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迪
參與多個重大企業并購重組的中國信達(01359.HK)于2月24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完成了120億元的無固定期限的資本證券,用以補充其他一級資本。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2月,中國銀保監會審核批復,同意中國信達發行不超過220億元(含)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按照有關規定計劃補充中國信達其他一級資本。
2021年8月16日,中國信達發行了100億元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截至目前,220億規模已發行完畢。
銀保監會還表示,該債券發行后一個月內,中國信達應就其資本充足率變化向應保監會提交正式書面報告。
據中國信達公告稱,此次發行的中國信達2022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為人民幣120億元,起息日為2022年2月24日,前5年票面利率為4.33%,每5年調整一次,在第5年及之后的每個付息日附發行人有條件贖回權。
有會計專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對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監管者通過監管金融機構的資本充足情況確保其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風險。資本充足率的計算基礎是監管資本,而其他一級資本則是監管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為符合條件的優先股、永續債等。
據中國信達相關公告,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信達資本凈額合計1112.40億元,風險加權資產6947.33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6.01%,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67%。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信達成立于1999年4月,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首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010年6月,中國信達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1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目前,中國信達設有33家分公司,旗下擁有從事不良資產經營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平臺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信達證券、金谷信托、信達金融租賃、信達香港、信達投資、中潤發展等。
業務方面,中國信達立足不良資產經營主業,圍繞問題資產投資和問題機構救助,著力化解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不良資產風險。
2021年中國恒大(03333.HK)資金風險爆發,2021年12月6日,中國恒大設立風險化解委員會,中國信達副總裁趙立民位列該委員會,2022年1月24日,信達香港董事長梁森林入職中國恒大董事。
此外,在中國最大校企方正集團的重整中,方正證券二股東政泉控股通過抵債方式將其所持方正證券8.62%股份轉讓給中國信達,中國信達于2021年9月成為方正證券第二大股東。
中國華融巨虧后的引戰增資計劃中,中國信達作為戰略投資人,于2021年12月底,以40億元認購中國華融39.2億股,占中國華融總股本4.89%。
作為不良資產處置領域內的老大哥,中國信達資產實力雄厚,經營狀況良好。截至2020年末,中國信達總資產15180.84億元,歸屬于股東的權益1721.09億元,持續經營活動收入總額人民幣1001.34億元,全年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凈利潤人民幣132.48億元。
此外,中國信達保持較強的資產流動性,截至2021年6月30日,其現金及存放中央銀行款項134.93億元,存放金融機構款項 1082.32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4539.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