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餐飲老板內參 蔡大柒
直營店114家,鹿角巷的山寨店數卻多達7000家。
近日,花了一個億打假的鹿角巷沖上熱搜榜,餐飲維權困境再次浮出水面。鹿角巷到底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教訓?花1億元維權到底值不值?
花1億元打假上熱搜你還記得鹿角巷嗎?
如果不是一次突如其來的熱搜,大家可能都忘了鹿角巷這一品牌。
先是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報道了“網紅奶茶花1億元打假7000家山寨店”,受到多方熱議,沖上微博熱搜第一。隨后鹿角巷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致歉,稱讓消費者喝到了假的鹿角巷。
輪番操作后,鹿角巷重回大眾視野。
一個億維權,在餐飲史上是一個什么概念?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侯其鋒律師表示,花一個億打假,在餐飲行業非常罕見,一般打假投入的資金不會達到這么高。
“對標海底撈維權動作來看,海底撈維權支出可能在千萬元級別,不過因為賠償和解等資金,最終這筆支出很大一部分會被抵消。而鹿角巷這筆支出,砸下去可能就沒了。原因是鹿角巷的山寨店很多都都是街邊小店,店一關可能就難以追究責任。”侯其鋒表示。
但鹿角巷當時陷入的是一場“生死局”。不打假,品牌就砸了。
猶記得2018年,鹿角巷憑借著一杯黑糖鹿丸鮮奶茶火遍中國。
整杯倒扣,杯壁暈染出琥珀色紋路,顏值頗高,鮮奶與焦糖碰撞出不一樣的口感,顏值與口味兼具的大爆單品瞬間激起了全國的鹿角熱。
鹿頭標志開始鋪滿城市的熱門商圈。
據相關報道顯示,僅用了一個月,杭州就開出了22家不同的鹿角巷,招牌上都寫著“鹿角巷THE ALLEY”,但鹿頭的樣子卻有細微差別。
密密麻麻的山寨店,氣勢甚至比“正主”還大,消費者分不清真假,甚至還給正版店留言,稱對方是盜版貨,請消費者擦亮眼睛,從而引發一場口水戰。
在廣東中山市,有人趁熱度加盟了鹿角巷,店開不久,隔壁也開了一家鹿角巷,也是直營店,店招大差不差,但授權卻來自不同的品牌。
最夸張的時候,鹿角巷只有114家直營店,山寨店數卻多達7000家。
瘋狂的山寨鹿角巷背后,成因頗多:
一是鹿角巷創始人邱茂庭作為鹿角巷系列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人,在當時并未拿到“鹿角巷”商標注冊證。
一個商標從申請到獲得核準注冊,往往需要一年半甚至更長時間,這段時間,其他人還可以繼續申請商標,有的公司就可以通過商標的申請號,來忽悠人加盟。當商標沒獲得專用權時,就無法制止其他人使用,也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侵權行為。
此外,在第一次商標被駁回后,先后又有2000多個公司、個人,申請了5000個鹿角巷的商標。后續的公示過程中還被13家公司異議,一家家排除異議,小半年過去了。
這一不短的時間差,給了山寨店瘋狂拓展的機會,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消磨著消費者的熱情,爆品成為大眾品,爆紅周期大幅縮短。
二是當時只注冊了第43類餐飲服務商標,忽略了第30類方便食品與第32類啤酒飲料的注冊。當山寨門店被清理掉后,沖泡類的假產品已經上市,在各類渠道全面鋪開。
這一過程猶如跟惡龍纏斗,耗時耗力,而鹿角巷也在這場纏斗中失去了發展契機,在新茶飲賽道的競跑中,落后了好幾個身位。
走了近10年維權路!鮑師傅是怎么“重生”的?
曾經和鹿角巷同陷維權困境的,還有鮑師傅。
不過,這個品牌已經得到了“重生”。在烘焙賽道高速起飛時,老牌網紅鮑師傅也被帶飛,100家門店,估值高達100億元。
鮑師傅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時間拉回2014年,鮑師傅憑借肉松小貝一夜躥紅后,山寨店頻出,經典鮑師傅、至尊鮑師傅開遍了大街小巷。
創始人鮑才勝和團隊開啟了漫長的打假征程。
這場征程的高潮發生在2018年,武漢一家“鮑師傅”被曝出雇人排隊,運營方易尚公司隨后自稱“鮑師傅總部”致歉,稱是門店個別行為。
但此總部并非真總部,鮑才勝隨后召開發布會,稱易尚公司涉嫌侵權,雇人排隊的是山寨店。
真假雙方這才有了明面上的真正交鋒。暗地里,北京易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鮑師傅”糕點瘋狂放加盟,巔峰時期達到了500多家。這家易尚公司申請注冊了金拱門、臟臟包、楽楽茶等頗有爭議的商標。
隨后鮑才勝對全國200多家侵權門店提起訴訟,也包括易尚旗下的160多家店。
漫長的維權路在2020年年底終于到了收尾階段,鮑才勝稱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維權上,“終于可以坐辦公室了”。鮑師傅也重新調整了店招,統一為“鮑師傅”黃色字樣,加上了“鮑才勝原創”字樣。
同樣是網紅出道,深陷維權困局,為何鮑師傅能緩過勁來,獲得100億估值,而鹿角巷錯失了國內市場,只能開拓海外市場?
原因之一在時機,鹿角巷的商標注冊過程不僅復雜,耗時還長,而發展到2013年的鮑師傅才想起來注冊商標,2014年9月就獲準注冊,從而有了更有利的法律武器面對侵權者。
原因之二在維權的復雜程度,與鮑師傅相比,鹿角巷的侵權對象多達7000家,分布散,維權難度非常高,而鮑師傅數量相對較少,且有比較集中的維權對象。
原因之三在賽道,維權過程中,新中式茶飲發展迅猛,每一次注冊或異議排除都耗費大半年,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品類發展紅利期。烘焙賽道的發展一直很緩慢,加上風口來襲,在2021年重新出發的鮑師傅瞅準時機,在產品上發力,推出了板栗餅等小爆的新品。
品牌再小,也要有有注冊意識
誰也不知道,風口和侵權什么時候會來!
談及鹿角巷&鮑師傅的維權事件,專注知識產權法務的星貝集團創始人老李船長提到這兩點:
一方面要有品牌注冊意識,采用專業的注冊方案。像鹿角巷就是因為圖形和文字組合一起注冊,其中圖形部分有近似被駁回。只注冊了第43類餐飲服務商標,給了沖泡類產品造假漏洞。
另一方面,時機才是第一位。像鹿角巷雖然最后拿到了商標,可是錯過的茶飲紅利沒了。花一億打假被迫打假的鹿角巷,品牌價值已經大打折,消費者的耐心也是消耗殆盡了。
老李船長同時提醒餐飲人,品牌無論多小,都要及時注冊商標,提升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
“它起到的是對內保護,對外擴張的作用,包括合法經營、推廣,以及防止假冒,侵害,以及對后期特許的連鎖化發展的商標基礎作用。
商標還是企業向社會、消費者的承諾和證明,包括產品、服務和企業自身實力的表現,是企業承擔的責任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態度。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大膽、安心的去消費。
此外,電商、外賣的發展勢頭迅猛,多數企業都想線上線下兩手抓,如果你想要在線上發展,就必須有商標,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說到底其實是品牌競爭。”
在政策層面上,對商標等知識產權的有形價值越來越重視。
2021年3月1日,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開始執行,明確注入假冒注冊商標,偽造、制造他人注冊商標的知識產權類犯罪,最高可判十年。
這之后,“太二”酸菜魚起訴“太七”酸菜魚商標權侵權糾紛等開庭。廣州市天河區法院一審判“太七”酸菜魚構成侵犯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將賠償“太二”酸菜魚30萬元。
30萬元的賠償金額,是處罰力度加強的體現,能夠很好地威懾了侵權行為。冬奧會期間對侵權事件的重罰也體現了這一點。
雖然餐飲行業的抄襲現象正不斷發生,但我們依舊相信,一方面餐飲品牌做好自身的品牌注冊方案,并積極維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的法律不斷完善、執行,威懾力不斷增強,餐飲人的維權之路不會再艱難,良性的餐飲生態也將不斷構建。
輪值主編|戴麗芬 視覺|張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