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鉛筆道 韓希言
編輯|吳晉娜
僅試水了幾個月,唱吧面向中老年人的新業務“花生大課堂”就成為了“棄子”。
“花生大課堂”曾是被唱吧寄予厚望的項目。從開始探索到正式入局,唱吧團隊花費了3年,而且在聯創白帆看來,“這個市場的發展機遇非常樂觀?!?/p>
或是因為發展不及預期,或是因為商業模式驗證不如人意,“花生大課堂”成為過去式。根據爆料,裁撤中老年業務線后,唱吧將全力發展唱吧APP。這也是唱吧的大本營。
作為國內最早進軍在線K歌的應用之一,唱吧也一度被稱為“在線K歌之王”。不過這個名頭早已經被“全民K歌”搶走。幾經“折騰”后,唱吧終于決心回歸本心,收復失地。
其實在線K歌仍是一個有發展空間的生意,在疫情以及線下KTV式微雙重背景下,在線K歌已經成為在線泛娛樂領域的主要項目之一。有數據機構預計,2022年中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約5.7億人,滲透率約為51.1%。
回歸K歌,對唱吧來說也許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只不過,對于K歌平臺而言,K歌只是功能之一,作為平臺,如何挖掘和滿足各年齡段人群的需求,還需要唱吧繼續探索。
及時止損,唱吧“瘦身”
“年前還夸做得好,年后老板娘一來全裁掉。”
近日,一批認證為“前唱吧員工”的用戶在職場社交平臺上控訴唱吧暴力裁員的行為。據其中一人稱,2月25日唱吧單方面對40多個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強制清退且沒有賠償,態度也很強硬,甚至還克扣了2021年的績效年終獎。目前,已有部分員工計劃通過勞動仲裁維護自身權益。
到了2月28日,事件似乎又有了新進展。另有認證用戶表示,唱吧方面開始聯系部分人員,給他們加賠償,希望簽字。“不過賠償方案一人一個樣,不坦誠試圖玩心機?!?/p>
從被裁員工們透露的信息來看,唱吧這次“動刀”的是中老年業務“花生大課堂”。
進軍“銀發經濟”,唱吧并不是一時興起。唱吧聯合創始人白帆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唱吧來講,關注中老年人群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在2018年前后,唱吧產品的K歌用戶、社區內的高互動人群就已經出現了一部分中老年人群畫像。在線下KTV唱吧麥頌里,老年消費者在白天時段中的占比也在不斷增多。
不過從關注到中老年用戶增長,到正式入局,唱吧團隊經歷了3年的探索。2021年,白帆親自負責新業務,并于當年底推出了一款針對老年人的文娛教育服務“花生大課堂”,該平臺根據中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提供聲樂、書畫等課程。
“這個市場的發展機遇非常樂觀?!?個月前,白帆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道。據他介紹,唱吧未來在中老年市場還會進行更多探索,“花生大課堂”的目的是從服務入手,切入中老年人群的精神文化消費?!罢n堂只是我們的進入中老年賽道的一個切入點,可以結合我們的既有優勢,這個方向的延展性也是相對廣闊的。所以,課堂可能只是我們中老年業務的一個早期形態?!?/p>
顯然,彼時的唱吧還對“花生大課堂”寄予厚望。也是在去年的采訪中,白帆介紹了項目的成績:累計學員數量接近20萬,從正式上線以來,每個月單品類的復購率接近30%。如果沒有水分的話,作為一個新上線業務,這個成績還是很不錯的。
現在看來,該業務的發展速度可能并沒有達到唱吧的預期效果,或者是唱吧方面在驗證商業循環的過程中發現了弊病。
三年探索,幾個月試水,單從業務的角度來說,唱吧止損的速度很快。目前,蘋果應用商店已經搜索不到花生大課堂APP,唱吧應用中也找不到該業務的入口。根據爆料,裁撤中老年業務線后,唱吧將全力發展唱吧APP。
不過,消息曝光后,唱吧官方至今也沒有進行任何回應。
十年唱吧,高開低走
回顧唱吧的創業史,可謂是“出道即巔峰”。
時間追溯到2012年,唱吧榮光大盛。創下上線5天,唱吧穩居蘋果App Store中國區榜首的好成績。當年有媒體評選出了年度成長最快的產品榜單,兩款產品上榜,分別是唱吧和微信。
作為國內最早進軍在線K歌的應用之一,唱吧也一度被稱為“在線K歌之王”。2013年10月,用戶量突破1億。2014年11月,用戶量突破2億。2015年9月,用戶量又突破了3億。
但是在這期間,騰訊于2014年9月推出了全民K歌App,此后唱吧的“K歌一哥”地位受到沖擊。并且唱吧的對手不僅僅只是全民K歌,還有阿里、字節跳動、快手以及網易等巨頭,它們都瞄準了在線K歌市場推出自己的產品。
據咨詢機構數據顯示,唱吧早已被全民K歌在月活躍用戶數上拉開了差距。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唱吧的月均活躍用戶數達3195.7萬人,而全民K歌則是13582.4萬人。
唱吧為什么衰落?很多人說唱吧接連錯過風口,跟不上時代了。
先是手游業務草草收場。唱吧從2014年開始布局手游業務,但不到一年就夭折。
接著是線下KTV。2014年,把KTV搬到線上的唱吧又去投資了線下KTV,投資麥頌KTV,并且提出要在五年內開出2000家門店的計劃。而據天眼查數據現實,2020年麥頌KTV僅開店500家,而且,2020年新冠疫情襲來,整個行業也遭受重創。
2017年,唱吧又投資線下miniKTV。即使被唱吧寄予厚望,但miniKTV依舊面臨著使用率低、設備故障率高、投訴率高的結果。
千播大戰的時候,唱吧也曾涉足直播,打造了“火星直播”,但因為戰略相對保守,最終淹沒在滾滾車輪下。
此外,唱吧還發力智能硬件團隊,推出“小巨蛋麥克風”。2016年,該項業務對唱吧的貢獻率在5%以上,并且還在不斷上升中?,F在看來,發力硬件或是唱吧為數不多的正確策略,創始人陳華曾透露,“唱吧的營收主要來源于唱吧軟件的打賞以及小巨蛋等硬件產品的利潤,兩條營收線的比例基本持平?!?/p>
在資本市場上,唱吧雖然初期順風順水,背后站有梅花、藍馳、紅杉、芒果文創等知名投資機構,已披露的融資金額累計超過6億人民幣。可是到了上市關頭,唱吧卻始終沒能敲開交易所大門。
根據公開報道,唱吧曾先后三次謀求上市。
2015年,有消息稱,唱吧試圖謀求赴美上市,但因美股缺乏對標標的導致其估值過低,轉而拆VIE尋求借殼國內上市。
2016年,唱吧開始接受上市輔導,謀求國內上市,但兩年輔導結束后,因未向證監會提交招股書而不了了之。
直到2021年6月,唱吧CEO陳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唱吧已經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未來將在創業板上市。據悉,唱吧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報告(第一期)已于當年3月中旬披露。但截至目前,未有進一步的上市消息傳出。
在線K歌平臺不只“K歌”
探索新業務多年,唱吧最終還是回歸到了在線K歌平臺本身。
“這些年來,唱吧忙著發展其他業務,似乎有些忽略了唱吧App本身的發展?!币晃恍袠I內人士評價道。相比競品,唱吧的產品迭代并不占優勢,甚至鬧出了抄襲“唱鴨”彈唱功能的丑聞。
3個多月前的2021年12月9日,工信部曾發布一份《關于下架侵害用戶權益APP名單的通報》,而唱吧就是被工信部下架的5個應用之一,原因是該應用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侵害用戶權益。
幾度錯失風口,上市受挫,行業競爭加劇,唱吧需要重新開始。而且于整個在線K歌行業而言,還沒有到終局。
在投資人們看來,在線K歌仍是一個有發展空間的生意,尤其是因為疫情期,線上K歌又得到了進一步成長的機會。在線下KTV式微的當下,在線K歌具有較強的沉浸感體驗,多元的玩法迎合了不同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目前已經成為了在線泛娛樂領域的主要項目之一。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約為5.1億人,滲透率約為49.7%。預計2022年中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約5.7億人,滲透率約為51.1%。
而且,在這超5億人的用戶規模中,Z世代和青年人是主力群體。各種在線K歌平臺讓社交突破屏幕限制,一躍成為不少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娛樂工具之一:他們習慣通過一展歌喉的方式宣泄情緒,又敢于在各種娛樂社區表達與展現自我。
“這就使得線上K歌平臺不僅僅是個K歌的工具,還可以賦予他更多的屬性,比如說社交。”有投資人表示。
這也是全民K歌能夠實現反超的法寶。有業內人士認為,全民K歌的爆火得益于它的先天基因和對用戶需求的敏銳察覺。全民K歌這款產品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娛樂需求,還具有社交能力。
不過,如今一眾線上K歌新玩家們都已經盯上了社交這塊蛋糕。比如說網易云音樂在2020年6月發布了獨立K歌App“音街”,將其定位為“年輕人喜愛的K歌社區”。在這款App中,用戶能夠通過音樂興趣、作品、心情日記等方式結識同好。
正如一個觀點所言,“若是將線上K歌應用比作大樹,那么K歌本身只是枝干,而整棵大樹的繁茂取決于附著在枝干上的更多附加功能。”也就是說,只有K歌的在線K歌應用,很難滿足年輕人傾訴和釋放情緒的需求,從功能到社交,這是一種時代的必然。
而下一個時代,或許又會是從社交到新的服務。也有可能是像陳華給唱吧所構想的那樣,“從K歌平臺到內容發布平臺、流量智能分發平臺、內容激勵扶持的閉環”。
唱吧與線上K歌平臺的機會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