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rketing Amy Ma
上一篇《2021-2022年8大營銷趨勢 | Morketing趨勢洞察①》主要聚焦于2021年的營銷發展,我們總結出八大營銷關鍵詞,包括共生、私域、元宇宙、冷靜、內容、帶貨、數字化、結構調整。
本篇將聚焦于2022年的營銷發展趨勢,從新老品牌、生意本質、營銷形式、營銷挑戰四個維度梳理出12個關鍵趨勢,供行業中的營銷朋友參考。
01新老品牌的三大發展趨勢
去年,新消費品牌與成熟頭部品牌共生共融,市場中不斷涌現的新消費品牌不斷擠壓成熟頭部品牌的細分賽道,今年二者將繼續相向而行。
①成熟品牌和新消費品牌相向而行
過去,新消費品牌在增長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社媒、效果類營銷來促進增長,但是品牌依舊是弱勢。“2022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消費品牌主加大品牌類投放,會選擇內容媒體、大屏媒體等,去提高整體品牌的聲量”,秒針營銷科學院院長譚北平分析指出。
相對而言,那些往往依靠代理公司來做營銷的成熟品牌,如今也在積極地向新消費品牌學習,比如寶潔、聯合利華等都推出了品牌孵化計劃,重構組織架構,自建自有營銷團隊、數字化轉型團隊等自有資產和能力,學習新的打法。
“這樣來看,成熟品牌和新消費品牌正逐漸相向而行”,譚北平總結道。
②成熟頭部品牌預算更加謹慎
“細分來看,成熟頭部品牌的預算會更加謹慎”,小米有品市場部總經理鄭子拓指出,并從兩個方面來進一步分析:
第一,善于花費大筆投放預算的通常是成熟頭部品牌。但是,如今不斷涌現的新消費品牌,大多在成立之初就擁有較高的議價空間和產品力,對成熟頭部品牌形成了擠壓,導致后者對大量投放后的預期效果受到巨大沖擊,也就是媒介投放效率越來越低。
第二,各個平臺會根據用戶興趣劃分出不同的圈層,在每一個圈層中還會再次根據用戶興趣進一步細分,這為很多聚焦于細分品類的新消費品牌提供了競爭機會,這些品牌逐漸吃掉了原有成熟頭部品牌的部分市場蛋糕。
比如,幾年前,如果我們在電商平臺搜索“吸塵器”,平臺會為消費者推薦掃地機器人、手持吸塵器兩種產品,然而現在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會有專門吸床墊的除螨儀、桌面吸塵器、車載吸塵器等越來越細分的品類。這樣來看,以往成熟頭部品牌那種以單品打天下的做法已然過時,如果這類品牌想要在每一個賽道都介入的話,則換賽道的成本又很高。
所以,綜合上述原因,以及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成熟頭部品牌在2022年的營銷預算方面會相對謹慎,而且在選擇渠道、投放媒介時還會考慮能否帶來更好的銷售轉化。
③2022年,新消費“生死存亡”的一年
接下來,我們看看新消費品牌。2021年,新消費領域出現“降溫”的勢頭,甚至不斷傳出“新股破發”、“營收下降”、“市值收縮”、“大幅裁員”……各種各樣的壞消息。
從融資中也可以看出,新消費在走下坡路。據「新消費daily」統計,2021年新消費行業融資規模在7月達到峰值,融資金額高達148.98億元,隨后開始大幅下滑,8月環比下滑62.45%。
“品牌生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從誕生到競爭再到激烈廝殺、產業成熟,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不少品牌被淘汰。2022年,新消費品牌會遇到不小的挑戰,品牌之間的拼殺會更加激烈,甚至會出現一些‘生死存亡’的消息”,譚北平指出。
02生意難做,回歸理性
2021年,在火熱市場的背后,不乏冷靜思考的從業者。當下的市場環境越來越不穩定,所以有更多的行業人士回歸理性,關注消費者,開始線上線下全渠道的布局,以提高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
①生意越來越難做
“2022年,生意越來越難做”,Convertlab戰略和企業發展副總裁陳傳洽跳出營銷圈,從商業本身的角度談到,“因為很多行業粗放式、野蠻式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
以前,增量市場相對比較容易,但是疫情之后,很多企業認識到,增長十分困難,于是行業中出現了大量盲目跟風的情況。比如,有些企業看到別家在做私域,然后也模仿做,但是并沒有考慮清楚為什么做、以及怎么做才更加適合。
畢竟,當商業、營銷回歸理性之后,本身不是聚焦更新的玩法,而是消費者,擺在企業前面最大的挑戰是,需要清楚哪些才是自身的優勢,如何進一步放大優勢,以及最核心的消費者或者能夠帶來最高價值的客戶群體是誰,將所有用戶觸點變得更加清晰,并最終找到每個用戶的所有觸點,針對這些用戶觸點去做線上線下的互動與運營。
②消費者體驗至上
就消費者體驗而言,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考量品牌優劣的點在于,他們的服務、體驗好不好。所以,2022年,在回歸理性之后,很多品牌會更加注重服務,為消費者提供超出其預期值的產品和服務。
“2021年是消費品的一個轉折年,投資開始遇冷,市場行情在下半年出現波折,大家會朝著更加理性的方向做投入,更加追求經濟有效的方法,在營銷形式上考慮多元化發展,注重目標細分人群,以更貼近用戶喜歡的形式去做營銷”,奶糖派大杯文胸創始人大白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2022年,奶糖派打算從三個方面來提升消費者體驗,提高營銷的有效性:第一,由于產品具有一定的私密屬性,奶糖派意識到,過去的表達可能過于直白,接下來會思考如何讓女性消費者更加樂于接受;第二,幫助消費者減少選擇方面的困難;第三,加大線下營銷力度,讓消費者在線上了解產品后,能夠去線下進一步感知與體驗。
“2022年,我們會做一些線上和線下相互結合的快閃、帶有社交屬性的活動等,規模和體量會比往年更大一些”,大白透露,“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典型的標品類型品牌,所以不會按照標品的模式去做,那樣十分傷品牌。”
③多樣性、全域渠道的布局十分必要
當商業、營銷回歸理性之后,企業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消費者,還有渠道。
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指出4P營銷組合方法,包括產品(Product)、價格 (Price)、渠道 (Place)、宣傳(Promotion)。其中,渠道指的是,企業需要注重與消費者溝通的渠道。
過去,有些平臺存在流量紅利,那些抓住紅利的品牌能夠乘勢迅速壯大起來,從而引來更多的品牌布局這一渠道,當入駐的品牌越來越多時,作為供給端的平臺會隨之抬高投放價格,紅利也會隨時消失。
LemonBox創始人兼CEO Derek指出,“作為新消費賽道的一員,我們需要時刻清楚渠道的變化、年輕群體習慣的變化,以及用戶新需求的產生等,同時也需要具備尋找互聯網之外渠道的能力,這樣多維度渠道的拓展才是一個更加健康且更有防御性的渠道模型。”
他進一步以農夫山泉為例來說明,“我們無論在火鍋店、酒店,還是線上等場景中,都能夠看到這一成熟品牌的身影。”
品牌好似一棵大樹,只有根系扎得足夠穩,當大風大浪過去后,才能夠穩穩地站在那里。如果根基不穩,只是某一階段或許比競品做得好,或者資本較為雄厚,但是當狂風驟浪撲面而來時,依舊可能被卷進旋渦之中。
03更受關注的三大營銷形式
去年,私域、元宇宙爆火,今年二者依舊是各個賽道各個企業不容錯過的重要營銷形式。此外,還有借力其他企業、IP的跨界合作,也同樣值得營銷人去多多關注。
①私域依然不容忽視
2022年,私域依然是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營銷形式之一。
眾所周知,私域是品牌或者企業直接擁有的,可以重復的低成本甚至免費觸達用戶的場域。在實際建設運營過程中,不同行業、不同階段、不同體量的企業,對私域有不同的需求,所以運營的側重點也不同。
騰訊廣告市場部副總經理、騰訊智慧零售市場副總裁常越給出解決辦法,私域用戶池很多,且都有各自的特點,因此可以整合起來用,企業可以從A、B、C、D四個角度出發:
第一是A,Accessibility,即可以得到且可以實現全方位溝通的有效客戶。私域用戶池建立后,找不到客戶,等于無用。比如,某品牌有一億既往的客戶聯系信息,但電話和地址都是很多年前的,找不到對的人。因此,要找到最容易找到的客戶的平臺,進行全方位的溝通。
第二是B,Bonding strength,與客戶的緊密溝通和親密感也很重要。比如,珠寶品牌潮宏基推動線下門店全面擁抱小程序云店,實現線上線下體驗一體化,導購的職責專注于溝通和服務,通過多維度增強了客戶信任感,云店退貨率低于2%,還曾創下了單場直播GMV超6000萬、賣出單價百萬級別限量產品的佳績。
第三是C,Convertible,私域不僅指線上私域運營,最好是全域的,全部線上線下的門店都可以通過私域連接。
第四是D,Data drive,用數據驅動私域運營。
總之,每個用戶池對應的產品,比如1對多的公眾號、視頻號、社群,到1對1的企業微信等,都有各自的優勢,但企業應該努力把淺關系拉到中關系、強關系,做最大的價值放大化。
②元宇宙暫時不會大規模推廣
從去年開始,元宇宙大火,不少企業紛紛嘗試,比如麥當勞發布了NFT相關藏品,奈雪發售了NFT盲盒……馬克·扎克伯格將Facebook更名為“Meta”更是將這一火熱趨勢帶上高潮。更有大量企業搶注“元宇宙”商標,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商標數據庫中約有1.6萬余件“元宇宙”“METAVERSE”相關商標申請。
在熱鬧喧囂之下,Adobe亞太區暨日本首席技術顧問Scott Rigby分析指出,“元宇宙主要探討的是,在增強現實方面展示出的一種全沉浸式體驗,目前在營銷方面還沒有辦法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或者實現,這主要是由于元宇宙的全沉浸式體驗交付質量無法達到較高水準。”
“2022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嘗試探索元宇宙,不過大多也是效仿麥當勞、奈雪的做法,更多的是借元宇宙對外展示品牌的創新標簽,占據用戶心智。至于元宇宙走進尋常百姓之中,還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不會出現太大的民用顯著性進展,” 小米有品市場部總經理鄭子拓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
③破圈發展,觸達更廣泛人群
私域、元宇宙之外,再次回歸到消費者與產品本身來看,破圈也是企業不可或缺的營銷發展方式。畢竟,若在已是紅海的市場中,企業無論如何奮力拼搏都稍顯乏力,這樣的話,為何不轉換一下思路,跳出既定的圈層?
憑借蛋白棒一年賣出一個億的ffit8,就是一個典型示例。最初,ffit8并沒有選擇已是蛋白棒商家必爭之地的健身場景作為自己的主戰場,而是從辦公室、互聯網等人群場景破圈,“精準打擊”洞察了潛在市場,拓寬了用戶范圍,同時獲得了相當可觀的銷量,連續摘得2020年和2021年全網蛋白棒銷量第一的桂冠。
以去年ffit8與故宮觀唐的聯名款為例,由于觀察到上班族很多時候工作繁忙,來不及吃飯,需要一款能夠在辦公室快速解決午餐、同時保證科學營養攝入的產品,蛋白棒高度符合這一用戶需求:“有時間吃飯吃米其林,沒時間吃飯吃ffit8”。因此,他們借此次合作的契機,推出了荔枝口味蛋白棒,就是以激勵“社畜”用戶為主要目標,取“勵志”的諧音,并將產品命名為“朕很棒”,英文是“I'm Great”,鼓勵用戶重視自己,為自己加油。
在這個案例中,ffit8并不僅僅是通過視覺呈現來作為聯名款的結合點,而是站在用戶角度,深度思考用戶需求,通過共情來觸達用戶心智,詮釋了“破圈”的深層次意義。
ffit8聯合創始人趙杰透露了今年的兩個發展重點:
第一,從產品上持續破圈,不斷拓展品類。2021年,ffit8已經做了新的品類嘗試,推出了健康零食品類的餅干線產品和肉類零食線產品,獲得廣泛好評,今年將繼續深耕健康食品賽道,繼續推出更多新品類、新產品。
第二,選擇更加符合品牌調性的IP跨界合作。ffit8的聯名合作從不追求與大品牌、強IP的硬性綁定,而是選擇那些品牌調性趨于一致、用戶共振更明顯的IP作為合作對象,這樣才能有利于品牌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在用戶心中留下統一的品牌形象。今年ffit8在這方面的追求會更加極致。
04 2022年營銷的多重挑戰
2022年,營銷領域中新的挑戰會比原來更多,比如品效協同難、營銷傳播ROI難提升、效果難測量和驗證、媒介碎片化、數據監管問題等。
①品效協同拉動增長很難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成熟頭部品牌還是新消費品牌,若是品效協同能夠進一步加深,則會做得越來越好。“但是,用可度量的方式將品、效、銷串聯起來,從而拉動生意增長,或者通過這個方式做好未來一年的營銷規劃,這都是很難的事情”,磁力引擎行業銷售總經理張夢北坦言道。
張夢北進一步分析,“因為品、效就是兩個很難融合的事情,如果品牌主追求大曝光,那么就很難在大曝光之下看到比較好的賣貨效果;如果追求精準營銷和線上售賣,品牌主的曝光勢必會縮減在一個精準的范圍內,很難實現品牌知名度的打造。”
即便是這樣,很多品牌方都希望品牌和效果,“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奶糖派大杯文胸創始人大白表示,“2022年,奶糖派會同時注重品牌和效果,因為只看品牌不看效果,等于是找死,而只看效果不看品牌則是等死。”
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也為平臺方提供了發展契機。張夢北分享道,快手探索出了品效融合的一種方式。去年雙11和618前后,快手推出了“超品日”,當品牌入駐快手開店后,除了日常直播之外,在關鍵的時間節點比如雙11、618等,快手會將內容資源、以及品牌主自身的賣貨資源等融合在一個大的資源包中,幫助品牌主在內部梳理內容產出線和電商線,一起做超品活動。
榮耀第一次開展超品日活動時,GMV便突破2000萬,漲粉11萬,期間店鋪自播峰值還達到了雙11歷史峰值的12倍,并在多時段占領品牌榜榜一。
②三大營銷媒介永存挑戰:營銷傳播ROI難提升、效果難測量和驗證、媒介碎片化
除了品效難協同之外,“營銷傳播ROI難提升、效果難測量和驗證、媒介碎片化也是廣告主面臨的挑戰,甚至可以說是永存的”,秒針營銷科學院院長譚北平說道。
《2022中國數字營銷趨勢調研》中,在營銷媒介選擇領域,62%的廣告主認為營銷傳播ROI難提升是主要挑戰,另外還有54%、50%的廣告主分別選擇了效果難測量和驗證、媒介碎片化。
其中,媒介碎片化不難理解。目前,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媒介,比如電商平臺的京東、天貓等,短視頻平臺的快手、抖音、B站等,內容平臺的小紅書、知乎等。未來,行業中還會不斷涌現出更多的平臺,媒介會變得愈加碎片化。
“營銷傳播ROI難提升的點在于,營銷不是簡單的賣貨,而是需要利用復雜的人性、社會網絡,讓自己的某些行動產生長效的更高的ROI。以前,技術工具不發達時,企業很難算清楚ROI,而如今雖然技術不斷提升,工具不斷增多,但是當你在私域中發出1000個帖子時,也很難立馬看到ROI結果,所以這是一個永恒的挑戰”,譚北平進一步分析指出。
效果難測量和驗證在于,雖然市面上有很多的工具、產品,但是它們沒有站在廣告主的立場,比如媒體最核心的立場是希望品牌主增加媒體投放,而這卻不一定是品牌主的立場。
另外,如今,市場中的工具、產品、服務十分豐富,各家分別基于不同的假設來建立模型,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假設往往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符。這相當于,所有的醫院、每一個科室的醫生都說能看好你的病,但是并不意味著,任何一個病人都能被看好。
③MarTech競爭依然分散
上述挑戰也反映了營銷技術MarTech方面存在一定的發展問題。尤其是去年,一系列數據政策的出臺,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這對于數字營銷過程中的數據使用、程序化、精準化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這促使過去一味追求個體數據的精準營銷模式進行大幅調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MarTech廠商既要強化產品支撐能力,以滿足企業多元化營銷環境下的訴求,也要符合法規和政治監管的要求。
神策數據副總裁楊嵐欽從技術應用和競爭格局兩個方面來分析:
其一,在技術應用層面,隨著個人隱私政策對于廣告平臺開放的數據標簽、數據字段等監管逐漸嚴格,廣告平臺也將逐漸調整API接口,同時也要求相關廣告技術和營銷工具技術進行相應的演變。
其二,在競爭格局方面,由于我國復雜的營銷環境,2022年我國MarTech的競爭依然比較分散,在不同的營銷技術和不同的服務客群領域,供應商的分層會進一步加劇,頭部不會出現壟斷效應。所以,我國的MarTech廠商將會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而廣告平臺依然會集中在目前頭部的廣告技術企業去完成模式演進,廣告流量平臺的集中趨勢會進一步加劇。
“綜合來看,2022年很可能是整個營銷技術在我國落地開花的一年”,楊嵐欽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