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錢伯彥 發自柏林
“給別人援助5000頂頭盔,這就像看見兩個人打架,你卻在旁邊買好了創可貼一樣。”
“不懂幽默”的德國電視二臺ZDF的自嘲已經徹底成為了過去式,德國國防政策正迎來大轉變。
國防政策大轉變
2月27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聯邦議會特別會議上高調宣布,德國今年將設立1000億歐元的專項基金投入德國聯邦國防軍。此外,德國還將“從即日起,每年撥款超過國內生產總值2%的軍費投入國防領域”。
1000億歐元雖然對于德國這個歐洲第一大經濟體而言并不算特別巨大的數字,畢竟柏林方面在2020年初針對新冠疫情的穩定基金就直接掏出了4500億歐元。但是1000億歐元這個數字在全球范圍內依然相當于以色列全年國防預算的5倍,也比歐洲軍事第一強國俄羅斯617億美元的國防預算多了近一倍。
如果再算上德國政府本年度已經確定的503億歐元國防預算,那么2022年度德國相當于一口氣批準了1500億歐元的軍費。
而在2022年以后,為了達到朔爾茨要求的2%軍費目標,柏林方面還將每年再追加至少200億歐元軍費。
冷戰結束以來,德國的國防預算一直穩定地保持著年年削減的態勢。根據北約的2%準則,北約各成員國都應該保證每年軍費開支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
作為北約第二大經濟強國,德國在新世紀以來從未滿足過該條準則。目前德國每年500億歐元的國防預算大約相當于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
德國在防務上的“劃水”也直接導致了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多次發難。即便如此,德國削減軍事開支的路線依然從未被動搖過。按照朔爾茨新政府的原計劃,德國國防預算本應在2025年進一步壓縮至467億歐元。
德國“去軍事化”的基本路線也體現在該國的外交路線上。在一周之前歐洲東部地區的沖突之中,德國不僅明確拒絕派遣任何部隊,也拒絕批準任何武器的出口,原因則是德國不向任何沖突地區出口軍備的基本原則,以至于最終的方案僅僅是象征性地支援5000頂頭盔。
如今,僅僅一個周末的時間,柏林方面就突然宣布打破禁忌,并向一個東歐國家提供1000枚反坦克火箭發射器、500枚毒刺地對空導彈、14輛裝甲車以及一萬噸燃料。
而大舉追加軍費則是倒下的第二塊多米諾骨牌。
德國“再武裝”
“目標是(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強大的聯邦國防軍,符合我國體量以及在歐洲地位的軍隊。”如果說朔爾茨還算溫和的話,那么財政部長林德納的表態就很直接了:“目標在2030年前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在有了大把預算之后,德國人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把錢花在哪里。畢竟武備松弛的德軍需要補強的地方并不少。以至于上周四德國陸軍監察長Alfons Mais還公開抱怨道:“陸軍或多或少兩手空空,軍隊對于政治問題能夠提供的支持極為有限。”
事實上,德軍內部一直流傳著陸軍的彈藥庫僅夠使用一個禮拜的說法。盡管這一傳言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但是聯邦政府正計劃將主戰坦克和步兵戰車的彈藥年產能提升至24萬發。
至于德軍最強的主力坦克豹2同樣也急需升級加強并追加訂單。目前德軍僅保有244輛豹2,其中僅有176輛處于隨時待命狀態。即便豹2一直被認為是北約最強的主戰坦克,但是仍不足以匹敵俄羅斯最新的T-14阿瑪塔主戰坦克。

根據柏林原先的計劃,陸軍將在2026年之前將所有主戰坦克升級到最新的豹2A7V,該時間表現在無疑將提前完成。此外,總理朔爾茨還表示“與歐洲伙伴、特別是法國共同研發主戰坦克和主力戰機是十分重要的”。朔爾茨所指的便是德法聯合研制的豹3以及在空客集團框架下的下一代隱形戰機。
另一個德國政府180度調轉態度的問題則是下一代戰斗轟炸機的采購。
德國雖然作為二戰戰敗國不被允許擁有核武器,但是通過北約的核共享協議能夠使用美軍在德部署的B61戰術核武器。此前在特朗普時期,柏林方面因為國內的反核浪潮、加上攜帶B61的主力戰斗轟炸機狂風即將退役,一直要求美國撤走駐德的戰術核武器,并且無計劃研發或采購狂風的替代型號。

來自國防部長Christine Lambrecht最新的表態則是,德國會堅持北約核共享協議,并且不會考慮使用現役主力戰斗機臺風攜帶戰術核武器,而是不排除購買全新機型的選項——雖然表述十分委婉,但這無疑表示柏林正在計劃采購美制五代戰機F-35。
除了針對武器設備的升級之外,德國財政部與國防部還計劃對現有采購和招標流程進行優化。目前德軍的武器招標仍然面向所有歐洲企業開放,而以法國和意大利為代表的歐盟大國則通常以國家安全為由,繞開公開招標環節直接與本國特定軍工企業簽訂合同。
軍火商們的狂歡
“我們完全可以24小時連軸工作!”
無論是大筆增加軍費,還是考慮跳過公開招標環節直接采購德國國產武器,對于在二戰期間就刷足了存在感的德國軍工企業無疑都是重大利好。萊茵金屬公司的首席執行官Armin Papperger不僅第一時間就做好了全體員工三班倒的計劃,并已經于2月28日向柏林遞交了價值420億歐元,包括武裝直升機、輪式和履帶戰車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而此時聯邦政府的1000億歐元軍費預算甚至還沒通過議會表決。
萊茵金屬旗下著名的軍品包括了二戰期間盟軍噩夢88毫米炮、北約最強坦克主炮120毫米滑膛炮以及與克勞斯-瑪菲·威格曼KMW合作的豹2主戰坦克、美洲獅步兵戰車。
此外,被譏諷為“只會造電梯”的蒂森克虜伯旗下的蒂森克虜伯海洋系統也將受益于擴軍計劃。該公司目前是德國潛艇和護衛艦隊的主力制造商,目前德國海軍艦隊從基爾港開拔前往波羅的海三國。
德國國防與軍事工業協會BDSV會長Hans Christoph Atzpodien表示,德國軍工業有能力在短期內為軍隊提供包括彈藥、防空武器、導彈等多種軍備,為此甚至可以考慮將其他國家的訂單和民用產品訂單延后。
截至發稿,包括萊茵金屬、空客集團、雷達和無人機制造商亨索爾特股價均出現大幅上漲。其中萊茵金屬股價在周一德國股市開盤時就大漲84%,該公司預計在未來數年之內平均營收可以確保24%以上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