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像娛樂
近日,#新仙劍短劇女主黃楊鈿甜#登上微博熱搜,片方借助社交媒體為微短劇《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造勢,奈何一些被熱搜吸引前去觀劇的用戶大多被質量勸退了,而后,“短劇都粗制濫造”這一論點再度出現。
微短劇市場整體內容質量不佳,確實是事實,2021,市場上占據主流的仍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王爺的落跑甜心等老套古早愛情故事,雖然這些短劇不少因短平快、又爽又甜、魔性土味的特性吸引了不少觀眾,但其中始終未出現高品質的出圈爆款。
不過,2021年微短劇市場也處于變革之中,雖然變革幅度并不大,但多少讓外界看到了曙光與希望。在口碑層面,《親愛的沒想到吧》《另一半的我和你》等微短劇拿到了不錯的評分;在類型題材創新層面,《大媽的世界》《剩下的11個》走出了言情和古裝這兩大常規賽道;從破圈力度來看,《大媽的世界》成為登上豆瓣熱播劇集榜的作品。
這些都釋放了微短劇當下已經站在頭部化與精品化的開端,并走向破圈的信號。當然,眼下行業仍面臨諸多痛點,但隨著專業影視公司的相繼進場、類型題材結構的優化不斷、片方在營銷上的加速發力等,未來微短劇市場有望在緩慢前行中迎來變局。
高分之作雖遲但到
當下,微短劇已經走過從野蠻生長到精品化探索的過渡階段,站在了精品化的起點。
近兩年來,大量微短劇在豆瓣和貓眼等平臺是沒有評分的,我們很難在一個客觀的數據體系下去丈量微短劇的精品化程度,不過,少數在豆瓣擁有評分的微短劇,表現并不是很理想,比如《做夢吧晶晶》《心跳戀愛》《摩玉玄奇》等作品口碑都徘徊在及格線。從微短劇粗制濫造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來看,其它一些未擁有評分的作品,質量恐怕也很堪憂。
到了2021年,微短劇的口碑開始改善,首先,在豆瓣上擁有評分的作品開始增多,其次,高評分作品數量也遠勝以往。2021年,喜劇微短劇《大媽的世界》豆瓣評分達到8.1分、開心麻花出品的喜劇微短劇《親愛的沒想到吧》豆瓣評分達到7.4分、愛情微短劇《另一半的我和你》豆瓣評分達到7.6分。
口碑的提升,與玩家水準的提升密切相關。
《親愛的沒想到吧》,是開心麻花試水網絡短劇的第一部作品;《另一半的我和你》出品方為嘉行星光影視傳媒,曾參與過《暴風眼》《三生三世枕上書》等頭部網劇制作;《大媽的世界》背后出品方中站著騰訊視頻,另一大出品方鳴澗娛樂今年參與出品了愛奇藝迷霧劇場的《回來的女兒》。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此前市場上流行的1分鐘左右的微短劇,這些專業影視公司打造的作品時長普遍在3分鐘以上,更大的劇本容量,讓這些故事在敘事上變得更為完整。
2020年前后,各大長短視頻平臺在微短劇領域的扶持力度加大,抖音的短劇新番計劃、快手的劇好玩計劃、微視的火星計劃等都在吸納更多玩家進入行業中來。此外,當下微短劇的商業模式逐漸清晰,除了劇集或劇場冠名、植入贊助外,定制短劇也開始流行,行業可以提供相對穩定的營收回報,也是這些玩家入場的關鍵。
微短劇剛興起的時候,市場鮮少有專業影視公司的身影,自然也缺乏專業的導演、編劇團隊等,很長一段時間里,MCN機構都是生產內容的主力軍,比如主打達人孵化和網紅經紀的洋蔥視頻、御兒團隊、古麥嘉禾等等。但如今,除了嘉行星光影視傳媒和開心麻花外,我們還能看到更多專業影視公司及頭部綜合娛樂公司的身影,比如華誼兄弟創星、南派泛娛、壹心娛樂等等。
這些公司的入局,是微短劇走向精品化的核心驅動力之一。2021,一些頭部微短劇的攝影、剪輯、服化道水準提升肉眼可見,同時,它們講故事的水準也在精進。
《大媽的世界》是最好的例證。在大多數劇集中,觀眾看到的都是生活一地雞毛、忠愛家長里短、扮演著惡毒婆婆的大媽形象,但《大媽的世界》是反套路的,在全劇敘事與追星、雞娃、網絡詐騙、網戀、養生保健、炒基金等時下熱門社會議題的結合中,《大媽的世界》重新定義了熒屏上的中年女性:她們精明市儈又可愛善良,犀利潑辣又自信灑脫。
當然,在目前的微短劇市場,佳作仍是少數,不盡人意才是常態。近日,登上熱搜的《新仙劍奇俠傳之揮劍問情》就因主演演技生澀、劇情浮夸、單集時長過短等問題收到了大量差評。微短劇的精品化,仍任重道遠。
類型內卷與反內卷
微短劇要走向精品化,就不得不解決題材的同質化競爭這一痛點。
從2021年微短劇市場的類型題材結構來看,內容雖然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愛情、古裝、喜劇、懸疑、都市、奇幻、穿越等題材應有盡有,但藝恩發布的《2021年微短劇報告》顯示,2021年愛情微短劇和古裝微短劇占比一騎絕塵,數量較2020年大幅攀升,也遙遙領先于其它類型。
這一類型題材結構,首先是被微短劇一開始便定下的“內容基因”所決定的。
回頭來看,2018年率先推出豎屏控劇場的愛奇藝,打造的《生活對我下手了》一劇確實題材新穎,但在長短視頻平臺相繼涌入微短劇賽道后,為了強化娛樂、快消等特征,各大平臺都將目光定在了古裝與愛情領域,比如快手的代表微短劇《這個王爺我想退貨》《錦瑟年華》《撿個乞丐當王妃》,就都屬于這兩大類型。
其次,是被微短劇的IP改編浪潮所左右。
從藝恩數據來看,2019年時,由網文IP改編而來的微短劇在整個市場的占比僅有5%,但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已經飆漲到了35%,所有改編IP中,由網絡小說改編的作品占比達到70%。而這,又與微短劇平臺方在合作上的選擇有關,目前,騰訊微視的IP合作方為騰訊系內部的閱文集團,抖音合作的是番茄小說,快手合作的則是米讀小說和橙光游戲。
橙光游戲主要以女性向言情IP為主,相比之下,近幾年興起的免費閱讀平臺番茄小說和米讀小說的IP品類更為全面,包含言情、玄幻、懸疑、推理、科幻等多種類型,不過,兩大平臺的高熱IP集中在古代言情/現代言情、玄幻和修真這幾大類型上,因為微短劇的受眾群體中女性用戶占比高達八成,因此平臺選擇的,仍是番茄小說和米讀小說上的女性向IP。
除了愛情、古裝外,2021年各大微短劇平臺的目光也聚焦在穿越題材身上。作為網文的典型設定,重生、穿越等內容可謂經久不衰,番茄小說和米讀小說上自然也充斥著大量相關IP。因此,在與番茄小說和米讀小說展開合作后,穿越微短劇也順勢成為了IP改編的熱門選擇。
從題材類型結構來看,微短劇內卷程度嚴重,且大有愈演愈烈之意。這也導致過去一年,行業里雖然出現了不少分賬和熱度表現良好的作品,如《大唐小吃貨》的分賬一度創行業首高,如《給你我的獨家寵愛》上線17天播放量破億,分賬破900萬,但大多數同質化的腰尾部作品被拍死在了沙灘上。
如今,多數愛情、古裝、穿越微短劇熱衷的霸道總裁故事,以及無腦土味、將發糖進行到底的敘事模式,終將令觀眾審美疲勞,它們很難支撐微短劇的精品化和長遠發展。不過,好消息是,2021年各大平臺在堅守這些熱門類型賽道的同時,也在尋找創新表達。
除了上文提到的《大媽的世界》,2021年還有不少值得關注的微短劇,比如今日頭條和壹心娛樂聯合出品的《剩下的11個》在探索軟科幻懸疑這一新表達;比如抖音的賀歲微短劇《為什么還要過年啊》主打合家歡喜劇定位,并注入了對社會議題的思考;比如騰訊微視出品的《通靈妃》,改編自目前微短劇市場較為少見的動漫IP。
未來,各大平臺勢必還會不斷探索題材類型和價值外延的邊界和可能性,因為這才是差異化競爭優勢建立的基礎,對行業來說,這也將有效遏制同質化競爭對微短劇想象空間帶來的消耗。
亟待提速的破圈進程
除了題材的內卷,當下微短劇還面臨著另一大痛點,即作品數量眾多,但出圈作品稀少的問題。
可以看到,在微短劇成為長短視頻競爭的交匯點后,2022年行業玩家都在持續加碼微短劇布局,比如2021年年底,“輕劇場”便作為一個獨立單元出現在了B站的影視片單中。2021年,B站便入股了《不思異》系列背后的出品方兔猻文化,從B站提出2022年將聯合多家廠牌打造優質微短劇來看,其投入力度顯然又上升了一個量級。
市場對微短劇的發展前景顯然是看好的,但問題在于,微短劇的流量紅利并不樂觀。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消失,不管是長視頻還是短視頻平臺,在用戶爆發增長后都迎來了用戶流量的見頂,如果微短劇的影響力一直囿于平臺內部,無法破圈吸引增量用戶,那必然不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
拋開抖音、快手、騰訊微視平臺內部的播放量不談,2021年最為出圈的微短劇或許就是《大媽的世界》了,它在豆瓣上擁有2.8萬的評分人數,這是極不容易的。過去一兩年,諸如《摩玉玄奇》《做夢吧晶晶》《心跳戀愛》等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微短劇,豆瓣評分人數基本大多只有千人,還有一些作品雖在豆瓣有詞條,但皆因評分人數不足未能開分。
微短劇難出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演員維度,目前演員咖位較高的微短劇并不多,除了關曉彤與婁藝瀟出演的《男翔技校》、黃磊主演的《可不可以不》、高偉光和辛芷蕾主演的《龍嶺迷窟之最后的搬山道人》、李現主演的《剩下的11個》外,市場上鮮少有頭部演員主演的微短劇,其余多數作品都是由平臺紅人擔綱主演,難以承擔起引流重任。
在IP維度,番茄小說、米讀小說吸納的本就是網文領域的腰尾部IP,它們很難與網劇改編中的頭部網文IP相提并論,在引流和破圈上的影響力同樣是有限的。在成本維度,微短劇因投資體量較小,宣發投入有限且宣發模式單一,“買熱搜”對大多數劇方來說,都稱得上豪華宣發了。
目前,微短劇破圈難帶來的限制并不明顯,因為行業尚處于發展前期,但如果近一兩年不能在破圈上提速,那勢必會拖累整個行業的發展。首先,如果吃盡平臺內部的流量紅利,微短劇仍不能在平臺外納新,那單家平臺及整個行業的用戶規模將很難迎來突破,而這會直接影響微短劇的商業前景。
目前,微短劇的商業模式是多元的,除了廣告植入、定制劇、分賬外,如今各大平臺又探索出了單片付費這一模式。長遠來看,單片付費和分賬對微短劇來說都是穩定且持續完整的商業模式,但一旦平臺流量收窄,各大平臺的微短劇就很難拉動更多觀眾貢獻熱度、掏錢,這兩大商業模式也就很難保持正向增長。
此外,如果行業和用戶規模難以突破、商業模式難以持續,那微短劇就很難像長視頻一般“獨立”起來。可以發現,現階段微短劇更像是長短視頻平臺的附屬產品,這在短視頻平臺表現更甚,在此背景下,微短劇更像是補充平臺內容生態,為平臺紅人開啟多元變現渠道、打通更多個人IP塑造途徑的存在。
好在,如今微短劇走向精品化后,破圈的機遇已然到來。
對平臺來說,未來在內容制作和宣發上為《大媽的世界》這種高品質頭部劇傾斜更多資源,瞄準平臺外的廣闊市場進行精準營銷,推動這些口碑佳作走向更多觀眾,將是提高微短劇國民接受度、拓展微短劇用戶群體、為行業尋找更多增量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