及服務資源,吸引具有創新和差異化產品管線并對多個研發項目及多樣化服務有持續業務需求的新客戶,從而進一步增大客戶群。”

從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對早期制藥技術及醫療器械公司的投資,還是對與其自身業務相似的企業的投資,泰格醫藥均是為了獲取新客戶或商機。

而在中國生物制藥對醫聯的投資中,整合產業鏈資源的意味則更加明顯。

據中國生物制藥2020年年度報告,中國生物制藥向醫聯出資5.14億美元,取得后者的13.09%的權益。該融資事件被其宣稱是部署互聯網醫療戰略的突破口。(注:該投融資事件雖于2020年完成,但2021年年底才向外界公開。)

積極部署互聯網醫療的背后,或與醫藥營銷模式改革有關。

據中國生物制藥前述報告,隨著藥品集采范圍不斷擴大,國內仿制藥行業利潤空間受到顯著影響,而醫藥代表備案管理后成本不斷提高,難以繼續支撐傳統的處方藥醫院營銷推廣模式。基于網絡平臺的營銷和服務模式在未來的醫藥營銷中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國生物制藥捕捉到了這一趨勢并進行了相應布局。

另外,在2021年,還有一起醫療健康產業資本的投融資值得注意——愛爾眼科對視微影像的戰略投資。

視微影像是國內高端眼科設備的研發商,由三位留美博士于2014年創立于美國硅谷,擁有一支10余年硅谷工程化經驗、半導體光學及高端醫療設備開發經驗的世界級研發團隊,其首款自研的OCT產品在成像質量、廣度、深度、血流算法等方面表現優異。

并且,在完成融資的同時,視微影像的“真·血流”掃頻OCT將落戶海南博鰲樂城愛爾眼科。

“視微OCT在產品性能、成像質量、成像范圍,成像算法及量化準確性等各方面均優于所有進口及國內同類產品,且遠超當前主流的進口品牌產品。”愛爾眼科影像學組組長劉漢生教授曾如此評價視微影像OCT產品。

而作為國內眼科連鎖龍頭的愛爾眼科,擁有豐厚的醫療資源和辦醫經驗。經過這次投資,視微影像不僅獲得了愛爾眼科的資金支持,還可憑借愛爾眼科的市場地位和廣闊資源,擴大其品牌影響力,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位于眼科產業鏈中游的愛爾眼科,通過此次布局,也突破了以往針對眼科醫院的橫向并購模式,可視為縱向整合行業資源的開端。

由此可見,無論是泰格醫藥對與自身主營業務相似的企業進行投資,或是中國生物制藥順應醫藥營銷模式改革對醫聯的投資,還是愛爾眼科對視微影像的投資,都可視為橫向與縱向的產業資源整合。

跨界資本:主體多元,投資偏好“硬科技”

在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中,跨界資本參與的投融資共有100件。其中,跨界資本的參與主體主要可分為以小米、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以陽光融匯為代表的保險資本,以碧桂園創投、朗姿股份、新希望集團等為代表的其他產業資本三類。

梳理投融資數據后,動脈網發現,以小米、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們在2021年共參與了35件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其中小米共參與了7件,百度共參與了5件,騰訊共參與了15件,字節跳動共參與了5件,阿里巴巴3件。

2021年互聯網大廠在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投資,動脈網制圖

注:圖表中的“數”是指融資額可能為數百萬數千萬,本文換算成人民幣后按融資金額(數)表達

而互聯網大廠在醫療健康領域遵循的投資邏輯,大多也是從自身核心優勢出發,構建自身的醫療健康生態體系。

例如,動脈網發現,在過去一年互聯網大廠們的醫療健康投資中,醫療器械最受青睞。進一步細化投融資數據后發現,在這11件醫療器械投資事件中,有一家資本的名字出現了7次,即小米系資本(小米集團、小米科技以及順為資本)。

并且,在2021年獲得小米系資本投資的7家企業所屬領域多為硬件設備,如可穿戴設備、家用醫療設備、個人護理美容儀器等。背后反映出的投資邏輯與小米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注重消費屬性與延續自身硬件基因緊密相關。

如果說互聯網大廠們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邏輯較為明確和清晰,那其他跨界資本的醫療健康投融資邏輯又是如何?

首先來看險資。

在梳理投融資數據的過程中,動脈網發現了一家活躍的險資——陽光融匯。

據悉,成立于2015年1月的陽光融匯資本是中國保險業首批由保險資金發起設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規模近300億人民幣,主要布局醫療健康、新興產業、新興消費等領域。

而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陽光融匯一共參與投資了6家醫療健康企業,關注賽道跨越了醫用耗材、生物制藥、醫療信息化和醫學影像,介入輪次也多為pre-A輪或A輪、B輪等早期輪次。

因此,從賽道選擇和介入時間來看,陽光融匯似乎更偏好在早期介入一些“硬科技”項目。

這一點在陽光融匯相關采訪中得到了一定印證。

2022年開端,陽光融匯曾對外宣布完成了創新成長二期基金首關。在新基金完成關賬之后,陽光融匯曾表示,將繼續專注醫療行業臨床價值優先、衛生經濟學優先、產業創新升級的結構性機會,并將關注科技行業瓶頸技術突破和國產技術創新的趨勢性機會。

但是,時間倒轉至三年前,陽光融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策略卻并非如此。

據陽光融匯資本董事總經理黃升軒在2018年的一次訪談中透露,“陽光融匯的基因是險資投資平臺,其使命就是讓生活更美好。而讓生活更美好的途徑就是圍繞消費和服務升級,從基本的消費需求到更美、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這也決定了陽光融匯的投資方向是醫療、消費,而不會涉足傳統的、偏制造型的行業。”

具體到醫療健康領域,彼時的陽光融匯將投資的目光主要聚焦在齒科、眼科和醫美這樣的服務型和消費型醫療上,“我們的投資策略是投資‘年輕化醫療服務項目’——從傳統治病到更健康、更美的消費需求。”

另據黃升軒透露,陽光融匯的基因是險資偏后期的投資平臺,因此在當時,陽光融匯選擇的被投企業均是在賽道中確定了領先優勢的企業。

“我們寧愿錯過,也不會盲目投資一些賭概率的項目。我們會選擇產業趨勢已經非常確定的項目。”黃升軒當時表示,陽光融匯非常重視風險控制,“下行風險必須控制,只要降低失敗概率,我們就有一半成功的機會了。”

如今來看,陽光融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策略已然發生改變——從偏好醫療服務逐步轉變為關注醫療領域核心瓶頸技術突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跨界資本中,還有一家令人較為驚訝的資本——碧桂園創投。

作為一家母公司為房地產企業的資本,碧桂園創投沒有走并購醫院、Medical Mall開發等房地產進軍醫療健康的傳統道路,反而投起了“硬科技”。

碧桂園創投成立于2019年1月4日。成立時間僅僅三年,便已投資了60余家企業,90余個項目,平均每月投資2.5個項目。

并且,據智通財經2022年1月的一篇報道,在碧桂園創投已投企業中,已有26家估值達到了10億美金,8家估值達到了100億美金,10家企業已經IPO。

下手迅速,眼光獨到的背后,除了有母公司碧桂園豐厚的財力和行業資源支撐,資本本身的修煉也必不可少。

碧桂園創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介紹,自成立以來,碧桂園創投便學習了紅杉、高領、騰訊投資等頭部投資的投資策略,確定了四大投資主題和具體打法。

四大投資主題是指圍繞科技、健康、消費、產業鏈推進,延伸出包括半導體、碳中和、大健康、新消費在內的多個賽道;具體打法則是更關注早期及中后期企業。如此布局,既能在創新企業早期發展就進入進行陪伴,也能避免錯過中后期的成熟項目,從而保證賽道覆蓋的完整度、速度以及最后的綜合成功率。

具體到醫療健康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碧桂園創投在2021年共參與投資了5家醫療企業,涉及可穿戴設備、醫療機器人、心血管耗材、IVD、護膚品等領域,總體呈現硬科技特征。

以碧桂園創投在2021年8月領投的藍晶微生物的B2輪融資為例。

藍晶微生物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術從事分子與材料創新的企業,其致力于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從而幫助消費品、食品、醫療、農業和工業等眾多行業的B端客戶在行業內開展差異化競爭。

而此次對藍晶微生物的投資,正式拉開了碧桂園創投投資合成生物學的帷幕。并且,在2022年1月,藍晶微生物再次宣布完成融資。投資方名單中,碧桂園創投的名字赫然在列,再次表明了碧桂園創投對國內合成生物學的持續關注與期待。

除了合成生物學以外,對遠也科技的投資,也反映出了碧桂園創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偏好硬科技的特點。

遠也科技是國內首款肌肉外甲研發企業,其開發出的世界首款更靈活、更輕便、更智能的肌肉外甲系統可通過運動捕捉預測動作意圖,讓肌肉外甲高度配合身體動作,并實時按需給予對應關節運動輔助,增強穿戴者的行動表現,幫助穿戴者更穩定、更輕松、更準確地完成人體意圖動作。

總的來說,相較于產業鏈資本,跨界資本不僅參與主體類型更為復雜多樣,(既有互聯網大廠,保險資金,也有房地產資本、服裝品牌等跨界資本)投資邏輯上也大相徑庭:互聯網大廠注重延續自身基因,借助自身優勢構建自身醫療健康生態;保險資金與房地產資本等跨界資本更偏好于發展趨勢向好,發展前景廣闊的“硬”賽道。

熱門賽道前三甲:制藥、器械、CXO

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產業資本參與的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共288件,其中制藥領域(生物制藥70件、化學制藥19件和中藥2件)共91件;醫療器械領域共72件;研發制造外包領域24件;醫療信息化領域21件;醫學影像領域18件;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17件;醫療機器人領域17件;保健品及其他領域11件;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領域9件;數字療法領域6件;商業保險領域1件;專科醫院與診所領域1件。

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健康投資細分賽道分布圖,動脈網制圖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中,制藥領域、醫療器械領域和研發制造外包是受產業資本青睞的賽道前三甲。

進一步細化后,產業資本2021年在上述三個領域的投融資中又呈現出了怎樣的特點?

我們先來看制藥領域。

據動脈新醫藥發布的《2021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報告》,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領域在2021年逐步進入了瓶頸期。保證2021年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前沿生物技術賽道。

該報告還指出,以mRNA為代表的核酸藥物、以TIL、TCR-T、iPSC為代表的細胞治療、以基因治療、溶瘤病毒為代表的基因治療和以ADC為代表的大分子藥物是2021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熱門賽道。

2021年產業資本醫藥領域投融資是否也呈現了相同的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產業資本在細胞治療共有13件投資事件,在小分子藥物和基因治療分別有7件投資事件,在核酸藥物共有3件投資事件,在溶瘤病毒和ADC分別有1件投資事件。

上述數據表明,與制藥領域整體投融資事件數量相比,雖然產業資本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前沿生物技術賽道的投資事件數量較少,但顯然,這些制藥領域的趨勢已然被其捕捉到并已開始進行投資布局。

并且,產業資本在前述制藥領域熱門賽道中的投入金額不容小覷。

原因在于,在制藥領域中融資金額最高的事件中,均出現了細胞治療、基因藥物、核酸藥物的身影。

例如,中山貝森醫療產業投資參與的對細胞治療產品研發生產商艾爾普再生醫學的C輪投資;君實生物參與的對基因藥物研發企業至善唯新的A輪投資以及陽光融匯參與的對mRNA創新型生物醫藥研發商啟辰生生物的pre-A輪投資。

除了敏銳地捕捉到了行業趨勢外,產業資本在醫藥領域的投資活動還呈現出了怎樣的特點?

據2021年產業資本醫藥領域投融資數據,產業資本的介入輪次分布如下(公開融資輪次的融資事件共61件):天使輪5件,種子輪1件;pre-A輪7件;A輪(含A+輪)共19件;B輪(含B+輪)共13件,C輪9件,D輪(含D+輪)7件。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制藥領域,產業資本更偏好于在項目處于早期時介入,并主要以A輪投資為主。這也與整個生物醫藥產業投融資事件輪次分布基本保持了一致。

再來看醫療器械。

據2021年產業資本投融資數據,IVD、消費類醫療器械是產業資本偏好的賽道。

其中,發生在IVD賽道的產業資本投資事件共28件,發生在消費類醫療器械賽道的產業資本投資事件共15件,兩者之和已然超過2021年醫療器械產業資本投資事件總和(72件)的半數。其余賽道投資數量分別為心血管耗材8件,其他耗材、設備(包含耳鼻喉科、骨科、神經介入、手術微創等賽道)21件。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投資IVD的產業資本主力軍為產業鏈資本,投資消費類醫療器械的產業資本主力軍則是跨界資本。

IVD賽道受到產業資本關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行業的特殊屬性,疾病診斷、健康管理均能產生大量IVD產品需求。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后,國內IVD企業不僅出了圈,也出了海。

例如,據動脈網此前相關報道,面對疫情,華大基因反應迅速,不僅第一時間開發多款試劑盒并獲得多國市場準入,還通過“火眼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快速提升了檢測能力,在2020年上半年取得了2倍營收、7倍凈利潤的好成績,實現盈利疲態的成功扭轉。

而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IVD企業也在思考未來的路在何方。并購、合作、邁向海外市場成為多數IVD企業突破的方向。

對外投資以布局整條產業鏈,也是IVD頭部企業的探索方向之一。

例如,在2021年11月,明德生物向一家在當時僅成立一年的分子診斷企業——南京諾因生物投資了數千萬人民幣。

投資原因如何?動脈網在明德生物的一則對外投資公告中找到了答案。

成立于2020年的諾因生物圍繞了多重PCR和宏基因組測序(mNGS)兩大前沿技術平臺,自主研發了應用于常見病原快速檢測和危急重癥感染全面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具備獨有的破壁核酸提取技術、多重PCR引物設計算法、pg級核酸擴增技術等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具備優異的病原體檢測能力。

明德生物通過此次投資,不僅能夠完善其體外診斷儀器和試劑產品線,還能通過利用自身渠道和資源優勢,推動諾因生物產品研發、注冊以及病原體檢測業務的快速增長,獲得多重PCR和高通量測序的分子診斷技術,從而快速提升明德生物在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的市場占有率,加快其在分子診斷領域病原微生物檢測產品的布局,鞏固其在體外診斷市場的地位。

而另一方面,集采的來臨,有人叫苦,也有人視作機遇。

例如,相關媒體對此便持樂觀態度,認為集采是以量換價,安徽省的采購周期是2年,中標企業也將獲得上年用量的80%,可以拉動中標企業產品銷量。并且,該文章還指出,隨著IVD集采的趨勢來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項目的價值將被看見。未來更多的創新IVD企業將會被產業資本和風險投資支持。

因此,除去行業屬性的原因,IVD集采中蘊藏的機遇或許也是其受到產業資本青睞的原因之一。

另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醫美的熱度在整個消費醫療投資圈中依然不減。并且,這份熱度保持到了產業資本消費醫療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隱形矯治器研發商正麗科技pre-c輪的投資方愛博清石(愛博醫療參與創立)與愛博醫療隸屬產業鏈資本外,其余消費類器械的投資方均為跨界資本。

例如,可穿戴設備研發制造商深納普思的投資方之一為小米集團;口腔健康護理品牌清之科研的投資方為移動端直播平臺映客;美容儀器及設備生產商宗匠科技的戰略投資方為騰訊;家用美容儀器研發商CosBeauty的B+輪由小米集團領投。

最后,我們將目光投向CXO。

通過梳理,動脈網發現,2021年,在產業資本24起CXO投融資中,主要集中在CRO賽道,共18起,CDMO其次,共有4起,CSO共有2起。

并且,在2021年產業資本CXO領域的投資活動中,介入時間主要為項目早期。

在17起明確公布了投資輪次的投資活動中,天使輪共有3件,pre-A輪共3件,A輪共有6件,A+輪共有2件,pre-B輪、B輪和D輪分別有1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參與資本的角度來看,產業鏈資本仍然占據多數,共有16起,跨界資本參與的投融資僅有8起,并且多為資金雄厚的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大廠以及人保資本等保險資金。

CRO為何在產業資本投融資活動中依然保持著熱度?

背后原因,與國內生物醫藥的投融資環境與研發環境密不可分。

從投融資環境來看,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推出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18A)上市制度;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其中也有適用于產品尚未上市的第五套標準。由此,Biotech形成了VC-PE-IPO的完整資金閉環。

不僅如此,據長江證券CRO相關報告,國內一級市場投融資僅三年也在不斷回暖。2018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迎來融資高峰,雖在2019年有所回落,但2020年和2021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正在逐步回升。

而從研發環境來看,據前述報告,隨著藥企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目前國內藥企正在不斷加碼創新研發,國內IND申報數量和新開臨床數量顯著增加。2020-2021年,國內1類新藥IND申報數量分別實現了65%和61%的同比增長,增速明顯。

因此,在一級市場對生物醫藥青睞有加,國內藥企注重研發的趨勢愈加明顯的背景下,CRO行業自然景氣依舊,蘊藏著無限機遇,從而吸引眾多產業資本進行投資。

寫在最后

回顧2021年產業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活動,可以發現,產業資本的參與主體基本并未發生變化,既有本身便是產業鏈一環的產業鏈資本,也有來自例如房地產、保險等其他產業鏈的跨界資本。

而就投資邏輯而言,產業鏈資本的投資邏輯較為直接——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產業資源,完善產業布局;而跨界資本的投資邏輯則較為多元,主要側重“硬科技”賽道,但也呈現出些許“消費醫療”賽道的傾向性。

從熱門賽道來看,制藥、醫療器械以及CXO是2021年最受產業資本偏愛的前三甲。與醫療健康整體投融資情況一樣,產業資本在制藥領域的介入時間主要以A輪為主;部分產業資本也以敏銳地捕捉到了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制藥領域的熱門趨勢,著手進行了相應布局;在醫療器械領域中,IVD最受產業資本青睞,消費類器械次之。并且,從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器械投資情況來看,IVD是產業鏈資本的主戰場,消費類器械則是跨界資本尤其是小米的主戰場;而在CXO領域中,最受青睞的莫過于CRO,且參與主體主要為產業鏈資本。即使有跨界資本參與,也多是資金雄厚的互聯網大廠或保險資金。

回顧過去,知曉現在,未來如何發展,還請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從288起投融資中,能得出產業資本怎樣的醫療健康投資邏輯?

2021年,產業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最關注什么?

文|動脈網

曾有一種觀點認為,2008年-2018年是國內產業資本發展的黃金十年。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是鼓勵產業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頻發;

二是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加上創新創業思想的迸發,出現了大量的資金需求,使資本的入注成為可能;

三是醫療健康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也正在以資本為紐帶整合所處的產業鏈。

在當時的背景下,動脈網以2015年-2017年上市公司參與成立的159支醫療健康產業基金為研究對象,剖析了醫療健康產業基金在當時的參與主體、投資領域與投資規模,總結并提出了“一般上市公司參與的基金會著眼于跟上市公司主體業務相關的領域”“健康醫療產業基金峰起的原因之一在于需要進行‘產融結合’”等觀點。

2018年5月,動脈網再次梳理了產業資本在社會辦醫方面的主要情況、政策環境、發展趨勢等,提出“醫療資產運營能力、價值醫療將成為產業社會資本辦醫發展的下一階段重點。”

時隔四年,參與投資醫療健康企業的產業資本,其參與主體、投資邏輯、偏好賽道是否發生了變化?為解答這一疑問,動脈網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醫療健康投融資中的產業資本,從2021年288件國內產業資本參與的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中,探尋產業資本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變與不變。

產業鏈資本:參與主體基本未變,投資邏輯趨向整合產業資源

一般來說,投資醫療健康領域的產業資本可粗略地劃分為醫療健康產業鏈資本(下稱產業鏈資本)和跨界資本。產業鏈資本主要是指本身便身處于醫療健康產業鏈一環的企業或由這類企業參與設立的基金。跨界資本則是指非醫療健康企業或由這類企業參與設立的基金。

據動脈網此前相關報道,產業鏈資本的主體主要以藥企、醫療器械企業為主。從2021年醫療健康投融資數據來看,這一點基本沒有發生改變。

動脈網梳理2021年產業鏈資本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后發現,投資方中不乏有華東醫藥、中國生物醫藥、齊魯制藥、揚子江藥業、恒瑞醫藥和君實生物等在內的知名藥企和包括國內真空采血系統龍頭企業陽普醫療、完整布局中低高值耗材產業鏈的龍頭企業藍帆醫療等在內的醫療器械企業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療健康產業鏈資本的參與主體中,還出現了部分CRO企業以及少量的醫療服務企業。

其中,CRO企業以泰格醫藥和藥明康德為代表;醫療服務企業則是以阿里健康、醫聯、愛爾眼科為代表。但相較于醫藥器械企業參與的醫療健康投融資數量,這類企業參與的投融資事件數量較少。

參與主體沒有明顯變化,那產業鏈資本的投資邏輯是否發生了改變?

在梳理2021年產業鏈資本參與的醫療健康投融資數據后,動脈網發現,產業鏈資本以整合產業鏈資源,拓展自身業務為主的投資邏輯依舊沒有發生變化。

以泰格醫藥為例,在2021年,其一共參與了9起投融資,其中6起被投企業所屬領域為制藥領域,所涉領域為創新藥物研發、小分子抗癌新藥研發、細胞療法研發、疫苗制品研發等。而其余3起被投企業所屬領域為研發制造外包,與泰格醫藥核心業務緊密相關。

2021年泰格醫藥參與的9起醫療健康領域投資,動脈網制圖

注:本文圖表中金額計量均為人民幣,將外幣統一換算成人民幣(根據事件發生當年平均匯率換算,其中2021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約為6.45)

可以看出,泰格醫藥的投資標的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物制藥,二是研發制造外包。

這一投資基本邏輯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客戶和資源的獲取或許是核心要素。

據泰格醫藥2021年半年報,其“通過持續投資并孵化有潛力的早期生物技術及醫療器械公司,以推動其發展,繼而獲取潛在客戶及商機;通過繼續投資業務發展及市場營銷,提升業務開發團隊的專業知識和客戶覆蓋范圍,并提供更多技術及服務資源,吸引具有創新和差異化產品管線并對多個研發項目及多樣化服務有持續業務需求的新客戶,從而進一步增大客戶群。”

從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對早期制藥技術及醫療器械公司的投資,還是對與其自身業務相似的企業的投資,泰格醫藥均是為了獲取新客戶或商機。

而在中國生物制藥對醫聯的投資中,整合產業鏈資源的意味則更加明顯。

據中國生物制藥2020年年度報告,中國生物制藥向醫聯出資5.14億美元,取得后者的13.09%的權益。該融資事件被其宣稱是部署互聯網醫療戰略的突破口。(注:該投融資事件雖于2020年完成,但2021年年底才向外界公開。)

積極部署互聯網醫療的背后,或與醫藥營銷模式改革有關。

據中國生物制藥前述報告,隨著藥品集采范圍不斷擴大,國內仿制藥行業利潤空間受到顯著影響,而醫藥代表備案管理后成本不斷提高,難以繼續支撐傳統的處方藥醫院營銷推廣模式。基于網絡平臺的營銷和服務模式在未來的醫藥營銷中將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國生物制藥捕捉到了這一趨勢并進行了相應布局。

另外,在2021年,還有一起醫療健康產業資本的投融資值得注意——愛爾眼科對視微影像的戰略投資。

視微影像是國內高端眼科設備的研發商,由三位留美博士于2014年創立于美國硅谷,擁有一支10余年硅谷工程化經驗、半導體光學及高端醫療設備開發經驗的世界級研發團隊,其首款自研的OCT產品在成像質量、廣度、深度、血流算法等方面表現優異。

并且,在完成融資的同時,視微影像的“真·血流”掃頻OCT將落戶海南博鰲樂城愛爾眼科。

“視微OCT在產品性能、成像質量、成像范圍,成像算法及量化準確性等各方面均優于所有進口及國內同類產品,且遠超當前主流的進口品牌產品。”愛爾眼科影像學組組長劉漢生教授曾如此評價視微影像OCT產品。

而作為國內眼科連鎖龍頭的愛爾眼科,擁有豐厚的醫療資源和辦醫經驗。經過這次投資,視微影像不僅獲得了愛爾眼科的資金支持,還可憑借愛爾眼科的市場地位和廣闊資源,擴大其品牌影響力,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位于眼科產業鏈中游的愛爾眼科,通過此次布局,也突破了以往針對眼科醫院的橫向并購模式,可視為縱向整合行業資源的開端。

由此可見,無論是泰格醫藥對與自身主營業務相似的企業進行投資,或是中國生物制藥順應醫藥營銷模式改革對醫聯的投資,還是愛爾眼科對視微影像的投資,都可視為橫向與縱向的產業資源整合。

跨界資本:主體多元,投資偏好“硬科技”

在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中,跨界資本參與的投融資共有100件。其中,跨界資本的參與主體主要可分為以小米、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等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以陽光融匯為代表的保險資本,以碧桂園創投、朗姿股份、新希望集團等為代表的其他產業資本三類。

梳理投融資數據后,動脈網發現,以小米、百度、騰訊、字節跳動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們在2021年共參與了35件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其中小米共參與了7件,百度共參與了5件,騰訊共參與了15件,字節跳動共參與了5件,阿里巴巴3件。

2021年互聯網大廠在醫療健康領域中的投資,動脈網制圖

注:圖表中的“數”是指融資額可能為數百萬數千萬,本文換算成人民幣后按融資金額(數)表達

而互聯網大廠在醫療健康領域遵循的投資邏輯,大多也是從自身核心優勢出發,構建自身的醫療健康生態體系。

例如,動脈網發現,在過去一年互聯網大廠們的醫療健康投資中,醫療器械最受青睞。進一步細化投融資數據后發現,在這11件醫療器械投資事件中,有一家資本的名字出現了7次,即小米系資本(小米集團、小米科技以及順為資本)。

并且,在2021年獲得小米系資本投資的7家企業所屬領域多為硬件設備,如可穿戴設備、家用醫療設備、個人護理美容儀器等。背后反映出的投資邏輯與小米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注重消費屬性與延續自身硬件基因緊密相關。

如果說互聯網大廠們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邏輯較為明確和清晰,那其他跨界資本的醫療健康投融資邏輯又是如何?

首先來看險資。

在梳理投融資數據的過程中,動脈網發現了一家活躍的險資——陽光融匯。

據悉,成立于2015年1月的陽光融匯資本是中國保險業首批由保險資金發起設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規模近300億人民幣,主要布局醫療健康、新興產業、新興消費等領域。

而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陽光融匯一共參與投資了6家醫療健康企業,關注賽道跨越了醫用耗材、生物制藥、醫療信息化和醫學影像,介入輪次也多為pre-A輪或A輪、B輪等早期輪次。

因此,從賽道選擇和介入時間來看,陽光融匯似乎更偏好在早期介入一些“硬科技”項目。

這一點在陽光融匯相關采訪中得到了一定印證。

2022年開端,陽光融匯曾對外宣布完成了創新成長二期基金首關。在新基金完成關賬之后,陽光融匯曾表示,將繼續專注醫療行業臨床價值優先、衛生經濟學優先、產業創新升級的結構性機會,并將關注科技行業瓶頸技術突破和國產技術創新的趨勢性機會。

但是,時間倒轉至三年前,陽光融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策略卻并非如此。

據陽光融匯資本董事總經理黃升軒在2018年的一次訪談中透露,“陽光融匯的基因是險資投資平臺,其使命就是讓生活更美好。而讓生活更美好的途徑就是圍繞消費和服務升級,從基本的消費需求到更美、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這也決定了陽光融匯的投資方向是醫療、消費,而不會涉足傳統的、偏制造型的行業。”

具體到醫療健康領域,彼時的陽光融匯將投資的目光主要聚焦在齒科、眼科和醫美這樣的服務型和消費型醫療上,“我們的投資策略是投資‘年輕化醫療服務項目’——從傳統治病到更健康、更美的消費需求。”

另據黃升軒透露,陽光融匯的基因是險資偏后期的投資平臺,因此在當時,陽光融匯選擇的被投企業均是在賽道中確定了領先優勢的企業。

“我們寧愿錯過,也不會盲目投資一些賭概率的項目。我們會選擇產業趨勢已經非常確定的項目。”黃升軒當時表示,陽光融匯非常重視風險控制,“下行風險必須控制,只要降低失敗概率,我們就有一半成功的機會了。”

如今來看,陽光融匯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策略已然發生改變——從偏好醫療服務逐步轉變為關注醫療領域核心瓶頸技術突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跨界資本中,還有一家令人較為驚訝的資本——碧桂園創投。

作為一家母公司為房地產企業的資本,碧桂園創投沒有走并購醫院、Medical Mall開發等房地產進軍醫療健康的傳統道路,反而投起了“硬科技”。

碧桂園創投成立于2019年1月4日。成立時間僅僅三年,便已投資了60余家企業,90余個項目,平均每月投資2.5個項目。

并且,據智通財經2022年1月的一篇報道,在碧桂園創投已投企業中,已有26家估值達到了10億美金,8家估值達到了100億美金,10家企業已經IPO。

下手迅速,眼光獨到的背后,除了有母公司碧桂園豐厚的財力和行業資源支撐,資本本身的修煉也必不可少。

碧桂園創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介紹,自成立以來,碧桂園創投便學習了紅杉、高領、騰訊投資等頭部投資的投資策略,確定了四大投資主題和具體打法。

四大投資主題是指圍繞科技、健康、消費、產業鏈推進,延伸出包括半導體、碳中和、大健康、新消費在內的多個賽道;具體打法則是更關注早期及中后期企業。如此布局,既能在創新企業早期發展就進入進行陪伴,也能避免錯過中后期的成熟項目,從而保證賽道覆蓋的完整度、速度以及最后的綜合成功率。

具體到醫療健康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碧桂園創投在2021年共參與投資了5家醫療企業,涉及可穿戴設備、醫療機器人、心血管耗材、IVD、護膚品等領域,總體呈現硬科技特征。

以碧桂園創投在2021年8月領投的藍晶微生物的B2輪融資為例。

藍晶微生物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術從事分子與材料創新的企業,其致力于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從而幫助消費品、食品、醫療、農業和工業等眾多行業的B端客戶在行業內開展差異化競爭。

而此次對藍晶微生物的投資,正式拉開了碧桂園創投投資合成生物學的帷幕。并且,在2022年1月,藍晶微生物再次宣布完成融資。投資方名單中,碧桂園創投的名字赫然在列,再次表明了碧桂園創投對國內合成生物學的持續關注與期待。

除了合成生物學以外,對遠也科技的投資,也反映出了碧桂園創投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偏好硬科技的特點。

遠也科技是國內首款肌肉外甲研發企業,其開發出的世界首款更靈活、更輕便、更智能的肌肉外甲系統可通過運動捕捉預測動作意圖,讓肌肉外甲高度配合身體動作,并實時按需給予對應關節運動輔助,增強穿戴者的行動表現,幫助穿戴者更穩定、更輕松、更準確地完成人體意圖動作。

總的來說,相較于產業鏈資本,跨界資本不僅參與主體類型更為復雜多樣,(既有互聯網大廠,保險資金,也有房地產資本、服裝品牌等跨界資本)投資邏輯上也大相徑庭:互聯網大廠注重延續自身基因,借助自身優勢構建自身醫療健康生態;保險資金與房地產資本等跨界資本更偏好于發展趨勢向好,發展前景廣闊的“硬”賽道。

熱門賽道前三甲:制藥、器械、CXO

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產業資本參與的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事件共288件,其中制藥領域(生物制藥70件、化學制藥19件和中藥2件)共91件;醫療器械領域共72件;研發制造外包領域24件;醫療信息化領域21件;醫學影像領域18件;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17件;醫療機器人領域17件;保健品及其他領域11件;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領域9件;數字療法領域6件;商業保險領域1件;專科醫院與診所領域1件。

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健康投資細分賽道分布圖,動脈網制圖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健康領域投融資中,制藥領域、醫療器械領域和研發制造外包是受產業資本青睞的賽道前三甲。

進一步細化后,產業資本2021年在上述三個領域的投融資中又呈現出了怎樣的特點?

我們先來看制藥領域。

據動脈新醫藥發布的《2021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報告》,小分子藥物、大分子藥物領域在2021年逐步進入了瓶頸期。保證2021年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前沿生物技術賽道。

該報告還指出,以mRNA為代表的核酸藥物、以TIL、TCR-T、iPSC為代表的細胞治療、以基因治療、溶瘤病毒為代表的基因治療和以ADC為代表的大分子藥物是2021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的熱門賽道。

2021年產業資本醫藥領域投融資是否也呈現了相同的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產業資本在細胞治療共有13件投資事件,在小分子藥物和基因治療分別有7件投資事件,在核酸藥物共有3件投資事件,在溶瘤病毒和ADC分別有1件投資事件。

上述數據表明,與制藥領域整體投融資事件數量相比,雖然產業資本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前沿生物技術賽道的投資事件數量較少,但顯然,這些制藥領域的趨勢已然被其捕捉到并已開始進行投資布局。

并且,產業資本在前述制藥領域熱門賽道中的投入金額不容小覷。

原因在于,在制藥領域中融資金額最高的事件中,均出現了細胞治療、基因藥物、核酸藥物的身影。

例如,中山貝森醫療產業投資參與的對細胞治療產品研發生產商艾爾普再生醫學的C輪投資;君實生物參與的對基因藥物研發企業至善唯新的A輪投資以及陽光融匯參與的對mRNA創新型生物醫藥研發商啟辰生生物的pre-A輪投資。

除了敏銳地捕捉到了行業趨勢外,產業資本在醫藥領域的投資活動還呈現出了怎樣的特點?

據2021年產業資本醫藥領域投融資數據,產業資本的介入輪次分布如下(公開融資輪次的融資事件共61件):天使輪5件,種子輪1件;pre-A輪7件;A輪(含A+輪)共19件;B輪(含B+輪)共13件,C輪9件,D輪(含D+輪)7件。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在制藥領域,產業資本更偏好于在項目處于早期時介入,并主要以A輪投資為主。這也與整個生物醫藥產業投融資事件輪次分布基本保持了一致。

再來看醫療器械。

據2021年產業資本投融資數據,IVD、消費類醫療器械是產業資本偏好的賽道。

其中,發生在IVD賽道的產業資本投資事件共28件,發生在消費類醫療器械賽道的產業資本投資事件共15件,兩者之和已然超過2021年醫療器械產業資本投資事件總和(72件)的半數。其余賽道投資數量分別為心血管耗材8件,其他耗材、設備(包含耳鼻喉科、骨科、神經介入、手術微創等賽道)21件。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投資IVD的產業資本主力軍為產業鏈資本,投資消費類醫療器械的產業資本主力軍則是跨界資本。

IVD賽道受到產業資本關注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行業的特殊屬性,疾病診斷、健康管理均能產生大量IVD產品需求。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后,國內IVD企業不僅出了圈,也出了海。

例如,據動脈網此前相關報道,面對疫情,華大基因反應迅速,不僅第一時間開發多款試劑盒并獲得多國市場準入,還通過“火眼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快速提升了檢測能力,在2020年上半年取得了2倍營收、7倍凈利潤的好成績,實現盈利疲態的成功扭轉。

而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IVD企業也在思考未來的路在何方。并購、合作、邁向海外市場成為多數IVD企業突破的方向。

對外投資以布局整條產業鏈,也是IVD頭部企業的探索方向之一。

例如,在2021年11月,明德生物向一家在當時僅成立一年的分子診斷企業——南京諾因生物投資了數千萬人民幣。

投資原因如何?動脈網在明德生物的一則對外投資公告中找到了答案。

成立于2020年的諾因生物圍繞了多重PCR和宏基因組測序(mNGS)兩大前沿技術平臺,自主研發了應用于常見病原快速檢測和危急重癥感染全面檢測的整體解決方案,并具備獨有的破壁核酸提取技術、多重PCR引物設計算法、pg級核酸擴增技術等一系列突破性技術,具備優異的病原體檢測能力。

明德生物通過此次投資,不僅能夠完善其體外診斷儀器和試劑產品線,還能通過利用自身渠道和資源優勢,推動諾因生物產品研發、注冊以及病原體檢測業務的快速增長,獲得多重PCR和高通量測序的分子診斷技術,從而快速提升明德生物在病原微生物分子診斷的市場占有率,加快其在分子診斷領域病原微生物檢測產品的布局,鞏固其在體外診斷市場的地位。

而另一方面,集采的來臨,有人叫苦,也有人視作機遇。

例如,相關媒體對此便持樂觀態度,認為集采是以量換價,安徽省的采購周期是2年,中標企業也將獲得上年用量的80%,可以拉動中標企業產品銷量。并且,該文章還指出,隨著IVD集采的趨勢來臨,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項目的價值將被看見。未來更多的創新IVD企業將會被產業資本和風險投資支持。

因此,除去行業屬性的原因,IVD集采中蘊藏的機遇或許也是其受到產業資本青睞的原因之一。

另據動脈網不完全統計,2021年,醫美的熱度在整個消費醫療投資圈中依然不減。并且,這份熱度保持到了產業資本消費醫療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隱形矯治器研發商正麗科技pre-c輪的投資方愛博清石(愛博醫療參與創立)與愛博醫療隸屬產業鏈資本外,其余消費類器械的投資方均為跨界資本。

例如,可穿戴設備研發制造商深納普思的投資方之一為小米集團;口腔健康護理品牌清之科研的投資方為移動端直播平臺映客;美容儀器及設備生產商宗匠科技的戰略投資方為騰訊;家用美容儀器研發商CosBeauty的B+輪由小米集團領投。

最后,我們將目光投向CXO。

通過梳理,動脈網發現,2021年,在產業資本24起CXO投融資中,主要集中在CRO賽道,共18起,CDMO其次,共有4起,CSO共有2起。

并且,在2021年產業資本CXO領域的投資活動中,介入時間主要為項目早期。

在17起明確公布了投資輪次的投資活動中,天使輪共有3件,pre-A輪共3件,A輪共有6件,A+輪共有2件,pre-B輪、B輪和D輪分別有1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參與資本的角度來看,產業鏈資本仍然占據多數,共有16起,跨界資本參與的投融資僅有8起,并且多為資金雄厚的字節跳動、騰訊等互聯網大廠以及人保資本等保險資金。

CRO為何在產業資本投融資活動中依然保持著熱度?

背后原因,與國內生物醫藥的投融資環境與研發環境密不可分。

從投融資環境來看,2018年4月,香港聯交所推出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18A)上市制度;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其中也有適用于產品尚未上市的第五套標準。由此,Biotech形成了VC-PE-IPO的完整資金閉環。

不僅如此,據長江證券CRO相關報告,國內一級市場投融資僅三年也在不斷回暖。2018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迎來融資高峰,雖在2019年有所回落,但2020年和2021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融資正在逐步回升。

而從研發環境來看,據前述報告,隨著藥企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目前國內藥企正在不斷加碼創新研發,國內IND申報數量和新開臨床數量顯著增加。2020-2021年,國內1類新藥IND申報數量分別實現了65%和61%的同比增長,增速明顯。

因此,在一級市場對生物醫藥青睞有加,國內藥企注重研發的趨勢愈加明顯的背景下,CRO行業自然景氣依舊,蘊藏著無限機遇,從而吸引眾多產業資本進行投資。

寫在最后

回顧2021年產業資本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活動,可以發現,產業資本的參與主體基本并未發生變化,既有本身便是產業鏈一環的產業鏈資本,也有來自例如房地產、保險等其他產業鏈的跨界資本。

而就投資邏輯而言,產業鏈資本的投資邏輯較為直接——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產業資源,完善產業布局;而跨界資本的投資邏輯則較為多元,主要側重“硬科技”賽道,但也呈現出些許“消費醫療”賽道的傾向性。

從熱門賽道來看,制藥、醫療器械以及CXO是2021年最受產業資本偏愛的前三甲。與醫療健康整體投融資情況一樣,產業資本在制藥領域的介入時間主要以A輪為主;部分產業資本也以敏銳地捕捉到了細胞治療、基因治療、核酸藥物等制藥領域的熱門趨勢,著手進行了相應布局;在醫療器械領域中,IVD最受產業資本青睞,消費類器械次之。并且,從2021年產業資本醫療器械投資情況來看,IVD是產業鏈資本的主戰場,消費類器械則是跨界資本尤其是小米的主戰場;而在CXO領域中,最受青睞的莫過于CRO,且參與主體主要為產業鏈資本。即使有跨界資本參與,也多是資金雄厚的互聯網大廠或保險資金。

回顧過去,知曉現在,未來如何發展,還請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垫江县| 黄大仙区| 增城市| 安庆市| 靖边县| 太原市| 白沙| 泰来县| 兰西县| 常熟市| 包头市| 清徐县| 水城县| 资兴市| 永兴县| 无极县| 卓尼县| 十堰市| 抚顺市| 新竹市| 湖口县| 东港市| 临武县| 怀柔区| 犍为县| 宁化县| 海兴县| 政和县| 甘肃省| 霍林郭勒市| 准格尔旗| 梁山县| 游戏| 龙里县| 收藏| 南京市| 五莲县| 富顺县| 宜兰县| 磴口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