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Keep交表:兩年多虧54億元,“燒錢”換增長能否持續?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Keep交表:兩年多虧54億元,“燒錢”換增長能否持續?

“反人性”的keep憑什么實現用戶留存?

圖片來源:pexels-Victor Freitas

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在多次傳出即將上市的消息后,Keep終于遞交了招股書。

2月25日晚,Keep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沖刺互聯網健身第一股,聯席保薦人為高盛和中金公司。

資料顯示,這家頗受關注的線上健身平臺,成立于2014年底,截至上市前拿了9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0億美元。但在2019年底,Keep前員工發文曝出公司裁員、多條業務線解散以及多家線下門店關閉的消息。

疫情到來后,大量戶外健身用戶涌入Keep,公司重回增長航道。即便如此,Keep也一直未能實現盈利。2019年、2020年,其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

2021年前三季度,進入上市前的準備期,Keep加大了“燒錢”力度推動用戶增長。但凈虧損也同步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凈虧損為6.96億元,同比大幅擴大約4380%。

目前,Keep的營收主要來自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在營銷開支激增之下,2021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量同比增長73.7%,但營業收入增幅僅有41.3%,且毛利率有一定下滑。

有分析認為,Keep在商業變現方面存在壓力,一方面公司的營收增加對營銷有著較高程度的依賴度,另一方面在健身這樣的弱需求面前,平臺用戶付費意愿并不強。

疫情帶動Keep用戶增長

Keep創始人王寧,因一次失戀成就了創業契機。

據報道,1990年出生的王寧,2014年畢業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畢業時因為自身太胖失戀,便下定決心減肥。

憑借網上搜集來的資料,王寧用短短7、8個月時間,成功從180斤瘦到了130斤。這一成功減肥經歷,讓王寧成了周邊好友爭相請教的對象。

但問的人太多了,讓王寧感覺疲憊,“你每天見到人說的都是同樣的話。”于是從那時起,王寧開始萌生出做一款App的念頭。

2014年7月,剛剛畢業的王寧拿到了澤厚資本的300萬元天使投資,隨后10月中旬和3個猿題庫實習期間認識的同事,在朝外SOHO的一間辦公室開始寫代碼。

2015年2月,Keep應用程序正式上線,此后成長迅速。媒體多次應用的一組數據是,突破100萬用戶,Keep只用了105天;1000萬用戶不過花了289天;1億用戶則花了921天。

這背后,除了Keep的定位跳出了傳統的工具類應用范疇,蘊藏著社交基因的因素外,王寧在猿題庫實習期間學到的運營手段也功不可沒。

據悉,在猿題庫的實習期間,王寧經歷了這家公司從無到有的創業階段,他做過運營、策劃、管理等各項工作。

由于猿題庫創始人李勇來自網易,猿題庫的運營團隊中有不少網易出來的“牛人”,他們擅長的就是基于新聞敏感前提下的社交傳播。

深諳其道的王寧,憑借一句引發白領人群共鳴的“自律給我自由”Slogan,讓Keep完成破圈。而伴隨著用戶瘋狂增長,Keep在融資市場也斬獲頗豐。

天眼查顯示,Keep的運營主體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各開展了三輪融資活動,投資方涉及GGV、紀源資本、BAI資本等。

2016年8月,Keep迎來了一個重要股東,在C+輪融資名單中,騰訊投資的名字赫然在列。王寧曾表示,騰訊投資在產品和資源上的支持對Keep的意義比金錢本身大。

然而,2018年7月份D輪之后,Keep的融資一度斷檔,直至2020年4月份,才迎來E輪融資。這期間,Keep一位前員工撰文指出公司遭遇發展危機。

這篇名為《Keep的困頓與終局》的文章稱,2019年10月,Keep發生大裁員300人,員工福利縮水、辦公室退租等瘦身動作。

此外,文章稱Keep在業務增長方面遇到瓶頸,比如在用戶留存、內容生產和商業化方面均面臨危機,并將這些問題歸結為Keep的業務增長遭遇瓶頸和變現渠道模糊不清導致。

盡管Keep官方很快否認了相關爆料,并稱本輪人員優化幅度僅有10%-15%,但據新浪科技,公司內部人士透露,2019年底遭遇資金鏈危機后,Keep一方面尋求融資,一方面進行裁員和業務調整,砍掉了無法帶來收入的AI等部門。

不過,隨著疫情突然到來,人們居家辦公、生活時間變長,讓主打線上Keep迎來快速增長。2020年3月,Keep日活用戶規模大漲60%,達到613萬。

隨后Keep順利完成8000萬E輪融資。2020年底,Keep完成F輪融資,此次融資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高瓴資本、蔻圖資本跟投,GGV、騰訊、五源資本、時代資本和BAI資本等老股東也追加了投資,融資金額3.55億美元,對應公司投后估值約20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2021年12月3日,公司向天進貿易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注冊地址位于香港)發行了1349.78萬股F-1系列優先股。

九輪融資后,Keep的每股成本逐步提升。至上述7000萬美元F-1輪融資時,keep的每股成本已提升至5.19美元。這個數字是2015年6月A輪融資時的40倍左右(當時每股成本為0.13美元)。

盡管目前王寧持股數量上不占絕對優勢,卻依舊掌握著話語權。本次發行前,Keep CEO王寧過兩家公司合計持股18.61%,但通過超級投票制度享有77.42%的投票權。

此外,聯合創始人彭唯、劉冬和文春鵬分別持股2.26%、1.18%、1.16%;大股東GGV紀源資本持股16.14%,軟銀通過SVF II Calorie Subco (DE) LLC間接持股10.39%。

燒錢換增長,去年前9個月虧6.96億

招股書稱,Keep是一個以創新為核心、快速增長并以交付為導向的平臺,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健身解決方案,同時提供包括線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的產品等等。

其中健身內容方面,包括錄播課和直播課兩類,二者均由內部開發或由第三方(如達人和其他健身內容提供者)創建。公司也為Keeper提供會員服務以便使其獲取定制化的內容,平臺的會員滲透率由2020年的6.4%增長至2021年的9.5%。

Keep提供的健身設備有智能單車、手環、體重秤及跑步機,這些設備能夠追蹤和分析用戶的健身行為,使平臺得以改善健身體驗。

配套運動產品方面,Keep提供瑜伽墊、啞鈴、運動服、護具和其他健身配件。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平臺是2021年中國最大的瑜伽墊品牌,市場份額為14.9%。

圍繞上述產品,Keep構建起以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為基礎商業變現模式。

從招股書來看,Keep的收入由2019年的6.63億元增長66.9%至2020年的11.07億元,截至2021年9 月30日止的九個月,其收入同比增長41.3%達11.59億元。

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中,有6.4億元收入來自Keep的自有品牌產品,占其總收入的55.1%,收入占比較上年同期減少約3個百分點;3.8億元收入來自其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約占當期總收入的32.8%,比上年同期提升約2個百分點;1.4億元來自廣告及其他服務收入,則約占Keep總收入的12.1%,比上年同期提升不足1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Keep的收入有賴于公司的營銷開支,這部分也占據其運營開支的最大部分。

在2019年、2020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96億元、3.02億元,但到了2021年前9個月,該開支猛增至8.18億元,占到同期收入的70.6%。

Keep在招股書中表示,這是因為公司戰略性地增加了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和留住用戶。

相比較,報告期內Keep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94億、1.68億及2.47億。此種情況下,盡管收入逐年增長,Keep仍難逃虧損的命運。

據招股書,公司年度虧損由2019年的7.35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22.44億元;于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九個月,公司錄得期內虧損為24.58億元。據此計算,報告期內Keep的累計虧損達54.37億元。

如果看經調整后的虧損凈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財務指標),2019年及2020年,公司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及1.06億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9個月內,經調整虧損凈額為6.96億元。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Keep在2021年加大了“燒錢”換增長的力度,或是希望在上市前呈現出漂亮的數據。

但短期而言,公司為此付出了代價,一方面經營虧損巨幅上升,另一方面還犧牲了毛利率。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毛利率分別為41.1%、45.1%和42.6%。

長期來看,這種營銷上的高投入能否持續,以及燒錢的效果和新用戶在平臺上的留存率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線上健身”模式背后暗藏隱憂

有投行人士認為,在資本市場上,相較于盈利,投資者更看重IPO企業的增長空間,有空間才有更多變現可能。

但據招股書給出的數據,Keep的會員訂閱或已面臨增長天花板。

從用戶數情況看,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2970萬及3440萬;同期平均月度訂閱會員分別為190萬及330萬。

于2021年,在提供年齡信息的月活躍用戶總數中,平均約有52.2%來自中國的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約有74.1%的人年齡在30歲或以下。

與此同時,根據灼識咨詢報告,Keep的會員滲透率由2020年的平均值6.4%增加至2021年的平均值9.5%,而2021年中國行業平均值為4.8%。

由此可見,Keep在2021年9.5%的滲透率水平,較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大截。

一般來說,同一市場環境下,在沒有特殊因素的情況下,個別經營者的數據會朝著行業的平均值回歸。這意味著,如果整個行業沒有明顯增長,Keep的會員滲透率很難繼續提升,可能已經進入瓶頸期。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2021年Keeper在平臺總共記錄約17億次鍛煉次數。平均而言,每個用戶在2021年每月記錄4.1次鍛煉次數,約等于是每周鍛煉一次的頻率。

可供對比的是,短視頻App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已經超過一個小時。有分析認為,Keep的社區內容吸引力不足,在不鍛煉時用戶的使用會更少,這無疑會影響公司除了會員訂閱之外的在線廣告和實物銷售業務。

這種商業模式上困境,按照上文中提到的《Keep的困頓與終局》一文的總結,健身相比點外賣和購物,是一種弱需求。弱需求決定了Keep低打開頻次,限制了其想象力。

當然,還有產品經理認為,Keep的“線上健身”不是短視頻那樣令用戶愉悅的App,而是打卡健身、動起來減肥,這違反人類“多吃少動”的天性。

這種判斷是否準確難以下結論,但Keep海外版Peloton在美國疫情政策放寬、實體健身場所恢復開放后,出現業績增長顯著放緩,市值縮水400億美元,近期公司開啟全球裁員,處于“賣身”邊緣。

由于Keep與其商業模式相似,一些投資人擔心,這一幕恐在國內市場重復上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Keep

2.4k
  • Keep發布2024年度業績,持續投入于AI,預計2025釋放積極效益
  • Keep發布通用健身教練Agent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Keep交表:兩年多虧54億元,“燒錢”換增長能否持續?

“反人性”的keep憑什么實現用戶留存?

圖片來源:pexels-Victor Freitas

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在多次傳出即將上市的消息后,Keep終于遞交了招股書。

2月25日晚,Keep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沖刺互聯網健身第一股,聯席保薦人為高盛和中金公司。

資料顯示,這家頗受關注的線上健身平臺,成立于2014年底,截至上市前拿了9輪融資,投后估值達20億美元。但在2019年底,Keep前員工發文曝出公司裁員、多條業務線解散以及多家線下門店關閉的消息。

疫情到來后,大量戶外健身用戶涌入Keep,公司重回增長航道。即便如此,Keep也一直未能實現盈利。2019年、2020年,其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

2021年前三季度,進入上市前的準備期,Keep加大了“燒錢”力度推動用戶增長。但凈虧損也同步增加,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凈虧損為6.96億元,同比大幅擴大約4380%。

目前,Keep的營收主要來自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在營銷開支激增之下,2021年Keep平均月度訂閱會員數量同比增長73.7%,但營業收入增幅僅有41.3%,且毛利率有一定下滑。

有分析認為,Keep在商業變現方面存在壓力,一方面公司的營收增加對營銷有著較高程度的依賴度,另一方面在健身這樣的弱需求面前,平臺用戶付費意愿并不強。

疫情帶動Keep用戶增長

Keep創始人王寧,因一次失戀成就了創業契機。

據報道,1990年出生的王寧,2014年畢業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畢業時因為自身太胖失戀,便下定決心減肥。

憑借網上搜集來的資料,王寧用短短7、8個月時間,成功從180斤瘦到了130斤。這一成功減肥經歷,讓王寧成了周邊好友爭相請教的對象。

但問的人太多了,讓王寧感覺疲憊,“你每天見到人說的都是同樣的話。”于是從那時起,王寧開始萌生出做一款App的念頭。

2014年7月,剛剛畢業的王寧拿到了澤厚資本的300萬元天使投資,隨后10月中旬和3個猿題庫實習期間認識的同事,在朝外SOHO的一間辦公室開始寫代碼。

2015年2月,Keep應用程序正式上線,此后成長迅速。媒體多次應用的一組數據是,突破100萬用戶,Keep只用了105天;1000萬用戶不過花了289天;1億用戶則花了921天。

這背后,除了Keep的定位跳出了傳統的工具類應用范疇,蘊藏著社交基因的因素外,王寧在猿題庫實習期間學到的運營手段也功不可沒。

據悉,在猿題庫的實習期間,王寧經歷了這家公司從無到有的創業階段,他做過運營、策劃、管理等各項工作。

由于猿題庫創始人李勇來自網易,猿題庫的運營團隊中有不少網易出來的“牛人”,他們擅長的就是基于新聞敏感前提下的社交傳播。

深諳其道的王寧,憑借一句引發白領人群共鳴的“自律給我自由”Slogan,讓Keep完成破圈。而伴隨著用戶瘋狂增長,Keep在融資市場也斬獲頗豐。

天眼查顯示,Keep的運營主體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各開展了三輪融資活動,投資方涉及GGV、紀源資本、BAI資本等。

2016年8月,Keep迎來了一個重要股東,在C+輪融資名單中,騰訊投資的名字赫然在列。王寧曾表示,騰訊投資在產品和資源上的支持對Keep的意義比金錢本身大。

然而,2018年7月份D輪之后,Keep的融資一度斷檔,直至2020年4月份,才迎來E輪融資。這期間,Keep一位前員工撰文指出公司遭遇發展危機。

這篇名為《Keep的困頓與終局》的文章稱,2019年10月,Keep發生大裁員300人,員工福利縮水、辦公室退租等瘦身動作。

此外,文章稱Keep在業務增長方面遇到瓶頸,比如在用戶留存、內容生產和商業化方面均面臨危機,并將這些問題歸結為Keep的業務增長遭遇瓶頸和變現渠道模糊不清導致。

盡管Keep官方很快否認了相關爆料,并稱本輪人員優化幅度僅有10%-15%,但據新浪科技,公司內部人士透露,2019年底遭遇資金鏈危機后,Keep一方面尋求融資,一方面進行裁員和業務調整,砍掉了無法帶來收入的AI等部門。

不過,隨著疫情突然到來,人們居家辦公、生活時間變長,讓主打線上Keep迎來快速增長。2020年3月,Keep日活用戶規模大漲60%,達到613萬。

隨后Keep順利完成8000萬E輪融資。2020年底,Keep完成F輪融資,此次融資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高瓴資本、蔻圖資本跟投,GGV、騰訊、五源資本、時代資本和BAI資本等老股東也追加了投資,融資金額3.55億美元,對應公司投后估值約20億美元。

根據招股書,2021年12月3日,公司向天進貿易有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該公司注冊地址位于香港)發行了1349.78萬股F-1系列優先股。

九輪融資后,Keep的每股成本逐步提升。至上述7000萬美元F-1輪融資時,keep的每股成本已提升至5.19美元。這個數字是2015年6月A輪融資時的40倍左右(當時每股成本為0.13美元)。

盡管目前王寧持股數量上不占絕對優勢,卻依舊掌握著話語權。本次發行前,Keep CEO王寧過兩家公司合計持股18.61%,但通過超級投票制度享有77.42%的投票權。

此外,聯合創始人彭唯、劉冬和文春鵬分別持股2.26%、1.18%、1.16%;大股東GGV紀源資本持股16.14%,軟銀通過SVF II Calorie Subco (DE) LLC間接持股10.39%。

燒錢換增長,去年前9個月虧6.96億

招股書稱,Keep是一個以創新為核心、快速增長并以交付為導向的平臺,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健身解決方案,同時提供包括線上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和配套運動的產品等等。

其中健身內容方面,包括錄播課和直播課兩類,二者均由內部開發或由第三方(如達人和其他健身內容提供者)創建。公司也為Keeper提供會員服務以便使其獲取定制化的內容,平臺的會員滲透率由2020年的6.4%增長至2021年的9.5%。

Keep提供的健身設備有智能單車、手環、體重秤及跑步機,這些設備能夠追蹤和分析用戶的健身行為,使平臺得以改善健身體驗。

配套運動產品方面,Keep提供瑜伽墊、啞鈴、運動服、護具和其他健身配件。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平臺是2021年中國最大的瑜伽墊品牌,市場份額為14.9%。

圍繞上述產品,Keep構建起以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自有品牌產品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為基礎商業變現模式。

從招股書來看,Keep的收入由2019年的6.63億元增長66.9%至2020年的11.07億元,截至2021年9 月30日止的九個月,其收入同比增長41.3%達11.59億元。

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中,有6.4億元收入來自Keep的自有品牌產品,占其總收入的55.1%,收入占比較上年同期減少約3個百分點;3.8億元收入來自其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約占當期總收入的32.8%,比上年同期提升約2個百分點;1.4億元來自廣告及其他服務收入,則約占Keep總收入的12.1%,比上年同期提升不足1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Keep的收入有賴于公司的營銷開支,這部分也占據其運營開支的最大部分。

在2019年、2020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2.96億元、3.02億元,但到了2021年前9個月,該開支猛增至8.18億元,占到同期收入的70.6%。

Keep在招股書中表示,這是因為公司戰略性地增加了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和留住用戶。

相比較,報告期內Keep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94億、1.68億及2.47億。此種情況下,盡管收入逐年增長,Keep仍難逃虧損的命運。

據招股書,公司年度虧損由2019年的7.35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22.44億元;于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九個月,公司錄得期內虧損為24.58億元。據此計算,報告期內Keep的累計虧損達54.37億元。

如果看經調整后的虧損凈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財務指標),2019年及2020年,公司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及1.06億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9個月內,經調整虧損凈額為6.96億元。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Keep在2021年加大了“燒錢”換增長的力度,或是希望在上市前呈現出漂亮的數據。

但短期而言,公司為此付出了代價,一方面經營虧損巨幅上升,另一方面還犧牲了毛利率。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Keep的毛利率分別為41.1%、45.1%和42.6%。

長期來看,這種營銷上的高投入能否持續,以及燒錢的效果和新用戶在平臺上的留存率究竟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線上健身”模式背后暗藏隱憂

有投行人士認為,在資本市場上,相較于盈利,投資者更看重IPO企業的增長空間,有空間才有更多變現可能。

但據招股書給出的數據,Keep的會員訂閱或已面臨增長天花板。

從用戶數情況看,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月活躍用戶分別為2970萬及3440萬;同期平均月度訂閱會員分別為190萬及330萬。

于2021年,在提供年齡信息的月活躍用戶總數中,平均約有52.2%來自中國的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約有74.1%的人年齡在30歲或以下。

與此同時,根據灼識咨詢報告,Keep的會員滲透率由2020年的平均值6.4%增加至2021年的平均值9.5%,而2021年中國行業平均值為4.8%。

由此可見,Keep在2021年9.5%的滲透率水平,較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大截。

一般來說,同一市場環境下,在沒有特殊因素的情況下,個別經營者的數據會朝著行業的平均值回歸。這意味著,如果整個行業沒有明顯增長,Keep的會員滲透率很難繼續提升,可能已經進入瓶頸期。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2021年Keeper在平臺總共記錄約17億次鍛煉次數。平均而言,每個用戶在2021年每月記錄4.1次鍛煉次數,約等于是每周鍛煉一次的頻率。

可供對比的是,短視頻App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已經超過一個小時。有分析認為,Keep的社區內容吸引力不足,在不鍛煉時用戶的使用會更少,這無疑會影響公司除了會員訂閱之外的在線廣告和實物銷售業務。

這種商業模式上困境,按照上文中提到的《Keep的困頓與終局》一文的總結,健身相比點外賣和購物,是一種弱需求。弱需求決定了Keep低打開頻次,限制了其想象力。

當然,還有產品經理認為,Keep的“線上健身”不是短視頻那樣令用戶愉悅的App,而是打卡健身、動起來減肥,這違反人類“多吃少動”的天性。

這種判斷是否準確難以下結論,但Keep海外版Peloton在美國疫情政策放寬、實體健身場所恢復開放后,出現業績增長顯著放緩,市值縮水400億美元,近期公司開啟全球裁員,處于“賣身”邊緣。

由于Keep與其商業模式相似,一些投資人擔心,這一幕恐在國內市場重復上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郴州市| 嘉黎县| 岳池县| 县级市| 乌苏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中西区| 福建省| 文登市| 新津县| 秭归县| 莱州市| 昌图县| 河间市| 阿坝| 青铜峡市| 曲松县| 临湘市| 金门县| 新营市| 永胜县| 新野县| 石台县| 临汾市| 和田县| 沾化县| 玉山县| 兴安盟| 盐亭县| 芦溪县| 南投市| 奉新县| 基隆市| 焦作市| 金秀| 陆河县| 白山市| 开江县| 丰宁| 泰兴市| 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