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怪獸充電上市,街電與搜電合并,美團充電寶入局......昔日的共享充電寶風光無限。然而,資本冷靜下來的共享充電寶,其商業故事并不好講。
3月1日,據藍鯨TMT報道,小電科技目前正在面臨劇烈的人事動蕩,預計裁員約2000人,約占公司總人數的近40%,且未承諾賠償。對此,小電科技方面對此回應稱,屬于業務策略的正常組織以及人員結構調整,并無所謂裁員一說。
一、曾獲4輪融資,卻兩度沖擊上市失敗
小電科技還表示,“網傳的爆料平臺并沒有與我們核實相關內容,他們的信息來源不明,消息不屬實。實際上我們不僅沒有裁員,而且在業務形態上有了新的升級。基于小電科技今年‘直營+代理’的整體業務策略的明確和定位,我們對公司組織架構,崗位設立,以及工作流程做了系統性的梳理和優化。所有調整策略均屬于小電圍繞今年業務策略的正常組織以及人員結構調整,并無所謂裁員一說。另外,最近技術、產品、媒介、供應鏈等崗位仍在大量招聘。”
據網經社企業庫(COP.100EC.CN)顯示,小電科技隸屬于杭州小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底,致力解決用戶出行在外手機電量“紅慌”痛點,創始人唐永波。
小電科技作為曾經“三電一獸”中的一員,備受資本青睞。據網經社“電數寶”(DATA.100EC.CN)電商大數據庫顯示,小電科技一共進行過4輪融資,融資總額超5.1億人民幣,估值26億人民幣。
此后,2020年6月,小電科技曾與浙商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創業板掛牌上市。2021年3月,小電科技與浙商證券協商一致,即終止創業板上市輔導工作。2021年4月30日晚間,小電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沖刺港股充電寶第一股,中金、瑞銀為公司聯席保薦人。二次沖擊上市,小電科技均以失敗告終。
小電科技在財務表現上也不如人意。據此前披露招股書顯示,小電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4.23億元、16.36億元、19.11億元。在營收增長的背后,小電科技的盈利能力堪憂。2018-2020年,公司經調整利潤分別為-4471.4萬元、1.94億元、-1.07億元,三年中僅有1年實現盈利。
小電CEO唐永波就在去年2月發內部信表示,“疫情對公司業務已造成致命打擊,一方面收入驟降冰點,另一方面公司還有5000名員工工資以及供應鏈和各地辦公租金等多項支出亟待解決。”共享充電寶歷經數年發展,仍然只能依靠租賃模式本身賺錢,沒有找到更多價值增量。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式單一也是經營不好的重要原因。
業績表現上,另一家企業怪獸充電也“同病相憐”。據其發布的2021年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怪獸充電營收為人民幣9.300億元(約合1.443億美元),較2020年第三季度增長僅0.6%。
利潤方面,怪獸充電三季度運營虧損為8230萬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運營利潤為1.201億元人民幣。凈虧損為7940萬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086億元人民幣。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調整后的凈虧損為7300萬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202億元人民幣。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7940萬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9.724億元人民幣。
二、曾經風光無限,共享充電寶市場前景難言
憑借共享經濟的熱潮,共享充電寶行業曾在2017年伴隨著共享經濟迎來了大爆發。“電數寶”數據顯示,2018年共享充電寶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2.66億元,同比增長230.9%;2019年交易規模也同比增長141.57%。
此后,隨著共享經濟熱度的下滑,共享充電寶迎來資本退潮,各種問題也隨之涌現。據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315.100EC.CN)顯示,小電、電小童、來電等共享充電寶品牌曾被用戶投訴存在霸王條款、惡意扣費、退款難等問題。
此外。共享充電寶也因漲價問題頻頻登上熱搜。對此,2021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共享消費”領域行政指導會,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企業主體參加。會議指出,目前“共享消費”行業普遍存在定價規則不明確、明碼標價不規范等不當行為,要求企業增強合規意識,規范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
頻繁漲價被叫停后,整個共享充電寶賽道發展也陷入僵局。作為“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怪獸充電沒逃過“出道即巔峰”的命運,2021年4月上市首日便跌破發行價,如今市值已經縮水超八成。
因此,為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各充電寶公司亟需構建新的增長路徑,在數據、流量、場景上做深耕。基于海量用戶和商戶建立強大網絡渠道。但就目前來看,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故事還沒被一家公司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