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媒匯財經 藍忘機
編輯|齊秋實
牧原股份看起來像是一只“鶴”,立于一群“養豬”的企業中。
今年1月19日,牧原股份(002714.SZ)發布了公司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雖然同比去年下降了71.90%-76.86%,但牧原股份去年全年的凈利潤依然預計在70.00億元-85.00億元之間。
如果此刻可以給牧原股份配上一段花字,那么在藍妹兒看來,郭德綱的那句“名言”也許是適合的:不是我很優秀,全靠同行的襯托。
因為就在牧原股份公布完去年的戰績后,另一大豬企溫氏股份(300498.SZ)也在今年的2月23日發布了自家的2021年度業績快報,雖然外界對于國內豬企去年的業績有了一定的心理預期(礙于大環境的因素,普遍不會好到哪里去),但溫氏股份2021年度業績快報中所披露出的預計超130億元的虧損額還是驚掉了不少人的下巴。關于溫氏股份,藍媒匯財經(ID:lanmeihcj)在今年1月26日的一篇文章中有較為詳細的分析,具體可見《溫氏股份:預虧超130億,都怪“豬隊友”?》。
生豬行業在2021年年初進入下行通道,豬企普遍在這一年內開始出現虧損。2021年預虧的遠不止溫氏股份,根據相關公告顯示,新希望(000876.SZ)預虧超86億元,正邦科技(002157.SZ)預虧超182億元。所以對比下來,經由同行襯托的牧原股份著實是“鶴立豬群”。
但這種逆市且驚人的表現,不免又讓牧原股份到底有沒有涉嫌財務造假的疑云盤桓在人們心中:旗下公司商票逾期、大存大貸、關聯交易畸高、在建工程真實性存疑……
手握大把現金,為何會突發商票違約?
對于被稱為“豬茅”的牧原股份,雖然其近兩年的業績與股價表現亮眼,但年報數據卻屢受外界質疑。
最近一次使其陷入造假質疑輿論風波的是:去年12月初,上海票據交易所公示了截至2021年11月30日商票持續逾期的名單。在這份名單中,出現了牧原股份的31家地方子公司的身影,它們合計逾期了2125.73萬元。
消息一出,市場嘩然。對于牧原股份這樣一家市值高達幾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旗下公司密集出現了商票逾期,令人心生疑問。重要的是,根據牧原股份去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84.53億元,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有99.5億元。
去年第三季度末手中還握有大把現金,數月之后旗下公司就突發商票違約了,市場很快便對這樣略顯詭異的事情做出了反應:2021年12月6日,牧原股份股價下跌,次日跌勢延續,最終當日跌幅為5.12%。
對于商票違約的事情,牧原股份也在2021年12月6日晚間發出的公告中做出了解釋,稱經公司核查,由于公司未及時收到部分持票人的有效提示付款申請,或持票人選擇的清算方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導致公司無法按時兌付商票。
如果只是個別的持票人未發起申請或選擇的清算方式不符合要求還可能更易為人理解,但幾十家公司同時出現商票逾期都是因為這個,藍妹兒不由得感嘆一聲:他們也太“默契”了。
雖然截至2021年12月7日,幾十家地方子公司逾期的商票已全部兌付完成,但這件事已經真實損傷到了牧原股份的信譽,更直接反映了牧原股份在商票管理等內控制度上存在不小的漏洞。
大存大貸跡象明顯
牧原股份的財報數字亮眼,看起來并不缺錢,但公司卻頻頻有融資行為,而且看起來有些“急不擇時”。
2021年3月13日,雪球論壇網友“天地俠影”發布了一篇名為《牧原會是驚雷嗎?》的文章,對牧原股份提出了多項質疑,其中包括固定資產偏高、關聯交易和少數股東凈資產收益率過低等。這篇文章隨后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引發輿論對于牧原股份的關注。兩天后的3月15日,深交所更是針對牧原股份下發了問詢函。
但牧原股份似乎并不在意這樣的輿論風波和監管問詢,還是“堅持帶病”在3月15日提交了啟動可轉債發行的相關資料。這違反了相關法律條文的規定,根據《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第48條,即“上市公司發行證券前發生重大事項的,應暫緩發行,并及時報告中國證監會。該事項對本次發行條件構成重大影響的,發行證券的申請應重新經過中國證監會核準”。所以事后,證監會做出了關于對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采取監管談話措施的決定。
“急不擇時”的不止這一件事,2021年12月6日,在回應旗下子公司出現商票逾期的同時,牧原股份還公告稱擬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高達700億元的授信額度。一邊回應負面傳聞,一邊加緊公司融資,牧原股份想做到兩不耽誤。
這使得牧原股份大存大貸的跡象更趨明顯。首先,根據國內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在2021年6月29日發布的年度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牧原股份的銀行授信總額為527.93億元,其中未使用的授信額度還有178.85億元,備用的資金流動性依然充裕。2021年9月,牧原股份又發行了95.5億元的可轉債,2021年12月前后,也籌劃著向大股東定增60億元。
其次,根據牧原股份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有息債務規模合計637.92億元(含租賃負債和長期應付款),其中短期債務規模322.57億元,短期債務占比超過50%,短期償債壓力不小,若考慮投資支出,實際的資金缺口可能會更大。
200億的交易體量,參保人數只有百余人
提起牧原股份,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建筑”)是不得不提的一家公司,后者與牧原股份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主要服務于牧原股份生豬養殖場的建設。
根據牧原股份的年報顯示,公司與其關聯方牧原建筑有較大的關聯交易規模,2018、2019、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對其采購金額分別為10.18億元、47.38億元、170元和86.90億元。
牧原股份的關聯交易所隱藏的道德風險不容忽視,而牧原建筑更是這其中一個關鍵角色,因為2020年牧原股份關聯交易金額曾高達217.55 億元,其中和牧原建筑的關聯交易金額就多至170億元,占比近八成。在相關公告中,牧原股份更是預測公司2021年對牧原建筑的關聯交易額將達到200億元。
天眼查顯示,牧原建筑成立于2016年9月,注冊和實繳資本為34億元,2017年起開始承接牧原股份相關的工程勞務業務,雖然成立時間只有短短幾年,但借助于牧原股份這棵“大腿”,交易額很快就達到了數百億元。
但與這種巨額交易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牧原建筑在某些方面又看起來不太相稱。首先,根據天眼查的資料顯示,牧原建筑的參保人數僅有115人。
其次,在資質證書方面,牧原建筑在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上均為三級、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上為二級。根據《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我國施工總承包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包括12個類別,一般分為四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專業承包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包括36個類別,一般分為三個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勞務分包企業資質不分類別與等級。這也就是說,牧原建筑在兩種承包資質上均為最低等級。
結合參保人數和資質證書,牧原建筑也許是為了最大程度地壓縮成本,秉持了“夠用就好”的做事風格,但這也伴隨著可能引發的底層勞務糾紛,在一些平臺上關于牧原建筑的下方評論區里,就有不少對于牧原建筑旗下項目涉及拖欠工資、霸凌建廠的投訴。
此外,近幾年,牧原股份與牧原建筑的關聯交易規模不斷上升、公司固定資產規模較大、折舊期限較短,這都加重了市場對于其是否有通過關聯方進行利潤調節的猜疑。
以上幾點尚沒有談及到公司實控人股票質押比例較高、遠高于同行業的毛利率等,提到的幾點問題也并不新鮮,只是如開頭中寫到的那般,關于牧原股份是否真的涉嫌財務造假的疑云還是盤桓在不少人的心頭,而它能不能匹配得上“豬茅”所應具有的成色,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