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橙果局
對于加拿大的醫療體系和環境,外界評價褒貶不一,免費醫療政策在解決看病問題的同時,醫療資源的嚴重失衡也讓加拿大民眾頗為煩惱。
但這并不能掩蓋加拿大在全球醫療體系的重要位置。根據權威媒體《新聞周刊》發布的“2021世界最佳醫院排行榜”,加拿大共有4家醫院入圍全球100強,其中多倫多綜合醫院(“Toronto General Hospital”)高居第四,排在梅奧診所、克利夫蘭診所、麻省總醫院“三巨頭”之后,是前四之中唯一一家非美系醫院。
這并不容易,因為在這份頗有分量的榜單中,醫療機構不但要具備一流的臨床服務能力,在醫療創新和轉化上也需要大有作為。
比如排在第一的梅奧診所,它共孵化了近14萬項醫學創新成果,并且當前還有12000多項創新技術正處于研究和轉化階段;然后是排名第二的克利夫蘭診所,它在2020年成功轉化創新型項目92例,共吸引了超過13億美元的投資;最后是排名第三的麻省總醫院,它是全美最大的研究型醫院,擁有全美最大的以醫院為基礎的研究項目,每年在創新和轉化上的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1/4。
那緊隨其后的多倫多綜合醫院在創新和轉化上又有何建樹呢?為解開這一問題的答案,動脈橙果局進行了深度分析。
01 承載近200年的“三個承諾”
多倫多綜合醫院始建于1812年,是加拿大大學健康網(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五大醫院中的“龍頭”。
正如其logo所示,三個側臉形輪廓的圖形分別面對著三個承諾——病人護理、醫療研究和醫療教學,它們形同樹葉一樣連接,形成一個連貫的圓圈,意味著共同合作與完成。
首先在病人護理,也就是臨床上,多倫多綜合醫院擁有眾多內、外科專科醫生,僅急診科每年就會接待3萬余名患者。
另外,多倫多綜合醫院還是加拿大甚至北美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據悉,醫院的Multi-Organ移植數量上排名全北美第一,單在2017年就進行了639例移植手術,大量真實病例再驗證其臨床能力的同時,也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詳實的原始積累。
然后是在醫療研究,也就是科研上,多倫多綜合醫院已連續11年被知名咨詢公司Research Infosource評為加拿大排名第一的醫學研究機構,并且還是加拿大研究經費最充足、最大的研究機構。據公開數據統計,多倫多綜合醫院2020年研究支出達到48萬美元,比去年增長了近20%。
最后是在醫療教學上,也就是在教育上,多倫多綜合醫院隸屬于全球知名高校多倫多大學,每年要培養上千名醫學研究生和博士后,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活躍在學術和臨床醫療領域中,為加拿大甚至整個北美都提供了充足的醫生資源。
正如我們之前分析梅奧、分析克利夫蘭一樣,“臨床-科研-教育”的創新孵化體系早已不是秘密,它在近半個世紀的實踐中,已被驗證是醫療機構專注創新和孵化最高效的運作模式。但如何在創新和轉化之間找到最大值,關鍵還是在于醫療機構自身的執行力,以及對市場的認識和理解。
那對于已經站在這條創新和轉化鏈條上的多倫多綜合醫院,它究竟是如何在標準化模式下兌現創新成果的呢?
02 在傳統商業化上增加亮點
在剛剛結束的2021年,多倫多綜合醫院在創新和轉化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根據官方數據披露,多倫多綜合醫院在這一年共有80份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申請了147項專利發布,簽署了123份許可證、期權和術語表,368份材料轉讓協議,研究資金達到4.9千萬加幣,折合人民幣約2.4億元。
這一連串的數字無一不在證明多倫多綜合醫院在創新和轉化上的成功,這與其重視和理解市場有很大關系。與大多數醫療機構不同,多倫多綜合醫院的技術轉讓過程是一個可以被概念化的可持續循環,即市場上的許可產品有助于未來的研究和創新提供資金。
這如何理解呢?具體而言,在技術轉移辦公室這一職能部門的幫助下,多倫多綜合醫院的科研轉化路徑可以被拆分為以下10個步驟:
第一步是研究,即通過研究活動中的觀察和實驗觸發新的發現和發明。在早期研究中,醫院成立了創新加速基金,規定每個提案最多可獲得25萬美元的資助金,以此幫助那些具有創新潛力的發明在初期緩解資金壓力。
第二步是知識產權披露,這是技術轉讓流程的開端。在理想情況下,發明未曾向非UHN(多倫多大學健康網絡)受眾發布或展示,發明人只需在線提交披露表,全面描述本發明的新方面,包括它提供的關鍵解決方案及其相對于當前技術的優勢和好處。如果發明曾經被披露過,發明人需及時聯系技術轉移辦公室進行下一步討論,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獲得專利保護。
第三步是評估。技術轉移辦公室先要通過專利檢索來審查發明披露,再分析其市場和競爭技術,以評估發明的商業化潛力。在經過嚴格的評估后,就可以制定許可策略,包括該發現是獨家許可還是非獨家許可,或者是否在不同的使用領域獲得許可。
第四步是知識產權保護。由于申請專利的費用是由多倫多綜合醫院自行承擔,但并非所有的發明披露都可以申請專利,因此,在進入專利轉化流程之前,技術轉移辦公室需要仔細審查發明的商業潛力,并根據其評定結果拿出兩套解決方案。
第一套針對那些具有商業潛力的發明,技術轉移辦公室會與專職律師進行合作,為發明尋求專利保護。但是,由于有時需要在找到商業化合作伙伴(被許可人)之前開始申請專利,因此,辦公室會尋找具有創造性和成本效益的方法,來為盡可能多的有前途的發明尋求早期保護。
反之,針對商業潛力較弱的發明,可以轉變成其他常用的知識產權保護形式,主要包括版權和商標,另外,獨特的生物材料和軟件通常可以在沒有正式知識產權保護的情況下成功獲得許可,以此來達到保護發明的目的。
第五步是營銷。在這個階段,技術轉移辦公室致力于向可能對其商業化感興趣的公司宣傳發明。首先會和發明人合作,共同創建該技術的營銷概覽,再確定并聯系具有將技術推向市場所需的專業知識、資源和業務伙伴關系的候選公司,也就是潛在的被許可人。
第六步是選擇最佳被許可人。將發明推廣到市場上后,技術轉移辦公室會收獲多個對許可感興趣的被許可人,在這個階段,辦公室需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授予非排他性許可或授予使用領域許可。
但如果無法滿足所有被許可人的需求,技術轉移辦公室就會將發明授權給最有承諾并能夠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公司。
尤其是面對初創企業時,考慮到發明將被銷售給可能對其商業化感興趣的其他潛在被許可人,技術轉移辦公室要求初創公司必須提供可行的發明商業化計劃才能獲得許可,并且必須證明有籌集投資的能力。但如果一個新的企業啟動是將該技術商業化的最佳選擇,辦公室也會將與該公司的代表協商,為新公司授予許可。
第七步是許可,即在與被許可人談判后,技術轉移辦公室執行許可協議。這些協議是為公司提供對發明披露的某些權利,以換取財務和其他利益,值得一提的是,期權協議有時用于允許公司在簽訂正式許可協議之前在有限的時間內評估技術。
第八步是商業化。由于大多數研究發明都處于非常早期的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才能推向市場,被許可公司通常會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來將產品或服務商業化。在這一過程之中,技術轉移辦公室會在監管批準、銷售和營銷、支持、培訓和其他活動上給予支持。
第九步是版稅。作為授予許可的對價,特許權使用費包括從被許可人那里收到的現金和股權,醫院從被許可方收到的特許權使用費后,會根據政策平均分配給發明人和醫院,以資助額外的研究和運營。
第十步是再投資,即將返還給醫院的版稅再利用,共同促進了下一代研究和創新者的發明創造。
從整體來看,技術轉移辦公室在整個轉化過程中做到了陪伴創新項目從出生到成長的全程呵護。具體來說,在前期,技術轉移辦公室承擔著保證成果“安全”的職責;在中期,技術轉移辦公室開始和企業進行溝通,尋找合作伙伴;在后期,技術轉移辦公室對收益進行合理分配,讓創新鏈條的每一環都能得到相當于的報酬。
在這其中,最大的亮點還是在于多倫多綜合醫院的“再投資”模式,這使得醫院端更多的創新潛力得到了挖掘和釋放,也進一步讓醫院在臨床和科研上都呈現出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