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王梓越
編輯 | 趙普通
“A島是什么?”話題?#A島#?登上微博熱搜后,有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個發源于AcFun的二次元匿名論壇,誕生過“動物園怪談”等內容,也有不少“肥肥”在“歡樂惡搞”等板塊分享段子和生活趣事。在很多島民心中,這里是“二次元桃花源”。
受限于自身屬性,A島雖未能擁有太多用戶,但也在長久的經營中有了一批死忠用戶。但管理員之間的紛爭,使得這個小小的論壇再次陷入危機之中。紛爭的起源,則是“用愛發電”的隱憂,與幾位管理者對A島未來走向的意見不一致。
糾紛仍未結束,目前A島原址已經被禁止訪問。這座成立于2011年9月,漂流了十年多的小島,可能會就此沉沒于互聯網的汪洋中。
踏上這座島嶼
A島匿名版最初的名字,叫做“奇怪的地方”。
對于初次“登島”的新用戶來說,這里確實是怪異的,甚至有種奇妙的時間停滯感——簡單甚至略顯粗糙的UI設計、使用顏文字交流的用戶、大量分類堆疊的版塊里填充著名為“串”的討論帖……互聯網社區不斷更迭的時代,A島仍舊固執地使用著十年前的論壇模式。
這與A島對自己的定位一致:一個自由中立的、弱社交而強討論的匿名論壇。
“在A島,沒有人擁有名字。”A島老用戶小夏向毒眸(ID:DomoreDumou)展示了他在A島的全部“身份”:五個七位數的隨機字符。這些字符串被A島用戶稱作“餅干”,是唯一可以區分發言者的標識。“餅干”無法直達主頁,也無法被追蹤。用戶可以隨時在后臺銷毀自己使用過的“餅干”,并領取一串新的字符,甚至會有用戶利用這一特點,在一個“串”內使用多個餅干來創造戲劇性的閱讀效果。
藏身于隨機字符下,隱藏個人身份的A島用戶,因此擁有了統一的稱呼:“肥肥”,一種近乎戲謔的自嘲。穿著痛T,愛吃麥當勞麥趣雞盒,嘴里總是念叨著動漫角色……外界對“宅男”的刻板印象,成為了所有“肥肥”共用的形象。
A島雖小,但五臟俱全。這里一半以上的版塊都與ACG文化有關,其分類也繁多而細致,包括Steam、任天堂、自走棋、漫畫、輕小說、東方project等。在國內較為小眾的trpg游戲“跑團”,也成為了A島最受歡迎的板塊之一。
得益于匿名的發言機制,A島也成為了很多創作者鐘愛的平臺。不論是曾經出圈的“動物園怪談”系列還是“怪談版”和“小說版”,作者“隱身”于文字背后,使得作品質量成為了評價的唯一標準,也給了每個創作者被閱讀和贊美的可能。讀者對于自己喜愛作品的解讀、續寫和二創,也讓這些作品不斷豐滿。
“但我最喜歡的板塊是綜合一,那里內容更豐富,就像在逛菜市場一樣。”小夏說,沒有特殊主題的“綜合一”是他心中最符合A島特征,也與其他平臺存在最大不同的版塊:沒有大數據的個性化推送,所有內容都平等地展現在用戶眼前;沒有對于“大V”或KOL的追捧,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分享者。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身在日本的肥肥分享了他的露營旅行,在三天的時間內,我們跟著他的文字和圖片翻越山嶺,路過溫泉,走和《搖曳露營》里志摩凜一樣的露營路線。在一塊平坦的露營地支起帳篷燒起柴火后,他拍下群星繁密的夜空,在那個串的結尾,他帶我們看了日出。”
小夏說,作為一個從來沒有過露營經驗的“肥肥”,在微博等平臺的大數據判定下,自己沒有被推送相關內容的可能,“但在A島,你永遠有機會看到你從未接受的事物。”即使它們并不是全部都符合你的胃口,但這依舊是一種蘊含了更多“可能性”的交流方式。
有詩歌愛好者在自己的串內幾年如一日地記錄著自己的創作;隨手拍下的一面墻皮脫落的白墻,會引來無數肥肥在此基礎上作畫;當有人說自己今天過生日時,會有無數肥肥趕來“舉高高”。小夏享受在A島瀏覽的過程,他說這里是最能帶給他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地方。
“雖然A島也有缺點,但這里是我的桃花源。”
浪潮涌來
“開放包容、理性客觀、有事說事、就事論事。”
這是A島匿名版的核心精神——在島規允許的范圍內,平等自由地分享討論一切你關心的事物。但即使是在盡可能拋棄了身份差異的A島上,也存在著擁有特權的人。
A島的管理員群體因為擁有紅色標識的姓名ID而被稱作“紅名”,在島規中,一段加粗的文字清楚地寫明了“紅名”的權力:“本站為獨立自主運營的私人論壇,使用本站是一種由本站授予您的特權而不是您固有的權利,管理員隨時有權主觀片面決定刪除或保留內容、允許或禁止用戶在本站發表內容。”
規則語氣強硬,現實亦如此:在“紅名”管理員的視角下,這個匿名論壇是實名制的。要求后臺實名注冊的規則產生于2017年A島因為不當內容而被查封”沉島“之后,也就意味著與4chan等純匿名論壇不同,A島的“匿名”只停留在表面。而幾位“紅名”作為A島維護者,則通過粉碎“餅干”、封禁id、禁止回復“串”等形式保障島內的發言風氣。
在眾多紅名中,“島主”Azuretimm(ATM)無疑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個,而他“延畢”等個人經歷也成為A島用戶最喜聞樂見的“梗”之一。
今年2月25日,一封由紅名“醬醬醬”(下稱三醬)發出的公告打破了A島的平靜。三醬自稱為A島近10年唯一的技術開發和運維人員,并且指控島主ATM和紅名辰音奈奈(MOMO)擅自利用A島盈利接廣告,自己不但沒有拿到應有的分紅,還被拖欠了10年來共26萬的服務器和工資費用。
三醬在聲明中表示,ATM和辰音奈奈曾經多次有意逼他交出服務器,離開A島。因此三醬關停了A島的發言功能并計劃停止維護A島原網址和客戶端,希望以此為籌碼爭取來自己應有的權益。
爭論很快進行到雙方對線環節,A島和島主ATM公示了近幾年向三醬支付服務器費用的轉賬記錄,并對三醬的工資要求提出了質疑:如果三醬把自己看作需要發放工資的“員工”,那么并沒有修改域名、撤銷權限、甚至帶走服務器的權力;而若是作為“合伙人”身份,其他合伙人也并沒有向三醬支付額外工資的義務。
在ATM和辰音奈奈公開的信息中,A島目前依舊處在“用愛發電、自負盈虧、利益均分”的階段,作為一個體量并不大的論壇,A島唯一的資金來源是微博廣告。但三醬也很快回應稱,自己從來沒有收到任何廣告分紅,也沒有收到曾經協商的26萬退出補償款。
ATM和辰音奈奈拿不出“全體分紅”的證據,三醬也同樣沒有回應對方給出的服務器賬單,雙方爭吵進入羅生門。雖然后續協商內容并未公開,但3月1日A島原址被發現無法進入,也基本說明了兩方不歡而散的現實。
在談及A島現狀時,ATM曾說:“A島由團隊合伙運營,沒有成立公司,盈虧自負,用愛發電,成本均攤,利益均分……沒有任何投資方對一個文字論壇感興趣。”雖然其言論的真實性仍不可考,但這也反映了一直以來A島的困境所在:“紅名”的為愛發電和自愿付出終究力量有限,而嘗試進行商業化經營后,沒有合同和股權分配的保障也會導致利益分配的矛盾。
雖然誰對誰錯尚未落定,但A島用戶們長久以來對紅名的不滿還是在這次事件中爆發了。辰音奈奈被A島用戶指出濫用權力,裁決不公,多次封禁發言對自己不利的用戶;而島主ATM則被指享受于自己在島上的高存在感,更是一手推動A島商業化,使得外來用戶涌入A島的“罪魁禍首”。
正如“島”所代表的含義一樣,A島最初想成為的,是一片孤立于大陸之外,堅守自我風格的封閉島嶼。長久以來,A島都有不向島內引流新人的默認條約,也嚴禁剛上島的用戶暴露自己“新人”的身份。但A島匿名版微博的出現,打破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約定。
A島匿名版微博現已暫時關閉
A島匿名版微博以搬運島內優秀內容為主,又經常與“弱智吧日常”等賬號互動,吸引了大批原本不知道或不了解A島的粉絲。經過篩選編輯后的內容呈現出一片太過理想的場景,存在于微博里的A島,像是和諧有趣的創作者天堂,卻并沒有表現出雜草叢生的那一面。
目前A島匿名版的微博賬號粉絲數已超過一百萬,日常轉評贊數據都維持在一個較為可觀的水平。據知情網友表示,在A島微博還只有十幾萬粉絲的時候,單條廣告報價便已是四位數水平,而在三醬給出的賬單中,A島一個月的服務器費用也不過幾千元。而A島是否有權將用戶創作的內容用以盈利、版權應該歸屬于誰,也是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問題。
僅靠著幾個紅名運營維護的A島,困局并不止于此。很長一段時間內,A島都遭遇著頻繁的DDOS攻擊,用戶增多后,A島服務器也曾因不堪載荷而短暫崩潰。
浪潮沖擊下的A島,風雨飄搖。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要求A島永遠孤立于世,保持純凈和獨立是太理想化的要求。被比作“桃花源”的A島,“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卻不得不面對外界環境變遷的現實。
在現在的內容分享平臺中,A島已經顯得太“不合時宜”。匿名環境下,創造出優秀作品的創作者無法被粉絲關注,無法形成個人IP;沒有私信功能和群組功能使得社交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在“萬物皆可社交”的現狀下,無法形成親密社交圈也導致了部分用戶的黏性降低。這些A島與現實產生的沖突,與多年前論壇被淘汰的原因并無二致。
“人人都罵叔叔,人人都想成為叔叔。”在“A島”的熱搜下,有網友給出這樣的評論。“B站可以倒閉,但絕對不會變質。”陳睿在知乎的回答區寫下這句話時,距離B站推出大會員服務還有不到五個月。現在的B站作為“中國的小YouTube”,不論是視頻版權數量還是衍生服務質量,自然都是過去的“小破站”望塵莫及的。B站的入站考試也從曾經囊括多個學科,需要大量知識積累的“魔鬼100題”變成了走流程的過場。
這可能是小圈子踏出舒適圈所必須經歷的陣痛。現在B站呈現出的形態,未必就不會是A島堅持商業化之后未來的模樣:“二次元”濃度降低,廣告含量增加,付費內容出現。從出現商業廣告到注冊微博引流,A島所走的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長成于AcFun的A島,其用戶本就并不支持A站的競爭對象B站,更是把近年來走向商業化的B站視作“二次元文化的叛徒”。這也是為什么三醬發出公告后,A島用戶的情緒會那么激烈。與“沉島”相比,被視作“桃花源”的A島匿名版成為下一個B站,是A島用戶更無法接受的事情。
“A島美好的是島民,而不是ATM建立的論壇,只要島民還在,A島就能回到當初的樣子。”在“A島”的熱搜下,有A島用戶寫下這樣的微博。
理想終究過于虛幻。新的A島或許會出現,也或許有人能用愛發電,自掏腰包支付服務器和運維費用。但當人數的增加使得運營的成本不斷上升之后,又有多少人能堅定地對找上門來的商業廣告說“不”?
如何取得“小眾”與“商業”之間的平衡是太難的課題,在“作出改變”與“堅守初衷”的單選題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會選擇前者。
A島沉沒對于整個互聯網來說,不過是新陳代謝過程中一次尋常的細胞凋亡,離開A島的“肥肥”們,也終會找到自己的下一個“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