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孟會緣
編輯|溫之周
剛剛落幕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帶來了“冰墩墩”、“雪容融”、“谷愛凌”、“蘇翊鳴”等多個流量熱點,他們的走紅或許是恰逢其時,但隨流量背后的經濟效益確實讓很多人看到了個體IP的潛力。
瞄準那些想要流量變現的人群,喊著“這是一個為人買單的時代”口號的零基礎個人IP變現訓練營,最近開始強勢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講人設”、“立信任”、“選好貨”......只要建立起個人IP就能肆意收割粉絲?
但網紅之路終究無法復制,培訓班又憑什么保證交了5980元過后就能成就個人IP呢?
一個短視頻兩天凈賺986元,但這只是偶然
“我做的視頻竟然被人搬了!”從零開始做短視頻的劉玥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不僅做出了一個播放量超百萬的爆款視頻,還成為了很多同行眼中的模仿對象,“其實我也是學著其他賬號做的,這段時間也在看大家總結出來的成功方法,像是找外國人的照片做前后對比,或者做原創劇情的廣告植入,發的時候也想著先試一試,真沒想到就這么火了。”
這段時間,寶媽劉玥將帶娃之外的全部瑣碎時間都奉獻給了短視頻。她發現,如果不直播也不露臉,讓零基礎賬號變現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短視頻平臺上的任務中心,不過人人都可接單也就意味著從業門檻低,想要讓植入了廣告的短視頻獲得更高點擊量,必然需要一定的技巧,“我還特意上過短視頻運營的免費直播課,就想看這些高贊視頻的內容是什么,他們又是怎么做推廣的。”
“我覺得能讓更多人點擊的視頻,一定是和大家擁有一定共性的東西。”抱著這樣的想法,最開始挑選廣告任務時,劉玥都是沖著她覺得能讓人感興趣的下手,比如前世今生的對比、年老年少的差別等。當然,在制作這樣的視頻時,多少還要帶上一點簡單的劇情文案增加可看性,比如“據說每隔100年就會出現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又或者“國外一位老爺爺曬出棄子的照片,從80歲還原到18歲,淚流滿面說我永遠養你”。
但這些短視頻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所有視頻的流量加起來總共也只賺了幾塊錢,比起劉玥一個多小時出一條的工時,可以說投入和收益的對比強烈。而在觀摩了多個成功變現案例過后,劉玥把目光瞄準了“減肥”類廣告商單。
只要在發布的短視頻里植入“AI看你減肥后是什么樣子?”“測一測你減肥后是什么樣子”等小程序,一旦有人嘗試像視頻里那樣上傳照片做前后對比,想看答案就得先看廣告視頻,這也是做這一類短視頻變現的底層邏輯。
從劉玥分享給鋅刻度的后臺截圖可以看到,她的爆火作品——一個帶著“減肥后的樣子”tag的視頻,在2月10日發布過后,僅兩天時間就收獲了1271318次播放,連帶著該視頻捎帶的小程序廣告點擊量也達到了3253次,直接為她帶來986.16元的預期收益。
收益詳情
這距離劉玥開始做短視頻甚至還不足2個月。在這條視頻火了之后,劉玥沿襲這個套路,迅速炮制并發布了幾條同類型視頻,核心元素依然帶有“外國人”、“減肥”、“前后對比”等,但彼時的好運不再,后續作品的點擊量遠不及前者,“看來要火起來還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像我們這種簡單的內容創作,太容易被跟風了,也太容易看膩了,根本沒辦法復制爆火”。
對于這樣的觀點,鋅刻度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了不少贊同的聲音,“月入十塊錢比較正常”、“不是什么大V一個任務就幾分錢”,還有人直接表示,“獎勵都是廠商給的,廠商要的是什么?流量、播放、創意,幾個要素你一個都不占,一個視頻有幾毛錢就不錯了”。
不僅是“爆款難得”,近年來其實還有更多案例在支撐“爆款通常難以復制”的觀點。在短視頻大行其道之后,靠一口“郭言郭語”走紅的郭老師、在地下車庫跳舞的溫婉、拿著西瓜扇子表演的西瓜妹......大家印象中那些一朝爆火的作品和網紅還有很多,而現實情況也證實了,他們的走紅并不持久。
5980元加入IP訓練營,就能走上網紅之路?
流量風口難以把握,打造爆款更像是一個玄學問題。但就在心思活絡的素人正籌謀著如何通過流量變現之際,喊著“這是一個為人買單的時代”口號的零基礎個人IP變現訓練營,開始強勢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未來是一個超級個體戶的時代,是一個要做、必做、不得不做個人IP的時代。”
“不專業沒關系!講人設、立信任、選好貨。”
“這是對普通人最好的時代,聽話照做就能抓住機會!”
“任何人,只需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也就是無論你創造出什么作品,他都愿意付費購買的粉絲,便能糊口。”
如果忽略這些頗具誘惑力的宣傳語,據該訓練營的所講,他們針對個人IP的打造,已經找到了一個萬能公式,即定位+平臺+內容+私域變現,“我們最重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可以幫別人解決什么樣的問題,進而通過一些公域(抖音、小紅書、知乎)等平臺,發布一些對用戶有價值、有份量的信息(普通人容易復制的心法),最后引導到私域(個人微信)實現變現,形成一個閉環”。
不似劉玥那樣內容全憑自己摸索、流量變現都靠運氣,如果用個人IP訓練營的操作模式舉例,一個主業是做活動運營的學員,完全可以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內容,包括遇到的問題以及處理方法等,在吸引粉絲關注的同時,通過回復留言加強粉絲粘性,等到培養起一定的粉絲群過后再開班授課,“就教別人怎么做活動,剛開始可以收費便宜一點,比如一個人收99元,后面做熟了就可以慢慢往上提價了”。
另一個例子是東北三線城市的一位眼鏡店店主,他的個人IP打造之路與前者基本一致,先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比如開直播向粉絲普及眼鏡行業相關知識、講解配鏡時遇到的問題等,再通過直播賣貨的方式實現變現,“以前他可能只能把貨賣到實體店鋪的輻射范圍之內,但現在他面向的卻是全國的消費市場”。
這兩個案例,也充分展現了該訓練營培養學員的思維方式,“普通人如何做自己的IP呢?我建議大家先思考你自己想通過什么方式變現?比如:全職媽媽用繪本變現,情感博主輸出干貨文章,美食家等......”
但試聽了幾節訓練營的公開課過后,鋅刻度發現僅靠從講師這里了解到的實時行情以及成功案例,并不足以讓有意向的學員就此實現個人IP變現。當然,按照培訓班的說法,想要獲得“人人都能打造個人IP”的效果,其實得花5980元購買一個名為“個人IP點金術”的課程。
課程相關情況
培訓班在課程信息中標明了“帶你從0到1打造個人IP,加速收獲個人影響力”以及“放大你的價值,讓人生不再艱難”。具體來看,課程內容包括30節正式課、56天線上訓練營以及8周專屬教練全程跟學;課程亮點則為“底層邏輯:帶你重新理解個人IP,掌握打造個人IP的核心秘籍”、“實用方法:1個萬能公式,找到個人優勢與特質,開啟IP第一步”、“案例拆解:真實操盤案例拆解,小白也能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看起來頗為專業的課程內容之外,講師的頭銜也寫得極為硬核——“網紅締造者”,這甚至直接說明了課程的本質,就是想要批量制造網紅。這幾年里,個人IP變現確實成就了不少緊跟在短視頻風口上的人,但網紅的打造真有這么簡單嗎?
網紅孵化基地玩不轉的事,培訓班接棒能行?
在網絡上隨手一搜,一夕爆紅而后迅速隕落的網紅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其中,西瓜妹可能是離普通人的生活最近的一個網紅。在火起來之前,她和大多數人一樣,只是用短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而當她無意間用《花橋流水》當背景音樂模仿了一段女子嬌羞的神情過后,該作品迅速席卷整個短視頻平臺,引得眾人大贊其將“嬌羞”表現得十分真實,還紛紛與她合拍。
在這個爆款視頻的帶動下,西瓜妹的粉絲數量開始爆發式增長,一夕之間就成為了擁有百萬粉絲的短視頻博主。但隨后多個視頻的點贊量和播放量卻沒能實現超越,甚至此后相關數據還連連跳水,西瓜妹漸漸泯然眾人矣。
西瓜妹前后流量對比
實際上,這非常符合基礎的網紅生命周期模板的特征:在啟動階段,上傳的視頻播放量和點贊量都比較少,粉絲增長也不會很多;在爆發階段,出現一個爆款視頻,粉絲數量開始爆發式增長,視頻的播放量和點贊量都會增長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冷靜階段,粉絲數量、視頻播放量和點贊量會進入一段時間的穩定上漲或者穩定下降的時期;在平穩階段,粉絲數量在一個區間內上下波動,偶爾有一兩個小爆款還能再新增一些粉絲。
西瓜妹的爆紅在于,她的短視頻作品為大家提供了情緒價值。彼時用戶的關注是因為對她之后的作品有了同樣的價值預期,如果后續能夠得到滿足甚至超出預期,用戶就會持續關注,進而從普通粉絲變成鐵粉,與之相反則會取關。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西瓜妹后來不紅了,因為她的爆火是個偶然,此時提供的情緒價值無法復制,后續作品滿足不了用戶的期待。
劉玥的遭遇也證明,哪怕迅速復制爆款內容,也沒辦法帶來更多的曝光率和關注度,畢竟這種單調重復的簡單內容,并沒有給用戶帶來預期、甚至超預期的體驗,必然會失去繼續關注的動力。
從這個角度講,在普通人專業素質方面下功夫的個人IP變現訓練營,是有一定成功基礎的,因為工作技能的分享,可以為其他人帶來賦能價值,即某一方面的能力提升。最直白的例子就是那些分享美食做法的賬號,用戶只要關注了就可以從中學到多種美食的制作方法。
但既然是針對普通人做的IP培訓,僅僅做一下日常工作、生活分享就能成為網紅?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其實可以先看一下“網紅”這個概念剛剛興起的那段時間,與個人IP訓練營類似的存在——網紅孵化基地。彼時正值網絡直播行業興起不久,“網紅”經濟讓市場十分看好,網紅孵化基地也因運而生,他們的培訓課程一般包括內容文案設計、個人形象打造等技能,與訓練營提供的課程內容相比,實際只差適應短視頻時代發展的視頻剪輯技術,以及了解當下主流社交平臺的內容需求。
事實證明,很多網紅的爆火是偶然的,并不具備可復制性,這一點從網紅孵化基地逐漸沒落也可以看出來。更值得關注的一點,互聯網“造星”速度正變得越來越快,網紅間的更新也在加速迭代。
依然是以美食賬號為例,在相關作品中也有很多分類,比如一板一眼將配方告訴用戶,并直接展示整個做菜流程;用情景劇的形式展現點菜、做菜、食用等環節;以美食為主的嘮家常氏日常生活展示;甚至還有流行歌改詞配樂式做菜......僅一個人人都能上手的美食分類就內卷到如此地步,普通人殺入其中將面臨怎樣的“修羅場”?
即使是從主業做起,非從業于極小眾領域和有特殊生活經歷的普通人,真的能夠做出差異感嗎?鋅刻度以“寶媽”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跳出來的結果既有展現日常生活,也有各種帶娃方式,除開一些需要特殊對待的孩子,其他看起來大同小異。
固然同樣的題材,基于每個人的拍攝風格,都會為用戶帶來不一樣的感覺,但拍攝手法、內容創意、臺詞設計等多個環節都需要不斷創新,為用戶帶來持續的新鮮感。這就意味著,想要打造自己的IP賬號,不僅要與同行對比,僅己方賬號來說,如果每次都是同樣的說法,效果必然會越來越差,甚至引起部分粉絲的反感。
網紅無法復制,個人IP之路遠沒有培訓班說得這么好走。不然早就下場的網紅孵化基地都能批量制造網紅了,還有后來者什么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