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趙孟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祝連慶將提交《關于保障科研人員使用人口數據工作的建議》(簡稱《建議》)。祝連慶對界面新聞表示,當前三孩生育政策已經實施,其他配套公共政策正在完善,如何有效使用人口普查數據,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更好的服務于經濟和社會建設,意義重大。
中國于2019年啟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并確定2020年11月1日零時為普查標準點,2021年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了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本次普查投入巨大,被認為是歷次普查中數據質量最高的一次。
祝連慶多年來一直關注人口政策調整,曾提交多份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他表示,公共政策關乎每個人的福祉,而科學的決策有賴于專業人士對問題的深刻認識,并提出建議。可靠的基礎數據和分析方法,是認識人口變化規律不可或缺的條件。因此,充分保障科研工作者使用人口數據的權利至關重要。
國家統計局曾公開表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國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迫切需要。
“開展人口普查是要讓這些數據更好地服務于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應對未來中國人口問題,需要對現階段人口數據深入研究,并提出對策。”一位人口學者告訴界面新聞。
祝連慶在《建議》中指出,統計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統計資料,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應當及時公開,供社會公眾查詢。《統計法實施條例》規定,國家建立健全統計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和有關部門統計調查取得的資料共享。制定機關共同制定的統計調查項目,可以共同使用獲取的統計資料。統計調查制度應當對統計信息共享的內容、方式、時限、渠道和責任等作出規定。
前述人口學者介紹,每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束,國家統計局會發布統計公報,公布“匯總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社會認識人口形勢的基本面,但對于科研人員開展進一步工作來說,這些并不夠。人口變化的內部規律、發展趨勢、某些區域的人口變化特征等問題,還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
界面新聞獲悉,“五普”后,有關部門提供了 1‰ 的原始數據供學界使用,樣本量相對較小,且這些數據僅存放于兩家科研機構,其他機構的科研人員如需使用,需提出申請,工作多有不便。“六普”以后,有關部門提供給學者使用的人口數據更少。前述人口學者介紹,逐步開放人口數據使用是趨勢,多數國家的科研人員可使用5%的本國原始人口數據,有些國家,比如印度,學者們甚至可以使用10%的原始人口數據。
目前,“七普”工作已經結束,原始人口數據已經形成。祝連慶建議,應參照國際經驗,盡快向科研人員授予1%以上普查原始數據的使用權限;科研人員根據研究需要,對其他數據提出使用申請,應依法及時答復。同時,他建議盡快制定工作辦法,形成書面文件,理順科研人員使用普查原始數據的工作流程,提高普查數據的使用價值和效率,保障科研人員使用普查數據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