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張凱旌
編輯 | 深海
繼騎手工作保障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后,外賣這門生意近期又因為平臺對商家的抽傭過高被輿論推上了風口浪尖。
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在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下稱“《政策》”)中提到,將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消息一出,美團股價當日暴跌14.86%,市值蒸發超2000億港元。
在投資者們看來,這對美團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2021年第三季度,美團的餐飲外賣版塊為公司帶來的營收為264.84億元,其中傭金就有232.22億元,但這部分業務整體的凈利潤僅有8.76億元,這還是在傭金費率高達20%以上的情況下。如果降低傭金,再疊加騎手成本上漲,美團的“老本行”外賣業務極有可能變成一門虧本的生意。
但美團還是響應了《政策》的號召。3月1日,美團發布傭金優惠措施,包括對困難的中小商戶實行技術服務費(傭金)減半、對完成費率透明化的困難商戶實行技術服務費5%封頂等。此外,餓了么也推出一些幫扶舉措。
這會是疏通餐飲業困局的一劑良藥嗎?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28個部門和單位在《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中提到,要引導外賣等網絡平臺合理優化中小企業商家和個人利用平臺經營的抽成、傭金等費用,用技術賦能促進平臺內經營者降本增效。
兩個月后,美團宣布對商戶費率進行透明化改革,將粗放的一刀切收費方式轉為分條目、階梯式收費。商家選擇美團配送時,3公里內只收“起步價”,20元、3公里以上結合價格和距離“打表計價”。
但這次修改,并沒有獲得廣泛認可。
中信證券研報曾對此分析稱,實際上修改后不同客單價、距離之下對應的最終傭金率都呈現出了上漲的態勢,對于低客單價、遠距離的商家,傭金增長最高甚至達到50%。
順著這一思路,有觀點認為,美團的新政策將讓商家為提高利潤抬升客單價,將成本轉嫁至用戶身上,導致外賣越來越貴;而且此舉還能對小規模不盈利的商戶進行洗牌,從而留下高客單價的商戶。
于是,今年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委又在《政策》中明確指出將引導外賣平臺企業下調傭金費率,并給予階段性商戶服務費優惠等。
隨后,美團、餓了么先后推出幫扶舉措,并表示要與經營陷入困境的中小商戶共渡難關。
騎手成本吞噬外賣降傭空間
美團發布的六項幫扶舉措可分為降本和增收兩方面。
降本方面,美團稱將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以及所屬區縣的困難中小商戶(日均用戶實付交易額下降超過30%),給予技術服務費(傭金)減半,且減半后每單1元封頂。該舉措有效時間為當地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之日起至解除封控后1個月。
另外,數據顯示,2022年2月外賣交易額低于5000元的商戶擴大到54萬家。針對完成費率透明化的困難商戶,美團外賣將結合經營狀況和困難程度進行評估,實行技術服務費(傭金)5%封頂,優惠時間自2022年3月起至2022年12月底,預計超過100萬商戶受益。對以外賣經營為主、特別困難的商戶,美團外賣還將進行定點幫扶。
美團透露,目前費率透明化已覆蓋全國70%商戶,中小商戶獲益更為明顯。
措施出臺后,有觀點認為其將顯著降低美團傭金收入,但也有聲音指出,美團此次降傭金的舉措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并不會有想象中那么大。
如前文所述,2021年5月進行新一輪調整后,美團外賣商家服務費的新計算方式是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前者是平臺官方注明的“傭金”,后者則基本相當于距離服務費,若商家選擇自配送則不用繳納。
此次調整中,美團主要是對技術服務費進行了限制。但雷達財經注意到,社交媒體平臺中有多個商家曬單指出,美團施行費率新規后,履約服務費才是抽成的“大頭”。
如小黃貼出的截圖顯示,舊規中技術服務費費率為7.5%,新規中該比例變為了5.8%。同時,距離收費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這讓一筆顧客實付22.88元的訂單分到商戶手中僅有9.69元,其中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和商家活動支出分別扣除了1.04元、7.15元和11.92元。
今年2月,也有成都某小商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自己的技術服務費一欄顯示的傭金比例已經從此前的20%降到了現在的6.2%,不過平臺還是會從其他地方加碼。
該商家以當天美團外賣的一個訂單舉例,顧客實際支付27.36元,技術服務費1.51元,履約服務費3.55元,環保捐贈0.02元。按美團的說法,抽去這兩部分,徐剛應該到手22.28元,但美團外賣后臺顯示,其實際到手19.24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間的差價3.04元,恰好與配送費金額相同。若是以“配送費+技術服務費+履約服務費”的數額計算,則在這一單中平臺抽走的金額占29.7%,甚至高于此前20%的固定費率。
此外,美團展示的技術服務費細則顯示,其中包括了商家的信息展示服務,但有多個商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推廣費并沒算在抽傭中。“推廣費是充值到賬戶中,需要做推廣的時候才使用。”這意味著商家若想獲得流量推廣,增加門店曝光,還要額外支付一筆費用。
雖然商家怨聲載道,但從美團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公司在外賣傭金方面下降空間確實有限。
在回應廣東餐飲協會的交涉函時,美團曾稱自己傭金收入的八成都用來支付了騎手的工資。而數據也接近這一說法。
2020年,共有950萬外賣騎手通過美團平臺增收,美團為此支出的餐飲外賣騎手成本高達486.92億元。作為對比,美團的總營收為1147.95億元,餐飲外賣業務帶來的傭金收入為585.92億元。
但八成或并非極限,2021年種種政策和風向表明,外賣騎手的社會保障問題正愈發受到監管重視。如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就曾聯合印發《意見》,其中針對外賣送餐員的勞動收入、社會保障等七個方面提出要求。
給近千萬騎手交社保,美團要搭進去多少錢?雷達財經曾在《超百萬美團餓了么外賣騎手,已被迫變成了“老板”》一文中通過計算得出,以500元/月保守計算,美團或第三方合作商每月需承擔的社保費用高達9.5億元,一年則是114億元。
有行業人士指出,在騎手成本進一步增加的情況下,美團幾乎已經沒有了降低傭金的空間。
美團和商戶路在何方?
數據上來看,2021年第三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總營收為264.85億元,但經營溢利僅為8.76億元,平均每單盈利0.22元,經營利潤率已降至3.3%。
在此基礎上,美團還要考慮開發新業務的現金流問題。目前公司除外賣和到店酒旅外的其他新業務正處于燒錢培養期,并未出現明顯的盈利信號。2021年第三季度,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經營虧損已擴大至109億元。此時長期為公司帶來最多營收的外賣業務現金流大幅下降,勢必將給新業務一端帶去不小的壓力。
不過,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雷達財經表示,雖然降低傭金短期內會讓美團的成本承壓,但從長期角度來看,美團下大力氣把生態做好反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和商戶進入它的生態,從而提升美團的價值。
外賣的傭金費率降低后,商戶們的收益能得到立竿見影的提升嗎?
分析人士指出,事情可能并不會像想象中的那么順利。從過往的情況來看,餐飲業有“三高”的說法,即房租、原材料、人工的成本占比分別占到30%、40%和30%,市場中大多數商家的“根”還是在線下實體方面。
“對于做堂食的商家來說,外賣是增量生意,沒有外賣業務,你本身要支付的房租、人工、原料各方面成本一分也不會少。”某來自四川的商家表示。
德勤中國相關研究報告則表明,疫情爆發后,大多數受訪企業都提到租金帶來的壓力并希望減免租金。
“對于餐飲業來說,的確原材料和房租成本是很高的,美團的做法是有幫助,但這種幫助也僅限于外賣市場,關鍵還是要看餐飲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和經營狀況。”江瀚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