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財經在線CBO
前腳,有消費者因網購某化妝品導致汞中毒,國家藥監局要求立即停售。后腳,最高人民法院發布規定,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作出規定。
3月2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通告稱,針對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責令相關經營企業立即停止經營標示名稱為“蜜芝泉沁透煥膚套裝3件套”及套盒內標示名稱為“蜜芝泉沁透煥膚日霜”、“蜜芝泉沁透煥膚晚霜”、“蜜芝泉沁透煥膚柔晳露”的化妝品。
同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等方面作出規定,自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化妝品安全問題一直廣受消費者重視,線上渠道更不是法外之地。
01 16歲女孩網購化妝品“中毒”
據悉,今年1月曾有媒體報道,江西一名16歲女孩在使用了購買自線上“美容院品牌直銷店”的一套“蜜芝泉沁透煥膚3件套”后,出現腰痛、腿軟無力、全身關節痛等癥狀。女孩先后去了江西省職業病醫院和湖南省職業病防治院,在腎穿刺活檢后,發現女孩得了I期膜性腎病。結果顯示,三款護膚產品汞含量都超標,其中晚霜超標最嚴重。
圖源:瀟湘晨報
女孩病例診斷書顯示,女孩尿汞含量較參考范圍超標了10倍,確診汞中毒、腎病綜合征、高脂血癥、骶髂關節炎等癥狀。
在湖南職業病防治院就診時,實驗室的醫生曾把女孩使用的化妝品拿去檢測,最終結果是蜜芝泉沁透煥膚3件套所含的3款產品汞含量均超標,其中晚霜超標最嚴重。
國家藥監局通告顯示,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上述化妝品,其標簽上標示的委托方長沙璽和贏日用品貿易有限公司、受托生產企業廣州菊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否認生產銷售過該產品。
化妝品財經在線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查詢,涉事品牌蜜芝泉仍有產品在售賣。其中,某平臺上仍能搜索到涉事套盒在售,售價為640元。
02 化妝品汞超標事件近年頻發
據權威部門統計,目前因化妝品使用不當引起的皮膚問題越來越多,癥狀有紅斑、丘疹、水皰、色素沉著等。其中最多的是變態反應接觸性皮炎和刺激性皮炎。
大多數的化妝品不含有明顯的毒性物質,最常見的是過敏反應,其次是刺激反應。但有些功能性的化妝品添加了違禁的藥物,如激素、抗生素等。與正規的醫院用藥相比,它們沒有經過嚴格的臨床驗證就用于人體,往往會引起皮膚變薄,然后漸漸發紅、毛細血管擴張,進而造成毛發增粗、色素增加或減退,以及痤瘡。
除上述問題外,還有一非常嚴重的化妝品安全問題就是鉛汞等重金屬含量超標,它們無法被人體吸收,只能堆積在體內。非法添加汞的目的除了作為防腐劑,主要是為了快速美白。使用含汞的化妝品能在短期內使得皮膚變得白皙起來,但是長期使用汞超標化妝品則會出現色素沉淀,且皮膚還會出現褐色的斑點。
含汞的化妝品容易附在皮膚的表面上,并進入到皮膚里面。但是汞無法被吸收,也無法被新陳代謝排出。因此長時間使用汞超標化妝品,汞就會在體內大量堆積,從而出現重金屬中毒現象。
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曾曝光過多起化妝品汞超標事件,一些美白祛斑的化妝品汞含量甚至超標6萬多倍,導致使用者汞中毒,甚至患上腎病綜合征。近年來,化妝品導致汞中毒案例呈上升趨勢。
03 從法規到渠道監管重拳出擊,對“不良產品”說不
國家藥監局新發布的《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辦法》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將有力加強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及時有效控制化妝品安全風險,保障消費者健康。
《辦法》明確了化妝品注冊人、備案人、受托生產企業、化妝品經營者和醫療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和評價體系,主動收集其上市銷售化妝品的不良反應,及時開展分析評價,并按照本辦法規定向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報告,落實化妝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發現可能與使用化妝品有關的不良反應應當及時向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機構報告。
《辦法》第七條還提出,將制定并發布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基地的認定標準和管理規范,并組織遴選、管理國家監測基地;組織開展全國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宣傳、培訓、研究和國際交流工作。
在化妝品的線上銷售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也于昨日(3月2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網絡消費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以下簡稱《規定》),主要對網絡消費合同權利義務、責任主體認定等方面作出規定,自2022年3月15日起施行。
《規定》中明確提出,簽收商品不代表認可其質量,消費者簽收商品時往往不會拆開商品詳細查看,但有些網絡消費合同格式條款單方規定,消費者簽收商品后,不得提出質量問題,這種格式條款顯然不合理,因此有關“簽收商品即視為認可質量符合約定”的格式條款無效。
《規定》還明確了電商平臺自營誤導的法律后果,壓實平臺責任。規定第4條顯示,電子商務平臺開展自營業務時,應當承擔商品銷售者或者服務提供者責任。即使電商平臺不是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相信其系平臺自營的,電商平臺經營者也要承擔商品銷售者或者服務提供者責任。
隨著化妝品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以及消費者權益意識的不斷提高,國家有關部門從多方位多角度頒布新規,不斷加強對行業的規范,完善相關制度,明確相關人員組織的責任與義務,共同打擊不法行為,維護消費者的生命健康與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