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中網 胥崟濤
北京時間2月25日,大眾汽車財務官Arno Antlitz表示,大眾汽車將在夏末內向市場提供有關上市的最新進展和時間表。這意味著,保時捷最快可能在2022年第四季度完成IPO。
據報道,大眾已對保時捷建立了雙重股東結構,為其IPO鋪平了道路。具體而言,保時捷的股票將平均分為普通股和無投票權的優先股,之后將有25% 的股票以800 億歐元至900 億歐元的預期估值浮動。
保時捷,大眾少有的“優質資產”
保時捷汽車一直被視為是大眾集團的“珍寶”。
在傳統汽車制造商中,保時捷幾乎是唯一一家能將利潤率保持在15% 以上的品牌。可以說,保時捷是大眾眾多子公司中,少有的“優質資產”。
事實上,大眾集團每年大約售出900 萬輛汽車,保時捷交付量占前者1/30(大約30萬臺),但利潤卻占集團總體的四分之一。
電動化的首戰告捷幫助保時捷鞏固了這一稱號。2021年,保時捷推出首款純電超跑Taycan,高管們都沒想到能賣出4.1萬臺。要知道,保時捷近3年全系車型加在一起也才25~30萬臺上下波動。這讓不少外媒認為,Taycan是最具潛力取代911成為一代經典的跑車系列。
盡管如此,大眾集團依然決定讓保時捷獨立IPO,目的是讓保時捷-皮耶希家族能夠售出其手中的大眾汽車股份,轉而持有保時捷股份。
目前,保時捷-皮耶希家族通過保時捷控股公司(Porsche Automobil Holding SE)持有大眾集團53.3%的股份。
早有消息稱保時捷-皮耶希家族愿意減少其持有的大眾集團股份,但前提是維持最大單一股東的身份,持股比例至少要高于卡塔爾主權基金(14.6%)和德國下薩克森州(11.8%)。
為此,赫伯特·迪斯早在2021年準備好出售方案,據報道,迪斯對集團和股東結構的重大重組已進行一年多時間。如果保時捷IPO順利,大眾汽車可以借籌集的資金來幫助自己實現數字化和向電動汽車轉型。
據當前消息,大眾將尋求通過出售大約四分之一的保時捷股份來籌集至少200億歐元,屆時保時捷的估值將被炒到800億至900億歐元之間,要知道前段時間大眾集團的市值最低才1100億歐元。
此前大眾計劃到2025年,電動化投資達到350億歐元,數字化投資達到270歐元。
迪斯一再向市場傳遞有足夠的資金完成電動化轉型的信心,然而股東們擔心大眾每年150億歐元的自由現金流不足以支撐這一計劃。外界認為迪斯低估了電池原材料的漲價和建造電池廠的費用,此外,電動化需要支出比預期更昂貴的研發費用和并購成本——一場計劃在內的裁員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大眾急需完成對保時捷的“交割”獲得200億歐元的現金。
大眾-保時捷的怨恨情仇
為什么開頭說保時捷IPO只是大眾集團與保時捷-皮耶希家族的一次內部交易?這里插播一段歷史。
2007年10月23日,歐洲法院作出裁決《大眾法》的實施限制了資本在歐洲市場的自由流動,是為非法。
此前按照《大眾法》的規定,無論大眾汽車的股東掌握多少股權,其所擁有的表決權都不得高于20%。
當時保時捷已持有大眾集團31%股份,但本質上在集團內部沒有多少話語權。
2008年9 ,保時捷創始人外孫沃爾夫岡·保時捷率領公司大舉收購 眾集團股份,持股 例一度達到35.14%,希望推動保時捷SE成為 眾集團的 公司。
本以為順利的收購被其表兄 費迪南德·耶希背地推動的 項決議打破,沃爾夫岡收購夢碎。
金融危機中,保時捷簽下高達百億歐元債務, 耶希借機反攻,2009年成功并購保時捷。
最終,大眾集團以39億歐元收購了保時捷汽車49%股權,隨后大眾集團在2012年完成了對保時捷汽車100%的控股。
保時捷與大眾經歷數月的“收購和反收購”大戰結束,保時捷控股公司最終持有大眾汽車52.2%的普通股(31.4%的認繳股)、成為大眾集團的最大單一股東。
時至2022年2月,有消息稱保時捷控股公司正在考慮出售其在大眾汽車公司53.1%的部分股份,以獲得保時捷的大量股份。他們有可能買下所有發行的普通股,從而使保時捷僅有12.5%的自由流通股。
大眾的電動化進展
傳統車企的轉型無疑背負著最沉重的包袱。
2021年7月13日,大眾對外宣布,計劃啟動機電一體化平臺SSP、標準電芯、充電補能網絡以及自動駕駛有關技術的開發,且對此設置了時間表,到2030年,大眾在歐洲市場的新車銷量中,純電動車滲透率要達到70%以上,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純電動車滲透率也將達到50%。
2021年,大眾純電的ID.系列在中國一口氣推出了5款車型,分別為一汽-大眾的ID.4 CROZZ、ID.6 CROZZ和上汽大眾的ID.4 X,ID.6 X和ID.3。然而5款車月銷量綜合也僅僅過萬臺,和早期進入新能源市場的的“蔚小理”、長城、比亞迪相比,成績不盡如人意,更難以和特斯拉這樣強勁的對手相比。
為獲得穩定供貨,2020年大眾集團通過轉股和募資定增的方式,成為中國第三大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國軒高科的第一大股東,占其總股本的26.47%。
近期還傳來大眾汽車集團正在與華為自動駕駛部門展開談判的消息,前者擬30億歐元購買華為相關自動駕駛技術。
與特斯拉成熟的三電技術和自動駕駛軟件相比,大眾想要順利搭上電動化的末班車,還有巨大的技術鴻溝亟待填補,而這一差距,也迫使迪斯等高層不得不傾注寶貴的現金資源加以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