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摳廠”要是不“摳”,理想就不“理想”。

圖片來源:官方微博

文|深途 黎明

編輯|魏佳

造車新勢力中最會省錢的理想,終于把利潤“摳”出來了。

2月25日,理想發布未經審計的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有幾個數據引起了深途的注意:理想四季度的經營利潤、凈利潤、Non-GAAP凈利潤,全部轉正,歷史上頭一回。

這意味著,理想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季度盈利,無論是從經營層面還是公司層面。這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家。

不過,從2021年全年來看,理想依然是虧損的,只有在Non-GAAP的口徑下才算盈利。

在業內,理想素有“摳廠”之稱。比起“花錢不眨眼”的蔚來、“不務正業”的小鵬,用最少的人、花最少的錢、賣最多的車,一直是理想的策略。

這個策略很務實,也帶來了正向的財務回報。但究竟有沒有必要,以及能維持多久,業內有不同的聲音。畢竟,理想直到現在只推出了一款車,而它的對手蔚來和小鵬,分別有六款和四款。

車型單一,意味著研發投入、運營管理、組織消耗的成本都要更低,這是理想率先盈利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最燒錢的自動駕駛研發上,蔚來和小鵬都比理想布局更早、更全面,花的錢也更多。業內的一個共識是,自動駕駛將是未來智能汽車競爭的焦點。

但跟這次財報同時公布的,還有理想CTO王凱離職的消息,此前他在理想負責自動駕駛、算力平臺等技術研發工作,是過去兩年理想從外部招來的最高級別高管。

理想,還沒有贏。

理想真的盈利了嗎?

2021年,理想一共交付了90491輛車。收入270億元,相比2020年接近翻倍。

一季度通常是汽車銷售的淡季,四季度是旺季。理想的業績也在2021年四季度達到頂峰,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6億元。

收入之外,最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指標——經營利潤。

理想在四季度實現了2410萬的經營利潤,首次扭虧。這意味著,在經營層面理想已經不怎么虧錢了。

在凈利潤層面,四季度理想有2.96億元的盈余,而前三個季度都是虧損。剔除股權激勵、匯兌損益、部分金融工具價值等變動后,四季度的Non-GAAP凈利潤是6.86億元。

理想自成立以來,在經營層面實現季度盈利,這是第一次;在公司層面實現季度盈利,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20年四季度)。

制圖 / 深途

所以整體上,四季度的業績,在理想的歷史上都是相當不錯的。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節點,理想ONE在5月——二三季度交替的時間點,進行了中期改款,6月進行批量交付。

這次改款,雖然有些老車主覺得被割了韭菜,但新車主覺得很香。2021款的理想ONE,相比老款最大的區別,是在硬件配置上進行了升級,使用了兩顆地平線“征程@3”自動駕駛專用芯片,毫米波雷達的數量則從1個增加到5個。讓這臺車能支持更高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價格上漲了1萬元。

改款對于銷量的促進是很明顯的。6月的銷量就直接跨過了7000輛,7月過8000輛,8月過9000輛。如果不是因為毫米波雷達短缺,9月理想的銷量應該是能過萬的。

制圖 / 深途

也正是從三季度開始,理想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們在回過頭看年度數據。

首先,從經營層面來說,理想2021年還是虧損的,金額是10億元。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的太多,加起來就占了9.4億元。

公司層面也是虧損的,全年虧損3.2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2020年還要高——2020年是1.5億元。這同樣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損太多。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變換一下統計口徑,用Non-GAAP來看,理想2021年竟然是盈利的——凈利潤7.8億元,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

所以,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之下,理想的盈利情況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理想現在還沒有實現全面盈利。

從哪“摳”出來的利潤?

無論如何,理想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在好轉,至少透露了全面盈利的信號。讓人好奇的是,這些利潤是從哪“摳”出來的呢?

理想的業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造車賣車,順便賣賣新能源積分、充電樁、PLUS會員等增值服務。跟小鵬把輔助駕駛功能拿來收費不同,理想的這項功能是標配,免費的。賣車的收入在理想總營收中占到98%以上,其他收入在現階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2021年理想總收入270億元,賣車收入就占了261億元。

但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獲得的收入,幾乎沒有成本,賣出去就是賺到。

2021年9月,理想把手里積累的超過7萬個新能源積分全賣了,這些積分對應的是2020年生產的所有汽車,這筆交易給理想帶來了2億元的營收,而且基本都轉化成了利潤。

于是在三季度,理想的其他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整體的盈利水平大幅改善。

不過在四季度,理想沒有再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盈利主要靠的是規模效應、精細化管理。

理想光靠賣車就能賺錢。一個直接證據是,理想的汽車銷售毛利率一直在提升——從2020年一季度的8.4%,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18.7%,再到2021年四季度的22.3%。

制圖 / 深途

雖然距離特斯拉還有差距,但要考慮到理想的年銷量還不到10萬。未來隨著銷量規模擴大,這個指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是賣車這門生意得以成立的前提。

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上,理想足夠精打細算。

經營費用,是影響一家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的指標,這一塊也是最靈活,企業能發揮的空間最大的。2021年,理想在這方面總共花掉了67.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5%。

這已經相當節省了。與之對比,蔚來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就已經花掉了71.7億元,占對應收入的27%。小鵬在前三個季度也花掉了57.5億元,全年肯定超過理想了,而且,小鵬的經營費用占收入比例高達46%。

綜合下來就是,理想把錢都“省”下來了。“摳廠”名不虛傳。所以,理想成為新勢力中第一個盈利的玩家,也就不奇怪了。換言之,“摳廠”不“摳”,理想就不“理想”。

在業務上,理想卻越來越激進,整個2021年都在快速擴張。

2020年底的時候,理想有4181人,一年過去了,這個數字變成了11901人,翻了近兩倍。理想正式躋身員工過萬的公司陣營。

另外,理想的門店數量,從2020年底的52家,爆發式擴張至2021年底的206家,覆蓋全國102個城市。今年1月,一個月的時間里,理想又新開了3個城市,增加了14家門店。

一邊省錢,一邊擴張,理想的賬算得很清楚。

一時賺錢易,長期穩賺難

理想面臨的挑戰在于,未來能否在高速擴張的同時,還能保持高毛利、低費用率,同時技術研發還不掉隊。

首先是產品線擴張。

直到現在,理想都只有一款量產車型——增程式的理想ONE。一款產品打天下,跟多產品齊頭并進,對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能力、組織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其難度也不是一個量級的,當然最后體現在財務報表里,對利潤率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理想計劃在今年三季度交付一款新車型,但還是增程式。純電車型目前還在研發中,推出時間待定。隨著理想的產品線越來越復雜,對公司各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另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蔚小理中,理想的車是最晚上市的,對研發的布局也是最晚的。理想ONE的輔助駕駛性能并沒有成為核心賣點,主要依附于第三方供應商。而小鵬和蔚來從一開始就對輔助駕駛高度重視,小鵬早在2018年就開始軟件全棧自研,蔚來在2020年重啟研發,從硬件和軟件層面都在全棧自研。

理想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之后,才開始加大自研投入,并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王凱入職理想,出任CTO。這被視為理想自動駕駛研發加速的標志。

經過2021年的追趕,理想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2021年12月向用戶推送了OTA3.0車機軟件,2021款理想ONE實現了導航輔助駕駛(NOA)和視覺融合自動緊急制動(AEB)。

接下來理想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追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想愿意投入多少資源,而這或在短期內影響公司的盈利指標。

理想創始人李想已經表露過決心,他說,理想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重,要長期控制在10%以上。財報顯示,2021年的四個季度,這個比例一直都在10%以上,最高達到14%。2021年,理想的研發費用是32.9億元,相比2020年的11億元翻了兩倍。

不過,跟小鵬比起來,理想的自研還不夠激進。小鵬的研發費用一直處于高位,2021年的前三個季度,其占收入的比重都在20%左右,要高于理想。

CTO王凱在這個時候離職,多少會對理想的研發造成一定影響。這至少可以說明,理想從外部挖來技術大牛主導研發的方案,遇到了問題。

還有,線下門店的擴張也需要資金支持。

2021年,理想的線下門店從52家擴張到206家,銷售和營銷團隊從1563人急劇增加至6019人。這是目前理想公司內部人數最多的板塊,超過研發人員和生產人員的總和。2021年理想花費最多的也不是研發,而是銷售和管理。

對于理想而言,實現季度盈利意義重大。保持良好的財務比率很重要,但著眼于未來的擴張和布局也很重要。從“小而美”到“大而強”,可不只是多賣幾臺車那么簡單。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摳廠”理想,終于賺錢了?

“摳廠”要是不“摳”,理想就不“理想”。

圖片來源:官方微博

文|深途 黎明

編輯|魏佳

造車新勢力中最會省錢的理想,終于把利潤“摳”出來了。

2月25日,理想發布未經審計的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有幾個數據引起了深途的注意:理想四季度的經營利潤、凈利潤、Non-GAAP凈利潤,全部轉正,歷史上頭一回。

這意味著,理想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季度盈利,無論是從經營層面還是公司層面。這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第一家。

不過,從2021年全年來看,理想依然是虧損的,只有在Non-GAAP的口徑下才算盈利。

在業內,理想素有“摳廠”之稱。比起“花錢不眨眼”的蔚來、“不務正業”的小鵬,用最少的人、花最少的錢、賣最多的車,一直是理想的策略。

這個策略很務實,也帶來了正向的財務回報。但究竟有沒有必要,以及能維持多久,業內有不同的聲音。畢竟,理想直到現在只推出了一款車,而它的對手蔚來和小鵬,分別有六款和四款。

車型單一,意味著研發投入、運營管理、組織消耗的成本都要更低,這是理想率先盈利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最燒錢的自動駕駛研發上,蔚來和小鵬都比理想布局更早、更全面,花的錢也更多。業內的一個共識是,自動駕駛將是未來智能汽車競爭的焦點。

但跟這次財報同時公布的,還有理想CTO王凱離職的消息,此前他在理想負責自動駕駛、算力平臺等技術研發工作,是過去兩年理想從外部招來的最高級別高管。

理想,還沒有贏。

理想真的盈利了嗎?

2021年,理想一共交付了90491輛車。收入270億元,相比2020年接近翻倍。

一季度通常是汽車銷售的淡季,四季度是旺季。理想的業績也在2021年四季度達到頂峰,季度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06億元。

收入之外,最值得關注的是另一個指標——經營利潤。

理想在四季度實現了2410萬的經營利潤,首次扭虧。這意味著,在經營層面理想已經不怎么虧錢了。

在凈利潤層面,四季度理想有2.96億元的盈余,而前三個季度都是虧損。剔除股權激勵、匯兌損益、部分金融工具價值等變動后,四季度的Non-GAAP凈利潤是6.86億元。

理想自成立以來,在經營層面實現季度盈利,這是第一次;在公司層面實現季度盈利,這是第二次(上一次是2020年四季度)。

制圖 / 深途

所以整體上,四季度的業績,在理想的歷史上都是相當不錯的。

這其中有一個關鍵節點,理想ONE在5月——二三季度交替的時間點,進行了中期改款,6月進行批量交付。

這次改款,雖然有些老車主覺得被割了韭菜,但新車主覺得很香。2021款的理想ONE,相比老款最大的區別,是在硬件配置上進行了升級,使用了兩顆地平線“征程@3”自動駕駛專用芯片,毫米波雷達的數量則從1個增加到5個。讓這臺車能支持更高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價格上漲了1萬元。

改款對于銷量的促進是很明顯的。6月的銷量就直接跨過了7000輛,7月過8000輛,8月過9000輛。如果不是因為毫米波雷達短缺,9月理想的銷量應該是能過萬的。

制圖 / 深途

也正是從三季度開始,理想的收入和利潤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們在回過頭看年度數據。

首先,從經營層面來說,理想2021年還是虧損的,金額是10億元。這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的太多,加起來就占了9.4億元。

公司層面也是虧損的,全年虧損3.2億元,這個數字甚至比2020年還要高——2020年是1.5億元。這同樣是因為一季度和二季度虧損太多。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變換一下統計口徑,用Non-GAAP來看,理想2021年竟然是盈利的——凈利潤7.8億元,超過以往任何一個年度。

所以,在不同的統計口徑之下,理想的盈利情況是不同的。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理想現在還沒有實現全面盈利。

從哪“摳”出來的利潤?

無論如何,理想的經營和財務情況在好轉,至少透露了全面盈利的信號。讓人好奇的是,這些利潤是從哪“摳”出來的呢?

理想的業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造車賣車,順便賣賣新能源積分、充電樁、PLUS會員等增值服務。跟小鵬把輔助駕駛功能拿來收費不同,理想的這項功能是標配,免費的。賣車的收入在理想總營收中占到98%以上,其他收入在現階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2021年理想總收入270億元,賣車收入就占了261億元。

但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獲得的收入,幾乎沒有成本,賣出去就是賺到。

2021年9月,理想把手里積累的超過7萬個新能源積分全賣了,這些積分對應的是2020年生產的所有汽車,這筆交易給理想帶來了2億元的營收,而且基本都轉化成了利潤。

于是在三季度,理想的其他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整體的盈利水平大幅改善。

不過在四季度,理想沒有再賣新能源汽車積分,盈利主要靠的是規模效應、精細化管理。

理想光靠賣車就能賺錢。一個直接證據是,理想的汽車銷售毛利率一直在提升——從2020年一季度的8.4%,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的18.7%,再到2021年四季度的22.3%。

制圖 / 深途

雖然距離特斯拉還有差距,但要考慮到理想的年銷量還不到10萬。未來隨著銷量規模擴大,這個指標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是賣車這門生意得以成立的前提。

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上,理想足夠精打細算。

經營費用,是影響一家公司盈利能力最直接的指標,這一塊也是最靈活,企業能發揮的空間最大的。2021年,理想在這方面總共花掉了67.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為25%。

這已經相當節省了。與之對比,蔚來在2021年前三個季度,就已經花掉了71.7億元,占對應收入的27%。小鵬在前三個季度也花掉了57.5億元,全年肯定超過理想了,而且,小鵬的經營費用占收入比例高達46%。

綜合下來就是,理想把錢都“省”下來了。“摳廠”名不虛傳。所以,理想成為新勢力中第一個盈利的玩家,也就不奇怪了。換言之,“摳廠”不“摳”,理想就不“理想”。

在業務上,理想卻越來越激進,整個2021年都在快速擴張。

2020年底的時候,理想有4181人,一年過去了,這個數字變成了11901人,翻了近兩倍。理想正式躋身員工過萬的公司陣營。

另外,理想的門店數量,從2020年底的52家,爆發式擴張至2021年底的206家,覆蓋全國102個城市。今年1月,一個月的時間里,理想又新開了3個城市,增加了14家門店。

一邊省錢,一邊擴張,理想的賬算得很清楚。

一時賺錢易,長期穩賺難

理想面臨的挑戰在于,未來能否在高速擴張的同時,還能保持高毛利、低費用率,同時技術研發還不掉隊。

首先是產品線擴張。

直到現在,理想都只有一款量產車型——增程式的理想ONE。一款產品打天下,跟多產品齊頭并進,對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能力、組織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其難度也不是一個量級的,當然最后體現在財務報表里,對利潤率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理想計劃在今年三季度交付一款新車型,但還是增程式。純電車型目前還在研發中,推出時間待定。隨著理想的產品線越來越復雜,對公司各方面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另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

蔚小理中,理想的車是最晚上市的,對研發的布局也是最晚的。理想ONE的輔助駕駛性能并沒有成為核心賣點,主要依附于第三方供應商。而小鵬和蔚來從一開始就對輔助駕駛高度重視,小鵬早在2018年就開始軟件全棧自研,蔚來在2020年重啟研發,從硬件和軟件層面都在全棧自研。

理想直到2020年下半年IPO之后,才開始加大自研投入,并大量招人。2020年9月,前偉世通全球首席架構師王凱入職理想,出任CTO。這被視為理想自動駕駛研發加速的標志。

經過2021年的追趕,理想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在2021年12月向用戶推送了OTA3.0車機軟件,2021款理想ONE實現了導航輔助駕駛(NOA)和視覺融合自動緊急制動(AEB)。

接下來理想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追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想愿意投入多少資源,而這或在短期內影響公司的盈利指標。

理想創始人李想已經表露過決心,他說,理想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重,要長期控制在10%以上。財報顯示,2021年的四個季度,這個比例一直都在10%以上,最高達到14%。2021年,理想的研發費用是32.9億元,相比2020年的11億元翻了兩倍。

不過,跟小鵬比起來,理想的自研還不夠激進。小鵬的研發費用一直處于高位,2021年的前三個季度,其占收入的比重都在20%左右,要高于理想。

CTO王凱在這個時候離職,多少會對理想的研發造成一定影響。這至少可以說明,理想從外部挖來技術大牛主導研發的方案,遇到了問題。

還有,線下門店的擴張也需要資金支持。

2021年,理想的線下門店從52家擴張到206家,銷售和營銷團隊從1563人急劇增加至6019人。這是目前理想公司內部人數最多的板塊,超過研發人員和生產人員的總和。2021年理想花費最多的也不是研發,而是銷售和管理。

對于理想而言,實現季度盈利意義重大。保持良好的財務比率很重要,但著眼于未來的擴張和布局也很重要。從“小而美”到“大而強”,可不只是多賣幾臺車那么簡單。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界市| 肥城市| 河间市| 佛冈县| 志丹县| 平乐县| 普陀区| 五河县| 胶南市| 武穴市| 仁化县| 黄冈市| 镇江市| 衢州市| 太仓市| 南漳县| 高安市| 富阳市| 乌兰浩特市| 玉田县| 原平市| 台中县| 定边县| 阳江市| 连城县| 房山区| 宝鸡市| 高唐县| 梨树县| 台北县| 巴中市| 肥西县| 黔南| 万州区| 南阳市| 翁牛特旗| 水富县| 云和县| 绵竹市| 黄浦区|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