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酒界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以及健康、時尚、個性的消費理念出現,低度酒正在掀起酒飲市場的新風口。
越來越多口味多元、顏值在線、宣傳吸睛的低度酒受到市場青睞,新品爆款層出不窮。
百威加碼低度酒市場
近期,百威中國宣布正式推出兩大低度酒飲品牌:浮起起泡茶酒和貝啵muaaa葡萄氣泡酒,其中, 浮起起泡茶酒主打“微醺果茶,氣泡小酒”,推出了白桃烏龍、茉莉綠茶、凍檸茶三種口味,酒精度數為3.5%Vol;
貝啵muaaa葡萄氣泡酒含30%進口葡萄酒,是一款0糖0脂的氣泡酒,有紅葡萄、白葡萄以及粉紅葡萄三種口味,酒精度數為4%Vol。
隨著百威的加碼又將低度酒推上了高潮,低度酒賽道為何如此吸引企業成當下比較熱議的話題。
在中國酒水市場中,雖然高濃度傳統白酒一直占據酒業市場主要位置,但隨著新一代年輕人的飲酒習慣,酒水市場也在悄然發展改變,使得低度酒市場正在打開。
那么低度酒的生意究竟有多好,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天貓、淘寶銷售渠道上,銷售額增速在100%及以上的酒類品牌有2449家,其中低度酒品牌多達1415家,占到57.8%。
其次,中國低度酒往年增長數量,從2019年到2020年,增長了15%。而同期,日本市場增長了30%,美國市場增長了100%。前者的低度酒市場興盛于2009年,后者則始于2013年。
由此可見,中國低度酒市場還未飽和,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消費市場突破千億不成問題。
“酒+”組合興起
從國內的酒類創新來看,隨著推出產品的不斷豐富,酒與飲料的界限越發模糊,使得低度數酒水受眾面更加廣泛,酒水的魅力能夠普及到更加廣泛的人群中。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酒+飲料”、“酒+奶茶”、“酒+甜點”、“酒+咖啡”等創新組合相繼出現。
在“酒+”組合興起下新銳品牌、傳統巨頭以及國外品牌都各施解數,搶占低度酒市場。
國內有可口可樂中國推出“檸檬道”酒飲以及含酒精飲料托帕客硬蘇打氣泡酒;江小白宣布推出果立方聯名奶茶,定位微醺口感;香飄飄宣布與瀘州老窖聯合推出低酒精沖泡奶茶“桃醉雙拼”;元氣森林旗下的滿分氣泡果汁還與口子窖攜手推出了一款迷你雞尾酒。
國外則有意大利冰淇淋品牌G7于2019年推出一款新穎的酒味冰淇淋,主打產品不含脂肪、色素和香精;日本清酒果凍專賣店PURU-SHU將清酒果凍作為其主打產品等。
不過,新品類雖然受年輕人歡迎,但是產品口感、飲用禁忌等問題仍待進一步完善。
目前,國家已有法律明令禁止商家向未成年人銷售酒品,但這種飲品性質界定存疑,未成年人能否消費,需打上一個問號。
代加工模式盛行
據京東超市發布的《2021食品行業消費趨勢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低度酒在社交媒體中的討論聲量翻了3倍,消費者關注酒水產品的口味和利口感更甚以往。
但當前低度酒行業中的絕大多數品牌都采取ODM或OEM的生產模式,如醉鵝娘剛獲得灃途資本獨家投資的千萬級A輪融資,將用于線下渠道拓展,還沒有建立供應鏈方面的打算。
貝瑞甜心代生產廠家是杭州金谷酒業,馬力燉燉代生產廠家是山東查理斯堡酒業,空卡代生產廠家是佛山隱雪食品,JOJO代生產廠家則是安徽卡登堡酒業。
新品牌的代工廠可謂五花八門。雖然這種代加工模式非常靈活,輕研發、易復刻,但導致了低度酒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眾品牌也難以掌握品控,甚至出現假貨泛濫,行業惡性競爭等局面。
對于低度酒類而言,當口味大同小異,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足的情況下,很多低度酒品牌根本無法在消費者中形成記憶并被識別,如果在同質化泥潭中不能自拔的低度酒,被消費者丟棄只是時間問題。
在行業缺乏壁壘的情況下,如何產品差異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將是新品牌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未來消費場景會如何衍化
隨著95后、00后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 ,使得“微醺”不斷出現社交網絡上,成為年輕人酒類消費的關鍵詞,在微博上“適合女生喝的酒”話題閱讀量更是高達1.5億;在小紅書上搜索“女生酒”,可以看到12萬+篇相關筆記。
如江小白旗下品牌梅見,通過李佳琪網絡直播帶貨,在直播帶貨這一塊就輕松拿下數十萬瓶的銷量。
李子柒也曾以一壇自釀青梅酒帶動無數網友釀酒,一時間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曬出的高顏值自釀果酒比比皆是。
銳澳將營銷目標定位鎖定年輕人,貼合自飲或朋友聚會場景,在多個當時高熱度綜藝、電視劇中投放,成為一時的“網紅酒”。
在網紅經濟下,雖然兩微一抖小紅書和直播的催化,讓許多新興品牌從線上被認知,但后期鋪貨起量還是離不開線下場景,未來線上線下兩手抓才可能走得更遠。
打造創新的產品、更合適的場景、更年輕化的情感共鳴,低度酒未來消費場景會如何衍化也是當下企業所要考量重點。
認知&淺評:近幾年低度酒這一賽道被看好,雖然企業們都發現低度酒是個風口,但是目前還沒有人真正占領風口,這給很多新品牌的加入和爆發創造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