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Eco新勢
大城市的深夜食堂里,你一定也想念過那一碗誘人的麻辣燙吧。在各大外賣軟件上,麻辣燙在許多城市的夜宵檔外賣搜索關鍵詞常年排名第一。
這兩年街頭巷尾的小吃都開始被資本追逐,現在,連最樸素的麻辣燙也要登陸資本市場了。
2022年春節前夕,上海楊國福企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國福麻辣燙”)向證監會遞交申請;2月8日,證監會已公告受理通知;2月22日,楊國福麻辣燙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麻辣燙第一股”有望誕生。
愛吃麻辣燙的人可能會覺得楊國福雖然老牌,卻空有存在感,日常光顧更多的卻是那些胡同里不知名的麻辣燙“蒼蠅小店”。很多人上次還看到楊國福麻辣燙還是其因為食品安全問題上了熱搜。
從奶茶到火鍋餐飲賽道這兩年在資本市場火了一次又一次。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楊國福還是其近親競爭對手張亮麻辣燙都從未融過資。一碗小小的麻辣燙能否撐起一家上市公司?
-01-為什么是楊國福?
20多年前,楊國福夫婦還是哈爾濱街頭一對靠擺攤為生的小商販,兩人偶然發現了一種叫“麻辣燙”的街邊小吃,操作方便,味道誘人,2000年,楊國福夫婦做起了麻辣燙。麻辣燙本是川味美食,特點是辣,以楊國福為代表的東北麻辣燙經過改良后自成一派,他們在底料中加入骨頭熬制的高湯,并在蘸料中逐漸改良增加麻醬,創新了“可以喝湯的麻辣燙”。
2003年,楊國福在哈爾濱開了第一家麻辣燙品牌直營店—-楊記麻辣燙,很快生意火爆,看到商機的楊老板萌生了開加盟店的想法。2007年楊記麻辣燙改名楊國福麻辣燙,“楊國福”商標注冊成功,正式開啟了快速擴張的道路。在一系列加盟和地域擴張后,楊國福品牌走出了東三省。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餐廳總數為5578家,包括于中國境內的4家自營餐廳、5554家加盟餐廳和20家海外加盟餐廳。
根據官網信息,目前楊國福麻辣燙在上海設立了全球中心,負責國際事務,餐飲旗艦體驗,國際商學院培訓三大業務,系統指導和培訓想要加盟楊國福品牌的加盟商。
楊國福本人曾透露, 2019年楊國福麻辣燙營收達13億元,其中加盟費只占20%左右,其余多數營收主要來自向加盟商銷售調味料、食材、廚房設備、餐廳家具等等。
根據招股書,2019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前9個月,楊國福麻辣燙分別實現期內收入11.8億元、11.1億元、7.2億元、11.6億元,利潤1.81億元、1.69億元、2.02億元。公司主要通過餐廳運營業務分部獲得收入,其中加盟餐廳業務線為主要收入來源。加盟餐廳業務線的收入主要來自收取的加盟費和系統維護費以及向加盟商銷售貨品。自2021年以來,公司開始運營零售業務分部。
楊國福招商加盟官方微信號顯示,目前其最新的加盟費用情況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加盟費用為27900元/年,其他地級市及直轄市為23900元/年,鄉鎮縣級市為19900元/年;另外還要收取1萬-3萬元不等的品牌保證金。
同時根據其官網信息,楊國福麻辣燙加盟模式為單店模式,需要客戶全資運營,公司不參與分成。整體加盟總投資額在15-20萬元之間,其中主要費用包括加盟費、設備、門店裝修、門店房租、人員工資等,不同城市開店的主要差別在于門店設備采購。
曾有加盟商提供給《財經天下》周刊了一份加盟楊國福麻辣燙的賬單明細。其中包括給公司的裝修款9萬元、兩臺展示柜1.8萬元、五頭爐7500元,收款稱套裝6000元、冷凍工作臺4000元等等。共計40萬元的開店投入中,加盟費和押金不到3萬元,剩下的全是各種設備和物料費用。
如此看來,楊國福麻辣燙走上了一條“輕資本”運營的“靠品牌收租”之路,他們不需要提供門店、承擔租金,餐飲行業最大的一塊房租成本直接由加盟商獨立承擔,且除了品牌加盟費,楊國福還打入了麻辣燙上游供應鏈市場,可以賺取更高利潤率的培訓收入、設備收入。
無論加盟商經營情況如何,楊國福麻辣燙作為品牌方,每年都有一筆不大不小的固定加盟費可以“收租子”,且一有人加盟就可以賺設備和培訓的錢。也難怪,楊國福麻辣燙此前并沒有任何融資的公開信息,楊國福本人也公開表示過“不差錢”。
這樣一本萬利的生意經,為何還要上市融資呢?
從披露的財務數據看,楊國福麻辣燙過去三年多收入增速平緩,增長空間遇到瓶頸。
2021年年初,楊國福官方旗艦店在天貓上線,主打產品包括自熱火鍋和火鍋底料。楊國福麻辣燙推出火鍋底料和自熱產品,開始嘗試拓寬自己的營收結構。
根據招股書,楊國福麻辣燙此次IPO募集資金將用于:升級生產設施,加強研發能力,國內外市場的餐廳網絡拓展計劃,全面升級的信息技術系統,加強品牌認知度及發展零售業務,加強供應鏈能力等。
沒有意外,除了鞏固傳統業務,信息化、海外拓展都是楊國福麻辣燙下一步的融資發展重點,但并無驚喜。
見識過數字化的喜茶之后,麻辣燙也要信息化了。
-02-麻辣燙江湖
《中國餐飲報告》顯示,小吃快餐訂單量增幅高達176%,其中麻辣燙作為認知度最高、最接地氣的品類,始終是大眾搜索與食客青睞的熱點,穩定雄踞餐飲品類第一的位置。
麻辣燙起源于四川,與火鍋、冒菜、串串同屬一大家子,通俗說,麻辣燙就是串串、冒菜的前身,串串與火鍋則是孿生兄弟。雖說源起四川,但的確是楊國福等東北人把麻辣燙開遍全國。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麻辣燙相關企業16.1萬家 ,東三省就占27%,其中吉林和黑龍江分別以1.9萬家和1.5萬家排名全國前兩位。
從全國范圍來看,東北地區誕生了最多的麻辣燙品牌,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一直以來,和楊國福有親戚關系的張亮麻辣燙就是楊國福麻辣燙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
有著“麻辣燙之鄉”之稱的哈爾濱賓縣,就有超330家麻辣燙相關企業。這里同樣也是麻辣燙兩巨頭楊國福麻辣燙與張亮麻辣燙的發源地。
官網顯示,黑龍江省張亮餐飲有限公司創立于2008年,張亮麻辣燙遍布全球1000多座城市,擁有直營店100余家,連鎖店面數量超過5800家,是“一家集直營、加盟、研發培訓于一體的全球餐飲連鎖企業。”根據紅餐網的數據,自2014年起,張亮麻辣燙便以每年新增1000家門店的速度在全國擴張,而且這些年加盟店存活率也始終保持在90%以上。
由此可見,這兩家麻辣燙親戚品牌的經營模式十分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張亮麻辣燙擁有更多的直營店鋪,楊國福則打通了上游供應鏈。
除此以外,上海的麻辣燙品牌也不少。根據餐眼小程序和漆點餐研社整理的數據,除了楊國福和張亮兩家老牌麻辣燙連鎖門店數量居前,2017年成立的覓姐麻辣燙在3年時間躋身麻辣燙品類規模第三,其余超過400家連鎖店數量的麻辣燙品牌還有7家。同樣成立于上海的小蠻椒麻辣燙已經收獲過3輪融資,被譽為“麻辣燙線上O2O品牌第一”。
麻辣燙市場雖大,卻無強,楊國福麻辣燙想要穩坐“麻辣燙一哥”寶座,率先上市或是一條重要的競爭之路。
除了連鎖的麻辣燙品牌,麻辣燙行業入局門檻低、易復制,還吸引了眾多小微商家的加入。
來自網絡的一個麻辣燙創業指南顯示,在一個二三線城市,以月租4000元計算,30平米以下的麻辣燙小店的月開店成本在25000元左右。
麻辣燙小店的利潤有多高?吃過麻辣燙的人都知道,一串蔬菜的價格在1-2元不等,但其成本可能僅幾毛。不完全統計,一家麻辣燙小店的毛利率也能高達45%-75%。
作為街頭小吃,相比于連鎖品牌,做出一碗好吃的麻辣燙對小商家而言不是難事反而更容易,只要在調料上用心、衛生上心,好吃就會有回頭客,再大的連鎖品牌也難以一統麻辣燙的江湖。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不進則退,想要保住先發優勢地位,上市的確是楊國福麻辣燙的出路之一。
不過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餐飲行業的一個通病,當年著名餐飲品牌俏江南也曾因食品安全行業問題上市碰壁。在加盟模式中,麻辣燙首當其沖的食品安全問題依然也困擾著楊國福,去年有視頻博主暗訪楊國福麻辣燙爆料其食品安全問題。
-03-資本是否喜歡這碗加盟麻辣燙?
最近兩年,餐飲賽道大火也是楊國福麻辣燙上市的重要背景。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餐飲行業投融資規模在2014年至2018年總體呈逐年上升趨勢;2019年,受資本市場流動性緊縮的影響,餐飲投資的勢頭有所減弱;2020年餐飲行業受到疫情的較大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融資進程。但后疫情時代資本的熱情高漲。截至2021年8月,中國餐飲行業共發生86起投融資事件,投融資總金額439.1億元,是2020全年的2倍多。
其中,火鍋和茶飲是當下最受資本關注的細分賽道。川式火鍋海底撈和臺式火鍋呷哺呷哺上市后,最近粵式火鍋撈王和海鮮火鍋連鎖七欣天也即將登陸港股,爭奪“火鍋第三股”,主打毛肚火鍋的巴奴火鍋、主打腰片的周師兄均已獲得融資。
而在茶飲賽道,喜茶在多輪融資后創出600億天價估值,奈雪的茶更是已經登陸港股,蜜雪冰城在獲得高瓴和美團龍珠領投后已經開始了上市輔導。雖然近期喜茶深陷裁員風波,奈雪的茶上市破發并虧損上億,頭部茶飲巨頭正面臨各種挑戰,但是仍然擋不住資本的熱愛,近期書亦燒仙草悄然獲得6億元融資。
不難發現,茶飲和火鍋受資本青睞有其鮮明的原因。
火鍋屬于大餐飲,作為易標準化,高自由度,顧客粘性強,具有社交功能的飲食,解決了餐飲行業標準化的痛點,也成功俘獲了消費者們的味蕾,資本紛紛進入火鍋市場也正是看到了火鍋背后的千億元級別市場。
新茶飲品牌則以“態度”迎合年輕的消費群體,高毛利、高坪效、高復購率等特點,吸引著資本紛紛入駐。
相對比而言,麻辣燙行業顯然沒有那么誘人。
首先,麻辣燙廣受大眾喜愛,復購率高,這一點雖與茶飲類似,但不同的是,其很難形成品牌溢價。再大牌的麻辣燙諸如楊國福,也難以賣出一杯喜茶的價格。其次,麻辣燙行業雖然同樣容易標準化,但其進入門檻壁壘低,品牌辨識度低,同樣價格,衛生好吃是麻辣燙最大的競爭點,這讓許多街邊小店和麻辣燙連鎖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平民化的本質和小店經濟的特點下,目前麻辣燙市場上并沒有跑出高溢價的麻辣燙品牌。
楊國福說:“我們對標星巴克,不僅要線上線下多元發展,更希望消費者吃到麻辣燙也能有榮耀的感覺。”能否成為星巴克對于楊國福而言,似乎差的不僅僅是上市這道坎。
楊國福還曾公開表示,未來五年的目標是擁有1萬家加盟店,集團營收破百億元。
2020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下,餐飲行業整體處在低迷的大環境,已經上市的海底撈、呷哺呷哺凈利潤均出現明顯下滑。麻辣燙行業外賣率高,堂食率低的特點或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但其門店擴張的速度仍受到疫情影響。
資本市場喜歡數字,楊國福敏銳的抓住了這一點。但資本市場更喜歡想象空間。
從1-6000家,楊國福用了十多年,從6000家到1萬家,加上資本的翅膀,又將用多少年呢?更何況,在資本眼中,加盟費收入就是一道簡單的乘法題。即使打通了上游供應鏈,在分析師眼中,設備制造也屬于傳統到不能再傳統的行業,并沒有太多的估值空間。
數字化、國際化或許這些字眼都將出現在楊國福麻辣燙身上......上市早已不是企業實現“造富運動”的代名詞,楊國福麻辣燙即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其后續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還需要講出更多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