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侯瑞寧
今年兩會期間,綠色低碳發展話題備受關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作為大規模減碳的重要技術之一,進入多位兩會代表的提案中。
3月4日,界面新聞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處獲悉,全國政協委員、中石化董事長馬永生提交的提案,建議從五大方面加快CCUS產業鏈發展,即加強CCUS產業頂層設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CCUS產業鏈示范及商業化應用,加快CCUS管網規劃布局和集群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財稅激勵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等。
CCUS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將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提純,投入新的生產過程中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2020年,全球利用CCUS實現碳封存規模約0.4億噸,占碳排放總量的0.1%。國際能源署預測,在2030年、2035年和2050年,全球利用CCUS減碳分別達16億噸、40億噸和76億噸,占2020年全球碳排放總量的4.7%、11.8%和22.4%。
中國工程院預測,206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55.7億噸標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仍有26.8%,將產生27.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通過森林、草原、濕地等碳匯可抵消16億-19億噸,仍有10億噸左右缺口。
中石化認為,通過CCUS抵消上述1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是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選擇。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1)――中國CCUS路徑研究》顯示,中國通過二氧化碳強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技術,可封存二氧化碳分別約51億噸和90億噸,利用枯竭氣藏可封存約153億噸,注入深部咸水層的封存潛力更大。
馬永生認為,總體看中國CCUS正處于工業化示范階段,與國際整體發展水平相當,但部分關鍵技術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不同地區陸上封存潛力差異較大,且成本較高,亟需加快發展步伐,形成有效的產業化規模化經濟利用,助力中國“雙碳”目標實現。
對此,馬永生建議從頂層設計、技術攻關、產業鏈示范、基礎設施布局、政策法規等五個方面加快CCUS產業鏈發展。
在CCUS產業頂層設計方面,馬永生建議國家層面制定CCUS總體發展規劃,并將CCUS技術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予以支持,搭建系統的政策框架體系,有序推動CCUS在石化、化工、電力、鋼鐵和水泥等行業應用。
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國家層面應統籌產學研聯合攻關,推進協同創新,圍繞低濃度二氧化碳捕集、工業化利用、封存、碳匯計量等關鍵環節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推動CCUS全產業鏈技術提升,盡快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在推動CCUS產業鏈示范及商業化應用方面,應支持能源化工等行業CCUS產業示范區建設,加速推進CCUS產業化集群建設,逐步將CCUS技術納入能源、礦業的綠色發展技術支撐體系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序列;將CCUS項目列為公益性項目,暢通項目審批通道,簡化審批流程。
在CCUS管網規劃布局和集群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馬永生建議,加大相關基礎設施投入,加強運輸管網建設,建立合作共享機制,帶動形成以管網設施和封存場地為基礎的區域CCUS產業促進中心;完善融資渠道,設立政府專項財政資金,引導投資機構加大投資支持力度。
此外,馬永生表示,應探索制定適合國情、面向碳中和目標的CCUS稅收優惠和補貼激勵政策,對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項目實施稅收減免或碳減排補貼;制定完善CCUS行業規范、制度法規框架體系及技術規范,形成統一行業標準。
今年1月29日,中石化對外宣布,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CUS項目全面建成,這是國內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