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無功效不護膚”已成為化妝品行業共識,化妝品的功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料的功效。而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行業迎接功效春天之際,化妝品的“糧草”準備好了嗎?目前又是哪些功效原料最火熱?
保濕、美白、修護功效原料火熱
在業內看來,所謂化妝品功效原料即指,能夠為皮膚提供功效的原料,且大多是具有活性成分的原料。還有部分人表示,隨著化妝品26種功效的界定,化妝品原料的功效也應隨之界定為相對應的功效原料。
事實上,一直以來,功效原料都是原料市場的“熱門選手”,不過,隨著近年來功效化妝品的不斷火熱,以及新法規對于化妝品功效評價的要求,國內外原料商對于功效原料的布局更勝從前。
德之馨大中華區銷售及市場總監勞樹權即向青眼表示,功效活性成分一直是德之馨的核心業務單元,“目前我們已經做好了應對法規要求的所有功效原料的方案準備。”他稱,“德之馨報送的原料涵蓋了目前大多數皮膚及頭發護理所涉及的功效原料,其中,針對敏感肌、美白、延緩衰老,以及營養保濕和頭皮、頭發用的護理類的功效原料占比較多。”
勞樹權進一步介紹,為了滿足國內功效原料的供應,德之馨已實現了跨國公司本土化生產,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和江蘇南通均設有生產工廠,且所生產的原料涵蓋了德之馨集團旗下的全品類產品。
上海帝科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喻敏則表示,公司今年將重點布局“功效原材料和純凈美妝的原材料”。“我們的功效原料包括了抗老化、抗皺、美白、祛痘、保濕等。”上海彥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洋也表示,其公司主要代理日本的進口原料,此外,公司還代理了國內企業中部分擁有自主產權的線粒體靶向化妝品原料。“這些原料均是以抗衰、修護功效為主。”
根據原料商們反饋的信息不難看出,美白、抗皺、修護、保濕等功效原料廣受關注,其中又以保濕最為熱門。截至目前,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上共顯示有30452條記錄,也就是有30452個原料獲得了報送碼。多個原料商均表示,“在已獲得報送碼的功效原料中,具有保濕功效的原料應該是最多的”。

事實上,某種功效原料的受歡迎程度取決于所對應的化妝品的市場情況。此前青眼梳理今年第一波功效化妝品時就了解到,由于保濕化妝品的功效評價比較簡單,因此,目前宣稱保濕功效的化妝品是最多的。此外,青眼還從多個化妝品工廠了解到,保濕功效的原料也是它們目前使用最多的功效原料。
食品原料商紛紛跨界化妝品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一度在保健品領域十分火熱的成分NMN獲得了化妝品新原料備案,引發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詳見《NMN化妝品新原料來了!》)。不止是NMN,此前備案的首個化妝品新原料N-乙酰神經氨酸(又稱燕窩酸)也屬于食品原料。
不難發現,隨著化妝品新原料的開閘,越來越多食品領域的原料商也開始對化妝品原料市場躍躍欲試。
在武漢中科光谷綠色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科光谷)技術經理項威看來,“食品原料和化妝品原料的相互跨界一定是大勢所趨,且食品原料轉為化妝品原料應該會占比更多。”他表示,一是食品原料在安全性上已具備了大量的論證,跨界至化妝品時會給評審老師更強的信心支撐;二是現在化妝品行業新原料備案的口子打開了,也讓化妝品新原料的備案較過去容易了許多。“典型如,NMN在國內的食品、保健品領域還未獲得正式許可,但是其已獲得了化妝品新原料的備案。”
項威稱,中科光谷今后也會逐漸把重點轉移到化妝品領域上來。“目前公司已開始了對蝦青素、番茄紅素、β-胡蘿卜素等產品作為化妝品原料工業化量產的研究。”
事實上,隨著新原料的開閘,不僅給食品原料領域的企業跨界至化妝品原料領域提供了機會,對于國內外的化妝品原料商也是一次獲取市場的好機會。據悉,自去年6月以來,已有9款新原料備案,其中備案人不僅包括了國內企業,也還有了多家外資企業。


而“國妝原備字20210003”化妝品新原料備案人深圳維琪醫藥研發有限公司(下稱維琪)相關負責人更是告訴青眼,公司將加速創新研發步伐,并將采取“創”的方式進一步開發新原料。“其中包括對已上市/已有使用歷史多肽原料的開發,重點是國內已上市/使用的多肽原料的開發;‘創’是指創新,即全新結構功效原料的開發,以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人工智能為工具,針對皮膚生物學功能相關靶點,進行新結構的設計與改造。”
綜上可見,不論是國內外原料企業,還是跨界而來的原料商紛紛加大了對化妝品原料市場的布局,這也將不斷為功效化妝品未來的創新提供源頭活水。
功效評價或倒逼概念性原料減少
眾所周知,化妝品功效評價時代已至。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將把目前市場中部分以概念為主的功效原料擋在了門外。典型如,部分植物提取物。
據多位原料商介紹,因為很多植物提取物均含有活性成分,因此,大多植物提取物都屬于功效原料。不過植物提取物的功效往往有強有弱,這與活性成分的含量有關。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即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植物提取物都是以概念為主,實際發揮的功效可能并不大。他進一步解釋道,因為一個植物提取物里的成分較多,如果要提取出純度較高的活性物,價格也會比較昂貴;如果提取的活性物純度不高,其價格也會相應較低,但是功效也自然不是很大了。“但是,這兩者名字卻都是叫做XX提取物。因此,市場上就出現了不少這樣的原料。部分原料商會利用這個植物提取物做一個很漂亮的市場文案,實際上該原料的效果卻跟這個原料沒關系。”
不過,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化妝品功效宣稱必須“有據可循”,因此,今后在一定程度上,這些靠概念添加的功效原料也將失去市場。
那么,企業又該如何辨識原料?
利施(上海)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勇告訴青眼,公司采購功效原料后,會不定期將原料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安全與功效檢測,如果不相符合,會進行追責。
金發拉比婦嬰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古玉龍還表示,可通過看原料的檢驗資料來判斷。“原料的MSDS資料中有成分介紹、COA資料中有成分的含量介紹,可以根據其成分和結構來判斷原料功效。”不過,他同時也認為,“怎么去篩選、判斷功效原料的安全性和功效性,對小型化妝品工廠的確也是一大課題。”
“不過,總的來說,未來化妝品市場肯定會更青睞于那些機理明確、功效數據比較全面的功效原料。”楊洋如是說道。喻敏也舉例稱,其公司在藍銅肽這一成分上,就做了許多在屏障修復和抗衰老方面新的基礎研究數據。
短期斷供依舊存在
雖然功效原料一直是剛需,但是國內化妝品原料依賴進口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全球疫情常態化的當下,化妝品原料市場也時常會出現短時斷供的情況。典型如,此前新銳品牌至本一款月銷超10萬的卸妝膏就因相關原料延誤而影響了產品的生產、發貨。
此前,上海某工廠的負責人也告訴青眼,其工廠購買的一款法國廠家生產的緊致活性物原料,就因航班問題,排隊了很久才到,也由此導致工廠停產了幾周。“此外,我們還曾有一款美國的酯類原料,也是斷貨了1個多月。”
不少原料商均表示,目前某些原料斷供,主要就是全球供應鏈緊張和海運緊張造成的。楊洋介紹,由于疫情原因,近年來,某些原料因漲價或產能不足等原因供應不上的情況在行業也時有發生。“不過,這只是一時,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原料商不愿提供報送碼的情況,這才是真的原料斷供了。”
總之,各行業發展都是環環相扣,功效化妝品的爆發,也有賴于原料端、工廠端各個鏈接之間的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