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侃見財經
當增速開始下滑,那么穩定就是第一要務。
2月28日,格力電器召開了202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董事會換屆選舉議案順利通過,這就意味著68歲的董明珠將繼續執掌格力,任期三年。
當下董明珠能夠繼續執掌格力,對于企業來說,實際上是一件好事。處于地產的下行周期,作為地產產業鏈的一個環節,白色家電整體增速開始下滑,其產業鏈上的企業也開始尋找新的突破點。
實際上,早在2015年前后,董明珠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了,并且開始在手機領域以及新能源領域尋找突破。不過由于種種原因,格力的手機一直不是特別成功。
去年五月,董明珠稱會繼續做手機,她說格力手機可以根據某個單位的需求進行定制化功能開發。本次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也再次表態,格力手機還是要堅持做,此舉不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是公司有自身的規劃。
她還表示,“相信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收獲”。
有網友評論,在市場格局固定且走下坡路的階段,堅持做手機,這是董明珠最后的倔強。
從當下手機市場格局來看,國產手機領域基本上已經被榮耀、華為、OPPO、vivo、小米所瓜分,這幾家一直是此消彼長的拉鋸階段,而外部蘋果幾乎一家占據了市場60%的利潤,所以不管是從哪個角度而言,格力手機都很難打開局面。
如果不是為了市場份額,那么對于一家上市企業來說,我覺得是難以理解的。
另外就是新能源賽道,實際上董明珠切入新能源賽道是比較早的,幾乎和蔚來、小鵬一個時期看到了新能源市場的機會,并先一步選擇了珠海銀隆。對于同一時期跨界的寶能、恒大等企業來說,入股珠海銀隆是一個最安全、且風險最小的選擇。只是董明珠非常不幸運沒有選對新能源爆發的主流賽道,且其后又與魏銀倉的種種矛盾導致了珠海銀隆沒有成為主流的新能源企業。
這點當時中小股東?看得?比較明白,因此在格力收購珠海銀隆的提案上,他們投了反對票,這也是當時市場對于董明珠跨界的立場和表態。實際上,站在今天的角度,當時董明珠的選擇是極具戰略眼光的。但由于企業自身的一個基因問題,具體很多細節和執行方向可能不太到位,所以就導致了今天的被動局面。
除此之外,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當時賈躍亭、董明珠、許家印造車能夠慢一兩年,在特斯拉風口吹起之前,那么此時肯定結果也會不太一樣。
在本次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也提到二次收購珠海銀隆,另外我們還注意到了此次格力董事會多位成員都有新能源背景。
綜合而言,目前格力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一共有以下幾點:
第一,趁著目前資本市場情況很好,加快拆分企業上市,讓格力形成一個由多家上市公司組成的綜合性集團,而并非格力電器孤軍奮戰的狀態。
目前,外界對于格力的印象依舊停留在空調領域,但空調領域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其受到外界影響是必然的結果。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提高分紅比例固然很好,但是其利用手中資金多嘗試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格力的多元化問題。在此次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就提到了多元化的問題,過去五六年的時間,受到行業天花板的限制,格力一直在多元化的路上做嘗試,但是效果都不好,其不僅被后來者小米超越,也被其老對手美的超越,并且現在美的的市值是格力的兩倍。
未來,如果格力不拆分更多的優質企業上市,那么格力同美的、小米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第三,接班人的問題。雖然從幾年前開始董明珠的接班人問題一直都是市場的熱點問題,但這個問題一直都是懸而未決。且這幾年風聲很多,市場的猜測也很多,相比于美的,格力的劣勢就非常明顯了。目前,美的已經完成了一代和二代之間的交接,且方洪波也將美的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最為重要的是,美的內部的企業傳承已經形成了一套秩序,未來交接也會比格力順利很多,而這些對于當下的格力來說,都是不確定性因素。
所以,這些問題都需要董明珠在未來三年逐步完成,只要完成這些我相信未來格力還會再上一個臺階,屆時格力也能擺脫“空調”企業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