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海關總署周一公布數據稱,以美元計,中國1-2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16.3%,進口同比增長15.5%,雙雙高于預期。今年前兩個月實現貿易順差1159.6億美元,同比擴大127億美元。
數據發布前,界面新聞采集的10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2月,出口同比增長14.7%,進口增長12.9%。分析師指出,除了外需強勁、內需修復因素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協議正式生效也給中國外貿帶來新的商機。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2月,我國對與RCEP貿易伙伴合計進出口1.85萬億元,同比增長9.5%。隨著RCEP制度紅利的逐步釋放,RCEP成員經貿發展成效將進一步顯現。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指出,1月1日起RCEP協議正式生效,中國與東盟、新西蘭、澳大利亞等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大幅減免,90%的商品實現零關稅,有利于增加中國出口機會。同時,RCEP協議生效暢通了中國與其他成員國內統一大市場,降低進口成本,在一定程度對進口增速形成拉升。
分析師表示,目前國外需求仍舊較強、產需缺口仍需由進口滿足,這對中國出口是利好。其次,全球新冠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海外防疫物資需求增長,出口替代效應仍是中國出口增加的重要因素。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指出,年初以來外需不弱,對我國出口形成支撐。發達經濟體制造業景氣度仍在高位,且隨著海外防疫措施的持續放松,需求或進一步修復。
今年以來主要國家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依然維持較高景氣度。2月,美國ISM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8.6%,比1月上升1個百分點;歐元區制造業PMI為58.4%,比1月略降0.3個百分點,但高于市場預期。
展望未來,分析師表示,考慮海外供應鏈瓶頸或將改善,中國的供給替代效應將減弱,出口增速大概率趨緩。此外,受到烏克蘭局勢等因素影響,后續我國出口預計將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
進口方面,除了原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進口金額上升外,近期在穩增長政策帶動下,制造業表現好于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進口需求。
海關數據顯示,1-2月份,我國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金額同比增長36%,進口原油金額同比增長49.2%。
2月,中國制造業PMI較上月上漲0.1個百分點至50.2%,超出市場預期。其中, 受春節假日因素影響,生產指數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至50.4%,但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至50.7%,時隔半年重回擴張區間。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表示,隨著假日因素消退,疊加穩增長政策發力,未來生產端或將有小幅提升,繼續支持進口增速。
天風證券分析師孫彬彬也表示,考慮到寬信用與寬財政對一季度經濟的拉動作用,預計3月進口可能略高于季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