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動脈網
2022年2月21日,一則重磅消息在輔助生殖圈內炸開——北京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一時間,引起業內人士的瘋狂轉發與討論,“沒想到這么快就施行了”“這是開創性的政策呀”“對業內將是重大利好”。
受到此次輿情的影響,輔助生殖相關概念股當日紛紛大漲,錦欣生殖漲超8%、貝康醫療漲近8%,麥迪科技、康芝藥業、達嘉維康、漢商集團、悅心健康、長江健康六支與輔助生殖中心有業務布局/合作的股票紛紛漲停。
根據北京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聯合印發的《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京醫保發〔2022〕7號),對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調整,并明確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政策。在其報銷政策中,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
該新政策將于2022年3月26日落地,適用于北京市15家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公立醫療機構,其他非公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則參照執行。
在此之前,國內沒有過任何針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醫保項目,北京市的這次創舉,將成為輔助生殖領域里程碑,帶領輔助生殖服務從“無醫可保”邁入“醫保支付”時代,緩解不孕不育家庭支付壓力,刺激輔助生殖領域增量市場。
16項納入北京醫保甲類的輔助生殖項目,覆蓋一/二/三代試管嬰兒技術
在北京市《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中對63項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規范調整,其中涉及輔助生殖的項目多達53項,從價格最低的睪丸體積測量(15元)到價格昂貴的顯微鏡下睪丸切開取精術MTSA(5178元)都進行了逐一規范定價,并對13項同樣涉及輔助生殖的現行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了廢止,“新陳代謝”促進輔助生殖下游的規范化發展。
為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通過組織專家論證,在費用可控、確保醫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礎上,北京市從53項規范化定價的輔助生殖項目中選定了16項涉及人群廣、診療必需、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在此之前,臨床沒有任何輔助生殖技術項目能夠進行醫保報銷,僅有女性不孕不育相關的婦科檢查有過醫保報銷的先例。
北京16項納入醫保報銷的輔助生殖項目
醫?!凹最惸夸洝钡脑\療項目是臨床診療必需、安全有效、費用適宜的診療項目,患者接受甲類項目可全額納入報銷范圍。在此次北京納入醫?!凹最惸夸洝钡?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中,有2項技術屬于人工授精“宮腔內人工授精術”“體外受精胚胎培養”,1項技術屬于二代試管嬰兒“卵母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3項技術屬于三代試管嬰兒“胚胎單基因病診斷”“染色體疾病的植入前胚胎遺傳學檢測”“囊胚/卵裂球/極體活檢術”。
在價格方面,相較于以往,北京市本次例行調控的價格變化不大,基本保持行業均價。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代試管技術相較一代二代技術價格更高更貴,且以單個胚胎/每個卵的單位計費,一次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PGT)就高達4000元上下,而實際臨床中患者往往會取出多枚卵子、培養多個胚胎備用,如果按照每個每次檢測的標準推算,患者做三代試管嬰兒的整體檢測費用將超過萬元以上。
所以在整個輔助生殖現有醫保項目支持下,患者單個輔助生殖周期費用醫??梢愿采w掉1-2萬元,整個輔助生殖費用可以覆蓋的總額更高。
三代試管技術PGT-M和PGT-SR率先被納入醫保報銷
值得一提的是,在納入北京醫保報銷的三代試管技術中,并未將胚胎移植前非整倍體遺傳篩查(PGT-A)納入其中。三代試管嬰兒技術即胚胎移植前遺傳學檢測(PGT),業內主要劃分為胚胎植入前單基因遺傳學檢測PGT-M、胚胎植入前非整倍體遺傳學篩查PGT-A和胚胎植入前染色體機構變異遺傳學檢測PGT-SR。
從此次納入北京醫保報銷的3項三代輔助生殖技術來看,其中“囊胚/卵裂球/極體活檢術”即胚胎活檢是三代試管嬰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從發育的胚胎中獲取細胞進行后續遺傳學檢測的首要步驟。而同樣被納入北京醫保報銷的“單基因病”“染色體疾病”胚胎遺傳學檢測正好對應了三代試管技術中的PGT-M和PGT-SR。
為什么率先被納入醫保報銷的三代試管技術是PGT-M和PGT-SR,這其實反映了國家對國民優生優育的重視。從不同PGT技術的適用人群差異,我們可以看到,PGT-M和PGT-SR相對于PGT-A適用的檢測對象往往是那些存在生育遺傳病患兒風險的夫婦,通過PGT-M和PGT-SR分別阻斷了單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疾病的發生。
而PGT-A檢測更多的是適用于高齡女性、反復流產、反復移植失敗的患者,這也就意味著進行三代PGT-A檢測前需要達到適應癥的相關指標,而PGT-A檢測的生理指標相較于PGT-M和PGT-SR的適用指標更為寬松,業內不同輔助生殖中心可能對PGT-A檢測前生理指標的管控松弛度略有差異,導致部分患者想要進行三代PGT-A自然流入指征評判更為寬松的輔助生殖中心,形成負反饋。
另一層面,PGT-A適用范圍更廣,市場空間更大,臨床普及度更高,國內也已有相關試劑盒上市;而PGT-M和PGT-SR適用范圍局限,市場空間相較更小,但其產品的研發難度更高,國內也沒有相關試劑盒上市,但是卻對臨床每個遺傳病家庭都有著重要的價值,故率先被納入北京醫保目錄中。
2021年,我國醫保已覆蓋輔助生殖全周期用藥
在此次輔助生殖技術開創性納入醫保目錄前,我國針對輔助生殖用藥率先就已完成全周期藥物醫保覆蓋。
根據2021年國家醫保局發布的《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581號建議的答復》,我國已將溴隱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藥品納入醫保范圍。而促排卵藥物往往占據輔助生殖藥品總費用的60-70%。
此前,我國就已將降調節藥物“曲譜瑞林”、誘發排卵藥物“絨促性素”、黃體支持藥物“黃體酮”等輔助生殖用藥納入醫保報銷中。至此,我國醫保已基本覆蓋輔助生殖全周期用藥。
源起于何?出生率持續走低下釋放的增量市場
“把試管嬰兒費用列入醫保,會有大批人生孩,多數人還是覺得費用太高,而且一次二次成功率不高,一般家庭望而卻步,我就是做了四次花了三十多萬,也沒有成功,目前還在還債中。”在此前動脈網發布的《出生率跌破1%,輔助生殖技術能緩解中國的人口形勢嗎?》一文中,有讀者文末留言,針砭時弊指出輔助生殖技術緩解中國人口形式的根源在于,患者端的支付難題。
無獨有偶,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也有很多關于將試管嬰兒/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的建議,網友以親身經歷控訴高費用對他們做試管嬰兒造成的巨大負擔。
輔助生殖什么價?有多貴?基于動脈網對業內專家專訪獲悉,一代/二代試管嬰兒每個周期治療費用是3-5萬不等,三代試管嬰兒每個周期治療費用4-6萬不等,一個周期需要耗時2-3個月。
但一對不孕不育夫婦進行輔助生殖的實際支付遠不僅此,目前人類的輔助生殖成功率約在30%-50%之間,部分患者需要經歷2-3次胚胎移植才能達到的妊娠標準。也就是說,部分不孕不育夫婦在輔助生殖上的花費會在10萬元以上。
而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來看,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3.5萬,夫妻兩人以7萬/年計算,加上做試管嬰兒耗費的時間成本,遠遠超過了大多數國民經濟的承受范圍。
據輔助生殖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每年進行輔助生殖的患者人數約有100萬,而實際中國的不孕不育人數在4000萬以上,也就是說輔助生殖技術在不孕不育人群中的滲透率不到3%,剩下97%的不孕不育患者,未在國內進行輔助生殖的原因主要出于三方面:一,患者本身的身體條件不適用輔助生殖技術;二、出于對價格的敏感無力承擔輔助生殖費用;三,選擇去海外輔助生殖中心進行試管嬰兒。
此外,即便已選擇在國內進行輔助生殖,也有近90%的人群屬于價格敏感型。輔助生殖某中游服務平臺方介紹,平臺用戶在選擇進行輔助生殖中心醫院時,絕大多數人最看重的要素是:價格與成功率;僅有10%價格不敏感人群首要注重要素為服務質量、就醫體驗。
由此印證,價格是阻礙輔助生殖增量市場空間釋放的重要誘因之一。在中國出生率持續走低,老齡化趨勢越發嚴重的背景下,輔助生殖技術成為緩解部分人口壓力的手段之一。首先,國家需要釋放這部分“想生不能生”人群的生育力,大力扶持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其次,再讓那部分因為經濟壓力望而卻步的不孕不育患者,可以通過醫保報銷緩解支付壓力,刺激生育的增量市場。
醫保之前,輔助生殖商業保險是緩解支付壓力的新嘗試
面對業內一直存在的輔助生殖費用昂貴的難題,輔助生殖中下游平臺/機構曾積極聯合商業保險推出輔助生殖商保,這成為醫保之前患者緩解支付壓力的主要手段。
輔助生殖商業保險承保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種:保成功、保并發癥、保行程(海外)、保意外等。其中保成功的險種最多且最受歡迎,顧名思義是不限患者的胚胎移植次數,直至患者順利妊娠,生育下一代。例如在一些新成立的輔助生殖中心,為了吸引客流,就曾有過推出8.8萬包成功的輔助生殖套餐。
然而,輔助生殖商業保險在實際的落地中并沒有想象中的作用巨大。據業內人士透露,輔助生殖商保機構出于風險控制,往往會對承保人有著各種條件限制,例如將35歲以上的高齡婦女排除在參保對象之外,這就限制了絕大部分由于年齡增加導致需要進行輔助生殖的患者參保的可能,而這部分正是三代試管技術的主力消費群體。
進醫保后帶來百億增量市場,輔助生殖集采是否會提前?
根據2020年底國家藥監局官網發布信息預測,2023年我國不孕不育率將增加至18.2%,以該數據推算,我國不孕不育患者數量已超過5000萬。但這5000萬的患者中,輔助生殖技術滲透率實際不足3%,每年臨床僅有100多萬的不孕不育患者選擇使用輔助生殖技術孕育后代。
以有主觀生育意愿的不孕不育患者為研究對象,前文已分析這部分人群未進行輔助生殖生育的三點原因,其中價格成為阻礙輔助生殖生育的重要因素。此次北京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只是一個開始,如果未來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全面納入全國各省醫保,以北京市報銷項目為例,單個周期能夠覆蓋約20%-40%的費用,極大緩解用戶的支付壓力,我們合理推測,這將刺激我國輔助生殖臨床滲透率極大提高。
目前的臨床輔助生殖滲透率不足3%,如果全國推行類似醫保政策,緩解支付壓力后,我們以提升1%的滲透率為例,臨床輔助生殖中心將新增50萬的潛在用戶,以10萬作為客單均價推算,保守估計整個市場也將迎來500萬增量空間。輔助生殖上游器械廠商笑言,無論新增的空間是多少,不可否認這次輔助生殖進醫保會刺激現有市場的擴增,這對他們上游輔助生殖器械耗材的開發是重大利好的,將提高產品銷量。
不過,該廠商也提及了自己的擔憂,未來如果輔助生殖器械大面積進入全國醫保,那么輔助生殖集采的時代也會提前到來?!拜o助生殖集采打掉的是中間商/經銷商的差價,直接對接醫保局定價,相對我們國產ART品牌而言也帶來另一個利好?!痹搹S商解釋,“海外ART品牌相較國產品牌的在中國經銷的成本必然更高,而如果輔助生殖行業真的面臨全面集采,這也不失為國產品牌彎道超車的機遇。”
輔助生殖集采帶來的是廠商經銷模式的變化,在患者端至少節省30%-50%的價格差;在這樣的背景下,廠商的成本控制、核心技術把握將成為未來角逐的關鍵。
北京之后,下一個輔助生殖進醫保的省份可能會是哪?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起到帶頭作用,引領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入醫保報銷;而同期,人們也開始關心輔助生殖技術下一步,何時能夠全面進入醫保并在全國推行。從近一兩年的人大建議及其各省份回應來看,以廣東、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可能成為下一個輔助生殖技術進醫保的省份。
早在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高莉提交了一份關于“不孕不育癥”輔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提高人口增長的建議,屆時國家醫保局回應“在診療項目方面,將指導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在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的基礎上,逐步把醫保能承擔的技術成熟、安全可靠、費用可控的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范圍?!?/p>
同樣,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關于網友提出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內的相關建議,我們從已回復的部分建議答復中可以窺見一二,有網友留言“支持三孩政策,建議廣東省先行一步將生殖輔助(試管)納入醫保報銷?!睆V東省委辦公廳信息綜合室回復“感謝您關于將生殖輔助(試管)納入醫保報銷的建議,我們將轉有關部門研究?!?/p>
不過也并非所有省份都有規劃推進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醫保,這個關聯著當地醫保局的醫?;鹩囝~等因素。例如河南醫保局也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回復道:當前河南還沒有能力將醫保支付范圍擴大到輔助生殖,還只著重滿足基本醫療需求;河南醫保局醫?;鹬皇恰奥杂杏唷?。
由此可見,下一步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一時間還不會在全國大范圍覆蓋實行,北上廣深等醫?;鹉軌蛑С值囊痪€城市將有可能成為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醫保的第一梯隊城市。