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錦緞研究院 費曼
青萍起于微末。在激烈交鋒的視頻版權戰場,暗戰線索往往隱匿于不起眼的細節中。
2月13日,坐擁國內除了愛優騰三大長視頻平臺之外最大影視版權庫的捷成股份(SZ:300182)宣布與騰訊(HK:00700)簽約總金額為18億的授權合同,合同收入占2020年營業收入的56%左右。
在這份18億的大合同中,捷成股份授權騰訊享有總數量不少于6332部影視節目在合同約定范圍內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授權期限為六年。
這筆超大合同自然迅速吸引了監管的關注。
2月15日,來自交易所的問詢函不期而至。在問詢函中,監管要求捷成股份結合合同詳細說明:第一,新疆華秀授予騰訊的網絡傳播權是否獨家排他,第二,新疆華秀能否就合同涉及的影視節目不加限制的與其他客戶合作。
在對監管的回復中,捷成股份坦然承認,授權的6332部影視節目皆為騰訊獨家;自這份交易之后,未經騰訊許可,甲方不得享有,也不得再授權他人享有同等權利。
換句話說,抖音,西瓜視頻,B站這些短視頻平臺想要購買6332部影視作品,騰訊將決定這些視頻是否賦予的生殺大權。
從捷成股份之后的股價表現來看,很明顯,這個問詢函一問一答個中機鋒被市場忽視了:
捷成股份與騰訊完成的這筆交易,實際上一次性出售了占捷成股份總版權庫的17%的影視資源IP,曾經自詡是標準的影視版權公海的捷成股份,一夜之間被騰訊劃入了陣營之下。這很可能意味著,視頻版權江湖老片IP資源的暗戰大戲再度開啟。
01、18億大合同的行為邏輯
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大家往往并不了解捷成股份在影視IP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捷成股份是國內除了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以下簡稱愛優騰)三大長視頻平臺之外的最大影視版權商,擁有超過5萬小時的海量內容版權庫,江湖地位可見一斑。
更重要的是,捷成股份的大多數版權皆為非獨家版權,對愛優騰這些長視頻平臺來說,歷史上,超過50%的非獨家影視內容都是由捷成股份的子公司華視網聚提供。除此之外,捷成股份還與BAT多元合作形成聯合采購,并擁有近年來所有過億影片的新媒體版權。
因此這份采購合同也預示著,捷成股份未來會從第三方中立的位置上走出來,這家實力非凡的版權重量級選手,歷史上第一次完成選邊的動作,與騰訊完成了強強聯合。
事實上,捷成股份的江湖地位其來有自:
對于幾千家向BAT和捷成股份提供授權的影視IP出品方來說,獨立做內容發行幾乎是一件確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首先,對于出品方來說,單獨授權一家能夠全網獨家發行的選手,往往比將一個IP分拆不同渠道售賣的價格要高許多;
其次,能夠覆蓋運營商,有線電視,二三線視頻網站的發行商,又往往非愛優騰莫屬,出品方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獨立出版方往往是單片發行,片庫數量遠遠不足,無法形成內容資產,同時宣發又缺少流量;
而對于下游愛優騰這些長視頻平臺來說,做視頻內容采購遇到的問題也異常明顯:
首先,對平臺來說,單部IP采購成本居高不下,往往難以收回成本;因此大多數長視頻平臺都希望以自制劇內容為主,采購獨家為輔,從而形成較強的品牌差異;
其次,平臺方對上游幾千家影視IP出品方的聚合往往挑戰很大。大多數下游流量選手,而下游通過包流量來直接分賬。
而捷成股份的子公司華視網聚恰恰同時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通過將非獨家內容拆分按年授權,降低了愛優騰等長視頻平臺的采購成本,提高內容集成度;通過全面服務內容發行、收費窗口期、排播、宣傳、介質提供、版權保護與侵權維權等體系,讓愛優騰等平臺能夠將更多預算投入到自制內容的生產中去。
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才會形成前文那種BAT非獨家影視內容超過50%由華視網聚提供,而華視網聚與BAT多元合作形成聯合采購的格局。捷成股份向下聚合流量平臺,向上聚合出品方內容生產,在與愛優騰形成的四巨頭聯盟內保持形式上的開放態度,對外又可以憑借資源號令諸侯,才確立了捷成股份在影視版權領域的江湖大哥地位。
而追溯起來,這種視頻內部人的產業聯盟最早可以上溯到2012年,隨著優酷和土豆合并之后實現互換版權,長視頻行業內其他幾家公司也開始了開始了視頻內容合作,通過形成影視行業的戰略性資源的聯盟,進一步擴大平臺方的話語權,小平臺隨之凋敝。
隨著眾多中小視頻網站在資源缺乏下的逐漸消亡,只有背靠BAT的愛優騰最終存活了下來,但與市場預期的產業頭部公司走向盈利的格局不同,三家視頻網站到現在依然在不斷燒錢未能實現盈利,版權之爭愈演愈烈。
橫向狙擊中短視頻平臺,縱向收割影視行業上下游主體,進一步強化內容資源的產業聯盟地位。
而捷成股份與騰訊的這一強強聯合的交易,徹底打破了之前維護的脆弱的視頻產業版權格局,幾家頭部公司進一步開始內卷,爭奪稀缺的版權,這才是這場看似不起眼的交易的真實意義。
02、一筆交易的三重戰略意義
對騰訊來說,這份合作協議的戰略意義有三重。
首先是通過版權獨家,具備進一步“卡住”短視頻平臺脖子的能力:
拿到獨家版權的騰訊,在未來的6年中,可以繼續選擇性的對外授權,或者繼續之前的針對短視頻采取版權卡脖子的戰術,從而進一步遏制已與騰訊諸多業務構成激烈競爭的短視頻平臺的增長速度。
這里唯一的區別是,曾經是三家頭部聯盟一起對短視頻平臺卡脖子,現在只需要一家即可完成。
其次,是騰訊在曾經的市場格局地位的此長彼消:
對騰訊這樣財大氣粗的巨頭來說來說,18億只是一筆小錢;但這筆交易背后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通過這筆18億的交易,騰訊鎖定了占捷成股份總版權庫17%的影視資源,也徹底打破了各方一度維護脆弱的生態平衡。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騰訊的向前一步,實際上或將改變整個影視資源宣發的秘而不宣的游戲規則:
對聯盟中的其他幾家,當下最尷尬的局面是,騰訊這次拿到6332部影視IP的獨家版權,未來即使是優酷和愛奇藝,也要與騰訊協商才能拿到分銷授權,這與過去捷成股份對三家雨露均沾的局面是截然不同的。
當然,不出意外的話,以當下情況看,騰訊還有必要繼續維護這種和和氣氣對另外兩家任意授權的分配局面,但即使是這個局面,也只是一個過渡。隨著實力進一步此長彼消,其他兩家巨頭資金有限,這個聯盟只會變得更加脆弱。
而且,更值得警惕的是,囚徒困境之下,為避免落后,其他兩家頭部公司也很有可能會繼續對影視IP排他權的爭奪,一場價格戰或因此在所難免,而這又很有可能會導致自制劇的努力進一步削弱,之前長視頻平臺的惡性循環很可能還會重演。
第三,隨著騰訊在版權層面的不斷加碼,最大的作用是緩解長視頻平臺的可能的中年焦慮。
以去年國慶檔上映的熱門電影《長津湖》為例:自元旦起,在優酷、騰訊、愛奇藝三大長視頻平臺同步首播;而三大長視頻平臺幾乎同步對短視頻平臺發起維權,認為二次創作和切條涉嫌侵犯了長視頻平臺的版權。
此外,在《掃黑風暴》熱播的過程中,情況基本類似:短視頻平臺上部分賬號的宣發內容,也被長視頻平臺以侵權為由送上法庭。
對長視頻平臺來說,一面是如騰訊一樣,在影視資源層面千金買馬骨,獨占老片IP,打破長視頻頭部聯盟;一面是如三大視頻平臺一樣,傾盡全力打擊短視頻平臺二創的IP創造方向,實際都反映了長視頻在用戶偏好漂移的大時代背景下的強烈的中年危機:
在沒有實現大一統的視頻格局之前,無法實現獨家,長視頻平臺的焦慮始終無法排解。
03、結語:IP大時代的分水嶺
交易所的這份問詢函揭示的內容構成了一個時代的分水嶺:
一直以來,影視IP聯盟就是優愛騰加捷成股份,而通過這筆看似不起眼的18億天價采購,騰訊悄悄完成對老片市場的獨占;獨家分銷權的存在,又讓騰訊可以動用法律武器,為下游的影視IP二次創作市場設定規則。
隨著這次捷成股份與騰訊的強強聯合,騰訊有望成為長短視頻領域的最大贏家?;ヂ摼W視頻產業距離新一輪IP紛爭,又近了一步。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