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流工作室 梁耀丹
主編|趙妍
處于風口浪尖的紫晶存儲(688086.SH)再爆驚雷。
2月26日,紫晶存儲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去年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5.15億元,同比下降8.5%,而營業利潤由盈轉虧,虧損1635.24萬,同比暴跌114.36%,扣非歸母凈利潤大幅下跌101.18%。
然而,業績跳水,僅僅是這家上市僅兩年的科創板公司近期密集爆發巨雷中的一個。就在不久前的2月12日,紫晶存儲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這也導致它成為科創板開市以來首家被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更早前的2021年4月,紫晶存儲交出了“科創板首單非標年報”,引來市場質疑聲不斷。
清流工作室調查發現,在上市公司備受質疑的大筆預付款、應收賬款背后,紫晶存儲的多家供應商、客戶疑點重重。歷年來,上市公司至少存在3對供應商與客戶互為關聯方的情形,即紫晶存儲的上下游企業實為“一家人”;與此同時,紫晶存儲多家客戶也均與上市公司有著密切的關系。
值得一提的是,紫晶存儲此前在招股書中曾再三澄清,前董事姜明偉實控的、目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北京紫晶光電設備有限公司(下稱“紫晶光電公司”),與紫晶存儲業務不存在相似或者關聯性。然而,清流工作室發現,這家被聲稱是“外行”的股東不僅疑似業務跟紫晶存儲重合,甚至在官網使用的商標也與紫晶存儲一致。
供應商與客戶是“一家人”
紫晶存儲最早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做光存儲業務的公司——用公司的話說,是為客戶“提供基于藍光數據存儲系統核心技術的光存儲介質、光存儲設備和解決方案的生產、銷售和服務”。2016年至2018年,紫晶存儲在新三板掛牌。隨后為了上市,紫晶存儲從新三板摘牌,并從2019年起沖刺IPO。2020年2月,歷經科創板上市委整整五輪審核盤問,紫晶存儲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
但上市后,紫晶存儲立即便開啟了“變臉”模式。不僅業務模式發生了大變化——將參股公司變成了客戶,巨額應收賬款收不回來,還蹊蹺地與多位供應商首次合作即支付全額預付款。在種種因素之下,紫晶存儲首份年報就被審計機構出具了保留意見,一年后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不過,發生在紫晶存儲的種種蹊蹺現象或并非無跡可尋。
清流工作室翻閱紫晶存儲歷年公告發現,上市公司至少存在三對供應商與客戶互為關聯方的情形。
例如,紫晶存儲曾披露,公司實控人之一的羅鐵威,在2006 年至2014年任廣州晟力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晟力機械”)董事兼總經理。而根據紫晶存儲新三板掛牌時期的公開轉讓書,2013年至2015年,晟力機械一直是紫晶存儲的供應商,并且據公司所述,當時紫晶存儲的采購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晟力機械。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晟力機械由凱萊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凱萊科技”)全資持股。然而,與此同時,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凱萊科技一直名列紫晶存儲前五大客戶。值得注意的是,紫晶存儲向晟力機械采購、向凱萊科技銷售的產品中,均包括了光盤產品。這或許意味著,紫晶存儲前腳向實控人前東家采購了產品,后腳便賣給了實控人前東家的股東。
紫晶存儲與凱萊科技的交易,從2013年起,至少一直持續到2019年,凱萊科技也是紫晶存儲為數不多的光存儲介質業務客戶之一。但自始至終,紫晶存儲從未披露過凱萊科技就是實控人前東家——晟力機械的全資股東,也未提到過公司是向晟力機械采購后加工再賣給凱萊科技。

2015年之后,晟力機械雖未被再列入為紫晶存儲的前五大供應商,但卻參與到紫晶存儲和另一家供應商的交易過程中。而另外這家供應商,恰是紫晶存儲上一年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的“罪魁禍首”之一。
紫晶存儲2020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末其他非流動資產中包括預付100G光盤產線等設備款4207.19萬元。年審會計師的保留意見中認為,因紫晶存儲未提供有關設備付款進度的合理解釋和相關信息,其無法就上述預付設備款的商業實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相關財務報表金額及披露作出調整。根據紫晶存儲對回復上交所問詢函的進一步披露,預付設備款對應的供應商是深圳眾杰偉業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眾杰偉業”)。
紫晶存儲透露,公司于2020年11月3日和2020年11月9日分別與眾杰偉業簽署了兩條100G二手生產線設備的采購協議,并按協議預付了部分采購款。為改造成 100G二手生產線設備,眾杰偉業又通過合作伙伴晟力機械聯系了多家歐美及臺灣 50G BD-ROM 盤片廠,尋找 100G 生產線后段設備,最后確定美國一家公司計劃出售產線。2020 年 11 月 12 日,眾杰偉業又與晟力機械簽署合同,由晟力機械負責協調海外賣家事項,并向晟力機械支付了設備訂金。換言之,紫晶存儲的供應商眾杰偉業,更上游的供應商即為晟力機械。
無獨有偶,紫晶存儲在2017年向廣州華煒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煒科技”)采購過4444.44萬的“數據中心用暖通及低壓設備”。而華煒科技,與紫晶存儲在2017年至2019年間的客戶“藍盾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藍盾信息”),隸屬于同一家公司——藍盾股份(300297.SZ)。紫晶存儲并未提及向藍盾信息銷售產品的具體信息,僅提及公司與藍盾信息聯合中標了若干家政府事業類客戶的招投標,故相關合同公司直接客戶為藍盾信息。

另一對紫晶存儲供應商與客戶互為關聯方的情形,則已被科創板上市委所注意到,并在紫晶存儲IPO過程中反復追問。
從2015年起,北京盛和大地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盛和大地”)頻頻躋身紫晶存儲前五大供應商之一。與此同時,從2014年起便與紫晶存儲合作的北京越洋紫晶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越洋紫晶”),則是紫晶存儲前五大客戶榜單上的“常客”。
然而,盛和大地和越洋紫晶卻互為關聯方。工商信息顯示,盛和大地持有越洋紫晶2%的股份,而盛和大地的實控人郝海生,同時擔任越洋紫晶的監事;反過來,越洋紫晶的實控人鄧國,也擔任了盛和大地的監事。此外,根據紫晶存儲援引盛和大地的說法,自2014年設立以來,盛和大地除了和越洋紫晶、紫晶存儲發生交易外,不存在其他客戶。
根據紫晶存儲披露,2015年同一年中,紫晶存儲與越洋紫晶、盛和大地均發生大額交易,在這些交易中,三者的角色是:一,紫晶存儲向盛和大地采購光存儲設備所需的軟件;二,紫晶存儲將嵌入有盛和大地軟件的光存儲設備銷售至越洋紫晶;三,盛和大地向越洋紫晶提供平臺對接開發等軟件開發服務;四,越洋紫晶將分別采購的紫晶存儲光存儲設備和盛和大地其他軟件服務集成之后,對軍工、政府等客戶銷售。 然而,紫晶存儲同時聲稱,公司與盛和大地、越洋紫晶的交易各自獨立,不存在單獨或與其他公司合作協助紫晶存儲進行虛構交易、體外資金循環等事項。
不過,清流工作室注意到,為核查越洋紫晶和盛和大地之間的資金往來情況,紫晶存儲的中介機構曾嘗試請求該兩家企業提供銀行流水至中介機構,但是該兩家公司均出于商業秘密原因,表示不方便提供。

事實上,“熟人關系”在紫晶存儲龐大的上下游交易鏈條中比比皆是。除了供應商和客戶互為“自己人”,清流工作室發現,紫晶存儲的多家客戶和供應商或為上市公司前董事的參股公司,或與實控人前東家有交集。
例如,紫晶存儲的前董事曹強、姚杰,曾經或現持有上市公司重要客戶的股份,這些客戶包括——南京疊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菲利斯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淮安瑞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疊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但根據紫晶存儲的說法,曹強、姚杰“不實際參與投資公司的經營”。
無獨有偶,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紫晶存儲實控人之一的鄭穆,曾在1999年至2006年任廣州維加輝榮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維加輝榮”)總經理,并于2006 年起任廣州新格拉斯光盤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新格拉斯”)總經理。但無論是維加輝榮還是新格拉斯,均有一位叫“李楚生”的人士在其中任職。然而,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李楚生任職董事長的另一家公司——維加智能科技(廣東)有限公司,同樣也是紫晶存儲光存儲介質業務的客戶。
“外行股東”或業務重合
在紫晶存儲現有的股東中,北京紫晶光電設備有限公司(下稱“紫晶光電”)由紫晶存儲的前董事姜明偉全資持股。紫晶光電名字跟紫晶存儲相似,然而,在IPO時,紫晶存儲卻再三澄清,紫晶光電與公司“業務不存在相似或者關聯性”,報告期內也沒有跟紫晶存儲發生過交易。按照上市公司的說法,這個名字相似的股東,就是徹底的“外行”。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清流工作室發現,根據工信部ICP備案查詢系統,紫晶光電已備案了一個網站域名,網站審核通過時間為2020年8月12日,也就是在紫晶存儲上市后。
清流工作室打開紫晶光電備案的網址發現,該網站不僅使用了跟紫晶存儲在招股書中記錄的英文商標“amethystum”,并且網站文案中所描述的業務內容,正是紫晶存儲所從事的光存儲業務。
根據紫晶光電網站文案,紫晶光電是“擁有專業藍光存儲介質技術和生產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光盤行業標準的起草單位,也是國家出版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藍光檢測實驗室’的承辦和運行管理單位。公司多年來專注于綠色、安全的藍光存儲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及其在大數據領域的規模應用,成效顯著,是國內光存儲行業的領軍者……在產品層面可為客戶提供從基礎藍光存儲介質,到光存儲設備、光存儲軟件和光存儲系統的全產業鏈產品,品質完全自主可控。”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該網站展示的“MHL系列”、“ZL系列”和“BD系列”的光存儲系統產品,也正是紫晶存儲此前在招股書、年報中反復提到的。這些產品均提及了“晶鎧”這個品牌,巧合的是,紫晶存儲一家重要子公司正是叫“梅州晶鎧科技有限公司”。一篇網絡文章顯示,“晶鎧”品牌的大型光存儲系統就是紫晶存儲生產的。
為何紫晶存儲所說的“業務不存在相似或者關聯性”的外行股東,在紫晶存儲成功上市后,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國內光存儲行業的領軍者”,還疑似賣起了上市公司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紫晶光電雖然目前由上市公司前董事姜明偉全資持股,但在2015年至2017年,曾有一位名為“溫建文”的自然人股東短暫入股過該公司。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溫建文是深圳市啟辰信息數據存儲有限公司(下稱“啟辰信息”)的實控人,而啟辰信息既是紫晶存儲的重要客戶,也是紫晶存儲上市后成立的控股子公司——贛州紫晶橙心數港科技有限公司的少數股東。此外,溫建文還曾短暫入股過紫晶存儲的另一家客戶——深圳中農信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農信”)。
事實上,紫晶存儲上市后被年審會計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的事項中,恰恰是與溫建文密切相關的啟辰信息、中農信扮演了重要角色。
紫晶存儲年報顯示,上市公司于2020年與9家供應商簽署了技術服務合同或銷售合同,合同總金額8778.74萬元,這些供應商中有一部分同時為紫晶存儲提供委托研發服務。紫晶存儲根據合同約定以銀行承兌匯票方式支付了合同全款。因原籌劃項目未能如期實施,經協商,這9家供應商與紫晶存儲簽署了解除原合同協議并收回相關款項。
令人費解的是,這9家供應商均是第一次與紫晶存儲合作,在未實現銷售收入的情況下,紫晶存儲就向供應商支付了全額預付款。更令人費解的是,在紫晶存儲提出解除合同后,這9家供應商“不哭也不鬧”,就乖乖全額退了款。
年審會計師出具的保留意見認為,因紫晶存儲未提供有關上述預付款項及委托研發交易商業理由的充分資料和信息,其無法就上述預付款項、委托研發費用及營業成本的商業實質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相關財務報表金額及披露作出調整。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根據紫晶存儲對上交所的回復,上述9家供應商同意解除合同并全額退款的原因,是因為紫晶存儲向它們引薦了啟辰信息的全資子公司——廣東啟辰云數據存儲有限公司(下稱“廣東啟辰”),以及中農信進行項目合作。
據紫晶存儲的說法,由于廣東啟辰作為深圳啟辰的全資子公司 ,此前已間接參與了解信豐縣“橙心在線”項目,中農信也開展過多個地方災備中心項目。相關企業進行綜合考察、評估商業利益后決定作為合作方參與這兩個項目。
就這樣,這些被紫晶存儲審計機構出具了“非標意見”的供應商們,因為兩家與紫晶存儲有著密切關系的客戶出現,無一例外地對上市公司的巨額“跳單”,選擇了既往不咎。
*梁耀丹是清流工作室高級作者,常駐廣州。
*爆料郵箱: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